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话通俗的表现出了人类的贪婪。
对名气和成功的强烈渴望,以及内心的孤独,是每个人都不可能避免的。
耶律倍记得曾和婉婼讨论过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婉婼当时对他说“有些人抛家弃子,隐遁山林,佛祖想要人们珍惜的,并非是放弃物质世界这个实际行动,而是能了解并接受生命真缔的能力。”
他至今也没有弄明白她这句话的意思。有很多东西道听途说是没有太大感触的,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之后,才能真正体会的到。
出征前夕,他曾派自己的待卫去了婉婼的住所,带去了他写给她的信,告诉一下自己将要随军出征,不能再去探望她,问她有何需求可向太子宫的总管要求,他已经吩咐给了他们。
待卫也带回了公主的一写给他的信,当他展开时,发现里面只有一首词,忆古论今,他认为这是婉婼在劝慰自己要淡泊名利,任何的英雄豪杰都将会随着历史的进程,灰飞烟灭,一去不复返。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出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忆秦皇汉武,
历史怀古。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耶律倍不知道这是婉婼把苏轼的词稍作了一下改动,写给了他。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耶律倍此时还体会不出这首词对他的震撼作用,若干年之后,他就会深有体会。
任何的风流人物,英雄豪杰都阻挡不住历史行进的滚滚车轮,人生如梦,面对生活我们要超旷放达,荣辱不惊,摆脱个人的失意与愁绪,获得心灵的解脱,这就是婉婼想要他明白的道理。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正文:第十六章 灭国]
渤海国被契丹国大兵压境,一场灾难即将降临,它此时如一匹苟延残喘的马,做着最后的挣扎。
渤海国王大諲撰早已集结军队,准备迎战契丹大军。
契丹大军在阿保机亲自督阵,耶律德光的指挥下对渤海国重镇扶馀城实施了包围,耶律德光的军事才能在此役中得到了充分发挥,契丹兵士将城围的水泄不通,契丹兵的铠甲和兵器在阳光下闪耀出刺眼的光芒,飘扬的锦旗连成一片,一眼望不到边。
黑云压城城欲摧,这是耶律德光采取的威慑心理战术,他要在气势上给渤海国的守城兵将们造成恐慌。
他知人善任,有很强的组织能力,面对渤海国坚固的城池和拼死抵抗,没有退缩,亲历前线,坐阵指挥,冷静判断战场形势,选择准确的进攻位置。
经过一番试探性的进攻后,他已看出了敌人的薄弱环节在那里,进攻暂时停止。战场上出现了可怕的宁静,这是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幕,因为这种可怕的沉默不会等待多久,更残酷更血腥的战斗将要开始。
没等城内渤海国的军队缓过劲来,耶律德光亲自检阅早已整装待发的攻城将士,他庄严肃穆的骑在马上,肃杀的表情和严厉的话语让人喘不过气来,“我将与你们一起战斗,战至城破人亡,一死方休!”他大喊道。
随后兵分六路,在契丹将领的率领下,虚虚实实的对扶馀城展开了轮番攻击。战斗进行的十分激烈,在契丹兵进攻下,城内的军队有点惊慌失措,不知那路才是契丹重点进攻路线。
耶律德光亲率一队精挑细选的契丹勇士,向北门发动了最猛烈的进攻。兵士们象着了魔法一样,疯狂的进攻,双方处于胶着状态,暂时还分不出胜负,将士的心理正经受着残酷的战斗考验,这时候谁能坚持住,谁就可以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此时耶律德光坚韧的毅力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没有一丝的松懈,组织了更为强大的进攻,他的勇猛和执着,极大的鼓舞了士兵的斗志,这是最为艰苦的一战,此战的胜负直接关系到今后战争的行程,双方以命相博,损失都很惨重。
这是一场博弈,是用大批将士的生命作筹码,胜利的人将获得或是继续这一大片土地的统治权,失败的人将会出局,这个结果充满了诱惑,没有人能够抗拒。
一定要胜!
胜利一定是属于我的!
耶律德光在这个信念的支撑下,亲自持刀冲入阵前,誓与将士共生死,将士为其勇气所感,坚持到了最后,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
扶馀城最终被攻克了!
这一战敲响了渤海国灭亡的钟声,扬了耶律德光和契丹将士英勇的威名。
契丹大军一部分进驻城内,一部分城外防御。
阿保机坐在将军府内,论功行赏,犒劳三军将士,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作为五代十国时期的乱世枭雄,他在战乱中脱颖而出,傲立在北方草原。
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他有着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心理。被暂时取得的胜利冲昏了头脑。
他命令全军休整,清点全城的户籍和人口。
耶律倍听到父王的命令后,急忙上前加以阻止说“父王且慢,我们如今刚刚拿下扶馀城,就急于清点户籍和人口,人民必定不会安分,趁现在我军势如破竹之势,应一鼓作气,乘胜追击,长驱直入,直接攻向渤海国的都城忽汗城,肯能马到成功。”
阿保机听完皇太子的建议后,沉思了良久,“太子所言极是,比朕想的更为长远,看来朕的确老了,打不起斗志了。”他点头称颂道。
听完父王这一番话后,耶律倍用眼角瞟了一下二弟耶律德光,不免心中十分得意,他又成功的扳回了一局。俩人在父王面前打了个平手。
接着契丹皇帝阿保机发了道圣旨,耶律倍和耶律德光担任前锋,会同南府丞相耶律苏,北院大王耶律斜涅赤,南院大王耶律迭等进兵渤海国都城忽汗城。
他们懂得兵归神速,日夜兼程,一路上攻城掠寨,勇不可挡,5日之后兵临忽汗城下,如神兵天将一般。
没有给渤海国国王任何喘息的机会,连夜攻城。契丹兵士的勇猛,早已使渤海国国王和大臣们闻风丧胆,又听说耶律德光等人一同到来,见契丹将勇兵多,自己势单力薄,自知大势已去,没有再多做无畏的抵抗,开城投降。
契丹大军随即进入城内,接管了城内的防守。
耶律德光建议杀掉渤海国国王,断除渤海人复国的念想,被耶律倍挡了下来,建议应以德服人,做仁义之师,尊孔孟之道。
一切就绪之后他们做好准备,迎接皇上的到来。
耶律德光率部分军队清剿渤海顽固抵抗的残部,耶律倍留在城内,等待父王驾临。
在他们兄弟攻城之际,阿保机也在做着善后工作,他将渤海大王氏族和攻城过程中俘虏的渤海军民进行了一次大迁移,让他们迁到了巴林左旗,便于统治,以防他们造反。
一切安顿好之后,他才向忽汗城进发。
很多渤海国人不愿接受契丹的统治,因为渤海国建国二百多年来,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文化制度都效仿唐朝,觉得契丹人野蛮,落后,不接受他们的统治,有的外逃,有的起来反抗。
渤海国国王在一些大臣的怂恿下反悔了,趁耶律倍和众将领出城迎接阿保机之时,在投降一个月后,反动了叛乱,宣布独立,重新占据了忽汗城。
此时耶律德光已横扫渤海南北,平定渤海全境,正回忽汗城,与父王汇合,忽然接到禀报,渤海国王反叛占据了忽汗城,不由怒火中烧,带领义愤填膺的将士火速赶到了城下,宣誓夺回城池。
在契丹兵士的猛烈攻击下,渤海国反叛兵士无法抵挡,当天契丹勇士攻入城中,忽汗城又一次被击破,耶律德光攻入城后,血刃渤海国王,反叛人员全部被诛杀,无一幸免,忽汗城内血流成河,尸横满地,一片凄凉。
渤海国最终灭亡。
半个月后,因渤海国全境已被评定,全部归于契丹版图,阿保机用青牛白马祭天地,大赦天下,改国号天赞为天显。
此次征讨渤海国,不仅灭亡了渤海国,也改变了阿保机的思想,他做出了一系列的决定,使日后的帝位之争中耶律德光占尽天时、地理、人和,得以和皇太子耶律倍抗衡。
此时的忽都城内万巷街空,除了巡逻的契丹国兵士之外,没有任何行人,店铺和住户不待天黑都已早早关门上锁,生怕稍有不慎惹祸上身。耶律德光从父王暂居的渤海王宫内出来后,回到自己的住所。
天已黑下来了,待卫早在他的房间内掌上了灯,待待着他的归来。
待卫接过他脱下来的外衣后,出门为他张罗饭菜,他忽然感到有点不对劲,房间内有人,他不动声色的坐了下来,极度警觉,等待着这位不速之客的出现。
只见人影一闪,快速的从他背后袭了过来,他来了个闪击,一下子卡住了那人的脖子,让他动弹不得,紧接着用手抓住来人的头发,顺势把他的脸抬了起来,他要看看来人研究是谁。
。。。。。。。。。。。。。。。。。。。。。。。。。。。。。。。。。。。
今天晚些时候我的另一篇小说《迷情总裁》也会上传,请朋友们前去欣赏收藏。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正文:第十七章 想我]
“啊………疼死我了,元帅你下手太重了,不会轻点吗,一点不懂怜香惜玉。”来人大声叫着。
“轻点?我早就没命了。”耶律德光说着松开了手,他已经知道来人是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