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档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李敖档案-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时涌现出一些华美的文字,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激情块垒,自然而然地变成了李敖文学道路上的起步文稿。他在小学时写就的《人类的冷藏》和《妄心》等文已从那小胡同里一篇篇寄往当时北平颇有影响的杂志《好国民》,并且意想不到地发表出来了!到了中学以后,李敖的从文野心忽然变得更加强烈起来。那时他甚至想着手搜集一些资料和素材,准备有朝一日要执笔大部头的文稿了。这样的文学冲动在十几岁的孩子身上发生,即便今天的读者也会感到不可思议。然而以上记述的,确为李敖成才初期在他身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李敖如今站在台北郊区阳明山上追思这些少年趣事,他的唇边肯定会浮现出会心的微笑。
  李敖记得非常清楚,1948年冬天,一个天空中彤云密布的日子,他随他的三姐、四姐作为父亲南迁计划中的一支小分队,由他五叔亲自带领着经天津前往上海。在黄浦江边父亲已经派人预先在虹口附近购买了一幢房子,作为李敖等家人到来后的栖身之用。1949年春天,李敖就是在这里继续他一度中辍的学业,并考进了华童公学的。不过,在战争烽烟下中学生涯毕竟是非常短暂的。李敖和父母及其家人终于当年5月中旬,从黄浦江边登上了一艘名叫“中兴”的客轮,在飘着霏霏细雨的清早仓促地离开了上海。那一年李敖刚好14岁,至今一别大陆56载。
  岁月悠悠,风云变幻。一个半个多世纪没有回家的人,如今是否要在海峡两岸酝酿巨大历史性转变的时刻一圆归乡之梦呢?李敖知道回大陆对于普通人来说,也许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自从蒋经国1988年开放国民党老兵可以回大陆探亲的禁令以来,他知道几乎每天都有大批国民党老军人赶到台湾相关部门去办理前往大陆的手续。特别是最近几年,每年都有大批台湾商人顺利地前往大陆,然而对于从小就有飞机恐惧症的李敖来说,浅浅的海峡确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因为他自来到台湾后的几十年间,李敖前往出行最远的地方只有澎湖,数十年来他甚至连台湾这小小岛屿也不曾迈出半步。这其中除了早年的政治禁锢等原因之外,让李敖难以走出台湾的主要原因还是思想上的障碍。如今,李敖终于到了下定决心,战胜自我,突破56年自我禁锢的时候了!
  李敖下此最后决心,要有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
  应该感激国内外媒体的报道。那些希望李敖在暮年时光实现回大陆夙愿的新闻记者们早已掀起了强大的舆论攻势,这些舆论渐渐摧毁与突破了李敖思想深处多年形成的不愿离开台湾的障碍。一个有利于李敖访问大陆的机缘正在悄悄促成。最早向外界透露李敖将访大陆信息的,该数《亚洲周刊》的记者纪硕鸣,5月1日他从台湾发出这样一条让人振奋的信息:《七旬李敖风靡大陆》
  

引言:56载寻根梦(3)
该文这样写道,台湾名嘴李敖的“七十大寿”清静平淡,但他在凤凰卫视的《李敖有话说》中依然剽悍无惧,指桑骂槐,不但赢得如潮好评,风靡大陆,而且培养了一大批铁杆李敖迷,从电视延伸至网上,成为叫响大陆和台湾的知名品牌。
  4月25日是台湾名嘴李敖“七十大寿”的喜庆日,早有热心朋友要为“###”办一个热闹的庆典,李敖婉言谢拒了。这一天,李敖一个人“躲”在阳明山庄的书房看书著作,晚上和太太孩子一起小聚,度过了一个清静的大日子。李敖经纪人王祥基表示,李敖从不参加别人的婚丧喜庆,所以也不想麻烦别人,今年农历新年,太太带着孩子去了日本,李敖一个人在阳明山庄的书房中度过初一至初五,吃吐司面包,阅读写作是他最大的享受。
  当选台湾“立法委员”,名嘴李敖依然在凤凰卫视上“说话”,以古论今,旁征博引。大陆的听众已经对李敖的“有话要说”产生了每天必听必看的向往,因此可以说李敖的名气越来越吸引大陆的读者和听众。李敖说话率直,他在电视上激烈的言论让观众有新鲜感,愿意看,头两天播出后,网上好评如潮,凤凰也开启了一个言论的新平台。凤凰卫视还向国内透露出一个让人振奋的信息:经过香港凤凰卫视从中运作,李敖已经初步同意在适当的时候回大陆,但是具体时间尚未确定……
  让李敖最后改变主意并同意在当年秋天返回祖国大陆的主要原因还是那个在他心里酝孕了半个世纪的寻根之梦!“寻根”与归乡,对于在文坛上名重一时,进入暮年又跻身台湾政坛的作家李敖来说,愿望只有一个,这就是“回家看看”!李敖对外的解释是:一是越老越想家,二是女儿李文已经在北京定居,三是珍惜凤凰卫视在与他合作《李敖有话说》节目时结下的良好感情。在上述种种原因的基础上,李敖终于做出了这一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决定:一圆归乡之梦!
  2005年6日2日晚11时,李敖通过电话对凤凰卫视记者表示:这次访问大陆,是一趟“国内旅游”。尤其对北京,他特别感同身受:“有城墙的北京,我记忆犹新,但往事,恍然如昨……”
  但是李敖又不改辛辣的本色,他语调一转,立刻强调此行绝非怀旧或乡愁之旅,而是要看看“祖国的进步”。他还意有所指地说:“我没有乡愁,娘娘腔的诗人才有乡愁,大男人,愁什么愁?”
  谈到他大学演讲的行程,李敖得意地说,连、宋分别到北大和清华演讲,他则会在北大清华都演讲,“我去演讲比赛,题目是‘一个匪谍在台湾’,保证比他们好听!”据透露,因怕坐飞机,李敖此行将以火车为交通工具。2005年秋天,李敖从台北乘汽车前往高雄或基隆,然后在港口搭乘轮船前往厦门和福州。再从那里乘火车前往北京等地。
  不久,香港传媒发出的信息进一步证实了李敖秋天访问内地的大概行程:“李敖此次访问内地的所有行程,已由凤凰卫视安排妥当。除了全程追踪报道外,还将安排在两岸几乎与李敖齐名、同李敖亦徒亦师的名嘴陈文茜伴随李敖出访内地。”
  经凤凰卫视穿针引线,北大、清华已正式邀请李敖访问北京。得知此消息,李敖高兴得像一个小孩子。他说,希望到了北京,千万别叫他:“李爷爷,您终于回来了”,因为“我李敖可从没有离开过中国!”
  香港和台湾传媒纷纷报导李敖将赴大陆的新闻,《李敖要看看“祖国的进步”》一文写道:“台湾大师级著名作家兼政评家、‘立法委员’李敖,很可能继连、宋之后,在今年秋季重返中国大陆。这是李敖自1949年经大陆到台湾后,首次重返暌违了56年的故土。 李敖大陆行的重点行程将是北大、清华的两场演讲,据说题目已定为《一个匪谍在台湾》。他还希望同北大校方磋商,争取在北大校园树立北大前校长胡适的铜像。”
  《中国时报》引述李敖助理的话说,北大副校长较早前到台湾访问时,曾托人捎口信邀请李敖访问北大。而后北大再通过香港凤凰卫视高层发出邀请,初订行程六天五夜,预计最快可在本月内成行。消息曝光后,行事独特的李敖立刻封口避开所有媒体,唯台湾《联合晚报》记者在他封口前获得他亲口证实出访北京的消息。《联合晚报》记者证实,李敖确认大陆行应会在大学暑假过后,也就是9月份秋高气爽时节,而非原报道中所说的6月。演讲题目也定为《一个匪谍在台湾》,要向大陆畅谈自己在台湾56年的“匪谍”和“战士”经验,如何在白色恐怖的威权体制中,为自由与民主奋战。
  2005年7月初,李敖的大陆之行已成定局。中国台湾网上刊出《李敖9月将游北京,笑称为“相看两不厌之旅”》,证实李敖确有大陆行。当台湾记者问李敖:“大陆有媒体报道,您会应北大邀请访问大陆,台湾三个政党的主席也率团访问了大陆,并将访问称之为‘和平之旅’、‘搭桥之旅’、‘民族之旅’,如果您到大陆访问,您将定位这是一个什么之旅呢?”
   txt小说上传分享

引言:56载寻根梦(4)
李敖笑答:“应该是个‘相看两不厌之旅’吧。”
  李敖对所谓“相看两不厌之旅”的解释是:“相看两不厌是古人的诗句,你看我高兴,我看你高兴。那个明朝的艺术家董其昌看到王献之的字之后,发现了以后他说,我很高兴我能够看到他的字,他也应当高兴能够看到我,看到我看到他的字,我能够看到古人,古人也应高兴能够看到我。宋朝的诗人有一句诗,‘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我的意思是我到北京看看,大家看到我很高兴,我看到大家也很高兴。”
  李敖又进一步解释说:“为什么我特别强调高兴呢?因为我们应该已经脱离了那个比较痛苦的时代,鸦片战争150多年来大家的这种痛苦,后来经历了‘文革’,据邓小平说,从大跃进到‘文革’,大陆大概耽误了近20年。大家付出了这么大代价,政治上从清朝以来千万人头落地,经济上这么多穷困,甚至穿衣服都是一个颜色。到现在才开始有一个起点,就是不再革命,不再反革命。大家应该有一点点财富,这是好气象,有一点点笑容,这是个好事。”
  经这一点拨,原来李敖的“相看两不厌之旅”竟然是有典故的!
  窦应泰写于北京
  2005年8月20日深夜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目录(1)
第一章:政治李敖
  档案
  2005年2月1日在台北参选并就任“立法委员”。
  述评
  李敖的政治立场与观点是台湾官场政界引人注目的新闻焦点。
  自述
  “邓小平不是说得很清楚吗?!”
  “台湾说白了是一个淘气不听话的孩童,一边天天惹大人生气,一边肚子饿了还是要回家吃。”
  “###”与“美国佬”
  “因为我太爱台湾了,所以我不能成为‘###’分子,也不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