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芳菲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陌上芳菲尽-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黎诗翎,出生于前朝梁国郁西府一个商贾之家,溪瑶穿越之际,正值真正的黎诗翎垂髫之际,不过五岁的年华却承载着一个二十多岁现代人的心智,由于家境殷实,开通的黎父给予了她良好的教育,可想而知,黎诗翎小姐在当时创造了多少辉煌事迹,继被称为“神童”之后,逐渐成长为一代才女。
  
  日记中记载黎诗翎曾于七岁时,与来家作客的举人老爷对诗,震惊整个郁西府。十岁那年随父前往沿海贩运商品,观察潮水下退百米,预测要有海啸。
  
  黎父一向对女儿的才情引以为傲,但对她说的海啸一事却是不信,及至黎诗翎以死相逼,黎父才忍痛舍弃满船货物,携女及众家丁骑马匆匆离去。随后不过半个时辰,当地果然海水倒涌,小镇被淹没,死伤数万人。但看得出黎诗翎写这些事时,心绪并无得意之说,反而是沉痛万分。确实,以当时的条件,要想救很多人根本就不可能,更何况除了自己的亲生父亲还有谁会相信她呢?
  
  据她日记记载,当时前朝梁国皇帝暴虐无常、好大喜功,贪官污吏横行霸道、鱼肉百姓,及至又遇百年大旱及海啸灾难,百姓早已于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叛军作乱,各地义军也纷纷揭竿而起,朝廷派兵镇压,夹三股势力中的百姓更是苦不堪言。
  
  黎诗翎于日记中痛陈对当朝不满,虽自己生活无忧,但百姓疾苦却时时让她心痛,这恐怕是当时谁都没有料到的事,一个平凡的商贾之女竟有如此见地。
  
  众多义军中,黎诗翎最看好的便是平民出身的高旻,此人年轻时曾投身行伍,官至校尉,后逼于梁朝暴政,带领一队人马起兵反抗。以粟城为根据地,当时,高旻的军队已占领东部沿海部分地区。
  
  黎诗翎一直在默默关注着局势变动,兵荒马乱的年月生意越来越不好做,直至一日黎诗翎在日记中短暂写道记载道:父亲到粟城进药材,至今未归,我怀疑是被义军抓走,我要去救他!
  
  这篇日以后很久,黎诗翎才接着写了下一篇。
  
  十四岁的她乔装成乞丐模样,穿越重重封锁,步行两月,沿途打听,终于来到高旻的领地,可惜被人识破,当成尖细抓入军中,带到高旻面前。
  
  此时的她一身破烂不堪的脏衣,蓬头垢面却毫无畏惧,依旧慷慨陈词,质问高旻父亲的下落。
  高旻惊异于一个乞丐临危不惧,竟有如此气度,实不像是一个细作,便着人带下去梳洗进食。
  
  一番梳洗,污垢洗去,清丽容颜如雨后彩虹下的芙蕖,虽裹着肥大的军士布衣,却仍是掩不住黎诗翎风华之姿。
  
  再被带上,不仅高旻,在座的所有人均目瞪口呆。高旻竟半晌不能言语,直到黎诗翎直视他目光,轻笑道:“仁者以仁治天下,安天下万民,以暴服四方,则未必长久。今日局面,得民心者得天下,将军此等强征行伍,莫不是将民心拱手于他人?”
  
  高旻再次惊异于一个闺阁女子见识,方才意识到自己所俘之人绝非寻常女子,且有此见地,实是难得,遂引为知己。二人兄妹相称,高旻即刻派人到军中寻黎父下落。
  
  黎父寻到,由于老迈,只派在城外做些草料管理之职。黎诗翎找到父亲,谢过兄长便欲携父回郁西府,谁知但就在此时,朝廷派兵向粟城围来,回路被阻,粟城形势岌岌可危。
  
  高旻率军苦战半月,然敌军人数众多,终是无法突围。黎诗翎献奇策,派人护送她突围到临近义军何正阳处,说服何正阳出兵相助,成里应外合之势击败围剿之军。粟城一役,生死之役,二人也结为生死之交。
  
  日记写来,轻描淡写,但可想当时的惊心动魄。
  
  高旻派人护送林氏父女回到郁西府后,黎诗翎写了一篇长长地日记,记录了这三个月发生的一切。
  
  随后的日记似乎平静许多,简短记录着当时的战况和局势发展,然而日记中流露的感情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二人一同经历的那些生死与共的日子,经常清晰浮现在黎诗翎眼前,对他的关注似乎正在慢慢演变为关心。
  
  古代通讯极其不便,他取得的那些胜利传来为她所知之时,往往已是数日乃至月余之后之后,但却不妨碍她为他高兴喝彩,她会取一壶清酒于院中,举杯对明月,遥遥诉说对他的贺喜和祝福,虽然只是迟到的庆功酒。
  
  一年后,郁西府被朝廷叛军占领,叛军在城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叛军都督李度早就对郁南府黎家小姐才情仰慕非凡。设宴相邀,黎诗翎以有恙相拒,数次如此,李度恼怒成羞,着人将黎诗翎绑至府中,见黎诗翎年轻貌美,遂起强占之心,黎诗翎一番言辞令许度颇为羞愧,以死相逼之下李度将她关入了大牢,企图让她屈服。
  
  黎诗翎并不惧怕,慷慨入狱,只提出一个条件,希望能许家里人给自己带些纸张笔墨,许度应允。在牢中数日,李度都未再来骚扰,开始黎诗翎以为是李度故意考验自己的耐心和韧性,谁知情势越来越不对,狱中犯人每日吃食一减再减,直至后来变为如水一般的清粥,牢头见众人牢骚满腹,喝道:“你们还有口汤喝,已经不错了,外头百姓都在人肉相食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郁西府还算富庶,近来又无天灾,如何会粮食短缺,如此一来只有一种可能性——郁西府已被围困多日。朝廷沉疴多年,早就兵力空虚,去年粟城大败后,高旻威望迅速建立,多支义军前去投奔,而朝廷也再无力发兵讨伐。如今这股围困之军必不会是朝廷兵马,只是不知会是何方义军,如若依旧蛮横霸道又与李度有何分别?最重要的是,继续围困下去,受苦的还是城中百姓啊。
  
  牢狱中,依旧持续写作日记的黎诗翎字里行间焦急万分,心中隐隐希望这支义军便是高旻的军队,抑或是高旻便是要来救自己的,靠着这点仅存希望她在狱中艰难地支撑着。
  
  后来的牢里的日子更不好过,每天都只有几口清水可以喝,黎诗翎写道,只觉得自己快要饿死了,21世纪那久违的家清晰浮现在眼前,她写道:这样也好,我就要回家了。
  
  读到这里,我不禁流泪,她在这里实在受了太多委屈。
  
  随后的日记写于几天之后,李度自知即将兵败,命人将奄奄一息的黎诗翎拖上堂来,意欲施暴后二人同归于尽。
  
  黎诗翎奋力挣扎,可饿得举手乏力的她哪是身强力壮的李度的对手,眼看清白就要毁于一旦之际,一支雕翎铁箭疾射而来,贯穿许度左胸,堂外一个战甲披身的将军手持弯弓,然而未及黎诗翎看清那人长相,李度口中喷涌的鲜血便将她的视线覆盖,腹中空空的黎诗翎只觉一阵恶心,随即晕了过去。
  
  再次醒来,竟是在自己的深闺之中,与父母相拥而泣恍若隔世。原来攻入城中的义军不是别人正是高旻,那日高旻将她送回后直至大夫确认她无事再离去。随后更是多次前来探望,只是每次都是在外室隔着帷幔隐隐看一眼她。
  
  黎诗翎心中如岩浆喷涌,心底软软,那天是他救了自己!而且他比任何人都爱惜她的名节,黎家小姐被俘入李度帐中,难免外人要说三道四。可高旻仍尊重她,看重她,不逾礼矩,用实际行动告诉外人要同样尊重她。
  
  可能因了身心愉悦,黎诗翎很快病愈。然这几日,高旻忙于军务,少来看望她,黎诗翎并不恼,高旻入城以来,赈济灾民,重拾城中秩序,实在有太多的事要做,她并不怨他,想起来而是满心甜蜜。
  
  算来二人已是一年未见,黎诗翎决定给高旻一个惊喜。这日清晨,侍卫来报府外又一个白面书生求见,自称前来投奔。
  
  高旻正与众将商议,命人带书生候于前厅。议完已是正午时分,高旻几乎忘记了书生一事,及至听手下报那书生仍在前厅等候,才猛然想起。
  
  前厅,青布束发的书生负手背对厅门,纤细身材让人觉得恍若女子一般弱不禁风,慢慢回身的瞬间,高旻眼睛里放出异样的光彩!“小妹!”
  
  一年未见,黎诗翎长高了,出落得更楚楚动人。而一年的历练也使高旻多了几分成熟稳重。随后的故事顺理成章,甜蜜得像是梦境。
  
  二人骑马同游,郊外河畔,桃花绯云,碧流婉转,二人看着眼前宁静美景竟都静默无语,但此时二人内心的激流都在激动回旋,终于高旻向黎诗翎表达了爱慕之心,勇敢地将她拥住。写这篇日记的黎诗翎想必是甜蜜至极,字里行间都是欣喜。
  
  随后的日子,黎诗翎时常出入高旻府中,同他一起分析局势,为他出谋划策,二人感情迅速升温。
  
  黎诗翎后来才知,那日一箭射来救自己免被许度侮辱的并非高旻,而是高旻的弟弟高询,攻城那日,作为主帅的高旻自然不能离阵。据先前探子来报,林家小姐被李度关于狱中,高旻心急如焚,高询知晓兄长对黎家小姐有情,又看出其兄的担忧,便主动请缨带领一小股人马先杀入城中,救出黎诗翎。除此之外,别无他法,高旻答应了弟弟的请战,高询担保定将黎小姐救出。
  
  知晓此事,黎诗翎心中略有遗憾,那日的英雄原来并非高旻,但一想高旻身为主帅自然以将士为重,倒是高询得当面好好言谢一番。
  
  其实,黎诗翎早见过高询,沉默寡言的男子,长得同他的兄长一样,高大英武。他时常立于其兄身后,拥护兄长的决策,上阵杀敌勇猛无比、和兄长一起出生入死,但似乎总是隐没在兄长的影子里。
  
  黎诗翎向他的当面致谢却引得他一阵脸红,半晌不能言语,原是个不善言辞的莽将军,黎诗翎一笑,他更羞得不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