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的时候,苏菲并没有注意这个消息,毕竟这种事情在香港是非常普通的。晚饭过后,两个带着雄仔在外面散布,很意外地看到了闵柔所说的那个女邻居张太。她似乎是刚刚从市场买菜回来,一个二十岁左右、脸上尤带有几分稚气青年拎着菜走在她的身旁。
“你就是苏太太的外甥女吧?她可是经常提起惟独,夸你多才多艺,又能干。”张太很是热情地端详着苏菲,脸上忽然流露出几分疑惑:“小姐,你长得可真像那个大明星!”
“不是像,就是她。”
旁边的青年也在打量苏菲,听到张太说苏菲像明星,便在一旁纠正,然后向苏菲道:“你就是苏菲小姐吧?我也是你的歌迷兼影迷,没想到你竟然是苏太太的外甥女。”
“是啊,是啊!”
张太也是非常的兴奋:“苏菲小姐,我也是最喜欢听你的歌,当年那首《感恩的心》,我每次听完,都是眼泪汪汪的,你以后唱的歌,我都收着唱片呢。”
“谢谢。张伯母,大家都是邻居,以后你们就叫我的名字就行了,叫英文名字也行。”苏菲笑着道。
“使得,使得。”
张太更加的高兴了,她拉过自己的儿子,道:“这是我的小儿子,叫张发忠,阿宗,你不是也喜欢唱歌吗?可以向sophie多请教啊。”
“sophie,那以后有时间的话,真的要向你请教了。”张发忠刚说売这句话,就发现苏菲正用一种很奇怪的眼神看着自己。
“你说你叫张发忠?”苏菲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如果仔细端详,眼前这个尚带着几分腼腆和稚气的青年,可不就是那位影帝嘛!
“是啊,这个名字很大众,有不少人都起这种名字,你遇到有同名同姓的也不奇怪。”张发忠显然是理解错误。
“你说你喜欢唱歌?”苏菲突然想到张发忠刚才的那番话,据她所知,张发忠……也就是后来的张国容,出道的时间也就是76年、77年之间,而且真正受到赏识,也是在77年开始的。
“我的确是这么说过,这怎么啦?”张发忠被苏菲这堆没头没脑的问题弄得有些迷糊。
“忠哥,”
苏菲决定先混个口熟再说,“如果你有兴趣在娱乐圈发展,我倒是愿意为帮你一把。当然,也不会是帮你,我们算是合作互利。”
“合作?”张发忠一听到她这么,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事实上我确实喜欢唱歌,在学校的时候,就喜欢,原本我在中学毕业的时候就想加入娱乐圈,可我爸爸非要我念大学,到现在却……”他耸耸肩。
1977年,他获得《华侨日报》最有前途新人奖;同年加入丽的电视,并凭《american pie》获丽的电视亚洲歌唱大赛香港区亚军,由此进入歌坛。
“你知道,我在美国好莱坞办了一家制作工厂,梦工厂。一个为所有热爱娱乐事业的人造梦的地方。我的公司除了摄制电影、动画、电视剧、戏剧之外,也兼营着音乐经纪。而且在香港和日本都有分公司,旗下签约了不少的歌手和演员。
虽然我还不清楚你唱歌怎么样,但我觉得你的外形不错,在电视剧和电影方面都会有不错的前途。”苏菲说道。
“我喜欢唱歌,但我并不反对拍电影或者电视剧。”张发忠毫不犹豫地道。
“很好。既然这样,你明天有时间的话,就先去公司试个音,如果双方谈得拢的话,我们就可以签个初步的双方都会满意的合约。”苏菲心里是乐开了花。
上一次东南亚巡演,她算是彻底将谭永林拉到梦工厂的旗下,在她的授意下,公司在日本、香港、台湾等地派出星探,按图所骥,尽可能的将一些活跃在八、九十年代的港、台、日明星收罗起来,一些刚刚入道的新人直接签过来,而那些有潜力的人也都签过来先办个班,慢慢的养成。
打造一个娱乐帝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譬如张国容,之前苏菲就派人找过他,可这个人居然在中学的时候就去了英国,她当然没办法找,但就在她几乎放弃的时候,这个人却突然出现在了她的面前,大概这就是‘缘份自有天注定’吧。
其实这个世界绝对不缺少有才华的人,只是很多人没等被发现,便泯然于众人矣,只有少数人会脱颖而出,得到他们的机遇。苏菲不会死守着她整理的名人录,只要遇到合适的,她同样会给对方机会。
譬如汉城电视广播公司的金申道和宋慧昌,他们在小薇开列的名人当中,根本是藉藉无名,但苏菲觉得他们能够带动汉城电视广播公司发展,符合她的需要,所以就将他们放在了高位上。
就在苏菲这边忙着拍摄《搭错车》的时候,在美国……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辛德勒的名单》已经正式登陆美国各大院线。首映当天,因为苏菲有事不能参与,所以一切都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主持。说起来他已经不是初出茅庐的楞头青了,但在播放的时候,还是感到非常的紧张。直到电影缓缓落下帷幕,观看首映的观众们将热烈的掌声送给了这位犹太人导演,他脸上的紧张神情才稍稍缓解了一些。
☆、第三百零六章 筹拍《第一滴血》
《辛德勒的名单》就这么在苏菲的推动下提前进入人们的视野,和《大白鲨》不同,它的出现提前的时间很长,而此时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不过三十岁,虽然《大白鲨》已经奠定了他国际性大导演的地位,但并非完全令圈内人信服,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外界还是有议论的,认为这个题材的电影很难拍好。有一度,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苏菲都有些怀疑。
前者是担心自己不能将这部电影完美的演绎出来,而后者却是担心自己将这部电影推出的太早。但是,影片的票房给了她们一个满意的答复。这部电影在北美上映仅仅一周就收获了1。6亿美元的票房。而欧洲上映之后,同样受到了观众的热捧,影片最后在全球获得了4亿7千万美元的票房收入。
这部电影无论从艺术价值还是社会反响来说,都是非常成功的。连一向对苏菲诸般挑剔的《基督教真理报》都不得不对这部电影给予良好的评价,但它在最后还是酸溜溜地道,“梦工厂这一次低成本、高回报的神话看来要被打破了,这部电影可是少见的高成本……”
这话说得没错,《辛德勒的名单》这部电影由于场面宏大,制作费用确实不低,达1300万美元。虽然这个时期的电影成本远远低于未来,但对目前的好莱坞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大制作,幸好票房争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苏菲都是最后的赢家。作为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得到了好莱坞的肯定;作为制片人和改编,苏菲的眼光再没有人怀疑;作为投资方,梦工厂收获了丰厚的利润。
《辛德勒的名单》在暑期大片纷纷抢滩上岸的大战中,首战告捷,梦工厂举行了庆功晚宴,而对于苏菲来说,最大的收获不是票房的收益。而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承诺,在适当的时候,只要有合适的剧本,他愿意与苏菲再度合作。
不过,在其后苏菲与强尼。乔恩通话时,两个人又产生了一些分歧。强尼。乔恩认为,梦工厂应该继续走小成本,高利润的系列影片,这一点苏菲是认同的。但是,她同样认为。大投资、大成本的电影。未必就不会带来高收益。《辛德勒的名单》就是很好的例子。苏菲认为,以后的电影,可以走独立投资和合作融资相结合的道路,这样可以融合各家公司的资源。实现双赢。最后强尼。乔恩终于还是被她说服,同意在适当的时候引进这种模式……当然,前提是要有合适的剧本。
《搭错车》这部电影已经开始了后期的剪辑,苏菲做得非常仔细,因为这是要献给母亲的电影。不过,她也在寻找合适的剧本。门德斯打电话跟她闲谈的时候,偶然谈起了公司准备捐一笔款子给在越战中受伤致残的战友,这番谈话提醒了苏菲,这让她想到了几部越战题材的电影。而原本在八十年代上映的《第一滴血》系列电影,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好在这不是第一次截和,苏菲只能在心里跟史泰龙说了声抱歉。
不过,这个系列影片的再创伤的空间很大。苏菲是不会再照般原本的剧情,她准备对这部影片做一些大的修改,将她的一些想法通过这部电影予以实力。
为了改写好这个剧本,她大量的查阅了有关越战的一些资料,这些资料有很多都是保密的,但她通过门德斯及他的朋友们的帮助下,终于得到了自己所要的素材。
她准备在影片中为原来的独行侠塑造一位新的同伴,这个人物也是一名越战回国的士兵,在回过后受到了一些不公司的对待,最后还被打成了残废……而在苏菲心中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剧本创作完成之后,苏菲首先联系的却是哈里森。福特。他希望哈里森。福特来担任这部影片的二号主角,用这部电影,将越战后军人们的迷芒和困境用电影诠释出来。
战争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这个剧本很快就通过网络邮寄到了强尼。乔恩的电脑里。按照苏菲提供的预算报告,这将是一部制作成本超过1300万美元的大制作电影,苏菲认为,这么大的投入,光靠一家电影公司要投资拍摄有些不现实,而且还很承担很大的风险,如果能够与其它公司合作投资,在利益降低的时候,风险也同样降低。为此,苏菲在完成了《搭错车》的后期制作后,专门回美国找到了矫治。卢卡斯。
“sophie,又有什么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看到苏菲满面笑容的样子,乔治。卢卡斯有些意外……虽然双方在光魔公司是合作伙伴的关系,但在其它领域也依然存在着竞争关系。
“当然,我们公司准备拍一部以越战士兵回国后的经历为主题的电影,与你们有很多的合作机会。”苏菲笑道。
“像《出租车司机》?”乔治。卢卡斯问道。
“不,除非是系列片,否则《出租车司机》是不可复制的。”苏菲笑道。
“你准备怎么合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