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一出,赢得了赞叹一片,二楼上的各位也是频频点头称赞,直叹“江山自有才人出。”
郑成忙问道:“好诗,不知少兄高姓大名。”
此人落落大方地站起,微一礼,道:“学生德安,周信”。
“周少兄端的是好诗才,”又朗声对在座各位说道:“单只作诗岂不无趣,郑某虽无甚才学,但幸得一联,现只好抛砖引玉。”
说完,命人拿出事先写好的对联,只见上联写着:“移椅倚桐同观月”。
能进的此地的无不是才华横溢之辈,岂会被这小小的同音联吓退,自有人说道:“等灯登阁各攻书”。
又一礼,说道“学生不才,也有一联,也是同音联,‘风吹蜂 蜂扑地 风息蜂飞’,”说完扫了全场一眼。在这时候能露地脸来,大家又怎会独让周信呢。
很快,就有人答道:“李打鲤 鲤沉底 李沉鲤浮”。复又说道:“学生亦有一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
第一位作诗的自不甘,有了应对,站起说道:“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又是引起各方赞叹。
这一来一往之间,好不热闹,薛蟠在旁听着,直感叹在座各位才华满腹。但一直听下来,薛蟠对自己却更加有自信了,这诗也好,对联也好,他都对的好,想到这里,感激地看了眼张先生。
正想着,却听到一人说道:“这《璇玑图》可谓千古奇文,我辈亦无不敬仰。这全文八百多字,无论反读、正读、横读、斜读、交互读、退一字读、迭一字读,均可成诗。可读的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诗一千多首,才情之妙,贯古朝今”,顿了顿,方说道:“学生不才,仿前人作了一首回文诗,望各位多多指教。”
“春城一色柳垂新,色柳垂新自爱人。人爱自新垂柳色,新垂柳色一城春。”
“妙绝”,众人惊叹。
一人亦站起来,说道:“学生也有一首。”
“寒风晓日映沙滩,日映沙滩竹报安。安报竹滩沙映日,滩沙映日晓风寒。”
此诗一出,亦得到赞叹一片。
这回文诗端的是有趣,大家也来了兴头,一书生打扮的老者走出啦,说道:“园丁栽植树成材,植树成材筑玉台。筑玉台高优质木,高优质木园丁栽。”也颇有些文采。
以后陆续也有人作出好的来,比如:
“静思伊久阻归期,久阻归期忆别离;忆别离时闻漏转,时闻漏转静思伊。”
“采莲人在绿杨津,在绿杨津一阕新;一阕新歌声漱玉,歌声漱玉采莲人。”
“赏花归去马如飞,去马如飞酒力微;酒力微醒时已暮,醒时已暮赏花归。”
引来了阵阵喝彩,而这些新出的诗词,被台上设着的执笔迅速的抄录起来,想必明日一早,这些佳作会传遍金陵城的大街小巷。
薛蟠凝神听着下面的诗词佳作,偶思索一番,却听得张先生问道:“蟠儿,你可有对了?”长者问,怎敢辞,薛蟠收回了心神,恭声道:“学生亦有所感。”
“既如此,你也上去写上些让大家品评一二。”说完,也不看薛蟠,自闭眼养神起来。
薛蟠值得领命,走下了二楼,上得台来,躬身道:“学生不才,想在各位面前班门弄斧,望各位兄台不吝赐教。”得到郑成的首肯,方提笔在纸上写到:
“莺啼岸柳弄春晴月夜明,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待着展示出来,乍看去,这哪是回文诗,亦有人笑道:“你这哪是回文诗,还是回去再读几年再来吧。”
可郑成不这么看,仔细看了薛蟠所写,忽然哈哈大笑起来,在场多是才学超群之辈,亦有人看出了其中的意思。
郑成朗声说道:“妙,妙,妙”。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情月夜明,明夜月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对着薛蟠赞叹不已,郑成说道:“少兄诗中道尽春夏秋冬四时之景,用心之巧,令人回味无穷啊。”
方才和那嘲笑薛蟠的书生一样想的人,现暗自羞愧不已。
郑重一礼,薛蟠岂敢受,只侧着避开了。郑成见此,越发欣赏薛蟠,道“不知少兄如何称呼?”
薛蟠拱手道:“微薄之名,何足挂齿。学生金陵薛蟠。”
台下之人一听,都惊叹。薛蟠虽这几年露面较少,但早年间积下的名声还是让许多人印象深刻。大家以为薛蟠不过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如今见了其人,风度翩翩,长相英俊,进退有度,优雅从容,虽还是少年之姿,但可见长大后的惊才绝艳。
非本地人还不太清楚薛蟠,但金陵城中,谁人不知当年的“呆霸王”,薛家嫡子薛蟠。
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水满则溢
薛蟠不知道后来会文是怎么结束的,也不大记得怎么回到薛府,因为自他重新坐回张先生身边后,总能感觉似有若无的目光朝他这边打量,有惊叹,嫉妒,羡慕,不信等,复杂地很。但是有一点,也是此次来参加盛会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地扭转了小时候,大家对薛蟠的印象和看法,薛蟠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第二日,薛蟠如往常一般,从张先生处出来,吃罢午膳,休息一会子,就要到外书房处理公事,看书预习功课。
刚出了外门,就见三儿凑了上来,“大爷,今日小的才从外面回来,现在全金陵都在谈大爷您昨儿在聚贤楼的风采,特别是您那回文诗,没有一个不说好的,奴才今儿可是沾了爷的光,也风光了一回。”
这早在薛蟠的意料之中,虽没有想到会传的这么快,但也并不惊讶,反倒是刚才张先生的话倒是耐人寻味。
张先生像往日一般,坐在椅子上,神情沉稳淡定,道“蟠儿,你昨天表现很好,不枉为师教你一场。”
从来都没有这么明确的受到老师表扬,薛蟠真有点受宠若惊,忙躬身道:“学生学问尚浅,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昨日不过是学生运气好而已。”
摇头笑了笑,张先生说道:“你亦不必自谦,你有多少水平我很是清楚,你虽聪明,但这更是你平日努力的结果。”
想了想,又说道:“你知道今日为师为什么要和你说这番话?”
薛蟠一头雾水,自是摇头不知。
薛蟠既是再聪明,可是毕竟只是一个还未满十一岁的孩子,而内里虽已经成年,但是,在现代,又何尝经历过尔虞我诈,又有谁教过他处事之道呢。
也不正面回答,张先生只道:“《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有这样的句子,‘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是说大的地方,是没有角落的,一望无边,广阔无垠。大器是要晚成的,早成的不可谓大。人们所说的早期的神童,那只是在某个方面暂露了头角。
例如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写出了名垂史册的《滕王阁序》,文笔优美,可谓词彩华章。然而可惜他英年早逝,否则到老的时候,那会有多少优秀的作品啊。
苏老全,二十七岁始发愤,最后终有所成。大音希声,大的音乐是无声的音乐,这正像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描写的那样“此时无声胜有声”。大象无形,说的是最像的不是形似,而是神似,也是对他音乐的最高评价。
在《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五章里,老子写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呐。”后三个“大”有大智若愚的意思,“大成”、“大盈”句,亦有物极必反的道理。”
说完,看着薛蟠,又道“物极必反,水满则溢。历朝历代,没有哪个神童是真的做到位高权重,威赫一方的,大都不过被束之高阁。自你师从于我,为师自是知道你志向觉不只在小小的薛家,你有你的坚持和执着,但却不被名利所左右,为师亦感到欣慰。但经昨日后,为师却希望你能低调从事才好。”
薛蟠听了老师的话,点头应了。
现在想想,如果薛蟠没有理解错的话,张先生昨日让他在聚贤楼一展才华,一是正真让他解开心结,二也是让他要通过会文,借以介绍给当地的才子学者,三则是要锻炼他的心性,毕竟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如何在这些浮华恭维声中保持心性的平和和简朴也是一种修行。
也许是经过老师的一番教诲,也许薛蟠本就是心性淡薄的人,听了三儿的话,到也无甚感觉,脸上淡淡地。
三儿伺候薛蟠有些日子,对这位主子的性子也有些了解,别看薛蟠平日里,对下人也不严苛,但是也是有点冷淡的,看在三儿等眼里就是少年老成,高深莫测了。如今见薛蟠没什么反应,三儿也不在意,但心里却很是为能跟着主子而骄傲。对于普通人而言,能做学问的,已经是值得尊敬的存在,如果还是有名的,做的极好的,那更是了不起了。
薛蟠带着小厮,到了外书房,便见梁考年已经侯在那里。
看了座,上了茶,梁考年方说出来意,原来前段时间,薛蟠让拟的善后议程已然好了,今日便带了来,看薛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对于薛蟠来说,这是他穿越而来的第一件大事件,总想要做得再好些。看了议程,再一次感叹,自己还是有很多要学习的,梁考年他们毕竟在这人情世故中,在生意场上许多年,自有自己独到之处。
只见这议程上,分门别类,分为轻重缓急,把所有的可能和结果都作出了具体的对策,做的处理方法也极好的。
薛蟠仔细地一条条看着措施,一时,书房中安静异常。梁考年也是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