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行业无需阳光。他们不分昼夜,更无性别、年龄、身体的限制,越是老弱病残,越是行业的主力军。其乞讨的形式也不拘一格,或衣着褴褛、或肢体残缺、或一尺白布跪诉家中诸多艰难困苦、或曰钱包遭窃请求帮助,极尽哀求、恐吓、欺骗之能事。这个行业,更无地域的限制,千山万水随意行去,普天之下,莫非乞土。当然,他们更喜欢聚集于人口密度大的都市,或蜷缩于立交桥下、人行天桥上守株待兔;或躺在熙熙攘攘的街头污泥脏水中作奄奄一息状;或寄生在游人如织的风景区旱涝保收;或在滚滚车流中追随等红绿灯的车辆亦步亦趋;或于车站、饭店对作短暂停留的过客死缠烂打——和其他任何一个行业相比,这个行业更具机制和管理的灵活、随意性。林清玄文章里写过的人生境界:“布履一双,山河自在”,他们似乎已经抵达。
儿时跟随祖母在乡间,见她对来家乞讨者,有求必应,有时还要请了来家小坐寒暄,待之以礼。话题从乞讨者家乡今年的洪灾到他那一方的乡土人情乃至这人家里的弟兄姐妹,漫无目的无所不及,最后,这来乞者离开时,我们总能学会异地方言里的几个常用词汇,祖母还要送出门去,作依依不舍状,很长时间里,我对那些乞丐的一去不复返,总还有些许的怅惘,祖母摸着我的头安慰道“他们不回来是好事,说明他们生活好起来了。”这话,倒暗合了梁实秋在文章里写过的“谁不到山穷水尽,谁也不肯做这样的自由人。”
现在回想当时情景,不禁莞尔。那时的乞丐那时的人,真是单纯到美好,可惜到了现在,世易时移,一切都变了。据说北方有村庄,村民不事稼穑,从老到少,轰然出动,集体外出务工进行乞讨,以图发家致富,当地领导不仅不制止,反在出差时去会晤乞丐中的长老,感谢他们为推动家乡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这无疑是对梁“山穷水尽”观的彻底颠覆;假使对这样的乞丐群体加以礼遇,不啻助纣为虐,会遭贻笑大方的。
然而,我还是常常记起儿时在乡间遇到的那些为天灾人祸所迫的逃荒者,暗暗祈祷,在街头越来越庞杂的乞讨大军里,不要有他们、乃至他们儿孙的身影。
乞丐行业发展如此之快,似乎的确突破了我们常识性思维的范畴,毕竟这是一个以牺牲人格、尊严为代价的职业。不过,转念一想“存在即合理”,古人还知笑贫不笑娼,仿佛也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何况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职业又岂独乞讨?不要人格、丧失尊严的就更不只这一行业了。
近年,更有令人瞠目结舌、肝胆俱寒的报道出现:一人偶于街头乞儿中辨认出邻居失踪数年的儿子,暗中电话告之,邻人紧急赶到,见当年的心肝宝贝四肢残缺、蓬头垢面,当场晕厥。唏嘘之余,旁人无不切齿诅咒人贩子的人面兽心——偷人家孩子,导致其骨肉离散家破人亡已经是天良泯灭,又以残忍手段摧残稚童,虽凌迟亦不解恨。据说如今人贩子已经不屑于使用偷、骗之术,转而为明火执仗,抢了便跑,用摩托、小车接应,一溜烟就没了踪影,留下跑不动的老太太老头子呼天抢地、撕心裂肺。这些被抢的孩子,如果不是被逼为丐,就是被卖到山区去作为传宗接代的工具,这已经是不幸中之大幸了。
上街的时候,你也许遇到过那些被拐的孩童,你也许清醒地知道,他一步步挨到你身边来,那么凄惶无助,向你伸出脏兮兮的小手,可在他背后,正有一双鹰隼一样的眼睛在死死盯着这边的一举一动。这个 孩子,他如果没完成每天的乞讨任务,回家等待他的不是饥饿,便是毒打,打死了弃尸垃圾山,无人知无人管。
乞丐行业层出不穷的新式花招,一个狠似一个,似乎永远在人们的意料之外,非得把人心里残存的一丝善良变着花样给挤奶一样挤出来不可。面对巨大的利益,很多人变成了狼,乞丐这个词语,也逐渐演变成一个吃人的词语,它的与时俱进,带给我们的是对道德法律的嘲弄和践踏,也是对人类智慧和良知的一次残酷挑战。
某一日,在车站遇到一个胸前挂满小工艺品的女孩子,她不说话,把其中的一个小挂件伸到我眼前来,我摆手拒绝了,她还不肯去,把胸前的牌子翻过来让我看,上边写着“请支持聋哑人就学”,在难分真假的情况下,我按照她物品的标价给了她5块钱,没要她东西,便催促她离开了。
当时心里明白,这也许正是形形色色骗术中的一种,比如募捐、比如身无所长的卖艺、比如萍水相逢的借钱……不过,不同的是,这些骗术至少还披上了一件温情而堂皇的外衣。
做了乞丐,心底也还愿意保留着那点可怜的尊严,比起死乞白赖、不顾廉耻,甚至不惜以身拭法、铤而走险的乞丐来,到底还有做人的底线在——当不算乞丐里最可恶的那一部分。 。。
离婚后深思
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这才是人生,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人生如意事有几,十之*不如意,只有经过风雨的人才知道彩虹的意义,只有经历爱与恨的交融才明白爱的真实含义。
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蛙蚓斗其声。这才是一个男人的写照,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次挫折而内疚,请用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哪怕彼此伤害过,我们也要用自己的宽容的心去面对,离开的将不会回来。如果摔倒了,请不要责备,我们要找出摔跤的原因,不要在一个地方摔倒,也不要因为同一种原因摔倒,这才是一个人应该做的。
切莫垂头丧气,即使你失去一切,你还握有未来。即使这个世界什么都没有了,朋友请你记住,你还有未来,请忘记过去,过去的就叫它过去吧,我们要把握未来。不管明天刮风下雨,我要坚强的走下去;不管前方的路是多么崎岖,我也依然走下去;不管所有的一切,只要你有个坚强的信念,我想我们的路是光明的,也是美好的,只有带着这样的心情,才能尽快的从阴影中走出来,才能更好的把握住明天,才能创造更好的生活。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如果我们能够为我们所承认的目标去奋斗,而不是一个狂热的、自私的肉体在不断地抱怨为什么这个世界不使自己愉快的话,那么这才是一种真正的乐趣。我始终相信风雨过后才有彩虹,走出阴影,前方的路很宽阔、很明亮,当确定目标就要义无反顾的走下去,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
吃面
早晨起来,下了一碗陈克明的强力玉带挂面。陈克明是厂名和品牌名,强力玉带面是产品名。说是清汤面,其实还是有点内容的(作自豪状)——里面有一个鸡蛋,两片青菜叶!我吃面的顺序是这样的:先把鸡蛋吃了,再吃菜叶,再吃面。有人说,看到杯中还有半杯水的是乐观主义者,看到杯中只剩半杯水的是悲观主义者,象我这种吃法,在政治上不知要归类到什么主义。照以前上纲上线的说法,说成是及时享乐主义者也未可知(郁闷)。看来自己也确实是难有大的出息。鸡蛋黄有点硬,大概是煮的时间长了一点。由吃鸡蛋我想起小时候的情形。小时候过年走人家(亲戚),在我们看来是一件很郑重其事的事。年初二或初三早上到姑爹家里的时候,永远是由姑妈下一大碗线粉(细粉丝),里面有三个元子和三只荷包蛋。听大人讲,吃荷包蛋是一件挺有讲究的事情。过去新女婿上门的时候也要吃荷包蛋,然后从他的吃相中查看他的人品。例如,把鸡蛋吃得干干净净的就是体面能干的女婿,蛋黄流了一碗的则是没用的女婿——做的鸡蛋肯定不是今天的硬蛋黄。说完这些后,大人还要教我们应该是怎样吃法:要先把鸡蛋咬破一个小口,然后把蛋黄吸出来,这样就不至于让蛋黄把整碗东西都弄脏了,意思大概是对我们进行早期教育培训,长大了不至于出丑,甚至于讨不上媳妇。这使得我们从小就有个印象,觉得当女婿是一件很麻烦、很无聊、很痛苦甚至是很恐怖的事,自命不凡的我们当时的想法就是:一辈子不当女婿!关于女婿的说法还有许多种,比方说一家人死了老亲娘(岳母):“女儿哭是真心实意,儿子哭是惊天动地,女婿哭是驴子放屁。”今年过年的时候又听到一种说法:“鸡汤不冒气,烫死苕女婿。”“苕”在我们这里是骂人的意思,和普通话的“蠢、笨、傻”是一个意思。这大概是和吃鸡蛋一样的另一个考试科目。由此可见,一家人把一个养了多年的大姑娘送给一个陌生男人是多么的于心不甘,耿耿于怀,总要从编排、讽刺、挖苦甚至侮辱女婿中找到*和心理平衡,不然为什么在这些传统文化,或者说民间文化里,倒霉的永远是女婿?!
吃菜叶没有什么好说的。余下的,只有白事拉卡(形容白)的面条了。这是一种宽面,三根面条并排在一起大概有一公分。它的白一是因为现在的面粉白,二是因为我不喜欢吃酱油。好在旁边还有一碗干萝卜丝,吃在嘴里脆嘣脆嘣的响。泡萝卜也很好吃,肉多皮厚,水分很足,容易下饭——但吃面条我觉得还是以干萝卜丝为好,只是现在比较少见。不光是干萝卜,其它的干腌菜现在也很少见到了。小时候倒是一件寻常的东西。冬天遇到出太阳的时候,许多人家门口放张竹床,门板,或者席子,上面放着切碎了的腌菜来晒。我们平常在村街里巷玩,趁人不注意,抓一大把就往嘴里塞。或者更有甚者,只要不怕被人看见,先把口袋塞满,然后再往口里塞一大把。抓完之后一般再把别人晒的东西抹平,让人家看不出被偷(?)的痕迹。小时候我的胆子不大(真的,到现在也还是这样),只偷过一回桃子,不过没偷着,叫人撵跑了;再就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