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我也有七八年没见过忠顺王兄了,王兄可还健朗?”西宁王温声问。
赵长史心里思量着瑞王等人话间种种信息,想着如何才能说服西宁王,对主子的大业有益,听此问,忙笑道,“我家王爷身体安康,如今都常同世子念及当年与王爷把酒纵歌的岁月呢。常叹息,王爷不在京都,我家王爷又少了一个知己。王爷多年镇守平安州,劳苦功高,我家王爷说没别的相送王爷,只有几坛京都的老酒,莫使王爷忘了京都酒香。”
“哟,这一堆的王爷,倒把我绕晕了。”吴忧掩唇笑道。
“赵长史口中的‘我家王爷’是指忠顺王,‘王爷’就是指西宁王。这有什么不明白的,”林谨玉声音平平的解释道,“赵长史的意思是,忠顺王跟西宁王私交甚笃,这回赵长史千里迢迢的过来,只给西宁王带了几坛子陈年甘酿,其他什么金玉古董一样没有,这是君子之交淡如水之意呢。”
吴忧眼神斜飞向林谨玉,“果然年纪轻就是不一样哪,这脑子转得快。不过忠顺王不送重礼也是好的,交情归交情,这赵长史巴巴来一趟,若是敢重礼相赠,我少不得参他家王爷一个私通外官的罪名!”话说着,吴忧余光打量着西宁王颜色未变,心里多了几分底气。
“你现在又不是御史,不能随便参人。”
吴忧再行试探,笑道,“话到这儿,下官倒想劝王爷几句。”
西宁王不见半分恼怒,好脾气的抬了抬手,“说吧。”
“是,下官认为私交归私交。赵长史此行却不大妥当,他身为王府长史,毕竟是忠顺王跟前儿得用的人,我们这亲眼见着亲耳听着,知道赵长史就给您送了几坛不咋值钱的酒水。要是搁别人听说这事儿,一个王府正五品长史,大暑天快马跑了几千里地,就为给王爷送几坛子酒,这人家能信吗?”吴忧笑眯眯地望着西宁王,“俗话说,人言可畏,下官私下以为,王爷不当收这酒,朝中御史的眼睛可是雪亮的。”
徒汶斐扭头看向西宁王,笑道,“吴大人的御史病又犯了,不过他在御史台当过差,里面的忌讳最是清楚,也是一意为王叔着想。”
西宁王低头喝茶,沉默无言。
赵长史心中一急,沉声道,“吴大人此言太过了,照吴大人的说法,为了避闲这京都里的人家儿都不必人情往来了,叫吴大人知道,岂不是都有了结党营私之罪!就是一般的平民小户,亲戚朋友间逢年过节也有一两斤肉三五坛酒的礼呢,我家王爷身正不怕影邪,就不必大人操心了!”
吴忧一笑,“我没为你家王爷操心,我是替王爷考虑。赵长史也莫急,俗话讲和气生财,以和为贵,你这样红眉毛绿眼睛的瞧着不像呢。我也是好心指点于你,你怎得恼了,忒没个修养气度,哪里像忠顺王调、教出来的人儿呢,给你主子丢人了啊。”
赵长史瞪眼过去,林谨玉就坐在吴忧下首,赵长史眼神一闪,看到了林谨玉手里的玉,脸上扯出几抹笑,“林大人手里的玉佩倒是眼熟,好像是我家王爷的物件儿呢。”
“赵长史好眼力,这是以前忠顺王爷赏我的。忠顺王说是羊脂玉的,我瞧着不大像,不如赵长史过来帮我看看。”林谨玉捏着玉佩,烦恼的直皱眉。
见西宁王没反对,赵长史便起身走了几步到林谨玉跟前,接玉佩的时候深望了林谨玉一眼,林谨玉顺势不着痕迹的捏了捏赵长史的手心儿,赵长史心头微震,忙低头装作鉴赏的模样,心里琢磨着莫非这相林大人是主子的人?
赵长史心中有鬼,拿着玉佩半晌无言,直到吴忧讽刺的声音再次响起,“什么难得一见的珍品,也给我来开开眼。”说着起身去夺,赵长史扬起手后退,嘴里道,“吴大人,你太失礼了。”
这八个字就是赵长史的遗言,他为避吴忧,往林谨玉下首退,林谨玉伸手去拦时,捏住了脖子,赵长史并无绝世武功在身,自古书生百无一用,林谨玉手上很有几分功夫,又学过一些医道。咔吧一声,颈骨错位,赵长史睁着眼软倒在地上,手里还攥着那块羊脂玉佩。
这屋里除了死去的赵长史,论谁都比林谨玉武功高,可是谁也没料到林谨玉忽然动手杀人,赵长史断了气躺地上,众人才反应过来。西宁王眼中的惊愕掩都掩不住,不过只是攥着茶盏,眼睛锁向林谨玉,不发一言。徒汶斐见西宁王没动,垂眸也未说话。吴忧蹲下去中指在赵长史的颈动脉上一搭,彻底放了心。
“林大人真是好手段哪,正五品的长史被您这么一捏就没了?”西宁王冷笑,重重的搁下茶盏,果然是名师出高徒,蛇鼠一窝,没一个好东西!
林谨玉头一遭杀人,脸上有些发白,身姿笔直,如阁外青竹,轻声道,“这就省得王爷为难了,依下官愚见,忠顺王的礼很不必收下,下官这也是为王爷分忧呢。”忠顺王的人来得太快了,平安州的事不能拖了,要快些理清才是。
徒汶斐眼中闪过一丝快意,平静的开口,“王叔,赵长史根本没来过王叔府上,我们今天只是喝茶赏雨,哪里见过什么长史呢?王叔,外头那些痕迹,小侄一并为您抹干净了吧。”
“金忠,你去安排妥当。”西宁王吩咐身后的亲兵,待人去了,竹阁间只余四人,西宁王缓声道,“成大事者,就得狠得下心,该杀则杀,当断即断。林大人小小年纪就有这等手段,日后前途无量。我有些累了,你们且回去休息吧,正事明日再说。”
西宁王率先离开,林谨玉胸中所蕴气息一散,差点跌到地上去,吴忧眼疾手快的扶住林谨玉,低声道,“干得好。你不动手,我也不能留着他在将军府当说客。”
141、西宁王火遁离平安
141、西宁王火遁离平安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越安临窗望向西宁王,念了这两句词。西宁王脚步一顿,道,“好是好,不过太颓丧了。我不喜欢。”沿着回廊到屋内,越安一身青衫,西宁王坐在榻上,摇头笑道,“你太聪明了,越安。都收拾好了吗?”
“不再多留几天?”
“走吧,见都见到了,没什么好留恋的了。”西宁王倚在青锦靠背上,指尖儿在膝上弹跳了几下,“他们做事很干脆,忠顺王派来的长史给姓林的杀了。”
越安低头倒了盏茶,递给西宁王,有几分惊愕,“林谨玉步子轻浮,不像会武功的模样。”
“就因为他不会,我们才都没防备。姓林的用一块儿忠顺王的玉佩先将长史骗长跟前,姓林的不懂武功,手指很厉害,怕是跟徐嘉学来的,如出一辙。两根手指捏断了长史的脖子。我一直认为吴忧会动手。”西宁王道,“若不是知道他们带的人数,照这种嚣张程度,还得以为有千军万马埋伏着呢。算了,狗急跳墙,让他们等急了说不定什么时候神不知鬼不觉的把咱俩都做了,接下来的事他们能处理,没必要担心。”
越安问,“明天动身?”他为这一天准备了十几年,什么时候都能走。
“现在。”下一代并不了解上一代的恩怨情谊,西宁王也只是单纯的想见一见许子玉的后人,他想见是一回事,人家信不信他则是另外的事。依这三人的反应,朝他下手的可能性并不低,不定什么时候就效侯赢之行,直接宰了他夺兵权,有瑞王嫡皇子的身份,也不一定不能震慑这些骄兵悍将。“子玉已经死了,看到她的孩子平安长大,许睿卓并未食言。”
“你为他做了不少事。”
“不,我是为了子玉。”西宁王不在意的笑了笑,“我不会对子玉的孩子出手,在气势上,我就先输了。我对他们留情,他们可是会跟儿玩命儿的,活了一把年纪,若在阴沟里翻了船,不是有辱我这一世英名。”
“安王的密信也到了,还要看吗?”
“跳梁小丑。”西宁王轻哼,手指一挥,“写封信还创出什么密码文了,想渔翁得利?就把别人当成了傻子。不必理他。”
大半辈子都在名利场,越安倒是欣赏安王的谨慎,再说把水搅混,即便他们不想摸鱼,对他们也并无害处,笑道,“安王敢有此心,看来是个狠人儿。”
“想做皇帝,光够狠是不够的,还得有足够的运气才行,”西宁端起茶喝大半盏,“唐太宗何等英明,碍于长孙无忌,选立太子也只会选嫡皇子。许子清为何仍嫁给徒景辰,三位嫡皇子,许家皇戚地位才能万无一失!许家,才能潇洒的站在争储纷争之外。徒景辰虽然有八位皇子,可是今日的许家比之唐太宗时长孙家更加显贵,再有许睿卓的关系,除非三位嫡皇子全死了,否则绝对没有庶皇子继位的可能性。安王是白日发梦。”
“睿卓一世聪明,可别……”
西宁王斜了越安一眼,对他担忧许家很有些不满,带有几分嘲弄的挑了挑眉,“他原是许家最尊荣的一代,集皇室与许家的血统为一身。原本这种尊贵可以一直就传下去……算了,都是旧事……许睿卓是自做自受,求仁得仁,罪有应得,我是比不过他的,只得落荒而逃了。”
吴忧对林谨玉那完全是另眼相待,以前只觉得林谨玉有点儿小聪明,有点儿小运气,如今才承认林谨玉有点儿本事,此时瞧着林谨玉站在徒汶斐身边竟然有了些般配的感觉。徒汶斐握着林谨玉的手坐在主位的榻上,吴忧并不是在意这些礼仪的人,随意在竹椅中坐了,笑道,“看来事情比我们想像中的顺利。”
林谨玉也赞同,他们在西宁王跟前宰了忠顺王的长史,西宁王与忠顺王就等于掰了,瞧西宁王是有意与他们合作。
徒汶斐笑,“看来我们不用在这里停留太久。”握了握林谨玉的手,“没事了吧?”刚刚林谨玉的脸色虚冷,手心里都是凉汗,徒汶斐有些担心。
“嗯,回去到庙里请大师念经超度。”林谨玉觉得许子文给他的这个方法非常好,这也在日后给别人形成了一种林谨玉喜好佛学的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