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最是以嘴皮子为擅长的,可是这一回孔礼江却被雍正给驳得哑口无言了,只能跪下磕头与李隆基请罪。
雍正再不耐烦看他,只向李隆基荐言道:“陛下,依臣之浅见,此事实乃有人想扰乱大唐朝纲之举。昨日臣曾以紫微斗数占卜过,此卦像为大凶之兆,如若处理不当,只怕当年武曌之祸又将重演。”
此话一出,不但李隆基吃了一惊,连底下的臣子们也是受了极大的震动,纷纷议论起来。虽然他们都自觉得用极低的声音说话,但人极多,你一言我一语的,还是让整个金殿内嗡嗡作响。
雍正的回答超出了李隆基的预计,需知道昨天他与雍正商量时,可没有这一段的。李隆基的眼中精光一闪,立时明白了过来。
昨天他离开玄心正宗之后,雍正定是心中难安而特意占卜过,而且朝堂上说的这句话,就是雍正占卜过后的结果。“国师的意思是……”
雍正低下头,语气清晰:“武代李兴。”
“又是武氏?”李隆基心中惊疑不定,因为后宫之中,不就有一位武氏妃子嘛!
王守一是王皇后的哥哥,对于孔礼江他们上奏一事,他事前也是不知道的。在朝堂上听到之后,虽觉得有些蹊跷,但也想着也许是妹妹让他们上奏的,虽心中暗恼妹妹糊涂,但身为兄长也没有在这个时候拆妹妹的台的道理。又因事关己身,便只缩在一旁默默无语。
后来雍正与孔礼江的对话又让王守一察觉到了什么。
王皇后的性子王守一是知道的,虽偶尔会吃些醋,蛤为人很是贤惠。况且她最是个识大体的女子,怎么可能会在没有儿子的情况下,做下这般鲁莽的决定?
王皇后并非是个不懂谋略的女子啊,而且她若真有动作,又怎么可能不与家里支会一声呢?
王守一心里对孔礼江起了疑心。如今,王守一听到雍正说起武曌之祸,便不由得想到,当年武媚娘的心计。
武家的女子……在宫中,不正是有个武惠妃吗?若是此情此景实乃他布下的局面……
王守一这回可没心思再做隐形了,他可不愿让自家妹妹落得如同当年那位李治的身边的王皇后一般的下场。要知道,当年那位王皇后的娘家可是太原王家,而且太宗皇帝的姑母同安公主更是下嫁给王家的儿子王裕,王皇后便是王裕的侄孙女。
连这般显赫的家族为靠山,王皇后也落得这般的下场,自己的妹妹岂不是……
因此,王守一果断的站了出来,上禀道:“陛下,微臣身为皇后的兄长,却也不知太子东宫出了天花一事,这孔礼江又是如何知道的?微臣觉得这孔礼江必有可疑之处,请陛下彻查。”
李隆基眉尖一动,道:“这孔礼江朕可记得他与你王家甚近……”
“陛下,正是因此,此事臣心中才疑窦丛生。微臣也知此事在旁人看来与王家脱不了干系,可微臣确实不知道孔礼江意图废太子一事。况且,就算太子果真被废,又与王家有何益处呢。所以……”王守一跪倒在地,头伏在了地上:“请陛下还王家一个清白。”
“力士,快去扶王爱卿起来。”李隆基站起来喊道:“爱卿放心,朕必不会冤枉了王家的。孔礼江,你有何话可说?”
☆、第三十五章
作者有话要说:
既然来了,就收藏一下吾的专栏吧~
感激不尽~~~
本文虽然背景是唐朝的;但却是架空。因为要一个个的弄清楚那些皇子的出处和生辰实在是太麻烦了。所以;我就索性架空了。
比如说;太子李瑛之前还有一位兄长叫李琮;就被我给和谐掉了。。。。。。
再比如;武惠妃是在王皇后被废后才封为妃的;却依然被我提前了。
再再比如;武惠妃生了三个皇子;但都先后夭折了;然后才生的寿王李瑁;也就是杨贵妃的丈夫。但我决定;现在武惠妃生的;就是那个李瑁。
所以;考据党请退散~~~
孔礼江本想着依着王守一的性子;是不可能想透其中的关节的;待他想透了,事情也已经栽在他的头上了。更何况贺清如今可是重病在床;由自己出面弹劾太子李瑛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谁知道今儿个本来十拿九稳的事情;先是被雍正以占卜之说给打乱,还被他扣了一个妄自尊大的大帽子在头上,而且这顶帽子还严丝合缝;让人为之气结。随后,王守一也不按理出牌;使得自己的计划功亏一溃。
索性事情没有个真凭实据;便连陛下也定不了自己的罪……
孔礼江咬咬牙;现编了个理由出来:“启禀陛下,这确实不是皇后的意思,也不是颁国公的意思,实乃微臣自作主张。”
“哦?”李隆基哪里不知道对方现在不过是满口胡话,乱编的脱罪之词罢了。但这孔礼江还有用处,用他吊出幕后之人是最合适不过的,便随他去了。“你且说说看,你是怎么知道东宫有人得了天花疫病的?而且朕观你之奏折,竟然连几个人得的都知道?”
“禀皇上,昨日微臣在家中饮酒,却有仆从送来一封信,信中便是写了此事。微臣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想的,晕了头似的便递了奏折上来,请陛下饶恕微臣一时糊涂吧。”说完,孔礼江就一跪到底了。
“那你就没问问你那仆从送信之人是何模样?不知道是谁送来的,不知道真假,你就敢上奏弹劾太子?”李隆基只觉得这个谎话说的太没水准了。
“微臣、微臣……”孔礼江的眼咕碌一转,道:“微臣为人性子急,不庄重,再加上那时心中难安,便忘了问了。”
“嗯。”李隆基环视了低下的臣子们一眼,然后把视线放到了姚崇的身上。“姚爱卿。”
“臣在。”姚崇出列。
“你为朕大唐之宰相,为高权重,最是合适做此事之处置。朕便把此事交由你去详查,连着朕之太子的东宫里,天花疫病从何而来,也由人一并查清。朕今日赐你一道金牌,爱卿所到之处如朕亲临。既然需要进宫调查,也只需与守门的侍卫说一声便罢。”
“臣遵旨!”姚崇口中说道,心中已是有了主意。
雍正口中说着武代李兴,武曌之祸,李隆基的心中必然已经对武惠妃起了疑心了。自己此次只找武惠妃做了此事的证据便罢了,实在不必再找旁人的麻烦。
由刚才所见,姚崇已经相信了王家与此事无关。即使真的有关系,凭着李隆基刚才那句‘绝不会冤枉了王家’的话,就可以看出李隆基是向着王家的。
既然皇上已经认定了王家是冤枉的,不管真假,也不能在明面上让王家与此事扯上了关系。
此时,高力士又喊了一声:“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因着众人都有心事,早朝就这般早早的散了。
其实雍正会直指武惠妃并非是没有原因的,即使李隆基现在对自己颇有兴趣,可历史上武惠之于李隆基,竟与那武媚娘之于李治也差不了多少。即使李隆基除却女色上有些糊涂外,到底算得上是个明君,可雍正却不敢疏忽大意的。
而且,若不是之后武惠妃去世,那杨玉环能否入李隆基的眼可还未可知呢。
雍正一想到武惠妃在端午节那天的作态,心便微微发沉。雍正可不相信,历史上宠冠后宫,使得王皇后被废的武惠妃只是一个娇纵的美貌小妇人而已。武惠妃如此的作态,在如此怀疑她的雍正的心中,就是她心计深重的证据了。
这就是故意以假象示人,让人对她掉以轻心,然后再利用众人的这种心理,实现她那不可告人的目的。
不过,无论武惠妃的举动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在众人眼中雍正和武惠妃已经是对上了。尤其是武惠妃,即使端午节那天的事情是依着她的计划行事,她也不会轻易放过让她丢了大脸的雍正的。
武惠妃自进宫以来,一直深受李隆基的宠爱,早已让后宫诸妃们嫉妒的紧了,好不容易武惠丢了脸,又如何不会特意去嘲笑她呢。
所以,雍正要对付武惠妃,不止是要让她受到冷落。因为凭着她们武家女子的手段,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有起来了。打蛇不死反成仇,最后再被蛇冷不叮的咬上一口,这种错误雍正可不会犯。
因此,雍正一开始的目标就是让这件事的终结,只能建立在武惠妃的死亡之上。不管东宫出了天花疫病,还是孔礼江的事情到底与武惠妃有没有关系,雍正也要让他们扯上关系。尤其是武惠妃现在已是怀了身孕,那么,陷害王皇后的理由,及谋害太子的理由,不就充足了吗?!
雍正的视线自姚崇的身上一扫而过。
这个姚崇可是历经武则天、唐睿宗、及本朝的三朝元老,自是个聪明的,应该知道该如何做才对。
虽然雍正有心要除掉武惠妃,但这件事情他也不愿意涉及太深。
而在后宫之中,一直默默关注着朝中消息的武惠妃真是气得心肝儿都痛了。
好你个金光,我还没得及跟你计较端午节那天,你害我丢脸的事,你倒是蹬鼻子上脸,在朝堂上说起我的坏话来了。
武惠妃确实不止是一个娇纵的小妇人,而且她也视武则天为她毕生的榜样。只不过她还有些自知之明。大唐因为武曌之祸,对每一个意图插手朝政的女子都盯得紧紧的,如同惊弓之鸟一般。更何况自己姓武,更是不为人所容。
若不是李隆基喜欢自己,武惠妃一定不会是个妃,撑死了也不过是个美人罢了。而且,自武则天退位之后,武家就一溃不振,武惠妃一直希望能恢复武家往日的荣光。
武惠妃知道,让武家再出一位女皇帝,是极其虚妄的幻象,倒不如让下一代的皇帝流着武家的血。所以,武惠妃一直视太子李瑛为眼中钉。
武惠妃知道,武家的女子再无成为皇后的可能姓,但王皇后也确实是她心中的一根刺。如果一旦王皇后怀上了陛下的儿子,那可是正经八百的嫡子啊。若自己再生下孩子,也是枉然了。
因此,武惠妃收复了当年武则天留下的人脉,给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