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益号本来是两家的本钱,年前那会,这两家不知道因为什么,闹了一场,就再没和缓过来。两家叫着劲儿,别扭、争吵不断。实在不能一起做生意了,又不想把本钱抽出来把铺子都盘给另一方。”蒋掌柜解释道,“这是我私下得来的消息,要是东家想盘这铺子,正是好机会。我找人说和说和,应该差不多。”
“原来是这样,”连蔓儿点了点头,“爹,哥,我看要是能把这当铺盘下来,应该是件好事。”
连守信和五郎听见连蔓儿这么说,就明白,连蔓儿是同意要盘下慎益号了。父子两个交换了一个眼色,也觉得这当铺是不错的生意。
“这件事,还得多劳蒋掌柜。事成之后,咱们按规矩来。”五郎就对蒋掌柜说道。
连家已经有了一整套颇为完善的奖惩制度,也就是规矩。按着规矩,蒋掌柜如果能办成这件事,当铺能够盈利,那么蒋掌柜会相应地得到很不错的银钱奖励。
同时,这件事也会记在蒋掌柜的功过簿册上,对蒋掌柜在连家以后的发展很有好处。
“自当效全力!”蒋掌柜忙道。
蒋掌柜是个能干的人,王掌柜也不甘落于人后。他告诉连守信和五郎,县城还有一家银楼打算转手。
银楼和当铺一样,都是属于投入大,但同时也收益高的行当。若是过去,连蔓儿家还真不敢沾手,但是如今的情况大不一样。这样的铺面,正是他们想要的。
银楼没有当铺那么麻烦,因此,一家人很快决定,只要条件合适,就可以将银楼盘下来。
“娘,以后咱再打什么首饰,就不用往别处去了,就在咱自家的银楼打。”连蔓儿笑着小声跟张氏道。
盘下银楼之后,连蔓儿还打算自己设计些饰品的花样。姑娘家,哪个不爱首饰、不喜欢打扮那。设计些新鲜花样的饰品,一来可以满足自己的要求,另外,还能为银楼招揽更多的生意,一举两得。
蒋掌柜和王掌柜还说了几处铺面,就没有这当铺和银楼那么醒目了。
“有地段好,价格合适的,也可以盘两处下来,到时候租出去,收租子也行。”五郎就道。
如今在县城里,他们除了拥有连记酒楼和连记百货,还有一处铺面正在出租,一年的租子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前街那家酒楼收拾的怎么样了?”一会,五郎又问道。
五郎所说的前街,指的就是九层塔前街,县城里一般就简称为前街。连记酒楼就在前街的街头上,年前,他们又在前街的街尾盘下了一座酒楼,打算修缮、装潢好了之后,开一家顺德坊的分店。
在锦阳县城开顺德坊的分店,是一家人早就计划好的。顺德坊烤鸭店如今在府城已经创出了招牌,锦阳县城的分店,自然不愁客人。
锦阳县是辽东府数得上的大县,交通发达,人口众多,南来北往的客商云集。锦阳县的富庶程度在辽东府也是名列前茅的。烤鸭的价格偏高,出于多方面的原因考虑,连蔓儿打算在辽东府内,除了府城的那家顺德坊,就只在锦阳县再开一家分店。
就这两家店足以。
而在锦阳县开顺德坊的分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锦阳县毕竟是连家的老家,没道理家乡的乡亲们想吃烤鸭了,还得大老远地奔府城去。
“……只剩下收尾的活,”王掌柜见五郎问起顺德坊分店的事情,忙就答道,因为店铺修缮、装潢的活计,五郎是交给他负责的。“估计二月中就能完工。东家尽管选好日子开业。”
“好。”五郎笑着点头。
毕竟是离的近,什么事情都好办。这锦阳县的顺德坊分店,还要比京城的分店开业的早。京城那边,连家已经派了人将填鸭养了起来,就等过完年,将家里的事情办利落了,五郎就要进京。一方面是要跟着鲁先生好好念几个月的书,历练历练,另一方面,就是要张罗京城顺德坊分店开业的事情。
吃过晌午饭,蒋掌柜和王掌柜就都告辞,忙各自的事情去了。连家几口人这才坐到一起,聊起盘店铺的事情。
“……当铺和银楼,那都是要大本钱的,咱今年不是还打算再买些好地和宅子吗,咱手里的现银子,够不够?”连守信就问连蔓儿。
家里的一切账目,自然不会瞒着连守信。但是有很多事情,他还是得问连蔓儿或者五郎。尤其是连蔓儿,她虽然将账目都交给了账房们去做,但在连家,最了解家里资产情况的,还是她。
“我刚才算了算,足够了。”连蔓儿肯定地告诉连守信,“爹,你就放心吧,就是把蒋掌柜和王掌柜说的那些铺面都盘下来,那用剩下的钱,也足够咱买地买房的。”
连守信的骨子里还是个庄稼人,有了余钱,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盖房子、置地。尤其是田地,那就是庄稼人的命脉,是永远不嫌多的。而铺子这些,相比起田地来说,都是次要的。
连蔓儿则是部分赞同连守信的想法。田地,也就是粮食,那是根本。这个根本自然不能动,她早就有计划,如果可能,每一年都要买进一些田地,慢慢的积累。而铺子这些,也就是商业,却是周转快,也就是赚钱快,这对于他们来说,也必不可少。
无农不稳、无商不富。连蔓儿的计划就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有那户成气候的地主人家没几个赚钱的铺面那?
…
一更送上,求粉红、推荐票,稍后争取二更。
第八百二十四章 上元将近
一家人喝茶歇息了一阵,下晌没什么事,一家人先到连记百货看了看,然后又坐了马车去了连记酒楼,接着还去了正在装潢的顺德坊。自家的店铺都看过了,一家人还专门往慎益号当铺,还有王掌柜说的那家银楼去了一趟。
正如两位大掌柜所说,这两家铺面的位置都不错,也颇有些规模,等盘下来之后,只需略作调整就可以开业。真正是两处非常不错的产业。
晚上,一家人就在连记酒楼吃的饭。饭后才回到柳树井胡同的宅子里安歇。
一夜好眠,第二天吃过早饭,一家人再次出发,经由抚远等三县,傍晚时分来到了府城。
这府城他们已经来过几次,自然没有第一次来时那么新鲜,不过进了城,感受寒冬中满溢的热闹繁华和浓浓的年味,这一路的疲劳几乎就消散了。
马车在松树胡同的宅子前停下,早有外宅的管事和内宅的管事大娘们带着人迎候在门口。一家人下了马车,在众仆役的簇拥下走进门内。
马车则是往前又走了一段路,从角门进了跨院。那里有马厩,可以安放马车。从三十里营子带来的小厮和伙计们也都要歇在跨院中。
一家人进了院子,径直到前厅正堂坐了,内外的管事们带着人分班进来行礼请安。因为天色将晚,连蔓儿和五郎只将马上要做的事情安排了下去,别的事情也没太详细地过问,就让这些人都退下了。有事,明天再说。
厨房里已经准备了丰盛的饭菜,一家人各自回房,略作洗漱,就又聚到前厅来一起吃晚饭。赶了一天的路,晚饭过后,一家人就各自回房安歇了。
五郎一个人住前院的书房。连守信、张氏带着小七住后院上房的东屋,连蔓儿带着四个丫头住上房的西屋。
知道主人家今天来,这屋子里早就收拾的干干净净,炕自然是烧的热热的,地下安放着熏笼,有淡淡的香气从里面散逸出来。
这屋子本就严实,琉璃窗上还挂了厚重的帘子,将严寒结结实实地挡在了外面。因为屋子里实在暖和。不仅大衣裳穿不住,就是只穿里面的袄裙,也有些热。
连蔓儿进了里屋,就脱了外面的袄裙。几个丫头端了水来,服侍连蔓儿洗漱了。连蔓儿这才坐在梳妆台前,小喜就上前来,轻手轻脚地解开连蔓儿的头发,拿出象牙梳子和双层竹篦子,慢慢地帮连蔓儿梳篦头发。
“姑娘的头发越来越好了。”小喜一边给连蔓儿梳篦头发,一边笑着道。
与刚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完全不同,如今连蔓儿有一头乌黑浓密的长发。这头长发没少受到夸奖,而连蔓儿自己也颇为喜欢。
当然。漂亮只是一方面,这样的一头黑发,同时也表明了主人的健康。
“姑娘的头发像太太。”小庆笑着接话道,“太太的头发就好。”
连蔓儿笑了笑,没有说话。其实,不只张氏有一头好头发,连守信的头发也是乌黑浓密的。这两口子别的不说。都有一副好身体。因此,她们姊妹几个也都颇为受益。
“姑娘,今天用哪种香脂?”小庆从梳妆匣里拿出三瓶香脂,请连蔓儿挑选。
三瓶香脂,都是连记百货从南面进的最上等的货,也是如今府城里有钱的太太姑娘们最喜欢用的。都是白色细瓷的瓶子,旋开瓶子盖,就有淡淡的幽香散发出来。里面的香脂白滑细腻,确属上品。
连蔓儿并不喜欢涂脂抹粉,然而如今天寒地冻,抹一些护肤润肤的香脂还是必要的。
“茉莉的吧。”连蔓儿就道。
三瓶香脂,分别是茉莉香、玫瑰香和桂花香。其中茉莉香的香味最淡,桂花香的香味最浓。连蔓儿最喜欢的。是茉莉香。
小庆就轻手轻脚地替连蔓儿挽起衣袖,从瓷瓶里挖了大团的香脂,从连蔓儿的手上,一直抹到胳膊上,然后还在连蔓儿的小腿上抹了一层。
“姑娘,脸上还是用玫瑰的?”等将这一切做完,小庆站起身,轻声问连蔓儿道。
“嗯。”连蔓儿半闭着眼睛点头。
连蔓儿其实并不太喜欢这玫瑰香的香脂,因为她觉得那玫瑰香不够纯净。但是这种香脂却是三种香脂里面最不油腻的,因此,连蔓儿一般都将这种香脂用在脸上。
“那天,庄子上的一个媳妇看见了咱们姑娘。过后还跟我说,说咱们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