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的深刻的印象,更让他们记住了南阳诸葛亮的名号。毕竟正是这位自称诸葛亮的青年,不仅在孙翊灵堂上差点耍了孙策一把,更在稍后一手促成了四家结盟抗曹的局面。
由于已经获知刘备得长沙背后乃是诸葛亮牵的线搭的桥,所以此刻的孙策对诸葛亮那是一点儿好感都没有。就见他怒极反笑道,“好个南阳诸葛亮!这厮竟还敢来我吴营!”
相比杀气腾腾的孙策,周瑜的态度则明显要平和得多。话说诸葛亮虽从孙策嘴边虎口夺食替刘备谋得了偌大个长沙城,但周瑜本人对诸葛亮的才华还是极为欣赏的,甚至还存有那么一丝招揽之心。于是他当即便向孙策劝说道,“伯符息怒。正所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刘备既然遣使来此必有其深意。汝先听听其所言,再做决断也不迟。”
孙策听周瑜这么一说,便勉为其难地点了点头道,“罢了!就姑且听听他有何歪理。”
随着孙策一声令下,诸葛亮很快便在小校的引领之下迈步走进了吴营中军大帐之中。相较去年吊唁时的白衣装扮,这会儿头戴纶巾手持羽扇的诸葛亮看上去明显要更为成熟一些。但见他目不斜视地一路走到大帐中央,旋即长袖一震恭恭敬敬地朝孙策行礼道,“诸葛亮见过吴侯。”
孙策冷哼一声并没搭理诸葛亮。倒是一旁的周瑜一面饶有兴致地打量了一番诸葛亮,一面向其询问道,“刘使君遣使来此不知所为何事?”
诸葛亮直起腰板,以不卑不亢的姿态作答道,“吾家主公遣亮来此乃是为了刘吴之盟。”
周瑜听罢诸葛亮所言眼中闪过了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但旁边的孙策却已不耐烦地张口讥讽道,“去年四家结盟抗曹,也不知是谁转进如风,令景升公独立抗曹。”
眼见孙策讽刺刘备丢下刘表南逃长沙,诸葛亮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微微一笑朗声说道,“吴侯明鉴,吾主玄德公于去年八月亲率部曲突袭南就聚,斩敌近千,焚粮无数。九月,吾主又毁芍陂引淝水水淹曹军,令曹军死伤过万无力南下。景升公之败,乃是败于曹贼方术,而非将士不用命。”
面对诸葛亮据理力争的辩驳,孙策虽明知对方所谓的战绩充满了水分,却也没脸否认刘备在同曹操的对战之中几乎拼尽了老底。其实四家结盟之后除了实力最弱的张氏父子外,要说最会保存实力的诸侯当属眼前的孙策,孙伯符。这一年多来吴军不仅没有同曹军打过几场硬仗,反倒是趁着双刘战败的档口,吞并了扬州、荆州不少城池。不过就算是如此,孙策依旧不想同刘备扯上太多关系。
然而孙策才刚想拍案而起以“胡言乱语”为由将诸葛亮轰出营帐,却被周瑜抬手阻止了下来。就见后者紧盯着诸葛亮质问道,“世人皆知蔡安贞受困辽西,曹蔡反目在即在眼前。想来用不了多久曹操便会挥师北上与蔡氏一党争夺中原。试问吾等又何须同刘使君结盟?”(未完待续。。)
第八十七节 鹬乎?蚌乎?渔翁乎?
“将军此言差矣!依曹孟德之狼子野心,其一统中原后,必会借天子之名,再度挥师南下征讨荆扬。试问吾等又岂能各自为政,坐视曹孟德吞并蔡氏!”
吴军大帐内诸葛亮以铿锵有力的措词一语道破了天下局势的关键,引得周围的吴将连连点头。须知眼下长江以南各州郡无论是在人口上还是在财力上都无法同中原地区相提并论。倘若曹操真如诸葛亮所言,一举吞并蔡吉势力将北方诸州收入囊中,那曹孙之间的实力差距无疑将被进一步拉开。
周瑜当然清楚曹操对江东的威胁,否则他也不会故意起头让诸葛亮有机会当众侃侃而谈。但正如曹操千方百计地盘算如何吞并蔡吉的地盘,周瑜亦是一心想拿下荆州实现他二分天下的设想。所以对周瑜而言最理想的局势莫过于曹操在北方与蔡氏一党死战不休,从而让他有足够的时间从刘备手中夺下荆州。
可眼下的情势却是蔡吉命在旦夕,蔡氏一党群龙无首。这种情况下,孙策若不能赶在曹操吞并蔡氏一党前彻底击败刘备拿下荆州全境,那无论是刘备,还是孙策都将被趁胜而下的曹操逐个击破。这当然是周瑜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所以目前他还是更倾向于和刘备结盟联手对付心腹大敌曹操。
由于孙策不是历史上仓促继位的孙权,这位近乎白手起家的小霸王在江东拥有说一不二的威严。因此现在深受孙策器重的周瑜根本不用担心张昭等人会来扯他后腿。就见他暗自向孙策使了个眼色,后者便立马心领神会地朝诸葛亮一挥大手道,“此事事关重大,容孤再想想。”
面对孙策近乎敷衍的回应诸葛亮并没有感到气馁。事实上他从一开始就没指望仅凭寥寥数语就达成孙刘联盟。毕竟荆扬两地的人士都清楚孙策素来就有染指荆州之心。而诸葛亮之所以会冒着生命危险来吴营游说孙策与刘备结盟,很大程度上也是怕孙策会趁曹操北上的档口掉头攻击刘备。所以只要孙策没当场将他乱棍打出那结盟之事就还有戏。此刻就见诸葛亮当即颇有风度地朝孙策拱手一揖,旋即便一言不发地退出了大帐。
眼见诸葛亮走得如此干脆孙策多少有纳闷。心想明明是汝径自上门求孤结盟,却搞得好似孤不结盟就吃大亏一般。不过纳闷归纳闷,他表面上还是一脸无所谓的表情。之后孙策又同帐下的将校商讨了片刻军务,跟着便不动声色地支走了黄盖等人。
待帐内仅剩下孙策与周瑜两人之后。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疑惑的孙策连忙探身向后者询问道,“公瑾,汝说刘玄德究竟有何居心?”
周瑜见状淡淡一笑道,“刘玄德所图之物,不过自保二字。”
“自保?”孙策听罢周瑜所言。一边捋着修剪整齐的小胡子。一边不置可否地反问道,“刘玄德就如此畏惧曹孟德?”
周瑜却是摆了摆手摇头道,“伯符有所不知。现下刘玄德所惧之人,并非曹孟德,而是汝孙伯符!”
“孤?”孙策先是诧异地楞了一下,旋即恍然大悟地一拍大腿嚷嚷道,“原来如此!刘备是怕孤趁曹操北上之机夺其荆州!故先诓孤订下攻守之盟!”孙策说到这里,俊美的脸上不禁透出了一股子骇人的戾气,“哼!想得倒美!公瑾,汝说何时起兵伐刘?孤好斩了诸葛村夫祭旗!”
“下月初七倒是良辰吉日,宜歃血结盟。”周瑜掐指一算道。
“好!就下月…”孙策说到一半。突然瞪起眼睛以一副难以置信的表情惊呼道,“啥?歃血结盟?”
“正是歃血结盟。”周瑜神色郑重地再次重申道。
“为啥?”孙策胡子一垮郁闷道,“刘备与那诸葛村夫明明是想诓孤。”
周瑜并没有直接回答孙策,而是朗声讲起了《战国策》中的一个典故,“昔年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暴,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闻之曰:善!乃止。”
周瑜说到这里将目光投向了若有所思的孙策,循循善诱道:“依今日之势,曹操便是强秦、渔夫;刘备便是弱燕、河蚌。不知伯符是欲为惠王乎?亦或为鹬?”
周瑜一番引经据典的说辞其实同先前诸葛亮的游说并无区别。但同样的理由从村夫嘴里说出的效果和从义弟嘴里说出的效果那可是有着天壤之别。这不,周瑜的话音刚落,孙策便毫不犹豫地点头附和道,“公瑾言之有理,孤这就差人去办结盟之礼。”
可谁知下一刻周瑜却摸着下巴,若有所思地将话锋骤然一转道,“或许此番孙刘结盟用不着歃血…”
“啊?”孙策眨巴着眼睛望着低头沉思的周瑜,一时间没了方向。
周瑜却在沉吟了片刻后,扬起头冲着孙策悠然地一笑道,“伯符,瑜有一计可定乾坤。”
建安八年三月,正当多数人的还在关注白狼之围进展的时候,一骑流星快马自襄阳东门狂奔而入,替坐镇在此的曹操带来了一则有趣的消息。
“哦?孙策小儿将刘玄德求盟之使逐出了吴营?”襄阳府衙内,曹操坐在案牍前饶有兴致地听着杨修宣读来自东吴的线报。虽说曹军目前的主攻方向已由南方诸郡转向了蔡吉治下的州郡,但曹丞相显然是不会放过任何一条有关孙刘两家的消息。
面对曹操的询问,杨修小心翼翼地作答道,“是。据悉被逐之使乃是去年促成四家会盟的荆州名士诸葛孔明。”
“诸葛孔明?”曹操微微动容,追问道,“可是水淹子和,助刘玄德逃过长江的诸葛孔明?”
“回丞相,正是此子。据称其已被刘玄德聘为军师中郎将。”杨修略带吃味地答道。可以说几乎每一个谋士都曾想象过自己有朝一日能身挂六国相印纵横捭阖。但最终能做到这一步的人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而今诸葛亮虽没有达到当年苏秦挂六国相印的程度,却终究是在弱冠之龄凭一已之力促成了四家联盟。并在数月之后又出手救刘备于水火之中。面对这样一个迅速崛起的青年才俊,杨修在自惭形秽之余,心中多少也有些不服气。在他看来正是因为荆州本地缺乏拿得出手的才俊,才会让出身琅琊诸葛家的诸葛亮有机会出头。而如果给他杨修相同的机会,他一定会比诸葛孔明做得更漂亮。
然而曹操显然不这么想。就见他手捻长须。眯起一双丹凤眼道。“孤欲招揽孔明入幕,德祖以为孤当许其何物?”
杨修虽有些嫉妒诸葛亮,但面对曹操的提问还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于是在稍稍沉思了片刻后。杨修拱手答道,“丞相可赠其鸡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