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生涯 完结女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女帝生涯 完结女尊- 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叶明净道:“现在不能说,得再过一个月。”

  陈御史一脸严肃:“为何现在不能说,君子处事坦坦荡荡,无事不可言。”

  叶明净道:“孤并未曾说不能言。只是现在不是言明的时候。还需再过一月。”

  陈御史自然不依,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大堆。从三皇五帝、高祖皇帝、先帝等等说起,引经据典,口口声声的逼着叶明净承认自己的错误。

  等他说完了,林珂开口道:“陈大人,君子虽当坦坦荡荡,无事不可主。却也会事有机密,不可泄露。想当年,三国年间,曹军攻打赤壁。东吴名将黄盖诈降,人人都说他背主求荣,人品低下。岂又知晓黄老将军情愿担负罪名、忍辱负重,骗得曹军信任。最后终于火烧、大败敌军。故而,君子亦有难言之隐。臣相信太女殿下,不会做出游戏误国之举。臣愿以乌纱担保。”

  晋国公趁着此时也出列发言:“老臣也相信殿下。愿意担保。”

  啊!叶明净几乎气晕。心中大叫,薛大人,国舅爷!您出场早了!还没到时候呢。没看见人家庆国公都没动吗?真是没默契。这下休想再有人上当了。

  果然,那陈御史本还想反驳林珂,结果晋国公一出列。他立刻就冷静了下来。

  太女殿下不简单,这个结论无可争议。能不动声色击败四位成年对手,登上储君宝座的人,不会没有脑子。原本以为有人开了锁。她的计划出了差错。这才再次上奏弹劾。现在看来,她似乎是胸有成竹。

  林珂力保她很正常,叶明净出了任何岔子,他这个东宫少詹事都讨不了好。可晋国公如此迫不及待的出来担保,事情就不一样了。

  薛家的孩子曾是太女的伴读,现又在东宫任职。他一定得到了内幕消息才敢如此做的。薛惟此人向来以稳妥至上,没有十分把握不会动手。看来……今次的事不可再继续了。

  陈御史再看过庆国公,一脸平静。

  于是,他飞快的做出决定:“既是如此。臣也就选择相信殿下。再延迟一个月。”

  叶明净哀怨的看了晋国公一眼,对着陈御史拱手:“多谢陈大人能信任孤。”

  承庆帝笑道:“好!你们能君臣相宜,朕心甚慰。净儿,一个月后,朕就等候好消息了。”

  众人皆大欢喜,一团和气的退朝。

  正文第八十三章铜匦的作用(上)

  十日之后,午门外广场再一次出现了铜箱。那个奇奇怪怪的箱子被命名为铜匦,这一次的铜锁被直接铸造接在铜匦之上,告示中宣称,这一次的悬赏开锁,为期一个月。

  据说顺天府尹贾文泰听到这个消息后,当场晕倒。后经太医诊治,乃是中暑所致。

  承庆帝在南书房召见了他,递给他一份奏折让他细看。折子里详细的阐述了如何维持午门外广场治安以及秩序的计划。

  贾文泰看了后如同五雷轰顶,两眼发黑。险些就想辞官不做。

  凭良心说,贾文泰也够倒霉的。说来夏朝历经四代皇帝,顺天府尹这凳子前前后后也有几十个人坐过了。人人都是按部就班,管好京城一摊子的事就行。天子脚下,基本上没有太过嚣张行事的人。权贵世家的阴私之事,也不会闹到明面上。顺天府尹更重要的是调节好方方面面的厉害关系,尽量做到一团和气。

  按照常理,他可以顺顺当当的做完任期。朝中百官、世家勋贵,谁不说他贾文泰会做人?可是!在他游刃有余的政治生涯里,突然就出现了一个叫叶明净。自打她出现,变数就开始了。先是会试舞弊案,让他吃了点小苦头。好吧,是他识人不清,错把雏鹰当麻雀。他也受到了相应的惩罚。不过好在他灵活机变,立刻明白了皇帝心中的正统人选是谁紧紧的抱住了承庆帝的大腿。秋狩事件中,就明智的没有沾上是非,还顺带在御前表达了一把忠心。日子重新和顺起来,肚子也越来越圆。

  谁料刚过了两天好日子,那个爱惹事的太女又来了。午门外广场是什么地方?皇城的门户。处斩官员的地盘。午门里头,是六部衙门办公之处。再往里面就是皇宫外廷的太和门,进了太和门,过了广场和三座御水桥,已经百官上朝的太和殿。天下第一等尊贵之地。午门就是宫城和民间的交接处。过了午门,天大的案件都与他顺天府不相干,反之,出了午门,一个荷包被偷了都是他顺天府治安不利。

  哪个城市没有三教九流的人?哪个城市没有小偷、扒手、混混、无赖?京城也不例外。京兆尹只要保证某些地段绝对干净,没有罪犯就行。比如内城、东西两区、皇城周边地区等等。午门外一代就在此范围内。一直以来,这一代也属于让他操心较少的地段。除非发生政变,基本上没人会不长眼的来这里闹事。

  可是!这一切现在全都变了。自打太女弄了个破铜锁、一百两黄澄澄的金子放置在广场上,那些好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午门外的广场现在比菜市口还热闹。人一多,隐患就多。他不得不从五城兵马司调集人手过来帮忙,一天五遍的巡视,就怕出什么乱子。谁知道,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没过多久,直录地区的小偷们来了。接着,中原地区的小偷们来了。后来,西域的小偷们也来了。现在,听说江南的小偷们就快进城了。天下的偷中高手全都汇集到京城来了。随之而来的,是各地一些见不得光的道上人物。京城里鱼龙混杂,治安防护前所未有的。他头发都愁白了好几根,还有比他更倒霉的顺天府伊吗?

  原想着,这事情总有过去的时候吧。说真的,那老头把锁打开时,没人比他贾文泰更开心了。噩梦总算结束了。

  谁知道,噩梦并没有结束。他看看手上的折子,这么详细的治安实施计划,分明是预示着噩梦才刚刚开始,照这个计划看,午门外广场很快就要变成真正的闹市了。瞧瞧!连夜市摆摊的帆布棚都出来了……

  承庆帝给了贾文泰好一阵子的消化时间,最后慢悠悠的道:“文泰啊,朕相信你的能力,你一定不会让那块地界出乱子的,是不是?”

  贾文泰有苦说不出。他能说不行吗?不行就是能力不足。在皇帝面前表现出本职工作的能力不足,那他的官也做到头了。罢了!富贵本是险中求。危机也是机遇。他把这件事办好了,在政绩上,就能超过历代京兆伊许多。加之又讨了皇帝和太女的欢心,任期满后,升职就是板上钉钉的事。

  想通后的贾文泰跪地行礼:“臣定不负圣望。”

  承庆帝笑道:“朕就知道文泰能干。这事,你还得去东宫和太女商量着办。朕就不留你了。快去吧。”

  贾文泰退下。

  在了顺天府伊的协助,广场上的各项事宜很快变得有条不紊的顺畅起来。

  一个月的时间过后。铜匦没有被人打开。

  叶明净于第二天清晨,抛出了她的计划的第二项内容。

  前些日子,广场上就有人在施工,起了一道一人多高、不长不短的表砖墙。墙顶上有宽宽的棚,伸延至两面一米开外。墙面被沥子刮的很平。很多人都好奇过这墙是干什么用的。今天,他们终于知道了。

  墙的两面各贴了五张黄色的告示,内容都一样。告示上用白话文写着,太女殿下从小生活在皇宫中,对天下之事,向来都是从书上所知。

  然书上所记录的各地风土人情。近的是十年前、远的能有上百年。人事变迁、沧海桑田。十年前的稚童,十年后已能承载一方了。故而,太女殿下想知道最新的各地风土人情。什么地方有什么山、什么水,有哪些特产,百姓靠什么生活。家里一年能有多少收入,街上的粮食、蔬菜、布匹是什么价格等等。这些事情,太女殿下都很想知道。但太女不可出宫逗留民间,也不可能走遍天下山水。故而,殿下在午门外广场设置一个铜匦。欢迎大家将自己知道的风土人情写下来,投进铜匦。这样,太女殿下就可于晚间细细研读。了解夏朝各地民风民俗。

  墙的两面挤了满满的人,里三层外三层。外圈的人一个劲的想往里钻,内里的识字者,大声一遍又一遍的义务朗读。嗓子都快说哑了。

  告示上还说了,铜匦并不是每天都放置的。每月每旬的第二日,会在广场旋转。要投稿的人,需记好了时间,按时来投。

  铜匦的一续消息在第一时间传至各个有心人的耳朵里。

  内阁首辅方敬听到手的汇报后,吃了一惊:“风土人情?你确定?”

  那人道:“属下派了好几个家人去瞧的,他们分别背诵了几段,属下已经整合抄好了,请大人过目。”他从怀中取出一张纸,递给方敬。方敬快速的浏览了一遍,然后递给了一边的董学成。

  “后生可畏啊!”他感叹道,“真真是后生可畏。”

  董学成也快速看完了告示,笑道:“敬公,看来你我都小看殿下了。”

  方敬“哼”了一声:“是小看她了,小小年纪,竟能如此沉的住气。又知道从细微处入手。最妙的就是先前那两次的悬赏开锁。真真是把什么都算计到了。”

  董学成笑道:“敬公,可以料想。殿下辅政之日,你我不必担心她不通庶务了。”

  方敬道:“精通庶务,你我要担心就更多了。唉!也不知那铜匦里都会有些什么?”

  内阁这边风平浪静,顺天府那里,贾文泰却几欲中暑晕厥。他的桌前堆满堆满了帖子,门客师爷还在不断的向他汇报:“大人,永奉候送来帖子,邀您下衙后去掬水楼坐坐。”“大人,茂国公府派了管事送来帖子,邀您去百花坊喝酒。”“大人,礼部黄大人派了家人来说,您最近好久没去木狐棋社了……”

  “行了!”贾文泰大喝一声,“都别念了。找我也没用,我哪儿知道会有这么一出啊!”

  师爷放下手中的帖子,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