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史老板,船只还要多久才能靠岸!”包拯扭过头,对着拿着望远镜张望着远方的史福问道。史福昔日是大夏军中的一员士卒,升到了队指挥,不过在一次战斗中。身受重伤,虽然命拣了回来,但也无法在留在军中,好在大夏军中福利不错,史贵得到了一笔钱,又得到国家分给的一处小田庄,足够他一辈子衣食无忧了,而且大夏境内。对于受伤退伍的士卒都有优待,上公民籍贯,无论是做买卖还是置儿…”都有优惠其系洱能从大夏中央银行中借贷竿款称公,贝湛伍后。除了经营着分给他的田庄,他还靠着借贷的一万银圆,购买了这艘船。是军改民用于探索航道之用的船。船体要比一般四桅的大船略大,船舱内部也更加宽敞,可以运载更多的货物,另外靠着他公民籍的功勋。海商商会还为他提供了数个海上的老水手,而靠着海上运输,史福也荣升为大夏众多的富户之一,家资也有二十余万银圆,算得上是一方富豪了。
听到包拯询问,史福扭过头。道:“大概黄昏前就能抵达山海关海港。今天碰到的船只又多出不少,算算行程,也快到了!”
包拯哦了一声,继续问道:“你们将我们抓到北方,打算怎么处置我们,听说夏国还保持着奴隶贸易,好像我们这些人手无缚鸡之力,怕是做不了什么苦工!”对于大夏,包拯发现虽然与那些夏国商人接触不少。但对于那个大夏他知道的却并不多。只知道大夏在海的北面,海上的力量很强,而且北方妾蛮子,那个大夏怕也是不怎么开化吧,存则怎么可能会有奴隶买卖,尽管在宋国也有买卖人口的行为,但前寺叫奴隶贸易,而后者却是奴婢交易,前面是强迫买卖,后者却是自愿买卖,虽然都是卖身,但本质上却有着不同。至少在读书人眼中是如此的。
史福听了包拯所言,不由地哈哈笑了起来,不过牵动了旧伤,让他咳嗽了起来,良久,史福这才道:“包大人,你看谁家奴隶会吃的比我们这些奴隶商人还好,而且有求必应。要知道船上的水手,士卒每日饮水都是有数量的,对你们却是放宽了限制,而且就算真是的奴隶,我大夏的奴隶制也没有包大人想象的那么黑暗,我大夏奴隶也是受到大夏律法保护的,通常奴隶都是战败的战俘以及从外邦掠夺来的人口,充作奴隶,而这些奴隶可以选择当兵,也可以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而这些工作也是要支付报酬的。奴隶可以用自己赚取的钱财为自己赎身。转奴籍为平民籍,拥有一般百姓的权利,就算是三等死奴,只要不是表现良好,三代之后也会化为二等奴,照我看来我大夏的奴隶制度可比你宋国的奴婢卖身契要好的多,至少我大夏的奴隶不可以随意打骂。而且杀了可是要担负责任的,就算不会坐牢,也要赔付一大笔钱,甚至还要做义工,再说象包大人这些读过书,识字的读书人,如果真要上了奴隶市场,反而没人会要。”
“哦,难道我等就那般无用!”显然史福说的话也让包拯也有些怒气。连当做奴隶都没有人要,这不是在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么。“呵呵,包大人这等大才,我大夏素来都是求贤若渴的,就算是沦落到奴隶市场,只要报出你是读书人的身份,很快就会被衙门的人赎买。甚至连那奴隶主也要受到处罚。士子才人不准入奴隶贩卖市场,这是我皇陛下下的法令,内阁集体通过的,所以你们就算是想去,怕是也没有人敢买,再说了,各位大人都有治理一方之学,乃是重点照顾的人物。说不定到了皇城,就会被陛下委以重任,出任地方。”
包拯听了史福所说却是有些诧异,显然对大夏保护读书人的法令颇有好感,尤其是听到后面的那句话,不由地的道:“如果我们当了官。你就不怕我们寻你的麻烦!”
史福哈哈一笑,道:“包大人。我可是大夏的公民,拥有战功在身的。只要不是谋反大罪,你们根本就无法为难我,何况我史福遵纪守法。不曾偷漏税赋,你们要是白的硬说成黑的,甚至不需要我上衙门喊冤,你们就要被带去蝶狱大牢,轻则挨罚,重则可是要录夺士籍的,这士籍一录夺,你这辈子就别想出仕为官,甚至连你子孙也要受到波及。
包拯对于史福如此自信,倒是有些意外,要知道自古民怕官,还没看过眼并这人一样居然丝毫不怕官吏报复的商贾,跟史福越聊,包拯对于眼前这个大夏也越发的好奇了。尤其是大夏所谓的依法治国,颇得他的心思。
时间点点滴滴的过去,越是靠近山海关,越到的船只也越多,来来往往的络绎不绝,当史福的船逐渐靠上码头,史福的心却是放了下来,连忙搭上船板,下了码头,自然有码头官吏前来询问。
“史老板,你可算是回来了。这些日子等的久了,还以为你们在海上出了事故,你们在不回来,码头上就要派船去找了!”那码头小吏查询了一下码头记录,看到船号,确定了史福的身份,而在上面,史福的船则被列为重点,显然从宋境内传递的消息早一步传了回来,而山海关这边早就做了迎接准备:“船上的人可都还好!”
“都还好,就是有一些人晕船晕的厉害,还要你们帮忙寻几辆马车。”
“这个好说,对了这些人直接运到街上七十二号大宅,那里有专门负责登记的户部户籍司的官员,还有船上的财物的清单也要给我一份,等会检查完后,要登记做账”。
咕挞挞,数辆四**马车被码头小吏召唤了来,这几辆大马车是专门留在码头负责接待这些从宋国运来的士子,大儒的,由于大夏国内也有一些外国人,所以马车制造成西方的那种四轮马车,车厢十分宽大,最多可坐八个人,而且马车都是上好的朽木打造,外面都雕刻着花纹,内部使用兽皮包裹座椅,很是舒适,将船上的人请上马车,部分人则是徒步行走,前往海港街道。
包拯并没有乘坐马车,而是要求步行,他想看看这大夏的风土人情。码头上虽然已经日落黄昏,但是码头上却依旧是忙碌无比,各类货运马车不断的拉着大批的货物出入码头,而进入到街道之上,两侧的商铺林立,尽管天色还没有黑下来,却已经点燃了灯笼,将整条街道都点亮。而街道上也多出许多小吃摊个,专门为码头上的苦工提供廉价的食物。而从史福那里得知,这些码头苦力大多数都是山东百姓,不过进入大夏后,都是作为奴隶籍,除了规定要在码头做苦力之外,其他都如常。按照做工数量不同,获得金钱。而这样强制规定也是因为大夏普遍民众较为富裕,加上大夏成年男子并不算充裕,壮年劳力奇缺,何况无论是经商还是当兵,或者是当一些作坊的伙计都能赚取不少的钱财,加上大夏土地广袤,耕作开荒也能获得官府的部分资助,这些工作都更为轻松,自然没有人傻到去做苦力。而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进入大夏的江东民壮大多都是以奴隶籍进入大夏,主要就是为了缓解各地一些劳力的紧缺,尤其是码头等需要壮劳力的地方,这些位置虽然开出的工钱很高。但也少有人问津,如果不是这样强制拉拢人来做工,怕是大夏很多码头都要瘫痪掉。
这一路”二到两百余米。但包拯看到的却是“个充满朝气的海港罚洲。而根据史福所说,这里只不过是新兴的一个海港,比起自由贸易港来差的不是一点半点,自由贸易港那才叫繁华,那叫一个大。
户部户籍司在大夏也算是一个实权的部门,掌管着普查天下人口,转换户籍的重责,尤其是在大夏皇国对外不断扩张,人口不断涌入的时候,户籍司的工作更是繁忙无比。这一次从大宋境内运回大批的人口。为了应付,户籍司在山海关的户籍官还临时聘用了十余个读书人帮忙,就算如此,也有点难以招架。
“张户司,我们的家眷真的都已经送往大夏皇城去了!”刚刚登记好名字,包拯就急于枰探自家亲眷的平落,却不想得到了这么一个回答。
张户司是一个四旬的中年,过去是一个秀才出身,经过数年的历练。已经做了五品户司,管理着山海郡的户籍,这一次接待的人都是一些重点人物,所以他才会亲自出来迎接:“是的,包大人,虽然包夫人还有寇夫人等人想要在港口等待一些时日,不过张某看你们的船久久不到,所以为了避免他们担心。只能让人将他们送往皇城,如今已经出发五日有余,以船速,他们也该是进入浑河水道了,哦,对了,几位夫人还在张某这里留了字条,给几位大人。瞧我这记性,等我马上取来!”
送走了张户司,一干上源的官员换洗了一身干净的衣服,再次围坐在院落中:“现在怎么办,咱们的家眷都被送入了大夏皇城,不过至少他们现在还算安全,留下的书信上倒也报了平安!”一个青衣官吏开口道。
“到这个时候了,还能怎么办。只能去大夏皇城了,再说就算我们想跑,又能跑到哪里去,这里可是大夏境内。”范不臣靠在竹椅之上。仰望着夜空上的月亮,无奈的道。
“也只能如此了,虽然书信上报了平安,但只有见到面,这心里才能安稳下来,不过寇翁的身体!”包拯有些担忧的道。
张仲景在一旁道:“寇翁的身体并无大碍,刚刚睡了过去,不过此去不能在坐船了,只能走陆路,否则在这么一路颠簸,怕真要,。
“也罢,我就陪寇翁同行!”包拯说道,其实包拯也是知道他们来到了这大夏境内就不可能在离开了。连家眷都被搬了来,除非他们能舍家抛子,就算如此,怕也难以逃回大宋,而留下来,那么就只有两条天中得知,大夏有一种专门对付读书人的刑法,包拯听之,也不由地心中一颤,要知道他做的就是审问案犯之类的。对刑法也算是了解,而大夏对付读书人的方法只能用八个字来形容,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