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中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铁血中日-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中国人来说,它成为一段复杂且特殊的记忆——公元1368年,元大都被徐达、常遇春两位将军攻陷;公元1388年,蓝玉将军在捕鱼儿海(今贝加尔湖)成功挫败残元势力,将“北元”朝廷成员俘至南京城。
  “昔胡汉一家,胡君主宰;今胡汉一家,汉君主宰”——明朝登上了历史舞台——这句话可以看作是明太祖对忽必烈以及整个元朝的历史定位。
  第三章 明万历“抗日援朝”战争——一场准现代国际战争
  ***16世纪末,在朝鲜半岛上发生了一场涉及中、朝、日三国,规模空前、耗时七年之久的准现代国际战争。这场战争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军事大国倾国进行的拉锯大战。“抗日援朝”大战,对中国大明王朝国运、朝鲜民族命运以及日本政治走向的事实性影响,要远远超出了我们以往的想象。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明万历“抗日援朝”战争
16世纪末,在朝鲜半岛上发生了一场涉及中、朝、日三国,规模空前、耗时七年之久的准现代国际战争。这场战争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军事大国倾国进行的拉锯大战。“抗日援朝”大战,对中国大明王朝国运、朝鲜民族命运以及日本政治走向的事实性影响,要远远超出了我们以往的想象。
  时间:
  中国史书称“万历朝鲜役”或“万历日本役”
  朝鲜史书称“壬辰、丁酉倭乱”或“壬辰卫国战争”
  日本史书称“文禄 ? 庆长之役”或“征伐朝鲜”
  战争发生地:
  朝鲜半岛及其附近海域
  牵涉国家及区域:
  中国(大明王朝)、朝鲜(李氏朝鲜)、日本(丰臣秀吉执政)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一 日本特色的改朝换代(1)
公元1336年,日本镰仓幕府覆亡,武士贵族足利尊氏取而代之,开创出一个全新的武家政权——“足利幕府”。
  这一年,在中国是元惠宗时代,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当时还是一个八岁的孩子,并且时刻遭受着饥饿和贫穷的折磨。
  远在中亚,一个名叫帖木尔的成吉思汗后人出生,此人在成年后创立帖木儿帝国,其后裔又在一百九十年后南下印度建立莫卧儿王朝。
  “足利幕府”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二个封建军事政权。足利尊氏之孙足利义满于公元1378年在京都室町建造了一处名为“花御所”的豪华邸宅,并在此处理政务。因此,足利幕府又被称为“室町幕府”。
  虽然同为武家政权,但室町幕府在政权组织形式上与镰仓幕府有很大的不同。在镰仓幕府时期,“守护”在地方上只有军事权力,对于地方经济的干预程度并不大。但在室町幕府时代,守护的权力开始坐大,对土地税赋进行插手甚至全面掌控地方军、政、财大权,演变成“守护大名”。室町幕府的历代将军实际上成为松散联邦的军政首脑,将军的权力直接覆盖范围只限于直属领地。这种体制,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作“守护大名领国制”。
  “守护大名领国制”的出现,使得中世纪日本的政权模式与中国大陆政治体制的差别越来越大。而与中世纪西欧的政治经济体制,即“军事封建制”的相似性进一步增多。虽然日本的封建制与西方的军事封臣制在连接上下的纽带上有重大区别——西方是契约关系,日本多以个人忠诚为纽带——但都缺乏一个强大统一的中央政府,这一点与传统中国的官僚帝国体制有很大的不同。
  对于室町幕府的将军们来说,没有建立起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并不是根源于什么既有的政治理念,更不是他们不想,而是做不到。
  室町幕府在决定重大事件的时候,往往通过召开“重臣会议”,以征求强力的守护大名们的意见,甚至将军职务的继承也要获得守护大名们的商议通过。虽然将军们也进行过“削藩”战争,并且一度有所进展,但是最终不仅未获成功,将军反而引来杀身之祸。
  公元1467年,日本爆发“应仁之乱”,守护大名们相互争斗残杀,战争持续整整十年之久,除九州等部分地区外,日本大半国土被席卷到战争的烽火中去。
  战后,繁华京都化为一片焦土,将军宅邸“花御所”也成为废墟。不仅幕府将军权威扫地,退居为政令只在京都一地有效的小政权,而且将军分封在各地的一大批守护大名的威信也急剧下滑,原本辅佐守护的“守护代”和各地豪族,崛起成为新大名。实力派武士、僧兵、农民、城市自治团体也都纷纷趁乱而起,一种被称为“下克上”的运动在全国扩散开来。那些仍然能够固守实力的守护大名则成为地方军阀。
  室町幕府由此步入不可遏止的战乱期,时人将之称为“战国”时代。
  那些磨刀霍霍、招兵买马准备参与新一轮竞争的大名被称为“战国大名”。一种新的政权形式——“战国大名领国制”诞生了。
  从此,日本历史上的许多豪杰应运而生,无数割据势力旋起旋灭。
  重新统一日本的历史任务,奇迹般地落到尾张国(今爱知县西部)一个并不起眼的小领主肩上——他就是织田信长。
  织田信长有可能是皇室后裔平氏后人,他于公元1534年7月出生于尾张国,是家中嫡长子,幼时便对传入日本的欧式火绳枪颇感兴趣。父亲织田信秀被当地人誉为“尾张之虎”,在尾张一带拥有超过该地一半的领土,为其后人奠定了发展的根基。父亲死后,织田信长经过与胞弟的两轮骨肉相争,以及一系列族内、族外的*战争,成功获取整个尾张国的支配权。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 日本特色的改朝换代(2)
公元1560年6月12日,二十六岁的织田信长抽调五千兵马中的一大部分,主动挑战另一位战国大名今川义元,而今川义元的有效支配兵力至少为两万五千人。
  在桶狭间,少而有谋的织田信长发动奇袭,致使今川义元战死在阵前。
  桶狭间一战,今川军溃败。之后,今川家势力甚微。这一战不仅奠定了织田信长的声望和根基,而且使得原来受今川家支配的三河国大名德川家康也取得了独立成长的空间。因为暂时存在共同的利益关系,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结成“织德同盟”。
  织田信长经过长达二十二年的苦心经营,不仅各路军阀被其成功荡平,而且室町幕府的末代将军也被他从京都流放。织田信长完成统一大业就在眼前。
  历史充满偶然,织田信长试图“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中道崩亡。
  公元1582年6月2日拂晓,其部将明智光秀发动叛乱——明智光秀以一万三千军力突袭在京都本能寺短暂逗留的织田信长。
  织田信长当时仅带一百多位随从,织田信长兵败后自杀。时年四十九岁。
  乱兵之下,织田信长不仅在死前计划焚毁自己的尸体,还有心爱的茶具。
  明智光秀所率领的那一万多名武士,绝大多数并不知道自己所围攻的对象是织田信长。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织田信长在生前对西方文化和物质充满兴趣,并且不仅仅停留在感兴趣层次。
  公元1580年,也就是织田信长去世的前两年,传教士欧冈蒂诺拿着地球仪,向他讲解地球是圆的。织田信长在众家臣还目瞪口呆之时,却十分肯定地说,有道理!并且对“南蛮品”——实为欧洲货物很是喜欢。在阅兵中,织田信长经常穿丝绒外套、戴西洋帽子。在战场上,也会穿着“南蛮铠甲”。他的一名随从甚至是非洲黑人。
  织田信长的被刺除了其个人性格原因,比如易怒,动辄斥责下属之外,更为根本的一个因素在于,“战国”之“乱”并非一人一事可以解决,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参与围攻织田信长的人,大多都是他在后期战争中发展来的家臣,他的前期家臣对他还是很忠诚的。
  织田信长虽死,但他已经统一了日本大半,而最终结束战国乱世的是其麾下爱将——丰臣秀吉,他后来成为1590~1598年期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
  丰臣秀吉出生于织田信长的发迹之地尾张国,但其父本为下级武士,但最终落迫于乡间务农。丰臣秀吉幼时身材瘦小。十七岁那年,他以“足轻”(临时征集的步兵)身份成为织田信长的部下,他的聪明才智和忠于职守很快展露无遗,颇得织田信长的信任。织田信长经常以“秃鼠”称呼他,不吝于对其超擢提拔。
  公元1560年左右,丰臣秀吉成为足轻“组头”,并参与了使织田信长一战成名的“桶狭间之战”。二十年间,丰臣秀吉在战争的磨练中一步步成长,尤其擅长打攻城战,成为协助织田信长进行军事扩张的左膀右臂。
  织田信长遇刺之时,丰臣秀吉正率兵在外攻城略地,三天后他才得到消息,他立即率兵以日行百里的速度折回京都,突然出现在叛军面前。最终,丰臣秀吉成为京都一带的实际控制者,他花去一年时间逐个剪除织田家内部的反对势力,并于公元1583年建大阪城,该城之坚固被时人称为“战国无双之城”。
  第二年,织田信长次子织田信雄,联合德川家康对丰臣秀吉展开对抗。在这一战中,丰臣秀吉虽然以优势兵力主动出击德川领地,但德川家康的用兵之神武也可见一斑。丰臣秀吉惨遭德川军伏击,损兵折将。由于织田信雄的投降,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康达成“不战”和议,德川家康派出次子德川秀康前往大阪作为人质。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 日本特色的改朝换代(3)
两年之后,丰臣秀吉将其妹嫁与德川家康,并为家康之正室,将自己的母亲也送到家康身边,实为互换人质。丰臣秀吉以此为代价,将德川家康收拢在自己的臣从队伍之中。此间,丰臣秀吉通过军事和政治双重手段逐个*仍在苦苦对抗的各个战国的大名。
  公元1586年,丰臣秀吉获任“关白”之职,建立了自己的政权,随后,通过“检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