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我是薛蟠 完BL》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之我是薛蟠 完BL-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今早因为在外院处理的事务多了些,所以薛蟠没有来给薛夫人请安,亦不知道薛宝钗的病,忙吩咐身后的丫头道:“你去外门,让三儿马上去请章大夫来。”见丫头去了,回过来对文杏说道:“你们姑娘身子不好,你还是回去照看着才好。”
  文杏见着薛蟠已经去请了大夫,忙应了。
  还没进宝钗的院门,就听到了阵阵的咳嗽声,薛蟠忙走了进去。
  见着宝钗躺在床上,身上亦盖着猩红锦缎褥子,披着外衣,头发松松地挽着,略有几根垂在鬓角,却用帕子捂着不停的咳嗽,薛蟠听着心也焦急起来。
  “妹妹这是怎么了,昨日见了还好好的,怎么今日倒咳嗽的这般厉害。”又看着屋子里的教养嬷嬷及大小丫头等,厉声说道:“这些个没眼色的东西,你们这么多人,难道一个姑娘也照顾不好不成。”
  薛蟠虽平日里待人甚是和气,那只是没有触碰到他的底线,可今日见了薛宝钗的样子,心里既疼惜,又是对众人照顾不周的怒气。这一发火,平日里的威严尽显,吓得众丫头婆子忙跪了下来。
  薛母在旁照顾着,心里也是心疼无比。薛父就是招了凉,没有治好就去了,宝钗如今这样,怎不让她担心害怕。
  “平日里待你们宽些,越发觉得自己有脸了,现如今连个主子也不会照顾,真该撵出去。”
  这丫头婆子听了薛夫人的话,更是求饶不断,满屋子倒是闹哄哄起来。
  薛宝钗知道娘和哥哥疼惜她才会发火,忙说道:“母亲,哥哥,咳咳,不该她们的~咳~事,是我昨儿睡不着,才闹了凉,咳~,母亲哥哥疼惜我就别怪她们才好,咳咳~,平日里,她们待我甚是 咳~,甚是好的。”
  薛蟠见宝钗这样还为她们说话,自己亦是知道不该全怪了她们去,说道:“既然妹妹替你们求情,就饶了你们这回,如若还有下次,仔细你们的皮。”
  一听此话,下面丫头婆子谢恩一片,说道再不会如此,好好照顾姑娘等话。
  不多时,一小丫头便引着章大夫进了来,莺儿忙放下宝钗的帐子,只露出手来,用帕子盖了,才让大夫诊治,亦不过是伤风云云,开来温和的药房,交待了些饮食禁忌等,薛蟠也拿了药房看了,没有什么不妥当的,才吩咐人去抓药,亦命人封了诊金送了章大夫出去才完。

    宝钗保命

  这吃了三、四日,宝钗的病亦不见起色,只咳嗽不止,内里燥热,薛蟠亦吩咐厨子做些藕片炒什锦等凉性药膳,让宝钗食用,亦不见效。病一日咳似一日,倒是看着越发重了,薛母担心不已,薛蟠亦是请了前次看过父亲的那位御医来,开了药吃了,亦不见效。薛蟠知道宝钗不会死去,否则也没有以后的贾家诸事,可是,看着亲人受苦,自己又怎会好受呢。
  自薛父病重后,薛蟠改了未时由海师傅教授时间,到薛父病故,过了年也没改过来,他现在有太多的事情要忙,眼见就要科考,亦增加了读书的时间。
  这日正是要去海正处练习。是的,现在薛蟠练习不过是射箭、对练、跑马等,打猎却少了,不经还在服丧。
  薛蟠正骑着自己的爱马“恒云”遛弯,就听着三儿在场外喊道:“大爷,大爷”。
  一拉马绳,骑到三儿跟前方停了下来,也不下马,说道:“什么事,看你忙忙叨叨地。”
  “爷,外门来了个癞头和尚,怎么哄也不走,说是能治好大姑娘的病。奴才不敢做主,才来请爷示下。”
  薛蟠一听,难道是宝钗得冷香丸和金锁的时候了。亦不敢怠慢,忙下得马来,带着三儿去往了外门。果见一和尚在外站着,嘴里还念念有词。
  薛蟠忙上前道:“请问大师,可是能只好舍妹的病?”
  那癞头和尚看着薛蟠,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薛蟠听着,难道是他看出了自己是穿越而来,非真正的薛蟠。便听到和尚说道:“吾既来到此,自是为了这内里的人而来。”
  薛蟠也不管他是否看出他的不对,但既然他不当面点破,自己也当不知知道,自己能来到此地,投身在薛蟠的身体上,这本身不就能说明是天意嘛。也顾不得什么,忙请了癞头和尚进来,好生奉了茶,又吩咐三儿到内宅传话,让薛母、宝钗准备着。
  等三儿回了话,才带着癞头和尚入得内来。
  一路上浩浩荡荡地走进宝钗的内院,只见宝钗神情憔悴,但亦穿了正装和薛母坐在一起。薛母和宝钗虽奇怪现下既然要带一个外人到内宅来,但是出于对薛蟠的信任,亦是好生准备了一番。
  薛蟠向薛母请了安,方说道:“母亲,这大师说能治好妹妹的病,我才大胆带了来。想大师乃方外之人,亦没有什么好忌讳的。”
  薛母这些天为女儿的病担心不已,如今听了有法子治,岂不高兴。忙请了和尚上坐,复命人端了好茶来。
  “大师如果能治好我这女儿的病,薛家当有重谢。”
  癞头和尚只哈哈大笑,说道:“这位女施主,吾世外之人,要这些黄白之物有何用处,不过是机缘而来。”又对宝钗说道:“待吾为女施主把上一脉,才好开方。”
  薛母听了,忙吩咐丫头伺候着,让和尚把脉。
  这癞头和尚沉吟了一会,方说道:“吾观这女施主舌苔发白,面色却燥红,咳嗽不止,夜间盗汗,想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若吃寻常药,怕是不中用的。”
  听得此言,和宝钗的病症一模一样,薛母亦多信了几分,可再一听,吃寻常的药又不中用,忙问道:“这可如何是好?”
  癞头和尚摇头说道:“不妨,吾只说寻常之药没用而已。我这倒有一个海上方,还有一包药引子,等做好了药丸,等发病的时候,吃一丸子就好。”
  说着,拿出一纸签来,上果有一药方。只见上面写着:
  冷香丸
  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
  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花根底下。发病时,拿出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服下。
  薛蟠一看,这不就是那冷香丸的方子。可薛母看了,急忙说道:“大师,这方子里的东西岂是寻常能得的,如若没有,又该如何是好?”
  那癞头和尚倒是不答,只转头对宝钗说道:“吾观你命中带毒,却是不好,送你一句话‘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嵌在金器上,戴在身上,方保平安。”
  薛蟠在旁听了,却是不好,冷笑着说道:“大师此话却是错了,舍妹生在这样的人家,又有家人照顾,命自是好的,即使在不济,还有我这哥哥在,还能让她委屈了不成。”
  癞头和尚听了薛蟠的话,又回头看了薛蟠许久,方叹了口气,道:“世事弄人,你倒是个变数。既然这般,就全当是个护身符吧。”可癞头和尚内里却不住叹息,怎么会出现眼前的变数,以后之事倒是神秘莫测起来。不过复又想到,吾不过是带着石头来这红尘中一遭,是吉是凶都有尽头,一切都是天意,又何必操心呢,真正是着像了。
  想通了此,再看这薛家,处处透着生机勃勃之气,哈哈笑起来,亦不答话,自顾自地去了。
  薛母仍要问这药方之事,却被薛蟠拦住了,癞头和尚的表现已让他明白,以后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一切都有变数,世事没有一定的定理,这里将是红楼梦,亦不是红楼梦。
  “母亲何必着急,我观那和尚倒是有些道行,他既给了这药方,有岂会不想到这些,想来亦知我们一定能制成这药丸,只命人这几年寻这药材就好。”
  薛母也觉得这和尚根骨不凡,看着就很不寻常,亦只好吩咐人寻找不提。只还是按照和尚的吩咐,定制了这嵌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让宝钗时时戴着,没成想,自戴了后,宝钗的病却一日好过一日,三四日的功夫,就好全了,薛母更是信了癞头和尚的本事,除命人好生寻找用药外,亦吩咐宝钗这金锁日日不可离身。
  不想,自此以后,每年都得了这药方上的药材,没几年便制成了冷香丸,当然,这是后话。
  只说薛蟠自见过癞头和尚之后,对自己能够改变薛家的命运就更有了几分把握,连这和尚都知道自己是个变数,见其所为,不就是承认了他的到来是他预料之外,是红楼中的小蝴蝶吗。
  自此,薛蟠更加用心地读书习武,更用心的处理事务。
  薛宝钗得了金锁,病便好了,薛母亦是心情舒畅。这一日,忽接到了姐姐王夫人的信,说如今妹婿已死,孤儿寡母,在京城亦有房产生意,不如来京住,也好有个照应等云云,亦问起薛蟠、宝钗的情况等。薛夫人看着姐姐的信,不由地想起昔日在家中,和姐姐的种种,又想着,在金陵,薛氏族人倒多,不过她在这却无亲人。自嫁入薛家,亦十几个年头,没有和姐姐哥哥见过一面,也甚是想念。见姐姐信上所写,也甚是何她的心意,搬到京城,有王氏家族,贾氏家族在,亦能够多个照应,也可让她和亲人多叙叙。
  顾嬷嬷在旁看了,也知道薛夫人已经动了心,她亦是想念京城,毕竟她是薛夫人的陪嫁嬷嬷,亲人中很多都在京城中住着,能回了去,岂不是便宜,便笑着说:“夫人已经好多年没回去了,在这毕竟没有在京城便宜,在京城舅老爷也可多照应大爷不是。”
  听着顾嬷嬷这一说,薛夫人更是动心,想着,便吩咐外面的丫头道:“到外门去,吩咐小子看蟠哥儿方便,让他来一趟。”丫头方应了出去不提。
  
    替海正谋亲

  “蟠哥儿这些年倒越发长进了,看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