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蒜’,得贵就说‘打不烂’……”
更后到机关工作,常下基层听汇报,也颇见了些“顺杆爬”的伶俐人:
“你们单位有读书好的典型吗?”
“有!”于是顺着上峰的意图,张三、李四、王五如何加班加点读书,写了多少字的心得笔记,觉悟有了多少提高,如此这般汇报一番。
“你们单位谈心活动开展得怎么样?”
“那可经常啦!”接着,有什么思想问题,谁找谁谈了多少次心,
“疙瘩”终于解开等等。
如果遇到认真的领导,能深入下去调查一番,那可就露馅了:有捕风捉影的,有移花接木的,有把几年前的事情挪到现在的……当然,如果遇到是存心让你爬杆的领导,那你就中彩了:夸奖、提升……好处接踵而至。
由此看来,此文就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了。
道理很简单,没有立杆的,哪有爬杆的呢?领导干部下来,如果有一个严谨公正的作风,提问不起“过门”,插话不露好恶。一句话,你首先树起求实的“梯子”,下面的同志又何从去爬那说谎、逢迎的“杆子”呢?然而可惜的是,有那么一些领导,他们不但爱立“杆子”,而且逼人往上爬。你若不爬吗?他记住你心眼太死,是个“犟牛筋”。如果还有领导的领导在跟前,你汇报不听“招呼”,离题走板,“诱导”又不开窍,好了,往后你看好戏吧!
这样看来,是否“立杆”的、“爬杆”的,半斤八两,责任无主次可分呢?也不能一概论之,那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不过,有一点倒是共同的,这样做都是出于一己之私。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留有余地
“留有余地”,未必是成语,但一到嘴边,就有成语的感觉,而且还让人有陈词滥调之嫌。
近来发生在成都的一件大喜事,又使我感到“留有余地”一词,不但不陈词滥调,而且还时时提醒我们,这词依然光彩夺目,永远充满无限生命力。
成都是一座拥有6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连续几年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城市,府南河整修又即将竣工,李冰父子当年所蓄都江堰之水,届时将绕城一周作舟楫航行之用,给这座文化名城平添了几分姿色。然而遗憾的是,这城市多少年来一直没有一座像样的广场,现代大都市没有大广场,就颇如当今的新居没有大客厅一样令人扫兴,令人觉得不够规格。然而石破天惊,6月份成都市在中轴线的“心脏”部位,最繁华、最令人神往的地方——人民南路展览馆前,似乎一夜之间兀现了一个数十万平方米的大广场。这是我所到过的城市中,除北京天安门广场外难得的大广场了。我伫立在这刚刚平整出来的广场内,既惊叹当今成都人建设速度的迅速,更佩服市政部门在规划城市格局问题上的眼力。他们早些年就批准各路商家、企事业单位在展览馆的四面八方修建高层建筑,但唯有今天作为广场的这块地旧貌陈颜。开初我们都不理解,在成都市的这块“脸蛋”处,留下这陈旧建筑干啥?现在我们才突然钦佩起市政部门在城市规划问题上的好眼力,这眼力就是想问题、办事情总是“留有余地”,便于发展。
留有余地,真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一*宝啊!
感慨之余好读书。回家后我翻开鲁迅先生的《华盖集·忽然想到》夜读起来,一段文字映入眼帘:
较好的中国书和西洋书,每本前后总有一两张空白的副页,上下的天地头也很宽。而近来中国排印的新书则大抵没有副页,天地头又都很短,想要写上一点意见或别的什么,也无地可容,翻开书来,满本是密密麻麻的黑字;加以油臭扑鼻,使人发生一种压迫和窘促之感,很少有“读书之乐”……
这真是“天作之合”了。想不到鲁迅先生的“华盖”,与我们今天城市建设的“华盖”,也有某种“内在”的联系。是的,书若是没有“天地头”和“副页”。就如同衣服没有领子、袖口一样,多么别扭,不成式样。像毛泽东同志那样读书,有什么感慨体会,狂体记下,一展情怀,怕就难以附丽了。由此看来,城市建设的“华盖”,也当预先留下许多空隙,决不能像北方城里人冬天在破旧脸盆里插蒜养葱一样,密密麻麻,不见盆土。否则,成都今天要在市中心辟建这样一个广场,损失就必然惨重了。由此而推之,我们的工作安排、经费开销,一切经济建设指标的制定,都当“留有余地”,不能安排得太满、太挤、太急。毛泽东同志一直提倡在做工作计划、定生产指标时,都要留有余地。然而可惜的是,1958年他老人家违背初衷,犯了性急的毛病,给国家经济建设造成的损失,给人们思想造成的创伤,恐怕今天也是很难弥合的。我们再看1956年第3期《文艺报》,内有某作家《向新的高潮前进》一文,曾做过这样的预言:12年后,在这土地上,谁都不会有忧愁,除非他送给爱人的礼物没有被接受;谁的脸上都不会有眼泪,除非他在看一个动人的古典剧或是笑得太过分。这预言显然是失算了,高兴得过头了。因为3个多“12年”过去了,我们还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普通人的忧愁和眼泪,是不会太少的。
我仍然要鼓足勇气引用明代江盈科所编《雪涛小说》中的一则:一市人,贫甚,朝不谋夕。偶一日,拾得一鸡卵,喜而告其妻曰:我有家当矣。妻问安在?(市人)持卵示之,曰:此是。然须十年,家当乃就。因与妻计曰:我持此卵,借邻人伏鸡乳之,待彼雏成,就中取一雌者,归而生卵,一月可得十五鸡。两年之内,鸡又生鸡,可得鸡三百,堪易十金。我以十金易五悖(雌牛),悖复生悖,三年可得二十五牛。悖所生者,又复生俘,三年可得五十牛,堪易三百金矣。吾持此金以举债,三年间,半千金可得也。这市人愈说愈玄乎,最后还打算发财后另娶一妾受用,于是其妻“怫然大怒,以手击鸡卵,碎之”。一个鸡蛋的家当,就这样彻底打破了;一个发财享乐的美梦,也就无情毁灭了。邓拓同志在20世纪60年代初引用过这段故事,用意深刻,我们今天重温这段故事是想说明: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不切合实际的发财美梦、工作指标、建设指标,总是靠不住的。老老实实按照*同志初级阶段的理论考虑问题,按“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迈进,才是我们的康庄大道。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个W
在“三讲”教育中,重读毛泽东同志的《反对本本主义》,颇有新收获:该文共分7个部分,前6个部分分别为“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反对本本主义”等;最后的第7部分“调查的技术”——详细介绍了如何召开调查会、什么样的人参加最好、到底来多少人合适、如何制定调查纲目、如何做记录等等具体操作方法。读后不但让人懂得了调查研究的重要社会价值,而且学会了如何去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本文写于1930年,我过去多次读过,并未发现这第7部分多么可爱,以为不过是“顺理成章”的收尾之笔罢了。现在看来事情绝非那么简单,其中有真意存焉!
近读一本西方科普著作,谈到人们要认识某个事物并解决其中的问题,一般应当掌握3个W,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毛泽东同志这篇文章中,一个W也不少。尤其是第三个W——“怎么办”——也就是“调查的技术”问题,可以说是备述其详了。他老人家亮出了当年庶几为教师爷的本色,对调查研究中应注意的各种细枝末节的具体问题,都苦口婆心地一一传授给弟子们。
伟人的严谨作风,科学的普遍规律,我们今人又待之如何呢?且看一组漫画吧:某地区环境污染严重,该级党委召开会议,研究如何解决。书记说:“环保问题,我们的方针、原则早已有了,如何具体落实,那是技术问题,就让技术部门去办吧。”文件下发后,技术部门又开会说:“环保问题——技术问题,那就让技术员们去办吧!”显然,在这个地区,环境污染问题是难以解决的。因为环境保护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基本建设问题,有各行各业配合问题,还有人文道德水准提高问题,等等。这比不得党委会上研究年终总结,委员们充分发表意见后,书记再归纳几条后说:“基本内容和框架都有了,其余的就是文字搬家——技术问题了,几个秀才辛苦辛苦去吧!”年终总结如何写,秀才们可以捉刀代笔,而环保中的若干具体问题需要解决,仅靠技术员的努力,那是远远不够的。由此使人联想到在当前改革的攻坚阶段,各级机关的精简“拆庙”问题,干部的下岗分流问题,职工下岗后的再就业问题,国有企业的增效扭亏问题,干部队伍高科技水平提高问题,国防实力的增强问题,等等,这其中固然有许多“是什么”、“为什么”需要我们弄清楚,搞明白,然而第三个W——这些问题如何具体地、一一地加以研究和解决,这才是当前我们最急需认真对待和仔细处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它推不得,拖不得,空谈不得,小看不得,我们只有上下齐心协力,以科学的态度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去对待和处理它,改革的胜利才会属于我们。
眼下,我们看重第三个W,说到底就是看重研究解决改革开放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也就是主张在大政方针已定的情况下,人人都要为改革攻坚多做具体工作,多办具体事情。《隋书·百官制》中言:本朝“置三公三孤,以为论道之官,次置六卿,以分司庶务”。庶务,就是事务,就是干具体事情。《易经》中也谈到:“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道”与“器”结合,才构成事物的整体。坐而论道是雅事,具体“制器”也绝非俗事。“不扫斗室,何以扫天下?”这些道理,我们当今某些领导并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