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孙子兵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读孙子兵法-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木牛流马

  诸葛亮屡次*中原,路途遥远,为了供得上粮草,除用牛马外,还设计了人拉手推的车子,称作“木牛流马”。

  这一天,诸葛亮命令部将引1000 名士兵驾着木牛流马,从剑阁直抵祁山大寨,往来搬运粮草,供应蜀兵。司马懿得到哨兵的报告:“蜀兵用木牛流马运粮草,人不大费力,而且那牛马也不用吃草。”

  司马懿大惊,忙命令两个部将各引500 名军士,夜间伏在蜀兵运粮的必经之路,夺下数匹木牛流马。然后令巧匠100 多人,当面拆开,依照它的尺寸长短厚薄,仿造木牛流马。不满半月,造成2000余只。接着命令几个部将带领1000军士驱驾木牛流马,去陇西搬运粮草,来来往往,没有断绝。再说蜀兵回去报告诸葛亮说木牛流马被抢去几匹,诸葛亮却笑道:“我只费了几匹木牛流马,以后就得到魏军的许多粮草呢!”部下大惑不解。

  几天后,部下向诸葛亮报告:司马懿派兵驱驾木牛流马往陇西搬运粮草。诸葛亮大喜,道:“果然不出我的意料啊!”使命令部将王平说:“你带领一千军士,装扮成魏兵,星夜偷越过北原,只说是巡粮军,直接到运粮的地方,将护粮的军士杀散,马上驱赶装满粮草的木牛流马回来。这时,魏兵必定追赶,你便将木牛流马口内舌头扭转,牛马就不能行动了。你们抛下它们就是。魏兵赶也赶不动,牵也牵不动,抬也抬不走。我再派兵前往,你们就再回身将木牛流马之舌扭转过来,长驱直进,那时魏兵必定疑神疑鬼了。”

  王平领兵走后,诸葛亮又吩咐部将张嶷道:“你带领五百军士,装成鬼头兽身,用五彩涂面,一手执绣旗,一手举宝剑,身上挂着葫芦,里面藏些能引着烟火的东西,埋伏在山脚。待木牛流马到时,放起烟火,一齐拥出,驱赶木牛流马。魏兵见了,必定怀疑你们是鬼神、不敢来追赶。”

  张嶷奉命走后,诸葛亮调兵遣将,准备去接应王平、张嶷,并布置一些部队去断绝司马懿的归路。于是按照诸葛亮的计谋,果然,蜀军夺来了魏军的大批粮草。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乌巢劫粮
乌巢劫粮

  曹操在官渡同袁绍交战,由于袁军势大,曹操只能坚守待机。无奈军粮告竭,渐渐支持不住,眼见有失败之虞。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袁绍的谋士许攸由于得不到袁的信用,反而遭其辱骂,便借着与曹操是少年时代朋友的关系投奔曹操。曹操喜出望外,竭诚欢迎,并向许攸虚心讨教破袁大计。

  许攸说:“粮草是军队的命脉。与敌对垒,胜负未分,有粮则胜,无粮则败。现在袁绍的军粮辎重,都堆积在乌巢,他派淳于琼守卫,可那家伙是个酒鬼,疏于防备。您可以自选精兵假称袁军将领蒋奇率部到那儿去护粮,趁机烧毁他的粮草辎重,那么袁绍军队就会大乱。”

  曹操满心欢喜,重重款待许攸。

  第二天,曹操自选马步军五千,准备亲自前去乌巢劫粮。部将张辽劝道:“乌巢是袁绍屯粮之处,难道没有防备?丞相不可轻敌,而且许攸新来,不一定可靠。”

  曹操笑道:“不必多疑。许攸来投奔我,这是老天要让袁绍失败了。今天我军粮食快完了,难以坚持。如果不采用许攸的计策,那是坐以待毙。再说,如果许攸说的话有假,他还肯留在我们营寨里吗?请你们不要阻挠了。”

  张辽说:“也要防御袁绍乘虚来偷袭我军营寨。”

  曹操笑道:“我已筹划一切了。”传令苟攸、贾诩、曹洪同许攸坚守大寨,夏侯惇、夏侯渊率一支军队埋伏于左边,曹仁、李典率一支军队埋伏于右边,以备不测。命张辽、许褚在前,徐晃、于禁在后,曹操自己带诸将居中,共5000精兵,打着袁军旗号,士兵人人都带着柴草,衔枚勒马,乘着黄昏径向乌巢进发。

  经过袁绍几处别寨,寨兵问是何部,曹操派人应对:“蒋奇奉命乌巢护粮。”袁军见是自家旗号,不再盘查,一路无阻。到乌巢时,四更已尽。曹操命士兵将柴草堆于粮屯周围放火。当时有一支袁军运粮返回乌巢,见粮屯尖火,急来救应。

  探于飞报曹操:“袁军在我军背后赶来。”

  众将说:“请丞相分兵抵抗。”

  曹操大喝道:“大家只顾向前进攻,务必将乌巢粮草烧毁。等敌人咬到我们屁股,再回转迎战不迟!”于是,官兵们拼力奋战,大破乌巢,火焰四起。烟迷太空,袁绍粮草全部烧毁。袁绍败局已定。

张巡草人借箭
张巡草人借箭

  公元756年的一天,身穿盔甲的唐朝真源县县令张巡(公元709—757年),在雍丘(今河南耙县)城的城头上巡视。城中只有千余守卒,而城下却有4万敌军。雍丘十万火急!

  身为唐朝臣子,张巡誓与朝廷共存亡。去年——公元755 年,爆发了安禄山、史思明之乱,10万叛军攻占了都城长安,皇帝唐玄宗逃往成都。张巡没有临阵逃脱,而是去攻打真源县附近的雍丘县城,因为雍丘县令令狐潮投降了安禄山。张巡占领了雍丘,却被令狐潮的叛军重重包围了。

  血战两个多月,雍丘的城墙虽然有些破损,站在城头上的守军一个个眼窝深陷,布满血丝,但他们都抱着拼死一战的决心。

  张巡在城头上巡视了一番,了解到大家手中的箭都差不多用完了,这对守城是不利的。他正在冥思苦想,忽见一个不肯下火线的伤兵坐在一个稻草捆上休息,他盯着稻草看了一阵,忽然有了主意。。

  月亮升到冷清清的天空,朦胧的月光安抚着战后的大地。夜,一片宁静。叛将令狐潮睡得正熟。忽然一个部将把他叫醒了:“报告,雍丘城头上有情况!”

  令狐潮披衣而起,借着月光向城头望去。果然隐隐约约见静悄悄的城墙上,有无数身穿黑衣的士兵从城头上沿着绳索滑下城墙。“哼!张巡想来袭营!”令狐潮判断道,于是下令弓箭手对准黑影万箭齐发。射了好久好久;黑影终于全掉到了地上,令狐潮正要命令停止射箭,却见那黑影却又起身,纷纷往上爬,令狐潮忙又命令弓箭手继续给他们一顿乱箭。这样一直折腾到天蒙蒙亮。令狐潮这才看清,吊上城头的“士兵”原来是身穿黑衣的稻草人。

  张巡用“草人借箭”之计,白白赚了令狐潮几十万支箭。

  几天后,又是月夜,张巡把500 勇士缒下城去,令狐潮的哨兵以为又是“草人”,不再去报告主将。谁知那500 勇士下得城后,匍匐着摸到敌营,一个偷袭,杀死叛军无数。令狐潮慌乱之中顾不得部队,自己先逃。部下也跟着逃到十多里之外。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毕再遇撑伞借箭
毕再遇撑伞借箭

  公元1206年(南宋宁宗开禧二年)的一天,南宋将领毕再遇站在马鞍山(今安徽马鞍山)城头,遥望金兵营帐,密密麻麻一个接一个。他心里像沸水一般翻腾:“自己领兵屯驻这儿,被金将赫舍哩子仁包围五天了。金兵天天攻城,城里箭支用得一干二净。明日金兵攻城,就很难抵挡啦!”

  毕再遇在苦苦思索。他头顶上方的青色伞盖早已撑起,遮蔽着酷热的阳光。双方的将士一看伞盖,就能识别将帅所在。

  此时,毕再遇苦思冥想间,突然抬头瞥见了正微微移动的伞盖,他眼前豁然开朗:“我何不别出心裁,来个撑伞借箭,让城外金兵‘送’箭上门!”

  毕再遇微微一笑,命部将唤来50 位身强力壮的勇士,吩咐道:“你们把我这青色伞盖高高举起,撑开后,在城上来回走。累了,轮流替换!”

  当天下午,骄阳似火。马鞍山城上,那顶硕大的青色伞盖出现了,并且慢慢来回移动,城外金兵看得真切,互相狂叫转告:“宋军主将毕再遇出来巡城啦,射死他!抢个头功!”

  金兵纷纷持弓操箭涌到城下,争先恐后,向城上的青色伞盖处乱射。青色伞盖在左右来回移动,城下的金兵也跟着张弓乱射。

  临到傍晚时分,城墙上给射上了许多箭支,酷似刺猬身上的针毛。

  就这么一下子,毕再遇从金兵那里顺利地“借”得20多万支箭。金营将士还蒙在鼓里呐。 。。

第四节:兵贵胜
第四节:兵贵胜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笔者字面理解

  故兵贵胜,不贵久。

  所以,带兵打仗贵在速胜,反对持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所以深知用兵之道的将帅,是百姓的救星,国家的栋梁。

  笔者感悟

  孙子把善于指挥战争的将帅,称作国家的栋梁,老百姓的救星。

  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他们会制定周密的“出奇制胜”的谋略,一旦开战必然是速战速决,速战速决的战争是不会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的,是不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负担的,所以,他们是老百姓的救星,是国家的栋梁。

  在瞬息万变的战争中,不能等待机会取得胜利,要创造条件,营造机会,把握主动权,去主动赢得速战速决的胜利。

  如果敌人贪利,就用利益来引诱他,让他进入谋略的圈套。如果敌人混乱,就要不失时机的攻击他、夺取他。如果敌人军需充足、准备充分,不要轻易开战,而要防备他。如果敌人很强大,就要避其锐气,不要轻易与之开战。如果敌人发怒了,就要想办法让他更加愤怒,让他失去理智,让他方寸大乱。如果敌人瞧不起我们,就要想办法让他更骄傲,让他更加轻敌。如果敌人很安逸,就要想办法调动他,让他疲于奔命。如果敌将很有才被重用,就要想办法离间他们的关系,让他们窝里斗。如果要攻击敌人,就要攻击敌人完全没有准备的地方。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聂荣臻三战三捷
聂荣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