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记忆-盛世唐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遥远的记忆-盛世唐朝-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绝了陈王朝贵族们叛乱了土壤。

  二. 杨广知道陈王朝的贵族们都信佛,便在江都给1000多名僧侣施舍,这些僧侣中就有不少是原来陈王朝的贵族子弟,这等于安抚了一批无所事事的混混。他还找出了这群混混的大头目,一个法名叫做智凯的和尚,并成为他的俗家弟子,打入了敌人内部,大家成了一家人,还起什么哄啊。

  三. 杨广在江南开办学校,邀请有名的儒学家、道学家进行讲课。前面说过,他本人就有很高的文学素养,并且有很强的接受能力,受到过萧氏的南方文化系统教育,做起这事来轻车熟路,很快就得了江南地区的文化人拥护,没了这些文人的鼓噪,谣言就没了传播的途径。

  大家不要小瞧杨广做的这三件事,效果足可以超过杨素的数十万大军,杨广在扬州总管的任上,确实没有再发生叛乱事件。

  我们都还记得杨广在张丽华事件以及后来的财产继承人之争上,与高颎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放言要收拾高颎。公元605年,杨广当上隋王朝掌门人之后,并没有象前面所说,收拾高颎,反而立即启用了这位颇负盛名的*重臣,虽然高颎没有进入杨广集团的决策核心,但出任太常卿(正部级),专管礼仪祭祀之事,这在封建社会绝不是可有可无的闲官,同时启用的还有那个多嘴的贺若弼,官拜光禄大夫。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经验总结,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大家不要为高颎没能进入权力核心集团而为他鸣不平,放眼现在,无论国内国外,大到联合国,小到一个企业,谁不是这样的呢!我想的是另一个问题,杨广是不是真的要收拾高颎呢?如果真由高颎放任山水田园之间,能找到杀他的理由吗,那个时期的杨广,绝对是以一个明君的姿态出现在广大臣民的面前,无缘无故杀掉一个功臣,这不是给明君的形象抹黑吗?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他放在自己身边,寻找他的过失,找机会杀掉他,为张丽华美人儿报仇!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推断,杨广当年倒底是怎么想的,已淹湮于历史长河中,任凭后人猜想。

  高颎没能进入杨广集团的核心,那么,杨广集团的核心都有些什么人呢,了解了他们,就了解了杨广执政时期的基本思路,他们就是今天的政治局常委,左右着整个国家发展的方向。

  重庆红江,大功率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研发、制造专业厂家,国内排行第一

杨广武功。2
我们来排排杨广集团当政后的政治局常委:

  一。杨素,杨坚同志老乡,极有可能还沾亲带故,隋王朝两届政治局常委,帝国武装部队实际掌控人,为杨坚、杨广的军事行动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独创的杨氏战法以及对他有举荐之恩的高颎的打压,都表明他的性格残酷无情,在杨广集团与杨勇集团的争斗中,所作所为表明他对传统儒学弃之如粪土、是一个典型的只重个人利益的机会主义者,杨素在集团中的作用称不上决策者,但却是最有力的执行者,对杨广集团作出的决定,多数都是通过杨素来执行,并且都能取得军事上的成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军事寡头。

  杨广表面上对杨素也是恩宠有加,在杨素平定杨谅之叛后,杨广亲自手书一诏书,洒洒千言,对杨素作了一番大大的夸奖,其中有“公乃建累世之元勋,执一心之确志。古人有言曰:‘疾风知劲草,世乱有诚臣。’公得之矣。”(隋书。杨素传)对杨素的嘉许,确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俗话说,物极必反,大业二年,杨广手下的算命先生对他说,楚地当有一个大官要去世,杨广一向很信算命先生的话,马上分封杨素为楚公,对杨素的猜忌、巴不得杨素早死的心意由此可见。说来也怪,杨素被封为楚公,真的就生起病来,杨广当上了隋王朝的掌门人,不好意思再客串医生的角色,但每天都派自己的保健医生给杨素看病送药,送药的同时帮助杨广看看杨素什么时候可以一命呜呼。

  很多时候我都认为杨素只是一介武夫,但在这件事上,他确实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冷静,他对自己的弟弟杨约说,自己名位都已到了极点,还能再活下去吗(我岂须更活耶?),于是,不服用任何药物,独自等死。

  杨素的作法,比起功成身退的陶朱公来,当然是有所不如,但对权、名、利的诱惑,自古以来又有几人经受得住,本来已退隐山林安度晚年却又复出的高颎就是一个例子。在这件事上,杨素的想法还是很有些道理,以其将来被杨广安个罪名杀掉、满族灭门,不如就此给杨广一个台阶下,寿终正寝,用个人的生命保存整个家族及子孙的荣华富贵。

  杨素个人目的短期内是达到了,病死后,杨广又给了他封了很多官儿(管个屁用),给他的族人及儿子们很多好处。不过,人算不如天算,老奸的杨素,因为儿子杨玄感的军事叛乱,最终仍被灭族,这是后话。

  二。牛弘,安定人(甘肃),隋王朝两届政治局常委,开皇十九年(599)被杨坚任命为组织部部长,进入政治局常委。史家对牛弘的评价颇高“车服卑俭,事上尽礼,待下以仁,讷于言而敏于行。”是一位说得少做得多的实干家。

  开皇三年,牛弘给杨坚写了一封信,名为《请开献书之路表》,该信主要内容有三点:1。隋以前历代藏书,2。隋以前书籍经历的洗劫,3。为保存书籍当前应做的工作。一出手就是大家风范,抢救文化遗产,确实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该信成为“书学史”上的名篇。杨坚同志对此深以为然,隋以前的很多文学作品、经籍记录得以系统保存下来,首开集书、藏书先路,为后来乃至现在的图书集藏工作提供了借鉴。单从文化界看,牛弘就是立下了大功。

  开皇十九年,牛弘被杨坚任命为组织部部长。以前,我老以为选拔官员要德才兼备是共产党人的特色,封建社会都是腐朽的东西,哪会注重德呢,现在才知道,牛弘的组织部长就当得很有特色,他考查侯补官员不看名气,不看文才,先看品行。隋书说“弘在吏部,其选举先德行而后文才,务在审慎。虽致停缓,所有进用,并多称职。”,《通典》对此也有相似评论“牛弘为吏部尚书,其选举先德行而后文才,所进用多称职。”前面提到过的组织部副部长高孝基,会看相,清高自傲,很多同事都看不惯他,但牛弘对他的识人之术深信不疑,坚持要高孝基作自己的副手,两人搭档,为隋王朝的官员选拔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杨广执政后,牛弘继续留任政治局常委,杨广专门为他写了一首诗“晋家山吏部,魏世卢尚书,莫言先哲异,奇才并佐余。学行敦时俗,道素乃冲虚,纳言云阁上,礼仪皇运初。彝伦欣有叙,垂拱事端居。”所得恩宠,在隋王朝很是少见,但牛弘并不以此为傲,他给自己子女说“我得到皇家的恩宠太深了,我今生今世都报答不了,你们要遵纪守法,报答皇家的大恩啊”。

  大业六年(510),牛弘在江都过世,杨广不惜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把他的遗体运回了安定老家安葬。

  重庆红江,大功率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研发、制造专业厂家,国内排行第一 txt小说上传分享

杨广武功。3
三。宇文恺,北周贵族之后,本应是杨坚敌人,但精于建造,是那个时代的鲁班,被杨坚看上,隋王朝两届政治局常委,建设部部长。

  和杨素一样,宇文恺虽被列入政治局常委,但他也仅仅是一个政策的执行者,和杨素不一样的是,他执行的不是军事行动,而是国家基础建设。杨坚在台上的时候,他负责修建了杨坚的仁寿宫、隋王朝第一条运河—广通渠、杨广老妈独孤皇后的陵墓等,显示出非凡的建筑才能。由此看出,早在隋朝,就已经是条条道路通罗马了,不一定非得死读书,考大学,读职业学校、走技能的路子也是能出头的。

  杨广上台后,宇文恺更是有了用武之地,公元604年,杨广上台的当年,就命令宇文恺接着干老子杨坚未完成的工程………修建东都洛阳;公元605年,由于宇文恺成功的修掘了隋王朝的第一条运河,又被杨广指定开通隋王朝的第二条运河—通济渠的技术负责人。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榖洛二水到黄河,从板渚引黄河水、疏通莨荡故道,入淮河,到达山阳(江苏淮安),从山阳起,再疏导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邗沟,引淮河水经扬子(江苏仪征),到达长江。由于宇文恺的设计得当,这个工程利用了多段古运河,很多地方只是疏通,在605年冬天就全部完工。“水面宽40步,通龙舟;两岸为大道,种榆柳,自东都至江都,二千余里,树荫相交。每两驿置一宫,为停顿之所,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大业杂记》描述的通济渠,让不少人神往不已。

  宇文恺这运河设计起来就没完没了,公元608年开通永济渠,公元610年开通江南河。隋王朝大运河从公元584年开始修建,至公元610年结束,历时26年,共分四个阶段建造,南起杭州,经过江都、洛阳,北边到了涿州(北京),将中国南北联成一体,巩固了统一的局面,对南北经济交流、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并且恩泽后世,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享受着这条运河给大家带来的方便与实惠。

  然而,杨广却因这条运河的建成,背负着千古骂名,他的暴君等等称谓,多因这条运河的修建而来,我们不能否认在这条运河的修建中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从古至今,难道说修建工程还要皇帝将军们亲自动手不成,上了年纪的人们一定记得,当年修建宝成铁路、襄渝铁路那壮观的劳动场面,多么激动人心(我父亲在修建襄渝铁路时负伤,但他从来没有表示出后悔的意思),修建者多是农民,修完之后又回到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