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演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五代演义-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绛劝说:“臣私下揣摩蕃镇节度使之所以嚣张跋扈的原因,是因为把兵权分给了多个将领,不让一个*重威胁自己的地位。诸将势均力敌,相互制约,想合谋造反,因为人心不同必然会泄露;如果单独造反,则兵少势微,很难成功。再加上重赏告密的人,严罚造反的人的政策,诸将之间互相猜忌,谁也不敢叛乱,蕃镇节度使就是靠这样维持自己的地位。但是我认为,如果有严明的主帅制约诸将,则一般能稳固政权。现在田怀谏只是个孩子,不能拿主意,军府的大权必然旁落,诸将之间的得到的利益就有厚薄,相互之间就产生矛盾,那么以前分兵的策略,就是今天祸乱的阶梯。田氏不用我们*,他们自己就会成为俘虏!蕃镇部将叛乱代替主帅,这是旁边的藩镇势力最忌讳的事情。如果他们不依靠朝廷的援助,就会被旁边的藩镇势力消灭。所以我认为不用出兵,等着魏博归降朝廷。希望陛下现在按兵不动,严令诸道操练兵马等到朝廷的出征的命令。用不了几个月,魏博必然兵变,只要朝廷反应迅速,抓住机会,不要吝惜官爵和金钱赏赐兵变拥立的魏博主帅,这样会使两河籓镇节度使怕自己的部下效仿而害怕,争着上表服从朝廷。这就是所谓的不战而屈人兵呀。”

  宪宗说:“你说得很对呀!”

  又一日,李吉甫又说兴兵*的必要性,并说粮草兵器都准备好了。

  宪宗又犹豫地问李绛,李绛回道:“军队不可以轻易征伐。前年征讨恒州(成德军),四面发兵二十万,又发从京师发左右神策兵,费了700多万贯钱而没有成功,被天人耻笑。现在国家因为常年战争还没有修复,人人都厌战,假如用皇命驱使他们。我怕不但不能平定魏博,而且会导致别的叛乱。况且魏博根本不用兴兵,形势已经很明白,希望陛下不用怀疑我的话。”

  宪宗听得激动等站起来拍着案子说:“朕决定不用兵啦。”

  李绛说:“陛下虽然这样说,就怕恐退朝之后,又听别人蛊惑改变主意。”

  宪宗正色厉声说:“朕意已决,谁还能蛊惑我!”

  李绛乃跪拜高兴地说:“这是国家社稷的福份呀。” 

  不久,田怀谏因为年幼,军政大劝都取决于家僮蒋士则,经常随意责骂诸将,众将都很愤怒。朝廷关于魏博节度使的命令一直没有下来,军队中都感到不安。田兴早上进节度使帅府的时候,几千将士喧闹,围着田兴跪拜,希望田兴代为留后。田兴惊吓地趴在地上,众人一直不肯散去。时间久了,田兴看众人不肯罢休,才对众人说:“你们都听我的话吗?”

第五章 唐宪宗削藩(3)
众人都是说:“听你的。”

  田兴说:“你们不用冒犯副大使,遵守朝廷法的令,整理户籍,请朝廷派官吏来,然后我才愿意为暂代留后。”

  众人一起说:“好。”

  于是,田兴率领众将杀了蒋士则等10几个人,把田怀谏迁到帅府之外安顿。

  十月,魏博的监军把魏博的状况报告朝廷,宪宗召见宰相商量对策,对李绛说:“魏博形势发展真的很你猜想的一模一样啊。”

  李吉甫认为应该派遣中使安抚他们以观察形势的变化,李绛说:“不可以。现在田兴占据魏博率领将士等待朝廷的诏命,不乘这个机会推心抚纳,赋予大恩,等着特使到那里拿着将士上奏的名单再封赏。这是恩德出于下,非出于上,将帅的恩德大,朝廷的恩德小,他们感恩戴德之心一定没有皇上今天就封赏的效果好。机会一失,追悔莫及!”

  李吉甫素来和枢密使梁守谦相勾结,守谦也替李吉甫对宪宗说:“以前都是先派遣中使宣劳,现在只有他们不这样,只怕魏博军因为这个骄横跋扈,更加不听从朝廷命令。”

  宪宗竟然听从他们的建议派中使张忠顺到魏博去宣慰,想等张忠顺回来再商议。

  之后李绛又劝宪宗:“朝廷恩威得失,在此一举,这个机会不抓住太可惜了,为什么要把这么好的机会浪费呢?关系利害很明显,希望圣上不要怀疑。派张忠顺去的主意,吉甫想得太狭隘,我请求明天就派人去任命田兴为魏博节度使,现在还来得及。”

  宪宗想先任命田兴为留后。

  李绛说:“田兴已经稳住魏博局势,如果不封他为节度使,就不会让他感动报恩。”

  宪宗于是听从了李绛的建议。张忠顺还没有回来,任命田兴为魏博节度使的制命已经到达魏州。田兴感动得泪涕不止,将士也欢欣鼓舞。 

  之后,李绛又说:“魏博五十多年没有得到皇上的恩惠,现在举六州之地来归顺,魏博在众叛镇的腹心,打乱了叛贼的部署,不重赏怕不能安慰将士的心。请发内库钱一百五十万贯赐给魏博将士。”左右宦官都认为“给得太多,以后都这样,将拿什么给他们?”

  宪宗拿这些质疑问李绛,李绛说:“田兴不贪图全镇的利益为自己用,不顾四邻之的威逼,归顺朝廷,陛下为什么要因为小钱而耽误国家统一的大计,不用这点钱收服全魏博的人心呢!钱用尽还会再来,机会一失就没有了。假设国家发十五万兵征,几年后攻克,所花费的费用何止一百五十万贯钱吗?”

  宪宗高兴得说:“我之所以节衣缩食,蓄聚钱财,正是为了平定四方;不然,放在府库中有什么用呢!”

  十一月,派裴度到魏博宣慰,用一百五十万贯钱赏赐军士,六州百姓给一年的粮食。军士得到赏赐,欢声如雷。裴度给田兴陈述君臣的礼仪,田兴听得朝夕不倦,对裴度礼节相当周到,请裴度到辖地内所有的州县,宣布朝廷的命令。田兴还上奏希望朝廷任命节度副使,又上奏所部缺朝廷命官九十人,在辖地内行朝廷法令,向朝廷输赋税。郓(淄博或平卢军)、蔡(淮西或彰义军)、恒(镇冀或成德军)派遣说客游说,田兴始终不听他们的话。

  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对宣武节度使韩弘说:“我世代和田氏相约相互相支援,现在田兴不属于田氏家族,又反复无常,这也是你所厌恶的!我打算和成德合军征讨他!” 

  韩弘说:“我不知其中的利害,只知道听皇上的诏命行事。假如你兵北渡黄河,我就率兵东取曹州!”李师道惧,不敢动。 

  元和八年(公元813年) 正月,李吉甫、李绛因为政见不同常在宪宗面前争论,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权德舆经常保持中立,一言不发。宪宗很鄙视他。不久,罢了德舆的官。 

  三月,召西川节度使、同平章事武元衡入宫为宰相。 

  十月, 宪宗问宰相:“外边都说现在朝廷朋党(朝廷大臣之间结党营私)很兴盛,这是为什么?”

  李绛对曰:“自古以来皇帝最厌恶的就是大臣结为朋党,所以小人都诬陷君子是朋党。为什么呢?朋党说出来可恶,寻找起来却没有痕迹。东汉末年,凡是贤人君子,宦官都说是朋党而下狱,于是导致亡国。现在这些是小人想害好人的借口,希望陛下认真调查!君子当然喜欢和君子在一起,难道一定要君子和小人在一起,才不叫朋党?” 

  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正月,李绛几次因为脚有病想辞职。不久,宪宗同意李绛辞职养病。

  闰八月,彰义军(淮西)节度使吴少阳过世。他的儿子吴元济隐瞒吴少阳死亡的消息,模仿吴少阳笔迹上表朝廷,说自己病了,请让元济为留后(安史之乱后,节度使不服从朝廷命令,遇到突发事故或年老不能任事,常以亲属或亲信代行职务,称为节度留后)。朝廷不许。于是元济擅自接管了军务,拥兵自立。淮西一镇仅有蔡(今河南汝南)、申(今河南信阳)、光(今河南潢川)区区三州之地,周围都是唐朝州县,势孤力单。

  九月,李吉甫对皇上说:“淮西不是河北,四周没有叛贼援助,国家要养十万兵防备它,军费几乎支持不了。现在不取,以后就难取了。”同月,山南东道节度使袁滋和荆南节度使严绶为互调。

  十月,宰相李吉甫逝世。唐宪宗任命李光颜为忠武节度使,任命严绶为蔡、申、光招抚使,决定对淮西用兵,*吴元济。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三月,李光颜击败淮西兵于临颍(今河南)和南顿(今河南)。

  李光颜,字光远,生于唐肃宗乾元三年(公元760年),卒于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九月,河曲(今山西河曲)人。李光颜从小跟随姐夫练骑射,武艺过人。最早在河东军任偏将,在之前*李怀光,杨惠琳、刘辟等藩镇叛乱的战斗中,斩将蹈车,出入如神。李光颜为保卫唐王朝,打击藩镇势力,出生入死,在所不辞,是一名勇冠三军,功绩赫然的将帅。

  吴元济在唐军的四面围攻下负隅顽抗,并派人向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淄青(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求援。王承宗和李师道多次上表为吴元济开脱罪责,请求赦免吴元济。因朝廷没有答应,李师道便派人伪装成盗贼,焚烧了河阴(在今河南荥阳东北)的粮食,企图破坏唐军的军需供应;又派刺客入京刺杀武元衡,砍伤裴度,企图打击主战派。但宪宗没有因为这些变故而动摇决心,反而擢升主张用兵的裴度为宰相,主持*事宜。

  五月,李光颜列阵时曲,淮西军凌晨包围营寨,李光颜从毁坏的栏栅冲出,率领骑兵冲入敌人阵营,往来数次,身上被箭刺得像刺猬一样。其子拦住马鞍,劝父亲不要深入敌阵,李光颜举刀喝退,继续前进。将士见主帅不怕死,个个争先恐后,英勇杀敌。淮西军大溃,死者数千。

  九月,任命韩弘取代无功可言的严绶为淮西各路*军的主帅。韩弘想养寇自重,不想很快平定淮西。当时,李光颜在诸将中作战最得力,韩弘想拉拢他,在全城搜得一绝色美人,派使者携美人和重金赠送给李光颜。李光颜于是大宴将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