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代先生游历欧洲各国期间创作的,作品内容都是游历途中各地的风景名胜、人文风情。前几年他写了一本名为《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的游记,记录了当时的所感所想。展出的画作基本上都是小幅作品,其中的绝大多数在这之前还未在其他画展中集体亮相过。
1月9日,我随同先生去深圳安排画展的相关事宜。刚到深圳,深圳市文化局副局长(现深圳市文联主席)董小明就在市领导的委托下亲自到我们住的宾馆为先生接风洗尘。董小明的夫人深圳美术馆馆长王小明也一同到宾馆拜见先生。可以说深圳市对这次画展还是非常重视的。
一阵寒暄过后,先生仔细询问了关于深圳和深圳美术馆以及本次展览的相关问题,董小明一一作了详细回答。随后先生拿出专门为八十艺展制作的画册给董先生欣赏。
晚上,深圳市委领导委托市委宣传部王京生部长宴请先生,陪同的有董小明、旅游局局长池雄标、《晶报》社长陈寅等。
吃饭前,先生和大家聊天,他是一个非常能侃之人,和他一起聊天,我们只要认真去听就行了。大家聊了一会儿,北京融德画廊经理孙世平到了,他从北京带来了黄永玉书《十二届四中全会给叶剑英同志的致敬信》,并交给先生。大家觉得少见先生的大幅书法,有人就提议欣赏一下,先生说行。孙世平就打开书轴,大家一起观赏。先生在一旁兴致盎然地讲述了其中的故事。1985年9月,叶剑英同志致函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请求不再担任中央委员。不久,十二届四中全会同意他的请求,并给他写了封致敬信,同时请黄永玉先生抄录给叶帅。黄先生说是在叶帅的病床前念给他听的。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又将其还给了黄先生,这次带到深圳,是准备将它送给叶帅的家属。
。 想看书来
2004年1月10日
来到深圳的第二天,在有关方面的安排下,开了一个关于画展的新闻发布会,当地的几个主要媒体都派出了资深记者前来参加。
在去发布会前,先生还特意换了一顶帽子,我问这是为何,他答道:〃要去见记者嘛。〃在去深圳之前,先生就特意挑选了几套着装、几顶帽子和几个烟斗,所以,在深圳的那几天里,他每次都会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公众面前,让人觉得这个老头在穿着打扮上就很有趣。从第二天的报纸上就可以看得出来,深圳的记者对他的装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txt小说上传分享
2004年1月11日
下午,深圳电视台应约来采访先生。采访完成后,先生和采访他的那位记者以及制作这期节目的编导聊天。在谈话中,这位年轻的编导对先生说她也是湖南人,在异乡遇老乡,先生显得很高兴,同她拉起了家常。许多不了解先生的人可能会认为在先生面前说自己同他是老乡,有乱攀关系之嫌,可能会引起他的不快。其实,先生是一个很热情的人,通常情况下,在得知别人是他的湖南老乡后,他都愿意跟人家拉拉家常。后来,这位编导在春节的时候特意带着摄制组到先生凤凰的老家,对他进行一次更深入的采访,又拍摄到很多先生在春节期间的各种活动、趣闻。
晚上,我请深圳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的王岩总经理代为联络深圳美术家,举办〃深圳雅昌欢迎黄永玉先生暨黄先生与深圳美术家座谈会〃,深圳美术界的知名人士无一缺席。对先生来说,有老友有新知,下午采访他的记者和编导也参加了这次聚会。面对这样的盛况,在场的许多人都感叹,深圳美术界有这样的聚会很不容易,少长咸集,说明先生所具有的人格魅力。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2004年1月12日(1)
深圳美术馆位于风景秀丽的东湖公园内,依山傍水、简洁文雅,其前身为始建于1976年的深圳展览馆。特区成立后,经深圳市政府批准,于1987年正式更名为深圳美术馆。
二十多年来,美术馆曾先后举办过吴昌硕、黄宾虹、林风眠、蒋兆和、傅抱石、张大千、徐悲鸿等人的作品展,也举办过全国性的水彩、水粉、粉画、版画、工笔画等画展并出版画册。1985年又成功策划并举办了〃深圳美术节〃,邀请了关山月、吴冠中、刘勃舒、林墉等三十位著名画家参加并举办画展。2002年初,美术馆将〃关注本土艺术,关注当代都市艺术〃确立为自身的学术目标。馆内还收藏了数以千计的优秀美术作品。
深圳美术馆现任馆长为王小明,下设三部一室,主要负责学术研究、艺术收藏、展览策划与陈列、对外宣传教育等工作。
办画展不搞剪彩仪式,这是黄永玉先生的一贯作风。尽管此次深圳特展是他在深圳的首个画展,但他依然因循旧习……不搞剪彩,甚至在请柬上写着〃恳辞花篮〃。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1999年先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当时来了很多嘉宾,场面很热闹。开幕时,他请出一位朋友,说:〃请李师傅剪彩。〃大家一时感到愕然,这位李师傅剪完彩之后就走了。于是,大家纷纷打听这位神秘人物。原来,他是一个名叫李复友的花匠。上世纪70年代,先生因为〃黑画事件〃被批斗,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李复友送来一盆花,安慰他说:〃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看看花吧。〃那时候,跟被批斗的人有交往是会被牵连的,但这位花匠出于正直和同情来安慰先生,这种患难中遇到的真情,对先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后来,他们失去了联系,先生多方打听寻找这位朋友的下落,直到那次画展前,终于找到了他,于是,请他给这次画展剪彩。先生还特别嘱咐这位朋友不要为剪彩刻意装扮,爱穿什么就穿什么,剪完就算了。这样就有了先生生平唯一一次有剪彩仪式的画展。
这次画展吸引了很多社会名流,叶剑英之子叶选宁先生也专程赶来捧场。乘这个机会,先生将《十二届四中全会给叶剑英同志的致敬信》交给叶选宁,由叶家收藏。
当年,先生抄录的这封信,是谁让他抄的,他已经记不起来了;在给叶剑英宣读之后,又是谁还给他的,他也记不起来了。这么多年来一直放在家中,可是,先生以为还是由叶家收藏为好,所以,在来深圳前,得知叶选宁全家要来深圳看他的画展,故准备在画展期间将此信送还给叶选宁。
在看完〃致敬信〃后,大家坐下来休息,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先生的4岁孙女黄香不知从哪里跑出来,依偎在爷爷旁边,看来是渴了,眼睛直瞅着桌上的茶水却不敢说出来,大家看到她这副模样都被逗乐了。身为爷爷的他赶忙从桌上倒了茶水给黄香喝。这个在香港生长说英语的丫头一边喝水,一边怯生生地看着周围的大人们,又一次把大家逗得大笑起来。
此后,大家走出贵宾室,纷纷请先生和师母合影,又带来了合影的高潮。
晚上,董小明在锦绣中华民俗村设宴款待先生一行。离开深圳美术馆时,王明很热情地拉先生坐他的奔驰,这位从香港来的老兄,虽然过去在深圳待过,自以为对深圳较熟,可是,他忘了世界变化之快,今日的深圳非同于往昔的深圳。结果,全部人员到了民族园,他却带着主角不知所踪。等了很长时间还不见来,大家都有点不耐烦了,董小明更是不断打电话问到了哪里。最后等了至少有半个小时,这位仁兄才拉着先生赶过来,见到我们就一个劲地道歉,说深圳变化太大,以致不认识路了。我们问先生被他带到哪里去了。先生说他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只是在车上睡了一觉,也没有觉得过去了很长时间。人都到齐了,大家从停车场坐电瓶车到达园内的餐厅。席间,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们到房间内来歌舞助兴,大家也是高高兴兴。先生有时还是喜欢热闹的。
深圳画院是深圳市政府主办的专业艺术创作研究机构,成立于1987年,坐落在青山环抱的银湖之畔,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内设展览厅、学术报告厅、各类画室、专业美术图书馆、摄影、装裱和版画工作室,还有专门配置的客座画家画室。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在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同时,深圳市政府也特别重视文化建设,提出要把深圳建成现代文化名城。深圳画院积极适应特区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特区的经济优势,把画院建成为一座现代化的美术创作、研究、交流的文化机构。深圳画院紧紧把握住当代中国美术发展方向,提出富有新意的学术课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创作和交流活动。举办了〃国际水墨画展'92深圳〃,〃第一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1998年),〃第二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2000年)。
董小明兼任深圳画院院长,其加达瓦和严善醇任副院长。
深圳美术馆对先生的展览给与了高度的重视,各方面的工作配合都很紧密,忙而不乱。该馆从改革开放的始初就接待了像李可染、陆俨少这样的大师。因此,20世纪后期在世的一些前辈画家的作品馆内都有收藏。但是,馆藏作品中缺少先生的作品。所以,王小明馆长多次对我说,希望先生能为美术馆画一幅画。
。 想看书来
2004年1月12日(2)
13日见到先生时,我把这个想法和他说了,他一口答应下来。因为第二天下午要离开深圳,我说那就明天画吧,先生说可以。作画地点选在深圳画院,当晚,我与董小明联系好,准备第二天就到深圳画院,希望深圳画院方面做好准备,同时要做好保密工作。这年头,像深圳这样的地方,有大画家来的消息一定会在坊间流传,结果往往是人满为患,场面难以控制。
14日早晨9点多钟,我约了深圳市公安局的一位朋友到了画院,发现人很多,还是有一些不认识的人也到了画院。先生也没在意,人多了他还可以讲笑话给大家听。先生先给深圳美术馆画一张荷花。荷花是先生百画不厌的题材,至于为什么画了这么多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