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打算送给王小太医尝尝,也有王掌柜的,王掌柜就别客气了。”连守信就道。
王掌柜又略推辞了一番,也就将酸菜收了下来。
“正好买两斤肉,给伙计们打打牙祭。”
最后,一家人才到吴玉贵家来。吴玉贵带着儿子出去办事了,只有吴玉贵的媳妇王氏和女儿吴家玉在家。王氏见他们来了,自然是热情的接待。
“我就爱吃酸菜,难为你们这么早就腌了出来。”等张氏送上带来的酸菜,王氏更是喜笑颜开。
张氏本来想和王氏聊几句,就回家的。可没想到,王氏偷偷地托了隔壁的邻居去买了菜,并将吴玉贵和儿子叫了回来,一定要留连守信和张氏一家吃饭。张氏见王氏留客的心这样诚,也不好就走了,就相帮着王氏一起做饭做菜,两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了饭。
连守信和吴玉贵,张氏和王氏,都谈的很投机,两家的几个孩子也越发熟悉起来,结果,等连蔓儿一家回到三十里营子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
“咱赶紧再多腌些酸菜,下个集上好拿来卖。”张氏一回到家就兴冲冲个道,“我估摸着,下个集上,买咱的酸菜的人更多。”
“吴三哥还说,要去县里几家酒楼帮咱们问问,看谁家要酸菜。”连守信也笑着道。
“爹和娘也急着想赚钱了。”连蔓儿忍不住笑道。
“娘是急。”张氏也不否认,干脆地说道,“这卖酸菜,就凭的是咱的手艺和力气,就算不多赚,一个集上赚上个一百文钱,那可就是一钱银子。娘就每个集给你们买一斤猪肉,再攒下钱来,咱……”
张氏还没说她想攒钱做什么,连秀儿就推门从外面走了进来。
“四哥,四嫂,你们赶集去,咋这么晚才回来。”连秀儿嘟着嘴,有些不满地道,“爹和娘叫你们快点过去,要商量事。”
连秀儿说了这么一句,也不等连守信和张氏询问,就扭头走了。
“爹和娘找咱商量啥事?”连守信自问道。
“还能有啥事?这不花儿马上要出门子了吗,后天添箱,家里肯定得办几桌,还得送亲啥的,可不都要人手。”张氏就道。
“那咱现在就去。”连守信道。
“嗯,回来再腌酸菜。”张氏也点头道。
在他们眼中,连花儿还是他们的大侄女,这是连家第一次嫁孙女,是件大事,他们很愿意帮忙,甚至愿意将腌酸菜赚钱的事情暂时放到后面。
“娘,咱们帮忙我不拦着,可也不能耽误了腌酸菜赚钱。”
“不耽误,最多咱累点,少睡会觉,肯定不能耽误了腌酸菜。”张氏郑重地点头道。
听张氏这样说,连蔓儿就放了心。给连花儿办添箱的宴席,连蔓儿心里好奇,就也跟着连守信和张氏到上房来。
这两天事情比较多,先更这一章,等忙完了,弱颜会努力多更,请大家谅解,并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八章 连家办事情
上房东屋里炕上、地上已经坐满了人,大房的连守仁、古氏夫妻、连继祖、蒋氏夫妻、二房的连守义、何氏夫妻,二郎、三郎、四郎,三房的连守礼和赵氏夫妻都已经在了。
他们正在说连花儿添箱和送嫁的安排,见连守信和张氏带着连蔓儿来了,就停下来不说了。
“……花儿出门子,这是咱家第一次嫁孙女,添箱那天家里要办几桌。这事不能办磕碜了,咱自家人可得多出些力。”连老爷子见人都到齐了,就开口道。
这个时候嫁闺女,当然没有娶媳妇隆重,也并没有什么仪式,但是亲朋好友都会主动前来,送上些礼物,作为出嫁女的添妆,这就是添箱。添妆的礼物,娘家有的时候会留下一些,只挑一部分添在出嫁的闺女的嫁妆里。但是这方面并没有严格的习俗约束,也有的人家会将所有的添妆都给闺女带到婆家去。
“行。”连守信和张氏都痛快地答应了。
“……后天办事情,刚才我估摸估摸,就按十桌准备。宁可菜多了剩下,不能准备少了,让人笑话。”连老爷子又道。
“那是。”连守信点头表示赞同。
这里管操办红白喜事叫做办事情,一般的情况下,在准备宴席的时候,主人家都会估算出大约能来多少客人,并多做出一两桌的酒席来,以备不时之需。要不然,来的客人比预计的多,却没有酒席给人家吃,这对客人是大大的不敬。对主人家也是相当丢脸的事情。
“爹,这次打算办啥席面?”连守信就问连老爷子。
“你大哥和我商量了,就办二八席。老四,你看咋样?”连老爷子道。
连守仁和连守义不由得都看了一眼连守信,以前没分家的时候。遇到大事,连老爷子是不会单独询问连守信的意见的。可现在连老爷子特意这样问,看来连守信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提高了。
“啥是二八席?”连蔓儿偷偷地问张氏。
“就是八碟子八碗的席面。”张氏小声答道。同时心中想,二八的席面,也算的上是中等的宴席。以连家现在的情况。要办十桌的二八席。可是要花光所有的积蓄的,而且还未必就够。
“你爷和你爹商量大事,咱别说话。回去娘再跟你说。”张氏暗暗皱眉,示意连蔓儿不要再说话。
两间的房子算不上宽大,张氏和连蔓儿虽是压低了声音,但是连老爷子还是听到了她们说话。连老爷子暗暗点头,张氏是个懂规矩的儿媳妇。
连守信也没有立刻回答连老爷子的话,他也在想连家是否有能力办十桌二八席。以他们这样的人家。办添箱的酒席,是不需要办二八席的。可连花儿嫁的毕竟是县城中的富户宋家,不能按一般的乡村人家嫁女那样。
“二八席好。”连守信老实地道。
“花儿以后就是宋家的大少奶奶了。要我说,就该办个三吃三抄的流水席。那才够面子。这二八席太委屈花儿了。哎,谁让咱家现在没钱那。”连守义道。
连守仁和古氏听了连守义的话,虽没有点头,但是脸上都露出受用的表情,显然他们觉得连守义说的对。
这些日子,连蔓儿已经发现,连守义和连守信、连守礼虽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但是性情却大有不同。连守信和连守礼都是老实人,连守义却很会说话,善于做这样的虚人情。
“爹,十桌二八席要用的钱也不少吧,都准备齐了吗?”连守信就问。
连老爷子还没说话,连守义却是巴不得连守信问这一声,立刻用眼睛将连守信盯住了。
“老四,爹可不正是为钱发愁那。大家伙都知道你有钱,多少拿出几个来,还怕大哥以后不还你?”连守义热切地盯着连守信道。
连蔓儿抚额,自己这个包子爹太老实厚道,待人接物没有半点机心,连守义却是个见缝就钻,没便宜也要沾三分的,还真是让人头疼。
“老二你别胡咧咧。”连老爷子很快截住了连守义的话头,“老四过的不容易,咱说正事,你别挤兑他。”
听连老爷子这样说,连蔓儿松了一口气。好在连老爷子是个明白事理的,不然,这一家的事情不知道会难缠多少倍。
“爷,我给你装袋烟。”连蔓儿见连老爷子烟袋锅里的烟快没了,就忙笑着走了过去。
“好,还是我孙女有眼力劲儿,知道孝顺。”连老爷子正觉得烟越抽越没劲,要再装一袋,连蔓儿这样说,他自然高兴。
连蔓儿利落地给连老爷子装了一袋烟,又替连老爷子点着了火,这才重新坐回张氏的身边坐下。
“就你会献勤。”连秀儿坐在炕里,瞪了连蔓儿一眼,小声嘟囔道。
连蔓儿听见了,只是暗暗一笑,并不理会。
“办宴席的钱,刚才大家伙商量了,先把卖花生那两吊钱拿出来,还有不够的,就从宋家给的聘金里面拿出来添补上。”连老爷子接着说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爹,请的是谁做厨子?”连守信又问。
“就请西村的何厨子。”连老爷子道。乡村人家办酒席,请不起酒楼里的大师傅,不知道从何年何月起,就有了一种专门帮人做酒席的厨子。这些厨子大多数有在酒楼做学徒的经历,还有一些甚至完全是自学成才。不管是哪一种,能够做出口碑,到处有人请的,都是有真材实料的。
这个何厨子,就是这样的。远近的村庄有人办事情,多是请他来操持席面,图他做菜省料,收的钱也不多,可是做出来的饭菜却很符合乡村人的口味,席面也做的体面。
“何厨子明天下晌就来。”周氏这时接口说道,“老三,你和老四两个明天先把土和石头准备下,等厨子来了,就把灶安起来。”
办酒席要在院子里搭棚子,另外垒砌几个大灶来。
“行。”连守礼点头,“明天吃过早饭,我就先把棚子搭起来,老四,到时候还得你给搭把手。”
“这还用说。”连守信笑道。
“这事就交给你们俩,别让我老天拔地地再跟着操心。”周氏板着脸道。
“娘,你就请好吧。”连守信和连守礼道。
“……厨子的规矩,可不管蒸饭。”周氏说着话,就用眼睛去看赵氏。
赵氏米饭蒸的好,这是众所周知。她见周氏看她,却没有答话。这倒不是她想躲懒,而是她被周氏欺压惯了,要是周氏安排,她自然全都应承,却不敢自告奋勇来承担事情。
周氏哼了一声,心里越发觉得这个三儿媳妇上不得台面。当然,如果赵氏这个时候真的主动站出来,应承这件事,周氏又会另有一番话。
“上次村东头王喜家娶媳妇,是谁给做的饭?”周氏问道。
“是、是我。”赵氏小声答道。
“你会蒸饭咋不吱声,还得我三请四催的,你有本事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