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还真的是名副其实。
我将那铁牌交给睿王,他看了一眼,问道:
“那日去屠村的有多少兵丁,你可还记得?”
碧落朝下设12卫634府,各以地名冠称,根据碧落律的规定,若非紧急情况,发兵10人以上的,就要上报兵部,州刺史与折冲都尉分别领取了尚书省﹑门下省颁发的皇帝“敕书”和铜鱼符﹐两相勘契,才能动兵,否则便是砍头的罪过。睿王现在便管着兵部,如果真的是未经兵部的同意便出了兵,不知又有多少的脑袋,等于已经寄放在睿王的铡刀下了。
“小僧记不清了,总有二十几人。”
二十几人吗?看来事情有的查了。
好容易出了一次宫,却比宫中还紧张。不过为了不让老太君扫兴,我们也只有装成吃得十分尽兴。吃过饭后,程潜将虎子留下,自己回了大理寺衙门。这些日子都泡在外面,府内想必堆了大事小事,都待他处置,今儿晚上对于他而言,想必也是个不眠之夜吧。
虎子做了晚课,早早去睡了。我也吩咐了阿恒多加照应,便独自一人坐在临水的露台上,等待该来那个人的到来。他当然是聪明人,可我也不笨。燕来山的事情,程潜不知情,谢珂不知情,可我与他,却都是知情人。以今时今日的我与他,我怎么能接受他掩去这一切,把我蒙在鼓中?
想曹操,曹操便到。一道白影在水上点了三点,转眼便到了我面前,睿王殿下踏着水中月而来,真是光彩万分!
“不担心我不来?”
难为他与我同坐一榻,丝毫也没觉得挤得慌。我站起身,想要先发制人,就要在敌人出手之前,先订下谈话的基调:
“你今日若不来,我也没办法。我只当殿下心里,是算计着将来也不必与凤君见面,倒也省心。”
果然我话音未落,便见他沉下脸来。这样才好,我也不想听什么敷衍的话,索性开门见山,继续道:
“殿下今日追问虎子,那日在燕来村中有兵丁多少,这招明知故问,到让凤君好生佩服1
以他的心性和行事风格,若说对于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没有半点头绪,更进一步说,不能够掌握到八分,他又怎么能放心得下?前阵子我不曾就此事问过他,并不是不想从他那里知道内情,只是我并不想贸贸然冲撞上去,反成了他算计别人的棋子。如今从虎子那里,我已经大概有了方向和素材,可以对他说的“真相”,有所取舍。
恋爱是恋爱,公事是公事,夺嫡是夺嫡,他想做的和我想做的,原本也不该混为一潭。只是被皇帝一搅合,这潭水已经混了许多,可我还是要努力,至少保持它现有的清澈程度。他要算计谁,我不想听不想看也不想问,但是燕来村的案子却不行,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我虽然也告诉自己这不是我的错,但是归根到底,终究意难平。
“他要害的人,终究是我,你还担心我会放过他?”
“我倒不担心此事,只是你有你的如意算盘,我也有我的一定之规。”我说道:“我不想看到任何人在燕来村民畏寒的尸骨之上,成就他的青云之路,便是你,我也决不允许。”
我已经做好了惹毛他的准备,却没想到他并没有生气。反而喃喃念着我最后那句话——
“是我,也决不允许吗?”
“你不必与我咬文嚼字,我虽不聪明,但也不是傻子。你与我在洞中疗伤不过三日,然而他们屠村,却是五日之后。你莫要告诉我,这两日之内,你只一心回京,什么也不曾布置下。你向来算无遗策,怎会单单放过他们?我原以为我们还在燕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死了。可笑我今日才知道,你原本有机会救他们,他们不必去死。云耀,这是你欠我的,这是你欠他们的。到底为什么会这样,我要你一字一句告诉我1
我已经忘记控制音量,只觉得有一股火从心底往上,一直燎到了喉咙,那炙热沸腾着我的脑浆,若不再说话,若再不质问,我就要炸开了。
“并非不救,而是当时当地,谁也救不他们。”睿王的声音依旧很平稳,他我紧紧抱住,按坐在他怀中,用指腹轻轻抹去我的眼泪。他说道:“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尽可以直接问我。只要可以,我都会据实以告。我怕的,是你将这些都藏在心里不说。我若救了他们,那吐蕃与边境之上的十万军民,又当如何?”
“吐蕃边境?”我完全没有想过把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
“他们寻到我,也带了消息来。吐蕃异动,想必月内便有举兵之事。若我负伤的消息传出去,哪怕一星半点,碧落军心浮动,吐蕃必然提前举事,我碧落岂不是措手不及?与吐蕃一战,府兵为军中主力,断不能有任何差错。当时当地,那些人杀不得,也惊不得,我能做的,不过是待战后,再为那些牺牲之人,寻个公道罢了。”
是我痴呆了,他是碧落主将,国难当头,他连暗杀自己的人都容下了,何况区区一百五十五人!哪一朝哪一代的兴亡背后,没有无辜者的鲜血,他又怎么会为他们,毁了碧落江山,家国大计?
我是法医,而他是碧落战神,立场不同的两人啊,谁又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谴责别人的正义?
作者有话要说:燕来的故事开始逐渐进入揭秘篇,当然事情不会这么简单,只是偶的脑细胞确实不够用了,上眼皮也开始和下眼皮卿卿我我,不行了,爬下去。
今儿去了趟红螺寺,36度的北京,还有很过瘾的“天然过山车”,诚意推荐。
下次再贴pp吧,程潜,阿睿帮偶送香吻给非bw的童鞋们啊~~
碧窗梦
可是我还是不能接受,这一百五十五人就这样灰飞烟灭!一百五十五人的性命,十万人的生死,他所受的教育,他心怀的抱负,自然认为那一百五十五人是小义,那十万人便是大义,可是为了十万人的“可能性”,牺牲一百五十五人的“必然性”,这样的抉择——
对我而言,身为皇子的他,能够这样简单而明晰的认定,真的是天赋秉异吧。
“当时当地,你便什么也做不了吗?”我握紧双拳,让自己的指甲扣入掌心。
“燕来在河南道,虽与洛州不远,然若用本道兵卫,自然便宜得多。那人却偏用洛州兵卫,你可知为何?”睿王问我道。
我摇摇头,对于军事的事情,我是完全没想法。
睿王冷冷一笑,道:“偏在那月,洛阳卫轮戍帝都。想必那人也清楚,我若声张出去,无论以何种方式,便没人能压得住这案子。他之所以指使了洛阳卫,便是告诉我,他存了鱼死网破之志,他能,我却不能。洛阳卫的深浅尚未探清,可西南吐蕃却已箭在弦上,我已经没了时间。若非你,想必我已经死了,我当时不能动手,却也不能容他们在我征战之事,囫囵混过此案1
按照碧落制度,除边塞外,天下兵马分为十二卫,平常之时在地方练兵,为边塞提供兵源,轮值月便上京拱卫。如果那月是洛阳卫戍京,可是有些难办。只是——
“他们无令行兵,就算死了人,岂敢声张?这不是自己往枪尖上撞?”
“他们不用声张,倒是可以将人张冠李戴,送到我帐下来,以图后效。洛阳卫也就罢了,他们是行伍之人。若事先知道目标是我,想必向天借了胆子,他们也不敢来。真正行刺我的,是他暗自蓄养的刺客。如果让这些人混入帐中,岂不是腹背受敌?我行兵在外,强敌当前,决不允许有人在我军中捣鬼。”
“你有青云之志,朝中竟无可依傍之人?兵源之中,只要不用洛阳卫,又有何难?”按照道理说,他既然想那个王位,至少在朝中也该有相当的势力,何况他还是碧落战神!
“朝中已有贤王,我又何必去凑趣?”他看着我,表情凝重:“你通医术,想必比我清楚。以父皇如今这龙马精神,十几年之内,所谓皇储,也只是备而不用罢了。他春秋鼎盛,又有太子在朝,何当为,何当不为?兵法无常,放在此时,便是‘以退为进’1
是啊,皇帝毕竟是皇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睿王沉得住气,齐王却太急躁了。他看着我,伸出手揉开我的眉心,道:
“在燕来第一晚,我曾出去半刻,那时暗卫便已寻到我,洛阳卫也已进了村。我本可与他们一起走,可我没有;你要回村,我打碎了你的碗,我——那时你未曾拿出《史镜》,我还不知你是晏太傅之徒。你可信我?”
我没有回答,他的手慢慢划下我的鼻子,抚上了我的脸,说道:
“我不会让他们伤你分毫。你可还记得我送你的那身衣服?人手不够,我就让人在那衣服上下了追香,你若回村,不用到村外,便会被人截住送进京城王府。你非但没回村去,连我送你的衣服,你夜送入了当铺。而我送的银两分毫未动,我正查无可查,好在苏州又见了翔之……”
我愣住了,他担心的,是我似乎从来也没有想过的“可能性”——他走了之后,就将我弃之不顾,不管我是不是会回到燕来村遭遇不测。原来我在潜意识里,已经不加理性判断的相信他了吗?
其实想想也明白,既然他当我是晏太傅的徒弟,自然不可能没有安排,怎么会轻易让我去送死?
我略偏过头,避开他深邃得夺人神魂的眼眸,定了定神,再直视着他,问道:
“你只告诉我,幕后的主谋之人,到底是谁?”
“国舅欧楚光。”睿王非常干脆地给出了答案。
“欧大人?”我有些惊讶,这不合常理埃欧楚光为什么要杀睿王?我追问道:“欧大人是太子舅父,他有这份心,自当放在前太子身上,但凡他有那么一星半点储君的样子,礼法森严,皇上又怎会轻言废立?对你下手,于他又有何益处?”
“若你与他易位而处,你可会把自己的心血,全用在我那二哥的身上?”睿王反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