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穿残汉 黑柳丁 最新更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凤穿残汉 黑柳丁 最新更新- 第2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门,其为了促成联姻必会不惜一切代价。先前在宫内,陛下还亲自向孤许诺,一旦子桓与蔡安贞订婚,朝廷便会封子桓为关内侯。想当年卫青、李息、苏武都曾因各自的功勋而受封关内侯。而今一个十二、三岁的黄口孺子未立寸功竟也能受封关内侯。文若汝说此事可不可笑?”
  
      荀彧被曹操如此一问,不禁回过了神来。却见他恭敬地向曹操躬身作揖道,“主公明鉴,而今主公与袁绍相持于。正是因为主公手握汉廷,占着天下大义的名分,故而各方诸侯才会按兵不动。倘若主公与陛下萌生间隙,则会令朝中居心叵测之徒有机可趁。值此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主公切不可因一时之气,而丢了大义啊”
  
      曹操听罢荀彧这番苦口婆心的进言,当即收敛起了脸上不屑地笑容,转而郑重地向荀彧作揖还礼道,“文若言之有理。孤受教也。”
  
      荀彧见曹操如此虚怀若谷,先前的忧虑也随之一消而散。心想曹操刚才之所以会对汉帝有诸多微词,恐怕也是被吴硕等人的奸计给气的。一旦认清了大局,曹操定然不会想袁绍那般去做冒天下之大不韪之事。思虑至此,荀彧又想起了另一件事关曹操统治的要事,于是他跟着便向曹操进言道,“主公,豫州阳安郡百姓穷困,且其临近郡县皆已叛变。朝廷若继续向阳安郡加紧征收绵绢怕是会引起民变。故彧恳请主公暂缓征收阳安郡税赋。”
  
      “孤又何尝不知百姓困苦。可文若汝也知晓,如今官渡军粮告急,孤不得不非常之事。”曹操无奈地叹了口气道。
  
      不过面对曹操的大吐苦水,荀彧倒是循循善诱道,“主公明鉴,自古以来君王将赋税分为九等,以距京城的远近作为标准,而且根据归附早晚与治乱的情况订立了轻典、中典、重典三种不同的刑法标准。彧认为阳安郡应该按照归附较晚的边远地区施行法律,赋税从轻,法令从宽。民间的小事,由地方官员因地制宜,自行处理,上不违背朝廷正法,下可顺应百姓之心。等到三年以后,百姓安居东业,然后再推行朝廷的统一法令。至于眼下的困局,主公可先以朝廷的名义向蔡安贞征收粮草与陪嫁,以解王师的燃眉之急。”
  
      曹操听完荀彧一番有理有据的进言,不由陷入了沉思之中。须知为了支持官渡之战曹操特意制定了新的一系列新法令,颁下各州、郡执行。这些法令不仅比以前要严厉得多,而且征收绵、绢也十分急迫。倘若曹操接受了荀彧的进言,免除阳安郡的税赋,无疑是在朝令夕改,自扇耳光。可若是继续加紧征收税赋,又极有可能会像荀彧所言激起新的民变。最终曹操艰难地做出了决定道,“罢了。就按文若所言行事,将已征收的绵、绢一律退还给阳安郡百姓,就说是为了庆祝曹蔡联姻。”
  
      糖耐压指标掠过,不用住院鸟~~~散花ing~~~
  
      另外关于草皮的各种传言,偶只能说这就像向人解释公瑾不是被气死的一样,是桩很坑爹的事~~~。。。
  
      
    “都没下聘,就要嫁妆。 ~曹孟德还真是急不可耐啊。”黄县的侯府书房内郭嘉咋舌着将曹操以汉帝名义发下的诏书合起摆在了案牍之上。
  
      坐在首座的蔡吉面对郭嘉的揶揄也只得苦笑了一下,回头向端坐一旁的黄珍询问道,“黄从事,进贡给朝廷的粮草准备得怎样了?”
  
      “回主公,五万斛粮食已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启程发往许都。”黄珍连忙拱手应答道。汉代的斛有两种意思,一是重量单位,一斛为一百二十汉斤,折合现在六十斤,三十公斤。二是体积单位,一斛为一百汉升,折合现在的二十升,一斛的粮食折合成重量约为二十公斤左右。当然不同的粮食也有轻重区别。蔡吉所提供的粮草不可能是纯的小麦或粟米,但就算是参合了杂粮,五万斛粮食也相当于后世七、八百吨粮食。这在汉末可不是个小数目。须知当初袁术就曾向前庐江太守陆康索要过三万斛粮食,结果被陆康一口拒绝,这才爆发了后来的孙策讨伐庐江之战。而蔡吉一次性就输入五万斛给朝廷,无疑是解了曹操的燃眉之急。
  
      不过曹操固然是借着这一次联姻的机会暂时解决了粮草短缺的困境,但如此大出血却让蔡吉手下的僚属们看着直犯牙疼。这不在郭嘉讥讽过曹操之后,刘义逊也忍不住在旁发怪音道,“主公如此慷慨大方,却不知曹操那边会还多少聘礼。”
  
      “这五万斛粮食权当上交朝廷的贡品。至于聘礼嘛……”蔡吉说到这儿停了一下,环视了一番在场的僚属,继而傲然地伸手一拍背后挂着的牛皮地图道,“还是需本府亲自去取。”
  
      众僚属眼见蔡吉的手正拍在地图上青州的位置,心中顿时就燃起了斗志。却见太史慈一个抱拳向其请战道,“慈愿为主公拿下青州!”
  
      “请主公准许云为先锋一同出战!”赵云也跟着请命道。南征吕布一战,让赵云赢得了蔡吉军上下的尊重。同时蔡吉及时与袁绍分道扬镳的做法也令赵云放下了心中的疑虑。因此赵云并不想错过这次既能取得军功,又能为公孙瓒报仇的机会。
  
      然而就在一干僚属众志成城地打算发动青州之战的时候,一旁的贾诩却突然冒出了一句道,“不过大婚之际不宜起战事啊。”
  
      蔡吉经老谋深算的贾诩如此一提醒,当即露出了会意地微笑道,“文和公言之有理。【叶*子】【悠*悠】本府既已为曹公提供了粮食,就犯不着如此急着为曹军分担防务。”
  
      “确实如此。袁绍对曹操的执念可非常人能比。”郭嘉亦跟着点头附和道。
  
      郭嘉此话一出,在场的僚属们顿时就爆发出了一阵哄笑声。原来蔡吉早先曾预言袁绍为了与曹操一争高下,不会绕过官渡去奇袭许都。起先众人对蔡吉的预言还不怎么相信。但随着官渡之战陷入焦灼阶段,袁绍的所作所为终于应验了蔡吉的预言。而众人在惊叹于蔡吉善于掌握人心的同时对袁绍的这种执着嗤笑不已。
  
      不过为人谨慎的蔡吉倒并没有因此而轻视袁绍。正所谓小心驶得万年船,抱着这一想法蔡吉不由欠身向众人告诫道,“但也须谨防袁绍军偷袭我部,毕竟本府已与曹公结成联盟。子义,而今驻防潍水一线的袁绍军由何人指挥?”
  
      “回主公,自打袁谭领兵驰援官渡之后,青州的防务便由其部将汪昭接手。”太史慈拱手作答道。
  
      “汪昭?”蔡吉回味了一下这个名字,觉得似乎有点熟悉,可又想不起对方是谁。
  
      太史慈见状不由微笑着向蔡吉提醒道,“主公,汪昭就是当初在马颊河畔夜袭主公,后反被主公施计火烧的那个袁谭部将。”
  
      “啊,是那人啊。”蔡吉经太史慈如此提总算是想起了对方是谁,于是忍不住释然一笑道,“说起来这位汪将军还是第一个品尝火药滋味的人,他可是吾等的老对手也。”
  
      然而眼见蔡吉对汪昭颇为轻视,刘义逊倒是适时地又向蔡吉提点道,“主公,汪昭此人虽脾气暴躁,难当重任。但留守平原郡的辛氏兄弟却都是精明之人,不可不防。”
  
      蔡吉听郭嘉提起了辛评、辛毗兄弟,不禁收敛起了先前的笑容。的确,相比名不见经传的汪昭,辛氏兄弟可是在汉末三国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少记录。不过让辛氏兄弟特别是弟弟辛毗出彩的却并非袁绍而是曹操。再一联想到去年辛毗来黄县谈判的情形。蔡吉不由回头向郭嘉问道,“奉孝如何看待辛氏兄弟?”
  
      面对蔡吉的询问,郭嘉悠然作答道,“辛氏兄弟乃颍川名士。长兄辛评为人忠诚不二,且一直以袁绍长子袁谭为尊。但辛评智短,不辨忠义,一味愚忠袁氏,日后必无善终。(叶 子·悠~悠 相较之下其弟辛毗刚亮公直,正谏匪躬,虽身处袁营,却对汉室仍存有敬畏。”
  
      郭嘉对辛氏兄弟的分析,正应和了后世史料对这两兄弟的记述。蔡吉旋即点头附和道,“奉孝言之有理。汝与辛氏兄弟同为颍川人,不知可否在辛毗身上做做文章?”
  
      “嘉愿出面一试。”郭嘉欣然颔首道。
  
      “善,此事就交由奉孝处理也。”蔡吉在向郭嘉报以微笑之后,又回头向贾诩问道,“文和公,不知本府的婚事置办得如何了?”
  
      “回主公,媒妁已完成纳采、问名、纳吉、纳征之礼,且下了聘书,眼下正与占卜请期。”贾诩拱手作答道。
  
      贾诩所说的纳采、问名等一些列婚嫁步骤指的正是自周朝便传承下来的“三书六礼”。所谓“三书”,是指奉行“六礼”应具备的三种文书,即聘书,男女双方在订婚时男家交予女家的书柬,用作确定婚约;礼书,男家在过大礼时女家的书信,详细列明过大礼时的物品和数量;迎亲书,迎亲当日,男家送给女家的书柬。此“三书”是古时保障婚姻有效的文字记录。
  
      而“六礼”则是指:纳采,男方请媒妁往女方提亲,得到应允后,再请媒妁正式向女家纳“采择之礼”;问名,男方遣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姓名,生辰八字,取回庚贴后,卜吉合八字;纳吉,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纳征,亦称纳成、纳币,就是男方向女方赠送聘礼;请期,又称告期,即男家派人到女家去通知成亲迎娶的日期;亲迎,又称迎亲,即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新娘。如此六个步骤,最早见于《礼记?昏义》。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只在名目和内容上有所更动。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自打黄巾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