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智能培养
方法:真正的数学启蒙教育应从3岁左右开始,对于1~2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数学的启蒙教育主要是让孩子接触到数的概念,培养孩子对数的兴趣。因此,大人要采用游戏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渗透数学教育,方法是:
数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孩子数数家里有几个人,几张桌子、几盏灯等。让孩子点一点妈妈有几只耳朵、几只手、几条腿,再点一点小猫、小狗有几条腿。在孩子玩游戏时,可以让孩子数数有几块积木、几个小绒玩具、几个玻璃球等(数量以5以内为宜)。如果带孩子出去,就让孩子数数街上的电线杆、路灯、树木等,也可在孩子上下阶梯时有节奏地边走边数,这不仅练习了数数,还培养了孩子的节奏感以及感受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也可以让孩子玩数字的字块,把数字的形状与特定物体的形状联系起来,进行比较、联想,如:“1”像铅笔,“2”像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称钩,“6”像哨子,“7”像拐棍,“8”像葫芦,“9”像烟斗等等。从最容易联想的数字开始,先认“1”和“8”,然后认“4”和“7”等。为了孩子能够联想,先要让孩子认识相关的物体。
总之,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可以让宝宝来数,只要家长肯做一个有心人。
训练目标: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数字,最初理解这些数字的意义和用途。对于发展孩子的数学智能和逻辑思维能力很有益。
?社交能力的培养
方法:社交智能是我们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当中最有用的智能,所以培养孩子的社交智能很重要。在这里,我们根据此阶段宝宝所能接受的能力,创设了多种培养孩子社交智能的方法,供家长们参考:
感受亲情:大人和孩子扮演母鸡和小鸡,告诉孩子怎样玩此游戏。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买上一个母鸡和小鸡的头饰,使游戏更有趣。按故事展开活动:有一天母鸡和她心爱的小鸡宝宝在花园里寻找食物(带孩子到户外,做鸡寻食状);母鸡“咯!咯!”地叫,小鸡也“叽!叽!叽!”地跟着(妈妈学母鸡叫,孩子学小鸡叫),母鸡感到很疲倦,渐渐地睡着了(这时母亲闭上她的双眼并且将手放在脸颊部位,表示睡着了),当母鸡睡着的时候,小鸡就走开并且躲了起来(此时孩子就藏起来了),母鸡醒了,就“咯!咯!咯!”地到处寻找他的小鸡(找孩子,显出很着急的样子)。小鸡听到叫声,藏在躲的地方“叽!叽!叽!”地回答。就这样一叫一答,母鸡终于找到小鸡了并且亲热地把小鸡抱进怀里。玩的时候,母亲和孩子交换一下角色:母亲扮小鸡,孩子则扮母鸡。这样孩子会更明白怎么去玩这个游戏!孩子特别喜爱这个游戏,因为在母亲寻找他的时候,他会有特别的情绪体验,孩子会感受到母亲对他的爱和关怀。
讲礼貌:在交往中讲礼貌的人,能受到别人的喜爱,容易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从小培养孩子讲礼貌,有助于他们社交智能的发展。平常在生活中家长要起到模范作用,只要家长跟人交往时有礼貌,孩子自然能从大人的言行熏陶中讲礼貌。在生活中也可有意识的对宝宝进行训练,比如在进入他人房间之前,让他先敲门;别人帮了他的忙,要说谢谢;客人来到家里,要热情的称呼,并做些力所能及的招待客人的事情,如给客人拿糖果等;总之生活中有许多情境可以用来训练宝宝讲礼貌,家长要善于捕捉这些情境。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讲一些讲礼貌的故事,观看一些讲礼貌的情境表演,或是与孩子做些交往中要讲礼貌的互动游戏等,来培养孩子在交往中讲礼貌。
18~24个月宝宝期的护养要点(16)
冲突处理:预防发生冲突的方法。平常注意教授给孩子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如对人有礼貌,要对别人有爱心,要懂得与人分享和合作等,当宝宝掌握了这些基本的交往技巧后,就可以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时减少冲突的发生。当冲突发生时,让孩子自己解决冲突。很多家长都这样:一看到几个孩子起了冲突,就会立即冲上去,或斥责自己的孩子,或指责别人的孩子,这样,孩子们只能不欢而散,对宝宝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不仅没有促进作用,甚至还会误导宝宝,让他们以后也粗暴地对待冲突。建议家长看到孩子们冲突时,先不要参与,静静地站在一旁观看孩子是怎样以自己的方式解决的,如果解决得好,家长可以对宝宝进行鼓励和表扬,如果解决得不好,家长再去帮忙也不迟。果孩子被人欺负了,怎么办?家长最好的做法是:找个舒适便于交流的位置和孩子呆在一起,让孩子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大人则认真倾听孩子表达自己的愤怒,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方法缓解他的愤怒。总之,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毕竟是不好的,但吃一堑长一智,如果大人能引导孩子从冲突中学到更好、更多的社交技巧,那也是一种很不错的教育方式,家长要善于把握这样的机会,对孩子进行合理的引导和教育,让孩子们学习一些避免发生冲突的方法,从而减少冲突的发生。
电话交谈:通过电话沟通是现代生活交往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让孩子打电话,或跟孩子玩打电话的游戏,可以教会孩子使用电话外,还可以从中学到一些电话交谈的技巧,这对孩子学习生活常识,为他们以后的交往能力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父母应鼓励孩子玩玩打电话的游戏。可向孩子介绍电话机的用途,教他怎样拨号、听声、问话、答话以及对拨号音、忙音等提示音的识别。平常亲戚朋友打电话来时,让孩子接听并鼓励孩子与对方交谈。也可以在电话机上,让孩子听听拨号声,拨一个家人或朋友的电话,让孩子通过电话听他们的声音,鼓励宝宝与对方“交谈”。拨一个有语音信息的号码,让宝宝听。并且在拨叫语音电话之前,可以先告诉孩子想知道的信息,比如:“我想知道是几点钟了,让我们打电话到查时台去。”孩子会明白电话的一些特殊服务功能。也可通过模拟与小伙伴的电话交流,体验关心别人的乐趣。家长可以找一个孩子共同参与游戏,也可以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玩:告诉孩子,他的一个小伙伴生病了,鼓励孩子打个电话去问候他的小伙伴,由小朋友,或是爸爸妈妈来模仿他的一个小伙伴,和孩子一起用玩具电话模拟对话,家长用言语来引导孩子。 如果宝宝接受力强的话,可以教他给爷爷奶奶、亲戚以及小朋友打电话。继而学习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打父母的手机、向110报警等。
同样,社交能力的培养在此阶段可以采用的方法也有很多,大人应根据自己孩子的接受能力及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合理创设。
训练目标: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社交智能培养,孩子才可能获得优秀的社交本领和能力,这一能力对孩子将来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认知能力的培养
方法: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孩子认识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概念、理论等,这对发展孩子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以后的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有很重要作用和意义。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法进行引导:
认识图形:即便是年龄小、语言认知发展尚未完善的孩子,大人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把各种形状加入日常对话中。例如:圆形的球、方形的饼干等等。只要大人稍加注意,就可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记住这些形状。
认识色彩:此阶段的宝宝已经可以认识几种颜色了,所以根据孩子的这个特点,家长们可以有目的的帮助宝宝认识各种不同的颜色。平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利用语言结合情景来让孩子学习认识红色,比如大人拿起一个红苹果告诉孩子:“红红的苹果,真好吃。”也可以指着红色的花说:“红红的花朵。”看着小兔子的眼睛说:“小兔的眼睛红红的。”等等。耳熟能详,通过家长语言的不断熏陶,孩子会慢慢地接受这个“红”的概念,一定会认识红色的。也可以利用此方法让孩子认识其他的颜色。另外,也可以带孩子走出户外,看看外面的世界什么颜色?如地田野,小草什么颜色?禾苗什么颜色?麦子什么颜色?……在公园,花儿什么颜色?树木什么颜色?小亭什么颜色?……在街头?橱窗什么颜色?霓虹灯什么颜色?等等。
18~24个月宝宝期的护养要点(17)
总之,生活中有许多绚丽的色彩等待着孩子去发拙,感受,家长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对孩子进行引导。
“什么东西不见了?”:家长能跟孩子玩玩“什么东西不见了”这个常用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记忆力的游戏,可有效的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方法是:家长找来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接触到的任何东西,如不同的水果,不同颜色的笔,数字卡片,小狗、小兔和小猫图片,塑料小餐具等东西。大人将小狗、小兔和小猫的图片放在地板上,要求宝宝记住这几张动物图片;宝宝闭上眼睛,妈妈悄悄拿走一张动物图片,再让宝宝睁开眼睛看看少了什么动物。也可以这样玩,将小兔、小猫、小狗的图片分别放在倒扣的杯子、碗和盘子里,要求宝宝记住它们对应的位置:妈妈问宝宝:“小狗在哪儿?快帮妈妈找一找。”让宝宝凭记忆找出小狗藏在哪;小兔、小猫或其他东西的游戏玩法依此类推;可互换角色,让宝宝藏玩具,妈妈猜。
拼图:在稍厚一点的纸板上画一些图案或用现成的画片,如苹果、兔子、人的头像等,先切割成两半,让孩子把两半拼到一起,恢复原来图形。以后切割成三块、四块等,把碎块拼起来。
将彩色图片(月历、杂志、风景明信片等),胶水,剪刀,硬板纸。将图片贴在硬板纸上,涂胶水时要均匀,否则拼板就做不好。将贴好的图片剪成大小不同的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