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家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瓷家女-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宽广的村子里,除了省下不少人力资源,并且还可以把窑厂扩大。或许还能带动这村子里的一些小作坊。”
  说到这里,徐志琰越发激动起来,整个人都显得神采奕奕。
  “其实在村子里开窑厂比在县城里开窑厂好的多。”林初因又补充道,“首先我们利用这里的地理资源,然后能够快速地带动整个制作瓷器的进度。这里阳光、水源充足,对制泥和晒坯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在这里很快建起一座也并不是特别难,这里靠着土山,泥土资源丰富,再找些村子里的劳力,很快就行建造起来。”
  “确实是个好主意。”徐志琰点了点头,接着又疑问道:“不过,我觉得家里人不一定愿意搬到这村子来。首先我们林徐两家祖祖代代都在临城县开窑,家里的窑也都是祖上传下来了,若是轻易地丢下搬到村子里,就我那顽固的爹是绝对不会同意的。然后就是家里那一大家子人,祖祖辈辈都过管了那种大院的生活,又对祖上留下的庭院有了很深的感情,估计他们也不会同意。”
  徐志琰分析的很有道理,别说是在临城县根深蒂固的世家,就算是小老百姓也不会随随便便地搬家。
  “我们不用家里人搬来。”林初因相似想到了什么好主意,眼睛都笑得眯了起来。
  “你有什么好法子?”徐志琰忙问道。
  “我们可以自己在这里开窑厂啊!”林初因开心地打了个响指,接着道:“首先我们发现高岭土的事情不能向外声张,因为我们还不确定这些泥土的所用性。然后我们先不要告诉家里人。你也知道,依你爹和我爹的脾气,定然会把我们的想法当做小孩子过家家。反对不说,有可能还会阻止。我们两个先悄悄地依婆婆的名义在这院子里建个小窑,然后我们两个就可以经常过来研制瓷器,一起创业,用自己的双手去拼一份天地。”
  即便到了这里,她想自主创业的心思依然没有磨灭。更何况方青倔喜欢的是林初宁,若是他们二人成了婚,父亲在瓷器销售方面就失去了方大人的支持,必然会对幼弟以后继承林家产业造成影响。风水轮流转,说不定哪日这林家的产业真的就落到了四叔的手里。所以在此之前,她一定要做点什么,还好为家里人做一下打算。
  “这方法不错。不过,若是我们两个开个小作坊的话,怕是人手不够。首先我们要找陶工,然后还要买一些用具,采石制泥这些活也并不是特别简单。再者说,这制釉和制泥可是马虎不得,若是稍微出了点差错,那可是烧不出来好瓷的。”徐志琰担忧地说道。
  “这个不用担心。”林初因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像你说的这个确实需要大工程。不过,你我两个人可是都会制瓷呀!并且我还有你们家的制瓷要点。很多东西我们两个可以一起研究。一开始我们先制作一下陶瓷小饰品,这样既能节约成本,也能慢慢地掌握制瓷的要领。况且陶瓷饰品也并不比那些花瓶什么的少挣钱。”
  “陶瓷饰品?因因,你这小脑袋可真是灵光啊!不过,城里也有陶瓷饰品的铺子,好像也不怎么挣钱。况且,咱们要有商铺才成。”
  “不用商铺。”林初因说道,“陶瓷饰品很早就有,但是一直都没有什么创新,都太过古板老套。在造型上和颜色上都没有什么新颖。若是突破创新,定然是个商机。大件的瓷器太过昂贵,很多小家小户都买不起,也不像那些管家大户那么有钱买去欣赏。所以,在平民老百姓的层次里就很缺少这么一样东西。我们可以贴近生活化简洁化,既美丽又使用,价格也不贵。”
  徐志琰闻言一拍双手,赞道:“你说的有道理,这确实是个好主意。”
  见他称赞,林初因开心笑道:“所以,咱们两个一起奋斗,不仅可以不用再花家里的钱,而且还可以帮着孙婆婆一起挣钱。”
  “就按照因因说的办!”徐志琰宠溺地揉了揉她的小脑袋,“那我们回去就准备准备。然后开一间我们自己的陶瓷作坊!”
  “嗯!”林初因很有干劲地点了点头,似乎生斗志一下子又燃烧了起来,她整个人身上血液都开始沸腾了。这种奋斗的满足感,填满了她的内心。
  “不过,在这之前,这个院子似乎不怎么安全。”徐志琰又开始发愁起来,指了指卧在大槐树下面的老黄牛,“这么一大头招眼的老黄牛栓在这里,估计明天早上就没有了,说不定还会被人宰了煮着吃。到时候高岭土的事情很有可能会被人发现。”
  “是啊!我也在担心这个。现在我们两个又不能住在这里看着,老黄牛又不愿意走。”
  林初因叹了口气,走到老黄牛跟前,顺着的它的脊背好言劝道:“我的牛儿啊!你就老老实实地跟我走吧!到了县城,姐姐给你买好吃的。要不然我到时候给你建一个更好的牛棚,再喂你更好的青草。”
  林初因像哄孩子似得哄着老黄牛,但是老黄牛却不买账地别过头去,“嗡”地叫了一声,表示它很不愿意。
  “这事还真不好办!”徐志琰也无奈地上前,也一起顺着老黄牛的毛发,希望能把它感动。
  “这事好办,好办!”院门外突然传来孙婆婆的声音,只见她拿着一个包袱,被小石头搀扶着走来。
  “孙婆婆,你们怎么来了?”林初因惊讶地跑上前,“你们的大黄牛我和志琰已经找到了,现在正想法子把它牵回县里去。”
  “不用了。”孙婆婆笑眯眯地摆了摆手,“这畜生认家,恐怕是不会回县里去了。方才我听到你们说要住在这里守着,是不是有什么很重要的东西需要看守?正好,我好小石头回来帮你们看着。”
  “婆婆,您还真是固执。”
  徐志琰轻叹了口气,然后把发现高岭土的事情告诉了她。婆婆闻言也惊喜的不得了,想着她一个老婆子也不会在做瓷器,就应了他们两个的主意。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一章里咱们提到了高岭土,下面就说说高岭土吧!
  高岭土是一种非金属矿产,是一种以高岭石族粘土矿物为主的粘土和粘土岩。质纯的高岭土呈洁白细腻、松软土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火性等理化性质。
  多无光泽,质纯时颜白细腻,如含杂质时可带有灰、黄、褐等色。外观依成因不同可呈松散的土块状 及致密状态岩块状。
  主要用于:造纸、陶瓷和耐火材料。
  别称:瓷土、白土、观音土 、陶土、阁土粉。
  咱们见到的陶瓷,用的泥其实并不普通的泥,它是由瓷石和高岭土一起制作成泥。其中高岭土的作用很大。
  并且陶和瓷又不同,咱们见到的白胎的瓷器都是瓷器,如青花瓷,餐具等,在这里高岭土的作用很大,因为是白泥。而陶烧出来的陶器呈青灰色(但是也有专门用瓷泥做成陶的感觉,是因为釉的不同。)而陶器一般就是我们家里用的陶罐和瓮等。后期我们会讲一下陶器。
  文章写到这里了,前面有很多罗啰嗦的感情戏,本来是作者做的一个铺垫,有什么问题还希望指出。
  以后的文大概会多一些制作陶瓷和商业方面的东西。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此文,么么哒~~~~
  

  ☆、第十五章:为难

  
  徐志琰很感谢地给她行了一礼,接过她手里的包袱道:“既然这样,那婆婆就和小石头先住在这里,我和初因一有空就来看你们。”
  孙婆婆连连头,“好好好!真是两个好孩子。走,去屋里坐。”
  “婆婆,不用了,我和志琰马上就要回去。你和小石头这一路走来也累了,就赶紧进屋休息吧!”林初因上前道。
  然后她又看了一眼撅着嘴巴的小石头,安慰道:“小石头也别难过,我和志琰会时常过来看你们,到时候我们教你读书识字。”
  “好!你们一定要来。”小石头点头答应。
  “婆婆,那我们就先走了。槐树下的那片地你要看好了,每天都要把牛拴在那里晒晒太阳。千万别让旁人去那里走动。”徐志琰交代着。
  “好!你们两个放心,老婆子一定会看住的。那你们就先行回去,路上小心。”
  孙婆婆很是和善,抓着林初因的小手一阵道别。这让她想起了她的奶奶,这种温暖,许久都没有感受了。
  回去的路上,林初因与徐志琰人有说有笑,徐志琰还给她讲了许多孙婆婆和小石头的故事。
  孙婆婆和小石头本来不是这个村子里的人的,他们是两年前从临省牵过的。前几年临省闹饥荒,家家户户饿死了不少人。有些百姓为了活命就带着一家老小从南向北边讨生。
  讨生的路是非常艰难的,孙婆婆一家四口,从临省一步步地走来,半路的时候先是饿死了小石头的娘亲。再后来,快到村子的时候,小石头的爹为了保护家里唯一的牲口—大黄牛,与一起讨生的村民打了起来,最后却被那村民一锄头给砸死了。
  就这样,孤苦无依的婆孙俩在经历过生死艰苦的磨难后终于到了村子里,还好这村子里的人都很热情,并不排斥他们这些从外地牵来的百姓,而且还帮婆孙俩找了村里空当已久的院子住下,也就是今天她们所住的那间篱笆小院。
  一年之后,村长还给孙婆婆家分了两亩薄田,可是家里没有一个男丁,地里的庄稼也没有什么好收成。
  乡间的空气就是清新,湛蓝的天空,雪白的云彩,清清的河水,绿油油的田地,温和的小风,如此清新美丽的景象,简直如画墨一般。林初因陶醉在这乡间里,竟然有些无法自拔。
  待二人到了临城县时,已是到了下午。徐志琰拉着林初因又偷偷地钻回了徐家窑厂。
  但是这次,却没有走的时候那么幸运,因为徐老爷正堵在墙洞口等着他们。
  午后的阳光是最迷人的。它没有日出时的娇嫩,没有日落时的苍茫,就像一位和蔼可亲的母亲,在她经过的地方总会留下一抹温馨的色彩,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