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紫 (更新至210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九重紫 (更新至210章)- 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窦明却觉得毕氏很喜欢自己,不然也不会赏东西给她了。遂笑着对六伯母道:“我姐姐也回来了!” 
 
    六伯母温柔地笑道:“我知道。她刚才差人给我送了些新鲜的鸡蛋和白菜。” 
 
    窦明气馁。 
 
    窦昭好像从来没有出错的时候! 
 
    仪姐儿牵了邬雅的手:“邬祖母我想邀了阿七姑姑去院子里玩。” 
 
    毕氏望着窦明,有片刻的犹豫。 
 
    纪氏忙道:“姐儿原来是养在二太夫人屋里的,后来七叔回来守孝,就拉了回去。 ”
 
    毕氏听了笑道:“可不要跑远了,也不要到处乱钻,仔细磕着、碰着哪里了。” 
 
    仪姐儿几个连声应是,跑了出去。 
 
    窦明远远地跟在后面,想着邬雅的母亲。 
 
    她能感觉到毕氏是因为她才不愿意让邬雅和她们一起玩的。 
 
    可是为什么呢? 
 
    母亲说她养在二太夫人那里是寄人篱下,很可怜,为什么邬雅的母亲听说她养在二太夫人屋里后反而答应了让邬雅和她们一起玩呢? 
第六十二章 三年(修正版)
 
 

  晚上,窦昭过来给六伯母请安。 

  纪氏正和毕氏坐在庑廊里乘凉。 

  “这是七爷的长女吧?”毕氏笑望着窦昭,目光中多了几分看窦明时没有的好奇,“长得可真是漂亮。” 

  “邬太太过夸了。”窦昭落落大方地笑着,和毕氏应酬道,“怎么没看见阿七?” 

  邬太太笑道:“她和明姐儿几个去太夫人那里了。” 

  窦昭笑道:“太夫人那里总有好吃的,也不怪我们都惦记着。” 

  “正是,正是。”邬太太和窦昭说了几句话,窦昭见礼仪已到,没有机会和纪氏说话,就起身告辞了。 

  采菽送她出门。 

  迎面碰见邬善。 

  窦昭笑着和他打招呼:“邬四哥怎么一个人?” 

  邬善笑道:“他们几个都在水榭那边商量着给庞寄修送行。” 

  窦昭奇道:“送行?” 

  或者是应了那句“最了解你的人是你的对手”那句话,窦昭对庞家的事比对自家的事还要清楚。 

  前世庞寄修在窦家族学里读书,取得了秀才功名后就继承了庞家的家业,把当铺、药铺之类的生意全都盘了出去,专心做酒楼,依靠王家的势力,分店一直开到了京都,成为在京都商界颇为知名的人物。 

  这一世怎么突然要离开窦家? 

  邬善就朝着身边服侍的人使眼色。 

  窦昭和他身边的人都远远地避开了。 

  邬善这才小声道:“杜先生说,庞寄修年纪大了,但底子太薄,这两年蕙哥儿、芷哥儿、老四几个都要下场,他又不能分心为庞寄修单独开课,这样下去会耽搁庞寄修的学业,推荐庞寄修去州里的精云学舍读书,又说庞昆白读书不用功,考核月月居末,最好是请个西席先生在家里专门教导好。” 

  窦昭抿了嘴笑。 

  前一世,她对庞家的印象是灵活而不拘小节,今世却觉得庞家的脸皮之厚,身姿之低,完全到了厚颜无耻的地步,能不打交道还是不打交道的好。 

  不过,这样一来,庞家就算是想赖在窦家族学也没有办法了! 

  可见庞家一番闹腾让窦家对其伤透了脑筋。 

  她笑着问邬善:“你不下场吗?” 

  邬善和窦德昌同岁。 

  邬善摸着脑袋:“我也要下场的,不过没有十一哥有把握。” 

  想到前世邬善是进士,窦昭笑道:“你应该也能过县试。” 

  邬善霎时红了脸,喃喃地道:“你,你真的觉得我行……”望着她的眼睛充满了希冀,好像她说他能过县试他就能过似的。 

  窦昭汗颜。 

  前一世,她对邬善真没什么印象,根本不知道他是哪年中的进士,更不要说县试、府试了。这一次他要是没中,邬善岂不是要空欢喜一场? 

  可事已至此,她只好硬着头皮道:“十一哥和十二哥都说你的书读得好,我想应该能行的。”希望他县试顺利。 

  邬善就冲着她咧了嘴笑,十分欢快的样子。 

  不知道为什么,窦昭顿时有种自己说错了话的感觉。 

  她忙转移了话题:“庞寄修什么时候去精云书舍读书?” 

  “过了中秋节就去。”邬善笑道,“我们准备在景福春给他送行……” 

  两人站在院子中间你一句我一句的,毕氏抬头,从半开的窗楼里看见去而复返的儿子,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窦昭,不知道说了什么话,窦昭微微一笑,儿子咧了嘴跟着笑,傻呼呼的,不见平日的半分聪慧机敏。 

  她心中一跳,眼角的余光朝纪氏望去。 

  纪氏正在嘱咐小丫鬟:“……把夏天腌的梅子酒取出来,送一坛给老太太,送一坛给寿姑,其他的送到茶酒司去,中秋节的家宴拿出来用……” 

  毕氏松了口气,和纪氏说了几句闲话起身辞了纪氏,回到客房就叫了儿子贴身的大鬟过来:“四少爷和西府的四小姐很熟吗?” 
  大丫鬟一愣,斟酌道:“四小姐跟着六太太长大的,四少爷和十一爷、十二爷说得到一块去,常到六太太屋里找十一爷和十二爷玩,偶尔会碰到四小姐,和四小姐倒比窦家其他的小姐要熟悉很多。” 

  毕氏看这丫鬟慎重的样子,更是起疑。 

  把儿子身边服侍的都问了个遍,香露的事也被问了出来。 

  毕氏气得半晌说不出话来,扶着贴身嬷嬷的手去了儿子的厢房。 

  没踏进院子,就听见了儿子朗朗的读书声。 

  毕氏愕然。 

  儿子聪明,却从不是个刻苦功读的人。 

  待进了院子,院子里静悄悄不见个人影。 

  毕氏不由放轻了脚步。 

  儿子的读书声停了下来,响起小厮的声音:“四少爷,您歇会吧!时辰不早了,往日这个时候您都歇下了……” 

  “我明年要和十一他们一起下场。”邬善笑道,“要是十一他们都过了,我没有过,寿姑只怕会觉得我愚笨不堪的。” 

  小厮还要劝他。 

  他笑道:“无论如何,也要比窦家的人考得好才行。” 

  毕氏听着无声地笑起来,低声对那贴身的嬷嬷道:“我们回去!”脚步轻快地出了儿子的院子,嘱咐贴身的嬷嬷,“今天的事,不要让四少爷知道。” 

  贴身的嬷嬷连声应喏。 

  那边纪氏却有些担心,问王嬷嬷:“邬太太那边,都说了些什么?” 

  王嬷嬷把毕氏怎样叫了邬善身边的人问话,又怎么吩咐不让人传出去的事都告诉了纪氏。 

  纪氏表情松懈下来。 

  王嬷嬷笑道:“您可是觉得那邬家四少爷和我们家四小姐……” 

  纪氏笑道:“邬家虽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却也世代诗书,礼仪传家。邬大人和邬太太又都是那品行高洁之人,寿姑命运多舛,若是能嫁到他们家,必能得邬大人和邬太太的庇护,总比远嫁京都让人放心得多。” 

  王嬷嬷知道纪氏指的是济宁侯魏家,因而笑道:“三老太爷逝世,那魏家三牲祭品都未送,这桩婚事多不成了。” 

  “不成更好。”纪氏笑道,“等寿姑出嫁的时候,有他们后悔的。” 

  王嬷嬷想起窦昭那厚厚的陪嫁册子,“扑哧”笑了起来。 

  一时间主仆说了半天的体己话。 

  待过了中秋节,庞寄修突然来拜访窦昭。 

  窦世英眉头紧锁,问王映雪:“他来做什么?” 

  王映雪摸头不知脑,忙道:“妾身去看看是什么事!” 

  不一会转过身来,捧了个雕红漆的匣子进来:“说是多谢上次寿姑的救命之恩,他要去州里的精云书舍读书了,特送了件礼品酬谢寿姑。 

” 

  窦世英打开匣子,里面是个鎏金的万花筒,西洋的玩意,价值千两。 

  王映雪看着两眼发红,笑道:“您看要不要找寿姑来问问?” 

  窦世英想了想,道:“我去问问。” 

  亲自去了正房。 

  窦昭把万花筒拿在手里把玩好一会,悄声将他们去田庄泅水的事告诉了父亲,并道:“……我还收到了芝哥儿的一本《冷香堂》画谱,邬四哥的一方寿山石,不过是庞寄修的东西要稀罕点。”又叮嘱父亲,“这件事您可千万别说,他们好不容易才瞒过了大人,若是从我嘴里说了出去,以后只怕避我如虎。” 

  窦世英呵呵地笑,保证道:“决不告诉其他人。”又道,“崔姨奶奶那天岂不是被吓坏了?” 

  “嗯。”窦昭笑道,“男孩子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痛,我怕他们明年还去那边泅水。您看要不要想个法子把崔姨奶奶接到家里来住几天?” 

  窦世英道:“是应该把崔姨奶奶接回来住几天。另外,到了明年的夏天也跟太夫人提一提。”说着,调侃道,“明天才传到大人的耳朵里 

,他们应该想不到是你说的吧?” 

  窦昭咯咯咯地笑。 

  王映雪站在正房的庑廊下,不时听到几声嬉笑,心里像乱了似的。 

  庞寄修就不时的送些稀奇古怪的小东西来,而且个个价值不菲。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时间一长,窦昭心生疑惑,却怎么也想不通庞寄修为何如此,暗中对庞寄修生出几分警惕,他送来的东西也另置了箱笼存放,叮嘱素绢收好钥匙:“不可遗失一件。” 

  素绢不敢马虎,将箱笼的钥匙用红绳串了挂在脖子上,日夜不离身。 

    到了十一月,给祖父举行了 祭,又过一个月,除了服,正好过年。 

    东、西两窦张灯结彩,炮爆喧天,热闹非常。 

    邬善送了一盏兔子灯给窦昭,庞寄修则送了画着八仙过海的彩色琉璃走马灯给她。 

    那灯呼啦啦地转动,闪着璀璨地五彩光芒。 

    窦明看了稀罕得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