怠感,以及少年得志的自负,令他与社会天然产生一种隔阂,有朝一日当自己时运不济时,这种隔阂感就会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以至于难以自拔。
2。 暴力父亲的铁腕统治
好多书籍和报道都提到了乔杰克逊,在他们笔下,他被形容为一位利欲熏心而又残暴无情的父亲,只信奉棍棒教育与金元政治。迈克尔杰克逊在自传里提到了与这位严父复杂的恩怨,他抱怨道:“父亲从未跟我玩过游戏,从未用肩扛着我走,从未扔给我一个枕头或一个水球。……我相信,我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之一。”他父亲是造成他童年不快的重要原因,看得出迈克尔很记仇,以至于在填写遗嘱时,都不愿意提及他。他后来在拜访南非国父曼德拉时,甚至开玩笑说想拜曼老为父。
当然,站在老乔的角度看,这未必是最接近事实的描述,媒体喜欢妖魔化的新闻。事实上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没有这位狂热酷爱音乐的严厉父亲,我们未必能收获“杰克逊五兄弟”这样杰出的乐坛组合,更别说“流行之王”迈克尔杰克逊了。他老乔有他自己的做人方式与道理,只是做法值得商榷。
大凡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孩提时候与父亲的关系一般都不会太亲密,这点我们很多人都感同身受。我们奇怪的是为何迈克尔杰克逊到了成年时代,仍然没有与父亲改善关系。也许是因为老乔做事真的太绝了,不过迈克尔自己看上去也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而他父亲的内心世界其实也不见得有多成熟。威严很多时候是为了掩饰困窘,而容易困窘正是孩子的主要特征。所以,他们之间的话题都是事务性的,一旦撇开这些内容,父子间根本就无话可谈,气氛相当局促。奇怪的是,他此后也没有想去改变自己冷酷古板的形象,哪怕是在新闻镜头前。多年后在听到迈克尔辞世的消息时,他甚至都不知道应该表现出悲痛之情,歌迷们被他不合时宜的微笑气到了,他真的不擅为父之道。
但这不妨碍他成为卓有成就的父亲之一,他是全球望子成龙界的精英。因为他以自己有限的才能,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他,一个资质平庸在音乐界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以自己精明的商业才能,以及与商界的深厚关系,将自己的众多子女从小城孩子变成超级明星,这是多么傲视群雄的伟大成就啊!
有时候人生很富戏剧性,你种下龙种可能收获跳蚤,但是乔杰克逊坚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像一个坚韧的农民一样相信有努力必有收获。这句话的另一句潜台词是说,如果你光有天赋但不努力,那就屁都不是。这就是他总是在少年杰克逊们面前挥舞大棒的主要原因。
3。 终于可以弹琴说爱了
严父虽然不苟言笑,但却特别喜欢音乐。前文提到他和自己的兄弟有一个乐队“猎鹰”,不用去打听这个乐队在音乐史上有何地位,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没有什么地位。他们只是业余玩玩,在他们的工作单位(乔杰克逊以前在钢厂开吊车) 在镇上在北印第安那和芝加哥的俱乐部在大学,他们兴之所至就会去巡演一番,赚点零花钱帮补家用。家里的地下室是他们的排练场,老乔负责弹吉他。存放吉他的储藏室是孩子们觊觎的禁地,每次他们乐队排练时,他容许大孩子旁观,但只许看不许动,当他不在家时,谁也不许碰他的吉他。哪怕有的大孩子已经展露了些许音乐才华。在他看来,时候还没到。
胆大包天的孩子只能偷偷摸摸,趁父母在干活时,抓紧时间溜进地下室玩一下,他们轮流练习着学校里学来的音阶,电台里播放的一些当时的流行曲,也都拿来模仿一下。小迈克尔当然不会置身事外。他也跟着兄长们混进了乱弹的队伍。终于有一天,被他们的母亲抓了现行。但是慈祥的母亲小骂大帮忙,没有把此事告诉他们的父亲。然而好景不长,有一天他们搞断了吉他弦,这下可糟糕了,死定了,孩子们吓个半死,哭的哭逃的逃。父亲回来一看果然破口大骂,勒令其中一个孩子蒂托弹个曲子出来看看,要是弹不出,有他们好看。结果蒂托不负众望,弹得像模像样的。于是,这伙小屁孩获得了玩琴许可证。
兄弟们进步神速,一把吉他是轮不过来了,所以老乔特别为蒂托买了把新吉他,这可羡慕死其他兄弟了,老头说,这琴大家可以一块玩,但不许带到学校去炫耀。激情已经点燃,老乔对孩子们的未来已经有了深谋远虑的打算。不久后,人手一件武器:贝司效果器放大器麦克风纷至沓来,孩子们的卧室成了乐器店。如此奢侈的投入,有时也会令杰克逊夫妇发生口角,因为它们占用了油盐柴米的生活预算,但老乔对投资的盈亏情况了然于胸,后来事情的发展也证明了他的深谋远虑。
少年迈克尔主要负责歌唱和舞蹈。他的童音演唱很有特色,虽然他当时并不明白自己唱的是什么,但是渐渐的他开始懂了。他的兄长比如杰梅恩和蒂托等,主要负责乐器。这是“杰克逊五兄弟”组合的雏形。在自传中,迈克尔杰克逊饶有兴致地回忆起他第一次在学校文艺汇演时的节目,那是一年级的时候,他穿上白衣黑裤,演唱了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翻山越岭》(Climb Every Mountain)。一曲歌罢,全场欢声雷动,人们全部起立鼓掌,甚至还有人流了泪。这真是令人震惊的场面,连小迈克尔杰克逊也被吓到了,他没想到自己的歌唱会如此感动人心,他觉得自己只不过就像每天晚上的排练一样,很自然地唱了一首歌而已。
出了风头那就要再接再厉。学校里杰克逊不可能经常搞演出,那就去参加比赛吧。老乔为孩子们报了好多场比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准备工作那是相当磨炼人。十有八九是皮带藤条侍候。最遭殃的是马龙,马龙比迈克尔稍大一些,也最调皮,所以吃苦头最多。小迈克尔也没少吃苦头,甚至后来居上,超越马龙跃居被打排行榜榜首,原因是他居然敢反抗。反了这小子。可以想象,老乔是怎样的暴跳如雷。也难怪他们后来关系紧张。
4。 唱出来,舞出来,走出来
“杰克逊五兄弟”(The Jackson 5)的正式成员是杰奇蒂托杰梅恩马龙和迈克尔。他们主要的活动场所除了家里的地下室,还有当地电台和夜总会。加里有时也会召开一些音乐会,他们算是常客了。他们一般是翻唱一些热门歌手比如“奇迹”乐队(Miracles)的作品《米基的猴》(Micke’s Monkey)之类的。这种音乐会上时不时会有些热门演出,他们就是在这里听说“披头士”和“滚石”的。他们有时还很奢侈,能跑去芝加哥看热闹。当然更多时候是老乔代表他们去看。老乔一路世面见来,带回了不少有用的信息,为孩子们提供了不少乐坛最新动向,比如詹姆斯布朗(James Brown)怎么用一条腿跳舞之类的。
竞争的残酷性磨炼了他们的技艺。他们走街串巷,经常客场作战,要在一两首歌的时间内搞定观众,没点过硬功夫可不行。不光手上功夫要好,行头也很重要。好在他们有个经验丰富的父亲,在他的指导下,他们在舞台上的站位服装鞋子和发型,都很有讲究,显得很专业。充分的准备,专业的包装,令他们战果累累。
作为乐队主音,小迈克尔杰克逊清楚地感受到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压力。甚至做梦都在使劲。皇天不负有心人,小迈克尔杰克逊8岁那年,他们因为唱了“奇迹”乐队的一首名叫《我的姑娘》的歌曲,拿到了天才表演奖,兄弟们载歌载舞,观众们站立聆听,场景十分感人。当他们捧着那个大奖杯时,兄弟们都乐坏了,恨不得抱着它入睡。老爹得意归得意,还是要表扬加鞭策:“下一步,我们要进军芝加哥!”
当年的芝加哥舞台主要是一些1960年代风格的音乐家在表演,比如“印象”乐队(TheImpressions)的寇提斯曼菲尔德(CurtisMayfield)杰里巴特勒(JerryButler)和梅杰兰斯(Major Lance)之类。能和这些伟大的音乐艺术家同台表演当然是件好事,但夜总会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表演时总不免要和一些糟糕的喜剧丑角风琴演奏者以及脱衣舞娘为伍。这种环境对于一个八九岁的小孩来说,实在是相当不合适的。要摆脱这些,只有想办法尽快在艺术上脱颖而出,获得专场表演的机会。为了更好地照顾这些孩子,乔杰克逊在“幸运先生”(Mr。Lucky’s)夜总会为孩子们找了个固定的演出机会,这样可免得每周回家,舟车劳顿。
这不就是驻场演出嘛,一切很正常。不久后,来了新机会,一位业余作曲家盯上了他们,此人名叫基思(Gordon Keith),也是钢厂工人,老乔的同行,说开了一家名叫“钢厂”的唱片公司(Steel Town Records),可以帮他们录制唱片。他给老乔寄了一盘样带,里面的歌唱得实在不怎么样。小家伙们打起精神练习,虽然那些歌挺没趣的,但想到有唱片出,他们还是有点兴奋。完了又是几盘新的磁带,断断续续,去基思先生的录音棚录。他找来了一些伴唱歌手和乐手来配合他们,小家伙们受宠若惊。
一伙菜鸟在一番手忙脚乱之后,录完了基思先生的第一首单曲。完成的曲目在不断增加,终于够一张专辑的分量了。基思先生把灌录好的唱片发了一些给他们,让他们带到演出现场去卖。就这样,“杰克逊五兄弟”组合有了自己的处女唱片,它的名字叫《大男孩》( Big Boy)。同名主题歌的歌词很应景:“我不想再听童话故事了。”但事实上,小迈克尔根本不知自己在唱什么。这首歌曲算是他没有童年的一个谶语吧。
唱片出版后,单曲在本地电台连番播放,小兄弟们立马成为本地红人,红得太突然,让人感觉很幸福,有时却连他们自己都不太相信。他们又投入到火热的歌唱比赛活动中去了,老爸动用关系在芝加哥的皇家剧院帮他们登了个记,要参加那里的业余歌手大赛。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