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下好种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长白山下好种田- 第2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了,这些算不得什么大事,人们也都习惯了这样的划分,所以就这么沿袭了下来。
  这时大雨已经停了七八天了,路面早就干透,地里的洪水也都退了下去。众人一路来到这边,路上也是遇到了不少的苦难,总算是到地方了,大家也都松了口气。
  对面来了不少的人,男女老幼全都衣衫破旧,蓬头垢面的,看样子像是有些日子没能吃饱饭了,一个个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
  文翰下了马,来到这些人的面前,“大伯,你们这是要去哪啊?”
  一个老头看了看文翰,“小伙子,我们是逃难的啊。唉,老天爷不开眼,一场大雨把我们村子全都冲没了。我们活不下去啊,就想着往南面逃难,说不定还能留下条性命啊。”这老头说话时有气无力的。
  “老伯,府城不是离着这里挺近了么?难道知府大人,还有各地的官员就没有开仓赈灾么?”文翰有些不解,虽说北方今年普降大雨,可是也不可能全都遭遇了洪水吧?按理来说,即便是朝廷没有赈济,光是个地方官仓里的粮食拿出来,也是够灾民果腹的啊?
  “唉,别提这个了。知府大人倒是让人搭了粥棚,可是那粥稀的,就跟水一样。就这样还每天都限量,有很多人都排不上啊。我们也在那排了两天的粥,实在是熬不下去,这才想着还是逃荒去算了。要不然,也是全都饿死啊。”老人说起这事来,禁不住泪水就流了下来。
  旁边的那些人也七嘴八舌的说着,文翰一听,眉头紧皱。“老伯,你们先别往南走了,到了外地,还不是人生地不熟的,又上哪混饭吃呢?我们是朝廷派来的,你看,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的粮食。留下来吧,挺过这阵子,地里的庄稼收上过来,咱们好歹就能过下去了。”文翰劝道。
  那些人抬头看了看对面的队伍,好长的车队啊。每辆车上都装满了麻袋,看上去倒像是粮食。
  “这位官人,您说的可是真的?要真是如此,那我们就不走了。谁愿意背井离乡的跑到外面去混生活啊?但凡能够活下去,我们都是愿意在家乡的。”一个年轻人问道。
  “放心吧,我说的都是实话。这样,你们先跟着我们往回走,吃饭啥的就跟我们一起。等着我们见到了这里的官员之后,就会正经的发放粮食给百姓的,怎么样?能相信我们么?”文翰看见这些人,心里真的是很难过。
  铭宇在后面已经听到了文翰和那些难民的对话,他悄悄的对云飞说了几句话,云飞就带了一些人马飞奔而去。
  这些难民跟着铭宇他们的队伍一起往府城走,路途还是有些远,晚上就找了个地方扎营休息。这些难民跟着大家一起吃了晚饭,铭宇就趁机会向这些人打听了一些情况。
  从这些人的口中得知,其实各州县的粮仓只有个别的被洪水淹没了,其余的都保存完好。
  朝廷都是有政策的,每一年收上来的粮食,除了上缴国家的那部分,地方上都要留下来很多,用作备战和备荒。等到下一年的新粮入库,这新粮才可以动用。
  铭宇听了这些,就有些气愤。“明明有粮食,却不拿出来给百姓吃,弄个粥棚,恐怕也就是走个过场罢了。这隆州的方知府,看样子是真的干够了。”
  “没事,咱们不是派了好几批的人提前过来了么?总会弄清楚这边是什么情况的。你也不用生气,这些当官的,有几个是真心为百姓?咱们这次出来,皇上不是说了么,给你临机专断之权。要是有那贪赃枉法的,干脆就杀两个,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了?”鹏程笑着劝道。
  铭宇点点头,这事不是着急能办的。“行了,咱们这一路奔波,也够累的。都早点休息吧,估计明天能到隆州府城,到那了,恐怕是更累了。”
  第二天的中午,一行人终于到了隆州府城。果然,在城门外,有好几个粥棚,一些灾民们正在排队等着领粥呢。
  铭宇派人过去看了,那粥很稠,并不像难民们说的很稀。铭宇看了看鹏程等人,大家相视一笑,看来他们要来的消息,早就到了这边了啊。
  大家正要进城,就看见从城里出来了不少人,全都穿着官服。
  “不知是王爷到来,下官有失远迎,还请王爷恕罪。”为首的自然是方知府了,他早就接到了消息,算准了时间出来迎接的。
  “方知府免礼,大灾过后,想必府衙里也是忙碌的很。大人又何必亲自出来迎接呢?”铭宇笑呵呵的说着。
  “王爷能来隆州,乃是隆州一大幸事,下官就是再忙,也得来迎接王爷啊。”方知府满面笑容的说着。“王爷一路劳顿,还请进城休息,如今百姓都安置下来了,没什么大事。”
  铭宇点头,带着人就进了城。那些带来的粮食,有专门的人领去了城北的一个小校场,那里地方宽敞,能够放得下。
  方知府少不得安排酒席,来招待铭宇等人,这些自然是不必细说。等到酒席过后,铭宇之前派的一些人也就陆陆续续的来到了府城,把这几天的所见所闻报告给了铭宇。
  大家看到的粥棚,原本只有一个。而且就像他们遇到的难民说的一样,稀的跟水差不多。如今看到的这些,都是今天早晨才弄出来的。
  如今隆州各地,真正受灾严重的地方,一共有五六个州县,其中以扶余州为诺尼江和混同江的交汇处,所以受灾的程度最严重。这里正好挨着镇东县,所以有大部分扶余州的人都逃难去了镇东。
  当然,回来的人也报告了镇东的一些情况。难民在镇东得到了妥善的安置,并且由于镇东县令治理有方,辖下的百姓如今已经恢复了生产,一片安定繁荣的景象。
  铭宇听了这些,不禁为子轩高兴。“大哥,还是二姐夫有能耐。你听听,二姐夫那里不光是百姓没有损伤,如今都已经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了。这才是一个地方官应该做的呢,这个方知府,正经事不干,也不知道他脑袋里都想了些什么?”
  “既然这样,不如咱们把子轩调过来吧。他在这边时间长,对于当地熟悉。另外他能够把镇东治理的那么好,想来在处理灾后重建等事宜上,也有很多的经验。咱们初来乍到的,还不是两眼一抹黑?那个方知府说什么咱们就得听什么,这样可办不好差事的。”文翰提出来让子轩过来帮忙。
  “大哥此话有理,子轩如今历练出来了。再者镇东那边一切都正常,调他过来应该是可行的。”鹏程也表示赞同。“好,那咱们就把二姐夫给请过来。”铭宇欣然同意。他们这些人,也好几年都没能一聚了,正好借这个机会,大家聚到一起,做点事情。
  

☆、第二百五十一章紧急

  静涵听了,立时高兴起来,“大哥和铭宇来了?还有谁?他们来干什么的?”自从静娴成亲之后,静涵就没能再见到家里的人。这下大哥竟然来到了这边,静涵自然是高兴了。
  “大哥他们来,当然是为了赈济灾民的。大姐夫、云飞、文昌都来了,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府城啊?”子轩走到静涵的身边,问道。
  静涵张口就想说要去,可是又停了下来。“我就不去了,他们来是办正事儿的,我不好去打扰。再者,家里的孩子也得我照看着,他们太小,不好跟着满哪跑。如今洪水才退了没多久,府城那边,也没听说有什么措施,还不知道什么样呢。我就不去了,万一有什么事情,孩子可是不如大人担是非。”
  静涵是怕这洪水过后的瘟疫,这几天天气还挺热的,也不知道别的地方是怎么处理那些尸体的。万一处理不好,有了这些天的酝酿,怕是就会有问题出现了。
  “子轩,你这次去府城,把姨母带过去吧。她的医术高明,这次咱们镇东用的药,不就是姨母开的方子么?我就怕别的地方根本就不重视这些。算一算日子,要是有事的话,这几天就要能显出来了。”静涵叮嘱道。
  “你可千万得小心,去到那边,就赶紧的让大哥他们先抓了以上。这种事,一定要时刻警惕,要不然就会出大乱子的。另外把县里的一些郎中也带过去,管他医术高明不高明的,总归管些用。”静涵想了一想,还是有些不放心。“唉,要是二叔和文成哥哥在就好了,他们的医术,比这些郎中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呢?”
  “好,我都听你的,这件事我会放在心上的。你也别担心,老天爷不会这么狠的。这些事情在镇东我都是做熟了的,到那边有铭宇的支持,想来会顺利的。”子轩搂着静涵,安慰了几句。
  “娘子,帮我收拾行李吧。既然你不跟着,我即刻就出发,早去一刻,就能办不少的事情呢。”子轩拍了拍静涵的肩膀,然后站起来往外走。
  “我出去安排一下县衙里的事情,一会儿回来拿东西。”
  静涵也不怠慢,赶紧的帮着把衣服收拾了几套。另外派人去通知钱氏,让她跟着子轩一起去府城。
  钱氏听了,也立即动手收拾东西,不过她带的最多的,当然还是药材了。作为一个医者,药材是他们必备的东西。
  等到都收拾好了,子轩就带着钱氏还有几个下人,一起去了府城。一行人马加鞭,也跑了一天多点儿,才到了府城。
  铭宇他们见到了子轩,都是很高兴,大家坐下来说话。
  “铭宇,现在不是闲唠嗑的时候。我们一路过来,看到挺多地方的百姓,虽然有东西吃了,可是面色不太对劲,怕是染了病症。这洪水过后,正是瘟疫横行的时刻。此时耽误不得,赶紧从府衙和各个州县征集大夫,给百姓治病要紧。”子轩顾不得跟众人叙旧。
  一路行来,钱氏和那些个大夫已经诊出了几例轻微病症,如果不赶紧治疗的话,怕是瘟疫真的要蔓延开了。此刻,子轩真的庆幸没有带静涵和孩子来来,要不然,还真不好说了。
  此话一出,铭宇等人全都大惊失色,“二姐夫,你说说怎么回事?”
  子轩就把这洪水之后应该预防的一些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