馗蠢醇由钣∠蟆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四章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与记忆有关的心理学(2)
现在你了解了自己的身上还具备这样优越的记忆功能,那么就尽量去发挥它的作用吧,就像打开神话里的宝盒,你看到的很可能是更大的惊喜!比如,学习外语的时候,你常常把自己放在这种语言的环境中,那些烦乱复杂的语法可能就可以轻松掌握了!
为何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许多人都记得《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第一次相见的场景——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未为不可。”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种感觉呢?不管是看人、看事还是看景,都会有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体验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既视感”,就是说,在现实环境中(相对于梦境),我们会突然感到自己曾经亲身经历过某种画面或某些事情。
关于这种体验出现的原因,现在还没有定论,不过,心理学家和生物学家提出了下面一些解释的理由:
过去的记忆惹的祸
心理学家认为,似曾相识感的出现可能是因为我们接收到了太多的信息而没有注意到信息的来源。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经历很多事情,有的我们会刻意记下来,但有的我们却不会在意,这些记忆就变成了无意识的记忆。而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和情景的时候,这些事物会刺激我们的一些记忆,让我们曾经经历的记忆与现状进行匹配,这样,我们就产生了似曾相识的感觉。
另外,也许我们并没有真的经历过这些“相匹配”的事情。不过,我们做过的梦,看过的小说、电视都会给我们提供这样的信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面对一些场景的时候,会突然想起我们忘记的梦,或者是忘记的小说和电视剧情节。
那些经常在外旅游的人、喜欢电影小说的人和想象力丰富的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在生活中会来的更加频繁,因为他们的信息来源相比其他的人要多一些。
大脑的一种错觉
医学上对“似曾相识”有这样一种解释:每个人的大脑都会有一个记忆缓存区域,当你看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会把这些记忆先放到缓存区里面。但有的时候,大脑会把这些记忆储存到错误的地方——历史记忆区。于是当我们看着眼前的事情,就会感觉自己好像经历过一样。尤其当我们疲劳的时候,这种现象更容易发生。
那么什么样的人最容易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呢?
研究发现,这种现象在情绪不稳定的人身上更容易出现,因为与情绪相关的记忆我们会更容易记住,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年后,曾经的恋人还记得分手前说过的话。相对于年幼和年老的人,青年人和更年期的人更容易出现“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和人体的内在状况有很大关系,由于内分泌剧烈变化,情绪不大稳定,记忆也就变得活跃起来,那些无意识的记忆,不需要去想,就可以映现在我们的大脑里。
值得注意的是,过于频繁、过于强烈的“似曾相识”并不好,它意味着储存记忆的脑细胞正遭受着强烈刺激,而这很可能是癫痫的前期症状。
被记忆“隐藏”的惊人血案
8岁的小女孩卡莉失踪了,3个月后,她的尸体被找到了,没有人知道谁是杀害她的凶手。20多年后的一天,卡莉的朋友林可在进行心理治疗的时候,回忆起了那个被压抑很久的恐怖事实。原来,林可亲眼目睹了卡莉被她自己的父亲性侵犯并被杀害的过程,卡莉的父亲还威胁她,如果她把这件事情告诉别人,就杀死她……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林可会把这段恐怖的记忆遗忘了20多年,我们可以从弗洛伊德的被压抑的记忆中找到答案:当一个人的生存状态受到威胁时,个人的记忆系统就会受到压抑,把这些记忆从意识中驱除出去,压缩进无意识中。不过,只要有适当的机会,这些记忆就像复苏一样,从压抑的状态下解脱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林可在心理治疗的时候,回忆起了那件事情。著名悬疑片电影导演希区柯克的一部有关精神分析的电影《爱德华大夫》,就是讲述有关恐怖事件的记忆被压抑的问题。 。 想看书来
第四章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与记忆有关的心理学(3)
当然,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不过,在生活中,我们还会发现类似的现象。如果你问一个经历了极度悲伤的人是不是有过伤心的事情,他很可能会极力否认。他并不是在说谎,就像上面故事中的林可只是因为自我的保护作用一样,忘掉了那些伤心的事情而已,他的语言和行为只是一种坦诚的无意识表达。
这种遗忘并不是遗忘的普遍现象,毕竟对我们生存构成威胁的、对我们造成极大伤害的事情一般来说并不是很多。那么,对于这些普通的事情,我们记忆的遗忘是什么样的过程呢?
我们对事物的遗忘都是先快后慢的,这是一个叫做艾宾浩斯的德国心理学家提出的理论。他以自己为实验对象,以没有意义的音节为记忆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根据遗忘试验的数据,他画出了遗忘的曲线,人们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或者叫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见图42)。
图4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在数量上受时间的制约:遗忘量随时间递增,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所以,如果你想让自己记忆的东西不会快速被遗忘,就需要及时复习。不过,每个人的遗忘模式并不相同,你需要找到自己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才能够更好地记忆或者遗忘。
当我们忘记朋友的电话号码,或者忘记到超市买什么东西的时候,都会抱怨自己的记性差。遗忘固然不是好事,但是在某种程度上,遗忘也是有意义的。因为我们的大脑有一定的存储限制,只有遗忘一些东西,才能减少大脑的负荷。如果我们想记住一些更重要的东西,自然就会遗忘那些不是很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们可能记不住去超市买些什么东西的小事情,但是我们肯定会记住去和客户谈判的大事情。可以说,遗忘为我们更有意义地记忆提供了储藏的空间。
在我们的记忆中,总会有些难以忘记的事情。当然,其中有甜蜜的,也有痛苦的。甜蜜的事情记住自然很好,但是,如果我们总是不能遗忘掉那些痛苦的事情,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一直陷在痛苦之中。很多分手的恋人总想很快把曾经的那个人忘掉,因为不想自己这么痛苦。不过,事与愿违,很多时候,这些事情并不能很快就会忘记。类似那些分手或者失恋的记忆是最难忘记的,因为这些属于情绪记忆,这种记忆缘于视觉线索。我们要想忘掉一件事情的时候,需要从精神上把这件事情的相关信息隔开,但是我们记忆中的情感因素会破坏这个过程。关于记忆的提取,有一个提取线索理论,假如我们把线索忘记了,即使时间在我们的大脑中有刻痕,我们也不能回忆起来。
当然,这不是说这些记忆就不会忘记,只要你的遗忘动机很充足强烈的话,那么,你就会忘掉这些事情。另外,替代性的类似事件会对过去的记忆进行改造,提取线索会变化。所以,在痛苦中徘徊的人,如果你真的想摆脱这些事物,那么就要有足够的信心和愿望去遗忘掉那些伤害你的事情,这样,你才会真正快乐起来!
有些事情我们记得很清楚,有些却毫无印象
40位心理学家正在德国的一个村镇开会。忽然,一个村民喊叫着冲进会场,后面紧跟着一个手持短枪、身穿黑色短衫的光头黑人。两个人在场内大打出手,随着一声枪响,两个人又冲出了会场,这段时间不到20秒。在场的人无不目瞪口呆,十分震惊。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四章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与记忆有关的心理学(4)
过了一会儿,会议主持者说道,这场搏斗是假扮的,目的是做一次心理学实验,并建议所有的参加者写下自己刚才看到的事情,越详细越好。
结果,当会议主持者收集齐这些回忆的资料时,却十分吃惊。因为每个心理学家在记忆上都和别人有些许的不同,比如,有的人记住了黑人是光头的,有的记住了黑人是穿着短衫的。当然,相比较而言有的人记忆得准确一些,有的人记忆得也就模糊一些。那么,为什么这些具有敏锐观察能力的心理学家们,感知和记忆会有这么多不同呢?
这要从每个人的记忆特点说起。虽然外界的信息无时无刻地在输入我们的大脑,但因为每个人的兴趣、需要、活动目的和任务不大一致,有的人就产生了独特的记忆特点。我们可以从赌徒可以记住别人的每一张牌,象棋大师可以同时和十个人下盲棋得到一些启示。
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经过一番苦恋的你,为什么在几年之后仍会记得分手的那段时间恋人说的每一句话,甚至当时的一点一滴你都记忆犹新。但是,别的事情却没有这么清楚,比如本来准备到超市买点什么,但是去超市走了一遭,却发现自己该买的没有买。
关于这种现象,心理学研究认为,那些能激起人的情绪、得到人注意的以及让人获得首次强烈印象的事物,都会让人记忆很长时间,并且对于这些事情人们的记忆正确率也更高一些。
一个人在长期的记忆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记忆模式。通过这种记忆模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新出现的事物,当然,在记忆之前,人们会把那些不符合自己记忆模式的事物忽视掉,所以,有哲学家说“重复是学习之母”,正是这个道理!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记忆还有“自我表现”的特点。有过约会经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