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么一番折腾,浪漫无以为继。颜谧这副样子,也无法饮酒,只得发泄地啃一啃滑嫩流油的烧鸡,与齐盛说起话来。
披风很暖和,颜谧满手油光地拎着个鸡架子,还是往齐盛怀中又靠了靠,她想起一年前的相遇,不由得好奇问道,“对了,一年前,你怎么会跑来水月庵?”
齐盛淡淡道,“无他,就是抱着一丝侥幸,寻找我的妹妹。”
妹妹?颜谧不禁愕然,他的妹妹应该算是公主吧。她猛然想起在宿州石碑前,他也提到过妹妹二字,只不过,她当时受到惊吓,并没有追问。
“你妹妹难道在水月庵?” 做尼姑?
齐盛摇了摇头,出乎颜谧意料的,他开口讲起了十六年前的宫廷隐秘。
作者有话要说:
☆、真相(上)
齐盛的生母便是早逝的皇后夏氏,齐盛与其长兄都生于神宗继位前,之后三年,夏皇后再无动静,而这三年,却是大允朝野翻天覆地的三年。等到夏氏再度有孕,各方势均力敌,难得风平浪静。是故,对于这则喜信,无论是神宗还是夏氏都十分欣喜。
然而,在生产前两个月,神宗却忽然召李太医入宫,算出了个凶卦,预示着有死亡之相,但他却表示,卦象上看不清这死亡之象究竟落在哪个与夏氏相关的皇室中人头上。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了蒋太后耳中。当时,后宫几乎还把握在其手中,她立刻以不详为由,命帝后不得相见。神宗犹豫了许久,传下口谕令夏氏在宫中静养,不得走出一步。想来他也从内心里有所避讳。
夏氏嫁给神宗整整七年,这七年里,可谓是同舟共济、朝夕相处。然而,因为一则卦象,她整整有六个月没有见到神宗一面,消极的情绪可想而知。她本不是那么脆弱的女子,然而,更多的担忧,是围绕将要出身的孩子,还有正在慢慢长大却仍旧是幼童的两个儿子。
而因为这个卦象的缘故,临近产期,后宫里的谣言铺天盖地。其中,传得最厉害的一条是,皇后的这一胎是个极大的凶相,这个孩子将要祸国殃民!李太医算出这一卦,不过是委婉提醒,希望能够第一时间将其扼杀。
在这种低沉气氛下,一个月后,夏氏生出了神宗的第一个女儿,但是,这个小婴孩却长着一条尾巴!除此之外,她哭声宏亮,十分健康。在大允的民间,这种体格异常的婴儿本身也属于不祥之兆。于是,朝中开始有官员上书,后宫内更是闹得不成样子,表面上的目的,就是希望神宗为着天下考虑,处理掉这个婴儿。神宗几乎是一夜白头,痛苦煎熬一个月后,最终还是下了圣旨。
夏氏听闻这个旨意,抱着女儿悲泣一夜,彻底一病不起,很快只剩下最后一个口气。神宗伺疾左右,她却从不正眼看他。只不过,夏氏在临死之前,要求处死李太医,这也是她唯一的要求。对此,神宗又有另外一番折磨与痛苦,然而,最终还是允诺了发妻。
只不过,另有一事。李太医在被处决之际,曾托人带密信给夏氏所生的两位皇子。只不过,这一封密信,辗转反侧,十年后才送到了方嬷嬷那里。只有两句话,便是:李太医临死之际,给公主算了一卦,算出她尚活着。他原本的死亡之相,其实是应在了皇后夏氏头上。
李太医故意多算这么一卦,也有另外一层深意。他通过这种方式表明,尽管是夏氏置他于死地,但是,他对于她、乃至她的后人,并没有丝毫的憎恨。
这则密信来的太晚了!当年参与处决小公主的宫人,早已不在人世。何况,那时,勿论是齐盛还是齐辉,都远离靖州,根本施展不开。等到终于有机会返回靖州,齐盛便立即开始搜罗,却不敢惊动神宗。当年一连串的事变,已成为大允宫廷隐秘中的隐秘,齐盛并没有查到任何新的线索,只有一桩事有些蹊跷,母亲夏氏当年身边的亲信,除了方嬷嬷、袁嬷嬷,还有一位唤作白嬷嬷。几乎是在妹妹被送去处决的时候,她便从宫里消失了。齐盛不禁产生了一丝侥幸,或者说是直觉也不为过,如若母亲托孤的话,怎么也要选择最亲近的人吧。
花了极大的精力,有白嬷嬷的远亲,提供消息说是她剃度做了尼姑,然而如今身在何方、甚至在哪座庵堂剃度也不得而知。是故,才有齐盛带着亲兵,亲自潜入各色尼姑庵搜查一事,毕竟,只有他亲眼见过白嬷嬷。正巧,为着一本易经的缘故,靖州内外的尼姑庵们一贯不怎么太平,正好能混淆了事。
颜谧算了算,如若,他的妹妹还在人世,如今也满十五岁了,恰巧与她同龄。
##
次日一早,立在莲池边,思及天水师太,纤素忍不住哽咽了起来。颜谧向齐盛讨了个玄色帕子,递给纤素,也是一阵怅然,不自觉说道:“也不知道师太最后喊的稀客二字,是哪位稀客?”
听到这一句,齐盛不由得关注了下,重复了一句,“稀客?”
等到颜谧三言两语讲清楚了原委,他的眼光里有些讶异,却也有些了然,他轻轻道,“原来你并不知晓,昔日的李太医,也就是你的外组,他的字,便唤作溪客。”
颜谧与纤素都大惊失色!
颜谧觉着,所有的事情似乎在慢慢清晰起来,然而,一时之间,脑子里却仍旧杂乱无章,拼不出具体的什么。她想去寻来小满,想再仔细问一问,天水师太在最后一个月,还呓语过些什么,以此来推测,而天水师太究竟与李太医,共同经历过什么……
正巧小满也派了人来寻她,让纤素也一同前往。虽然成为了主持,小满并没有搬进原本属于净月师太的、豪华花哨的住所。反而,将水月庵藏书阁附近的那个小院,简单收拾了一番,搬了进去,里面的家具器物都十分朴素。
小满一看到颜谧与纤素,便一脸郑重地道,“我有事要跟你们说。”她双眸散发着异样的光芒。
然而,颜谧却等不及,纤素则是直接脱口而出,小满显然也震惊万分。不过,她随即认真道,“怪不得你这么聪明,简直是天才!原来是有迹可循,你的外祖便是一个天才……”纤素在一畔拼命点头表示赞同,还很佩服地看了小满一眼(真的把她当成主持在尊敬)。
颜谧简直哭笑不得,“还是先弄清楚旧事比较重要。”
小满眼眸渐深,“经过了那一场大火,天水师太的住所多半被烧毁,后来,却也发现,却有几个黑漆匣子在火中幸存,完好无所。半个月前,我无意中打开,却找到了天水师太的几本手札,其中写了一些旧事。”
见到颜谧的眼睛已经瞪圆了,她忙赶快补充,“我,我只看了她关于经书以及算卦的所思所想,琐事部分,我还没怎么看过……主要觉着僭越,另一方面是实在没时间看!”她停顿了一下,提议道,“这些手札如今就在藏书阁顶层收着,本是作为师太的遗物,供后人敬仰。我现在就去取来,我们三个人仔细看上一遍,肯定会有斩获。”
纤素也道,“我在天水师太身畔,少说也待了十年。让我好好回忆一下,想一想师太是否曾见过什么人,说过什么话。”
三人从上午折腾到天黑,写了几张白纸,又折腾了一夜,在一起苦思冥想。终于拼出了大概的故事情节。
作者有话要说:
☆、真相(下)
首先,可以确定的第一点是:天水师太与李太医,曾经是情侣关系。颜谧曾断言天水为“湖州人,自小颖悟绝人,该是被家里当男儿养的,习柳体,擅诗书,精通历法……只不过及笄当年,家庭遭遇变故,又逢世事迁移”。实际上,这些话中,一半是颜谧推测,一半则是套话,并未得到天水的证实。唯一可以确认的是,天水与李太医相识于家道没落之后,山野之间。两人都是聪明绝顶之人,人精之中的人精,就如同颜谧与齐盛一样。自然能够从惺惺相惜,再到情投意合,无甚稀奇。
后来,李太医因为游学的缘故,暂时地离开了天水,应该也对她有所承诺。是故,天水以易经相赠。而李太医可能最初只是想普普通通考个医科,到太医院学习一段时间,然而出来开个医馆,然后依照承诺娶了天水。
然而,就因为这本无意中获得的易经,加上李太医本人的天资卓绝,真的看懂了卦象一道。那时候,他正在太医院作为学徒,非常自然地把这样的本事用在了治病之上,一时之间名震宫闱,特别是受到了当时的皇子、后来的皇帝神宗的看重。
俗话有云,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李太医的人生就此彻底改变。比预想中早了许多年成名,在那之后,李太医却并没有回头去寻天水,反倒是低调地过了二十年的孤绝生活。要知道,自他出名之后,想要为他介绍亲事的大小官员不少,然而,他硬是口称一心治学,无心娶妻,许是真是打定了不娶妻的想法。
然而,在二十年后,还是娶了个平民出身的妻子,并生下了患有先天重度抑郁症的女儿李氏。至于为何娶了这名女子,又是另外一桩不得人知的故事了……
而天水,几乎没怎么耽误,便知晓了李太医的消息。她当时的心情,或许在患阿尔茨海默后的发作中可见一斑。同时,在李太医成名的次同年,她便选择遁入空门,从此撑起了水月庵的门户。表面上,在那个时候,李太医风光无限,天水却孤寂无闻,可所谓天差地别。然而,所谓命好有五个标准: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二十年后,李太医却遭遇了横祸,一个都不占。而天水最终得到了善终。
但是,这一则故事却远非这么浅薄!在所有的往事之中,有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就是颜谧她们可以确定的第二点,那便是:天水与李太医后来见过面,并对彼此的境遇释怀。要知道,李氏生母逝世十年时,李家安排了一场盛大的法事,放在靖州郊外的水月庵,路途遥远,李小姐便入住庵中。而李太医曾也出现在水月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