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别人当良师
在我们继续这个话题之前,我得澄清一下我所说的“良师”的意思。其实我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这个词。如果你给别人当“良师”,并不是说你得成为他们的大哥哥或者大姐姐。 你不必凡事都给他们建议,也不必追问他们后来的每一步行动。我的建议比较简单而且比较灵活,那就是了解别人的潜质,并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尽你所能,帮助他(她)发挥出自 己的潜力。
通常在任何地方,你都会发现至少一个年轻人有一些特质和一些特殊的活力。优秀的人到处都是,但特别的人出现在你眼前时,你就该去了解他们,他们就是未来的领导者、创意 人才或是出谋划策的良将。一方面,帮助他们提高能力对你的公司也有帮助。另一方面,你将和有才华的人建立牢固的关系,这层关系迟早会派上用场,因为你们都将在职场中继 续前进。
找成功人士问一下,他们的事业早期是什么样的,几乎每个人都会跟你说起那个最早对他(她)的能力表现出信心或者给了他(她)真诚鼓励的人。通常,他们多年来都保持着密 切的关系,而且他们继续从彼此的关系中获益。
我的情况也是这样。帕特·卡宾和我关系一直都很好,而且多年来我们帮过彼此很多忙。2006年,当我有幸获得“亨利·约翰逊·费希尔杂志终身成就奖”的时候,我可以选择找 一位传媒界的名人来介绍我,但我选择了帕特。她做了一场完美的演说,我和家人一起坐在一个宴会厅里,那里挤满了业内的同行,大家听帕特讲述我们一起做过的事情,以及我 们是如何努力改变人们对职业女性的看法,我异常感动。那一刻我永远无法忘记。
所以记住,给人提供建议会给彼此都带来好处。在事业中,寻找那些有才华的人,不管他们的职位比你高还是不如你,多年后这些关系会给你带来巨大的好处,甚至还可能使你们 建立深厚而长久的友谊。
不要把非个人的事情个人化
几年前的一天,赫斯特的一位主管走进我的办公室,向我诉苦。
她说:“凯西,我刚听说今天下午有个会,我应该去参加,但没人跟我提起过。我不知道为什么不通知我,我肯定应该参加的。”
“那就去参加吧。”我说,“就当是别人一时疏忽吧,你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吧。”她好像很惊讶,但后来她正是照我说的做的。而且后来我们知道,并不是有人故意不通知她,那 真是一个疏漏。而她也犯了一个错误,她忘记了这条重要法则:不要把非个人的事情个人化。
第三章良师(6)
办公室有点像一个家庭——你被领进了一群人中间,这些人原本不会跟你有任何关系,但现在你却要跟他们建立密切的关系。而且正如在家里一样,这种亲密关系会导致很多冲突 ,有些会真正爆发出来,而有些则积压在各自的心里。但据我的经验,其实真正针对个人的冲突比人们想象的要少。有人经常介意别人的无心之语,或者喜欢把无关的事情扯到自 己身上,觉得这些都是对自己的侮辱,但其实别人并不是那个意思。而且不幸的是,一旦人与人之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摩擦或不信任,这种关系经常就会不断恶化,于是摩擦和不 信任真的开始出现了。
碰到以下这些情况你会怎么办? 办公室里一群人出去吃午饭,讨论即将开始的项目,结果没有叫上你。
开会的时候有人打断你的话,并反驳你的想法。
同事在回复邮件中对你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且把邮件抄送给了部门其他人。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人很自然地会觉得,这既是对自己工作的冒犯,又是对自己人格的蔑视。有时候 我们太看重自己的想法,于是无法想象真会有人反对它们,所以我们认为发生这种事一定是针对个人的。当然,有时候是这样。但我有一个小诀窍:冲突发生的时候,不管它是合 理的批评,还是针对个人的矛盾,或者是介于两者之间,你都应该认为完全不存在针对个人的因素。
将冲突视做是为了工作而不是针对个人,可以达到两个效果。第一,你不会在无意中反应过度,在不是针对个人的事情上看到个人因素。第二,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可能存在的个 人冲突。你可以这么想:在办公室里试图招惹你的人,其实是想要支配或者控制你。而如果你不在个人层面上做出回应,你就拒绝了他(她)的控制。与同事卷入一场个人争斗几 乎不会有什么好处——但拒绝被扯进个人争斗却有着巨大的好处。
曾经有位同事养成了一个习惯:开会的时候让我丢脸。因为我们在同一个团队工作,所以事先都会共享各自的信息,然而每次跟公司里其他人一起开会的时候,他都会提出一些新 的情况和资料,让我看起来像是没有做好准备。这快把我逼疯了。我想不明白他为什么一个劲地要打击我。而当我问他的时候,他总是一口咬定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越来越恼火,而且这种焦躁开始影响到我们在工作上的关系。一天下午,我突然想到:他是部门里的宠儿,他不会离开这里,我在未来很长时间里都要跟他打 交道,所以我得找到办法,跟他进行有效合作。
我决定忘掉那些妨碍工作的愤怒。如果最糟糕的情况就是他在会议上对我进行攻击,那我可以忍受。现在应该注意同事的优点,而优点绝对是可以找到的。此外,我定期跟他单独 碰面,这样他就可以在私下说出他对一些策略的担忧和不同的观点。
从那时起,我很容易就摆脱了之前的恶劣情绪。这个人偶尔仍然会在会议上卖弄他掌握的新情况,但我学会了按照他的习惯来进行工作。我们的关系获得了极大改善,并且在同一 个团队*事多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这个技巧在处理小问题时效果非常好。但如果你遇到的冲突不只是拌一两句嘴的问题呢?该怎么对付那些对你无礼的人?你当然可以去把他们车胎里的气放掉,或者在办公室的节 日聚会上让他们出丑,尽管这可能会给你带来一时的满足,但最好还是用光明正大的办法。
第三章良师(7)
不要让你的工作中存在嫉恨
我在《女士》工作的时候,有天下午去拜访了一家纽约广告公司的媒体总监。我跟他约这次见面是为了给他看我们最新的订阅调查,看看都有谁在购买和订阅《女士》杂志。
许多杂志只把订阅调查作为广告销售战略的一部分,但对《女士》来说,这部分非常重要。女权运动方兴未艾,它在各方面引起的争议也是如此。新闻报道大多关注女权运动中比 较激进的部分——电视里都是烧胸罩、示威的场景和挥着拳头的女人——这把许多潜在的广告商都吓跑了。我们需要释放出这样的信息:我们的杂志有广告商需要的良好读者基础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给他们看订阅调查。
我跟这位媒体总监约的时间是下午两点,在一天中的这个时间跟人见面是最糟糕的。首先,因为正在消化午饭,新陈代谢减缓了,人们经常会犯困或者集中不起精神。其次,那时 候正流行“三巡马提尼午餐”。我到了之后,很快就发现这种午餐的效果正在这位媒体总监的身上显现。
但我还是做好了准备,订阅调查让我很激动,我准备推销了,于是我开始行动了。我把调查递给他——调查印在鲜艳的粉色纸上,正面有大大的白色“女士”字样——然后就开始 滔滔不绝,一页页地翻着说下去。
从一开始我就看出他心不在焉。他靠在椅背上,疲倦地揉着眼睛,看起来异常无聊。但我仍然尽职尽责地说着,希望只要再加把劲就能吸引住他。结果就在我开始说到报告核心部 分的时候,我看到他从桌上拿起那份调查报告,慢慢举到脸上。让我震惊的是,接下来他发出了我听到过的最大、最夸张、时间最长的吸痰声。突然之间我们就像是站在操场上的 两个10岁小孩;我惊恐地看着他准备把一口有史以来最大的痰吐到我们的调查报告上。
谢天谢地,他没有真的吐。但似乎觉得他的意思表达得还不够明确,他把调查报告翻过去丢到了地上。我惊愕地看着他,全身的血都涌到了脸上。我能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我愤 怒到发狂了。我回过头看着屋里剩下的唯一一个人,那是他们的一个初级客户人员,他默默地坐在那儿,看着地板,一句话也不敢说。
“这次见面到此为止。”我喝道。我站起身,一把抓过自己的东西,以最快的速度冲出了屋子。
我有生以来从未受过这种侮辱。我怒气冲冲地一路回到杂志社,然后直接冲进了帕特·卡宾的办公室。我的脸涨得通红,浑身发抖,眼眶湿湿的,眼泪快要掉下来了。我跟帕特说 了事情的经过,她马上给那家广告公司的总裁打了电话,告诉他发生了什么事情,要求他们道歉。
“他们什么时候见面的?”那个总裁问帕特。
“两点。”她回答,“这很重要吗?”
“哦,”他笑了笑说,“好吧,他很可能中午喝了几口。如果可能的话,你们应该跟他约在早上。”
这次事情让我有足够的理由记恨这个家伙。他试图在各个方面羞辱我,我无法想象再跟他打交道。以前我也曾经在工作中被别人弄得不高兴,但这回我的愤怒和厌恶到了顶点。
像往常一样,帕特·卡宾总是能够用她理性的声音来引导我。她坚定、从容而平静地劝导我,让我明白记恨这个人不会给我带来丝毫的好处,反而很可能只会伤害到我,因为他是 一家广告公司的媒体总监,我们很可能会再次碰面。即便过错完全在他,记着这事不忘也只会让我自己更不好受。 。 想看书来
第三章良师(8)
果然,后来我又一次碰到这个家伙。他后来去了西部的一家汽车公司工作,在那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