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扰》的一把火。” Q: 你的搭档孟非曾说,你是《非诚勿扰》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那么,你当初出于什么考虑来参加这个节目?想过它会这么火吗? 乐:如果我早知道它有这么火,那我很可能当初就不来参加了。主要原因是,担心人们因为《非诚勿扰》的娱乐性,而忽略了性格色彩学真正广泛的应用性和巨大价值。 加盟《非诚勿扰》,是因为当初制片人想找一个“专家”嘉宾,这个人得有些影响力,在专业上得有所建树,但是不要给人太过于固守传统的印象。制片人希望这个人有点特色,能打破人们思维定势中的“专家”概念,于是最后找到了我。我当时虽然在培训和演讲领域独树一帜,却没有任何担任综艺娱乐节目嘉宾的经验,这让我面临极大的风险和挑战——一旦做得不好,原先在专业领域内的声誉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我自己犹豫了很久,才决定上这个节目。 Q: 但你最终还是决定参与了? 乐:人生需要不断体验、尝试和突破。这个节目提供给我在另外一个领域拓展自己潜能的空间。另外,我觉得在做节目的过程中,我逐渐感觉也许我可以在这里发挥出比我想象中更大的力量。《非诚勿扰》为什么会这么火?因为它本身不单单是一个服务性或者娱乐性的节目,而是一个带有很多社会观察、人文思考的情感综合类节目。相亲交友只是一个载体。每场24 位女嘉宾与5 位男嘉宾,他们的人生故事各有不同,可以产生很多话题和深层次思考的东西,电视机前的观众可以有一种以身代入的感觉,觉得这些人就是自己的身边人,甚至就是自己。 我和孟非都认为,这个节目可以传达很多娱乐之外的精神,在娱乐表象的背后,有着浓厚的人文关怀。《非诚勿扰》呈现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年轻人婚恋交友的选择,而是真实的人在特定情境中的真实人性的呈现。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每期的《非诚勿扰》,都可以当成一篇短篇小说来看。我曾说过,这节目真好,各路神仙和妖魔鬼怪都跑出来现形,人间百态,无所不有。通过别人的故事,可以使大家对人性、对情感、对自己有一个深入的思考。从这个层面来说,我们在节目里谈论别人的爱情,实际上是一种娱乐救赎。 Q: 请评价下你在《非诚勿扰》节目中的地位,是主食,是配菜,或是调味品? 乐:一档相亲节目的主食永远是男女嘉宾,他们之间的碰撞和互相选择才是节目的内容核心。我也不是配菜,用配菜来比喻那些时尚靓丽的舞台布景、动人心弦的浪漫音乐更为合适。调味品,则更像是指男女嘉宾不时会出现的观念和思想碰撞的话语,正是这些对话让节目趣味横生,五味杂陈。如果说观众看到的《非诚勿扰》是一道大餐,那我就是一把火,我的作用是通过专业的分析,让男女嘉宾之间的碰撞更加激烈,加了一把火,燃烧得更加猛烈,观众也能看到他们内心更加真实的火花跃现。 Q: 你曾说过,对选手的不“残忍”,就是对节目的不负责,是对观众的虚伪。同时你又说婚恋中性格色彩的应用只是性格色彩学中很小的一部分,你担心自己会被误解为情感专家,更希望大家关注节目背后的人文关怀。那你觉得将性格色彩学与时下高度娱乐化的电视节目结合的契合点在哪里?你的理论与相亲节目,与《非诚勿扰》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乐:“当人们在笑的时候学得最好,当人们在痛的时候才有成长”,这是我们所有性格色彩学导师团队秉行的基本传道格言。同理,电视的短平快和节目的娱乐性可以让人们能更加快速地知道性格色彩学,因为对我的关注,从而开始了解和进入广袤的性格色彩世界,并可能由此实现性格色彩的巨大实用性受益。 性格色彩学在《非诚勿扰》中起到的作用在我看来并不明显,因为没有太多的机会呈现性格色彩的含义和性格的碰撞,但是在三个角度非常重要: 1。 可以在合适的时机,向双方甚至多方说明,彼此性格的匹配度和性格碰撞的可能点。 2。 我在节目中展示的对于男女嘉宾内心世界的剖析,全部是基于性格色彩学最重要的“动机论”,也就是任何人说任何话做任何事必定有其背后的深层原因。这种动机的挖掘本质就是“读心术”,在电视节目中,可以快速解读不同人的不同反应。 3。 通过问话的方式来捕捉一些细节的关键信息,这是性格色彩导师的基本功,经过长年的训练我可以将它们在电视节目上以今天大家所看到的手法呈现出来。 Q: 在《非诚勿扰》中,你的犀利点评听上去非常过瘾,甚至有人称你为“毒舌”。这是为了保证节目效果,还是觉得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乐:清者阅之以为圣,浊者阅之以为毒。 由于我的评论和提问,很多女嘉宾忙不迭地把灯给灭掉了。从观众的角度来看,乐嘉不发言,这个男人还好好地“活着”; 乐嘉一发言,这个男人就“死”了。也许,我的“毒舌”就是这么来的。不过,这也许是在20 期以前我留给观众的感觉,因为在节目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但有一点不会变,就是——永远说真话。 另外可能的原因是,我们节目录制两个小时,但播出才一小时,一些过场和前后连接的话会被剪掉,而只保留其中最尖锐的部分。结果就是,有时观众难免感觉,我在尝试剥嘉宾衣服直指内心的时候,不是一件一件地脱,是一下子就把对方褪下得只留底裤。 有人问过我,把对方内心真实的东西揭示出来是不是很残忍?我只回答一句:“你看过皇帝的新装吗?你觉得那个小孩不应该说真话吗?”孟非评价我“总能把对方真实的内心呈现出来,不管对方愿意不愿意”,其实与其说这是我的特点,不如说这是节目的形式决定的,来参加的人都明白会有这样一种过程。从我个人而言,我对节目效果不关心,我只关心我说的是否对男女嘉宾有用。我希望不管他们来这里能不能找到自己的爱人,至少可以收获一些对自己性格上的认识。或许将来某一天,他们会发现这比相亲本身更有用。 Q: 不过事实上,你有时候说话已经很残忍了。谁都有最不愿被人看到或是最脆弱的一面,你刀刀见血,直接就把人给扒光了。 乐:这要看“残忍”的定义是什么了。如果说话直接、点到问题的本质叫做残忍的话,那就必须要残忍了。因为如果我对嘉宾不说出自己真实的评判,那就是对观众残忍。我要为我的角色负责,即使不为台上男女嘉宾负责,也要尽力为观众负责。再者说,男嘉宾上来相亲交友,如果我点出来的问题被他重视,对他的意义,远比他上来领走一个女孩子要重要得多,对他来讲这是一种受益的过程。 Q: 那你觉得是你“毒”,还是那些女嘉宾更“毒”? 乐:我和女嘉宾没有可比性,还是和孟非比吧。我觉得这事是这样的,我偏张扬,孟非偏含蓄。我是催化剂,孟非是冷却剂。我们出手的方式不同,我手起刀落就直断命门,他磨刀霍霍,让你自断命门。
。 想看书来
“毒舌”的背后
Q: 你在节目中点评嘉宾时语言很犀利,我们很想知道,日常生活中,对待朋友、亲人或是爱人时,你也会这样直接吗? 乐:我在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比电视上更强,因为我性格中的黄色成分比较重。黄色的人有一个特点,当他的意见跟别人有分歧,而且他坚信自己是对的时候,会试图去影响和改变别人,尤其是对待朋友、亲人或爱人,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来帮助他们往对的方向去走。但如果我的朋友、亲人或爱人性格比较强势,是不容易接受反对意见的人,我会改变方式用比较柔性的手法来影响对方。但电视节目的时间很有限,我只能用最短的时间把我的观点表达出来,让嘉宾和观众们明白,所以显得比较犀利和直接了。 Q: 看了你的经历觉得很坎坷,一路走来应该遇到过很多挫折,遇到挫折的时候你都是怎么样度过的? 乐:起初因为不懂性格吃了很多亏,我曾试过在3 年内换了11 份工作,每份工作都好像挖金矿一样,还差5 厘米挖到的时候就放弃了。当我接触到性格分析概念以后有很大触动,试想如果每个人都清楚了解自己性格中的优势和局限,可以少走多少弯路啊。很多人和我说“我知道自己的问题,但无法改变自己”,我一般有两个回答:“你知道了还改不掉说明你没有真正知道问题的根源,”“你知道了还改不掉是因为你为这个问题所承受的痛苦还不够巨大。”因为我曾经遇到的挫折所带给我的痛苦够大,所以我选择了积极的方式来解决,并且想把这个心得告诉给所有人,所以就有了性格色彩学。
色问色学
色学速训问答 Q : 性格色彩学有什么意义?我们怎么样能快速地测出自己所属于的颜色?如果想改变自己的性格色彩或者是伪装,有可能吗? 乐:性格色彩学的意义在于:1。用红色、蓝色、黄色、绿色命名性格的四种类型,更加简单易记,容易上手;2。用动机论代替行为论,找到了一种快速透过行为表象洞察内心世界的方法。关于测试,我们网上的公开简易测试只需15 分钟便可完成,专业的问卷量表需要在培训课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但任何的文字测试都比不上两天基础课学习中亲身的体验,那个过程更能让你明白自己是什么颜色,具有什么样的性格优势和局限性。 一旦掌握了用性格色彩看人的方法,不需要做测试也能通过较短时间的观察、交谈和了解发现对方的性格色彩。应该说人的天性是不变的,但后天环境影响会改变人的个性,我们一直说的性格色彩是指先天的那部分,改变或伪装的部分都是表面的。 Q: 一个人身上有没有可能出现两种色彩? 乐:相近的颜色是可能的。比如红和黄,绿和蓝可以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但是在天性中,红和蓝、黄和绿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