呢?这有什么不好呢?每一位朋友对过去都有美好的回忆,可能是很小的,可能是一大片,永远忘不了。我记得小时候街上卖水仙花,我买了放在家里,后来就会常常想起它的香味,马上会想到少年时代的事情。美术、音乐就是这样,音乐常让人想起没有过的回忆,如拉洛的西班牙音乐常让我想起西班牙,其实我并没有去过那里。广东音乐我也常听,这一两天集中在听广东老人的清唱。忽然想听的时候,这一定有个原因。所以艺术就是起这个作用,让人们的生活完美起来,有意思起来。
问:您创作的动力是不是先有文字,或者还是先有其他的什么动力?
黄:有的是先有一种轶事,有的是先有一种感觉,然后才画。所以,你看我画上的题字,有的文不对题,这是因为画完后,觉得不过瘾,再写一段题字,之后又写一段,以至越来越多。多年前,在中央美院听报告,那个报告没有意思,但不允许走,因为它起着一种互相监督的作用。我就坐在门外的石礅上,一边听报告,一边观察那扇门,那是一扇绿色的门,它经过多年风吹雨打,有一种斑驳的感觉。于是,我溜回家,根据这点感觉画了一幅荷花。你说,这个主题哪里来的,是荷花给我的,还是那点绿色给我的呢?近些年来,我与一些画国画的朋友在一起,他们都是很高明的很有深度的画家,但我觉得他们越画越没有意思,老是一种笔墨画来画去的,这个问题让我想了很久很久。有一天,我们又谈这个问题,我说你们想得太具体了,没有享受到一点笔墨的趣味,你可不可以甩开这个东西,画原来的东西。画一幅对比强烈的梅花,主题是对比强烈,而不是梅花;有运动感的梅花;或者再画一张雾里的很薄很淡的梅花;或者晚上的梅花。画各种各样的梅花,不就有意思了吗?他们说可以试一试。其他的朋友还可以画一些其他的东西。我从来不相信创新,只相信好坏,画的价格不在于新,而在于好。用新来代替好,那成了什么画呢?我说今天有这么好的彩色照片,画家们应该看一看,对国画是有益处的,可以给人一种感觉。中国人是有感觉的,我们喝茶就是一种最好的感觉,你可以品味它,认为它不像鸡汤、鱼汤、糖水,这就是感觉,绘画也是一样的嘛。没什么创新不创新,我们的理念没有立体化,太平淡,太薄了。
黄永玉八十艺展请柬(4)
问:您人生中哪次经历最令你难忘?
黄:〃文化大革命〃。你们还没有出生呢。
问:是什么从小就引导了您画画的兴趣,而且维持了一辈子?
黄:老话讲〃习惯成自然〃。小的时候,我的父母都是教美术和音乐的,我母亲是1923年的共产党员,还是凤凰县的宣传部长。我父亲后来潦倒了,没有工作了,但他的作曲和旋律感很好的,虽然他没有教我,但我还是有一种感受吧。是我母亲让我知道了达·芬奇是一位大画家,但也是没有具体教过我。###岁时,我父亲用一种材料画了一只狗,我那时觉得他画得不好,不像,反正没有真狗那么好,我父亲意识到我的不满后,他就瞪我。所以,我对画画来说,小时有所感慨。从小学开始,接触到了上海漫画和时代漫画,我们照着这种方式画壁报,得到了女学生的兴趣。感觉到有一种东西是可以嘲弄人生的,产生一种幽默感。什么是幽默,我告诉一个说不清楚的专家,〃正常的情况失去平衡,就叫幽默感〃。某位首长的裤子拉链没有拉上,这就叫幽默感。凤凰的百姓特别有幽默感,所以,我从小就培养了一种幽默感。中学后画画时常常出现幽默效果,也常从幽默的角度来欣赏。它的历史使命是什么,就是客观地对待现实,像卡夫卡讲的超脱,文学中所讲的痛苦。我常能够从欣赏的角度来看自己的遭遇,也从欣赏的角度来看文学的技巧,这样,就能从一定的高度来看问题。我从这个角度来开展美术工作,感觉就不一样。解放前总有人说我的作品不一样,反映现实总是用不一样的方法。比如在〃文革〃的时候,我站在台上挨批,一个老同志就说我创作的出发点总是快乐。我就想,你说对了;没有快乐怎么能够有创作呢。我在画毛主席纪念堂的大画之后,反映很热烈。记者采访我,问我创作时有什么心情。我告诉他,我当时很着急,想快些画完。这个回答不能让他满意。又继续追问,还不满意。我就和这位记者说,你想听到我说〃很怀念毛主席〃之类的话,可是,这是不可能的。人怎么能一边悲伤一边搞艺术创作呢。所以,我感觉到任何一个艺术创作,不管它是描写什么,本人要客观,因为这是工作。有的人喜欢在创作时放音乐,培养创作情绪。我说音乐只能起到屏障的作用,对工作是没有帮助的。当年沈从文生活很困难,那时他有一部收音机,虽然效果不好,总是发出〃哗哗〃的声音,但他写作时还是打开,这是为了挡住另外一种影响,我有时开音乐也是为了这个意思。人有时自己骗自己,用交响乐、贝多芬来骗自己,让自己感觉是在从事伟大的事业。其实画画的人,像泥水匠,木匠一样,总是邋邋遢遢的,画画时玩一种潇洒的风度是不可能的。
问:您在画画时有没有想过如果观众不喜欢怎么办?
黄:没有,绝对没有,我不管这个。上次在北京看画展,一个年轻人问我:〃你怎么没有意见本啊?〃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告诉他:〃你老实看画好了,你就会听见别人的意见了。〃我也没有意见本,也没有签名本,这些东西不重要。我努力了,我的水平到这个程度,观众会原谅我。
问:凤凰是您的故乡,湘西的生活对后来艺术的升华产生了什么影响?
黄:我曾经说过,我常回凤凰是因为本事用完了,回家乡长点本事,就是现在所说的充充电。我在家乡待到12岁,我对人常吹牛夸家乡好,人家不信。现在看来家乡还是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终生咀嚼的影响。
问:您如何评价沈从文的文学作品?
黄:沈从文的作品在中国文坛中占相当重要的地位,不同年龄的人、不同水平的人能有不同的理解。长大之后,觉得他对家乡的情感这么深厚,每个家乡的人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自己。再长大一些后,觉得他用词很美,舒坦,文字巧妙。四五十岁时,一个我很尊敬的老先生,左派的聂绀弩从我家借了一本沈从文的小说。几天后他还给我,说沈从文能在21岁写出这么伟大的小说,写祖国和人民这么深刻,他正像普希金所说的是一个〃俄罗斯式的伟大的天才〃。共产党是承认他,可是,过去尽误解他。他也需要言语的条件嘛。最近我推敲他的散文的结构关系,认为他的小说值得研究。他曾在西南联大教没人教过的〃小说作法〃。
讲谈会到4点20的时候,王璜生说黄老高龄,今天很累,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就结束。可是先生说〃我没有问题,不累〃,因此延长到4点50。在一阵掌声之后,讲谈会结束,听众们一齐拥上来,请先生签名。他周围的人赶快来维持秩序。签名没有结束,只是一段时间之后,先生在众人的簇拥下到了车上。在开车前,我与先生说,我晚上回北京了,下面不能陪你了。他说:〃好,你走吧。〃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1月[凤凰](1)
凤凰古城位于湖南湘西州的西南部,面积170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37万,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这里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名胜古迹甚多。
凤凰古时期属楚地,因外界干扰较少,这里还保留着楚文化的踪迹。凤凰城内,古代城楼、明清古院在展示着小城的沧桑,清澈的沱江从城中缓缓流过,江边的吊脚楼依然静静伫立。城外有南华山国家森林公园,城下艺术宫殿奇梁洞,建于唐代的黄丝桥古城,鲜为人知的南方长城??
结婚、生子、盖房子,这是古代中国人一生中的三件大事,任何一件事办好了都是值得庆贺的。古时人的寿命较短,人到了六十就不再盖房子。2002年,先生时年七十八,在凤凰县有关部门的邀请下,他决定再在凤凰建一座古式宅院,这就是如今坐落在喜鹊坡上的〃玉氏山房〃。
建造〃玉氏山房〃是一个大工程。宅子里亭台楼阁一应俱全,主楼的大厅很大,面积超过400平方米,显得非常大气。但更能彰显整座建筑恢弘气势的是主楼的两扇铜门,这两扇铜门高约3米,重达两吨,门上面刻有先生绘制的采莲图。为了制作这两扇门,先生花了前后两个月来设计、铸造。
〃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烟头〃、〃字画陈设,请勿触摸〃。在先生的家里很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贴在墙上的各种告示,大多诙谐幽默,却不乏警示的力度。这些告示就充当了双重角色,第一它们是先生的作品,我们可以像欣赏他的画一样欣赏它们;第二它们是先生家中的行为规范,作为客人都要遵守。有言在先好办事,谁要是不规不矩恼了先生,说不定会泼以冷水、欢送出门。
先生写告示是有悠久历史的,他4岁的时候在自己新房的墙上用毛笔题上了几个字:〃我们在家里,大家有事做。〃写的时候很是神气、非常得意,也拿到了他的第一次〃稿费〃……屁股上挨了几巴掌。至今这几个字仍留在他凤凰家中的木板墙上。
黄永玉的侄子聂方俊送给他大表叔的太狮图骨架。
在中国,逢年过节或有喜事的时候,人们往往借舞龙舞狮来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祈求神灵能给自己和家庭带来好兆头。舞狮有南狮北狮之分,北狮先南狮出现。初期专为皇室贵族而演。北狮装饰比较接近真实的狮子,而南狮装饰则比较抽象,色彩也比较活泼。
狮子舞有〃太狮〃、〃少狮〃两种。〃太狮〃即由双人合作表演的狮子。舞〃太狮〃的时候一人擎狮头,另一人撑狮被,模仿狮子的各种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