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之道1》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为官之道1- 第1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武建设和贾强便一天一天守在高达的办公室,三天过去了,不但不知道具体金额,更别说支票了。高达倒是晚上就来办事处见见李学之,说说话聊聊天,反复说明雷老板的话必定兑现,只是目前实在没钱,而雷老板公务繁忙,只能耐心等待。一问及到底可以支付多少货款的具体金额,高达也没个准话,只是推到雷老板身上。

王金龙、老汪和武建设都十分纳闷,委婉地旁敲侧击高达,是不是还有什么礼节没到?令雷老板生气了?高达也莫名其妙,他也琢磨不透雷老板的真正意思。
李学之更是焦虑,三天时间已经把重庆市区名胜景点都游遍了,胶卷更是照了不下两卷,还逛了重庆著名的解放碑步行街,给何丽和菁菁买了礼物,给老父老母买了点补品。因为李学之把打麻将赢的钱全部归还了办事处,所以架不住王金龙的软磨硬泡,所购物品大概三千多元全部由办事处买的单。

期间黄县来了几个电话,一个是张云生的,问李学之玩得开不开心,再就是询问事情进展情况;胡长新也来了几次电话,在一些小问题上征求了李学之的意见,语气十分谦恭,让李学之有点犯嘀咕;政府办主任张前江也来过几次电话,汇报了办公室工作,传达了市政府一些文件精神,顺便说了机关干部第一次补发了几项补贴和奖金,大概人均一千二百多吧,好象这些钱出自鸿发公司;魏华也来了几次电话,但有个电话让李学之十分警觉,那就是县组织部忽然开始进行大规模地干部考察,已经开始了。李学之却毫不知情,算算应该是他离开黄县的第三天,可张云生和胡长新在电话里一句也没提及呢?县委作出这么重大的决定,身为常委的李学之应该给予通报的。

带着疑问,李学之拨通了张云生的电话:“张书记,我是李学之,想问你汇报一点情况。”
张云生语气很轻松地说:“学之呀,有什么话你就说,什么汇报不汇报的,就是见外。”
李学之问:“我在重庆这么久,事情的进展出呼意料的不顺利,至今还没得到准确消息。最有希望付款的德丰也没消息,只怕这次困难不小啊。”
张云生一副体谅的口吻说:“学之呀,凡事尽力就可以了,不过我还是相信你的能力,你是棉麻的福星嘛!就是真不理想也没办法喽,现在就是这样,欠钱的倒成了大爷!”
李学之忙表示感谢说:“谢谢张书记的理解了。我总觉得不安心哩!家里没什么事吧?”说着话风一转“刚才接到电话,说是县委组织部大规模地进行人事考察,是不是有什么变动?今天你给我打电话时怎么没提及呀?”

张云生笑呵呵地说:“哦,是这样的,前天接到市委组织部于部长的电话,说是黄县马上要换届了,正好利用这机会对黄县干部进行一次常规、系统地考察。也没说要动考察干部的位置,所以就直接传达到了县组织部老易那里,既然是常规考察,我也就没开常委会,免得闹大了人心不安稳,还以为要搞一朝天子一朝臣,那样会影响黄县的安定团结嘛。”

李学之隐隐感觉事情没他说的那么简单,说:“既然是常规考察,可我怎么听说考察对象中还有普通干部呢?难道常规考察还要提拔干部吗?”
张云生哈哈笑了起来说:“那是谁给你通报的情况呀?有点误导哟。既然你问到了,我也就不瞒你了,是老书记在市里争取了几个指标,说是以前许诺了几个人的,在走之前给办了。学之呀,你说老书记开了口,我能不办了么?再说指标也是老书记搞来的,也不占咱们黄县正常的指标嘛。”

李学之沉吟着说:“虽然是吴书记想提拔的干部,可按照组织程序还得在常委会上研究的嘛。你的心思我明白,可这样反倒欲盖弥张,倒是让那些捕风捉影的人知道了生事端。”
张云生说:“唉,现在的人耳朵长着呢,舌头也长!不管你怎么搞都有人说但道四的,这不传到你耳朵里的又是一回事了!本想老书记看人应该是很准的,所以我也就没考虑就答应了。要不我叫老易把要提拨的人的资料传真一份给你看看?”

李学之听他这么一说再强调就有点矫情了,于是说:“那就不必要了,我相信我们的组织部会把好关的。”
电话放了很久,李学之还在想其中的原委,他相信魏华不会无缘无故提及此事,有心想打电话问问吴书记,可这到底还是犯忌。万一真是吴书记委托张云生办的,自己岂不是连老书记都猜忌了么?再说违反原则的终究还是张云生,他完全可以按程序来办的嘛。可自己一提及,无疑又让吴书记多心了,难道连吴书记也不信任了吗?

直到吃晚饭的时候,李学之还在为这事斟酌不定。王金龙等人见李学之面色不愉,还以为他为迟迟收不到货款而发愁。
实际上王金龙他们更加忧虑,上海、天津那边的消息更为不利,几乎没有厂家答应还款,理由无非就是没钱!眼见得最有希望的德丰也没动静,怎么叫他们不忧心忡忡呢。
第六天,德丰总算有了消息,在厂里守侯的武建设打来电话说也许会有支票拿,可高达仍旧没有说具体数目,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这消息让王金龙着实高兴了一把,总算等到了,可到了下午,武建设在电话里可怜兮兮地说只有三百万,而且还是背书的转帐支票。

王金龙大为尴尬,恼怒地说:“那雷老板人呢?你见着没有?”
武建设说:“听说去了北京,走了有两三天了。”
面对着武建设拿回的三百万转帐支票,李学之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晚上高达又过来了,他似乎也有点过意不去,宽慰着说:“雷老板这次确实是有急事去了北京,还不晓得啥子时候转回来。他叫我转达他的歉意,确实是你们运气不好,厂头没钱,你们要早来几天,那新疆的六百万还能分出个两百万给你们。不过雷老板交待说了,等帐上有了钱,优先给你们,保证在春节前尽可能地还三百万老帐给你们!”

话已到此,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李学之决定明天去上海,怎么也要争取争取。王金龙也只得同意。
上海之行比重庆更糟糕,虽然纺织厂接待得很客气,接待规格也高,可谈到实质问题上都是一句话没钱!但也许诺有钱了优先归还。可也就是句话,不管语气说得多么委婉多么动听,也就是句话,当不了支票的空话!

三天,李学之跑了所有欠黄县棉麻公司货款的六个纺织厂,硬是没讨到一分钱!却吃了上海六家大饭店,一家比一家高档,餐费也一次比一次昂贵!看着厂方原料处的处长、副处长在高级饭店如鱼得水般得心应手,李学之真怀疑他们是不是专业陪吃饭的,对服务员们语气那么高敖、点菜那么娴熟、动作那么优雅。简直象极了十八世纪一丝不苟注重礼节的英国贵族!

不死心的李学之又飞到了天津,天津纺织厂的却没有上海人那么冷漠,规规矩矩在办公室谈工作,还热情地请客人们参观厂区生产线,到了用餐时间热情地请客人们吃工作餐,虽然简陋但让李学之感觉到了天津人的古板与务实,只是收不到货款总让李学之提不起精神。

李学之为此寝食不安,一路上差旅费花费了上万元,可仅仅讨回了三百万,距离要求还差五百万!虽然王金龙等人不停安慰他,可在他还是闷闷不乐,天津的十二月气候寒冷而干燥,这让南方人很不习惯,李学之很快就嘴唇干裂,口内生疮,加之饮食不甚习惯,很快就消瘦下去,原本饱满的脸颊凹了进去,只有眼睛反倒更得深邃漆黑。

王金龙真想告诉李学之棉麻公司暂时还有钱应付收购旺季,上次从省纤维检验所争取来的一千五百吨储备棉已经支付到帐了。可他不敢,他害怕张云生,更害怕失去令人羡慕的棉麻公司总经理职务。

十天后,李学之心有不甘却万分无奈地飞回了H省,连夜回了家。
何丽咋一见到李学之,眼泪立即涌了上来,丈夫苍白憔悴的脸令她莫名心痛,嘴唇还有暗黑的血痂,本就不是健壮的身体更显单薄,可他脸上还是带着那么温柔、那么深情地微笑,从他眼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归家的激动和兴奋!

那一晚什么话都没有多说,一切都在两人激情而温柔地肢体语言中尽露无遗。
第二天上午,天下着淅沥的冬雨,李学之去了市人民医院老干部病房,看望卧病月余的吴书记。
李学之在护士的带领下进了601号病房,吴新宇正在病床上无聊地看着电视,虽然面色稍差,可精神蛮好,一见李学之便开心地笑了,一掀被子就下了床。
李学之看到吴书记恢复得很好,开心地说:“吴书记,我来看您来了。买了您最喜欢吃的贡梨!”说着举了举手里的水果蓝。
吴新宇笑着迎上来一把握住了李学之的手使劲摇了摇,说:“呵呵,今天我正想吃梨,没想到你就送来了。好啊!来,坐下说话。”说着就要给他倒茶。
李学之笑着想把吴书记推回床上说:“天气冷,您还是躺被窝里热和。我自己倒水就行了。”
可吴新宇不乐意说:“我才不愿意躺床上呢,都趟了一个月了,骨头都睡散了。还是坐着说话舒服。”说罢很惬意地坐在了沙发上。
李学之从床上拿起呢子大衣给吴书记披上,还把下摆往紧里掖了掖,感觉还是不放心,又从床上抱了张毯子把吴书记的腿部裹住,才满意地去倒水。
吴新宇默默地享受着亲人般的温情,眼睛有点湿润,却笑着说:“学之你搞什么名堂?把我包成粽子喽!哎呀,你比我家老太婆还麻烦!”
李学之喝了口茶,笑着问:“吴书记,您这一病呀,可苦了高阿姨了。吴惠玲两口子这一怕也吓坏了吧。”
吴新宇挪了挪屁股,把身体调整了个最舒服的坐姿,说:“没办法,小玲他们两口子前就天才回去,是吓得够戗,以为我老头子会被马克思召了去。也幸亏他们来了,这不我把家从黄县搬进了市里,住进了人大家属院,告诉你新地址,在人大家属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