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分享网站
30~36个月宝宝可能患的疾病及护理(4)
训练目标:提高宝宝的语言智能,为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运动能力的培养
方法:对于此阶段宝宝大运动能力的培养,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玩大型体育运动器械:大型的体育器械对于2~3岁的宝宝来说,可能比较难以操作,但宝宝对此却很好奇,所以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从小激发他运动的热情,家长可以带宝宝去玩于大型的运动器械。带孩子到大型滑梯等运动器械前。引发玩的兴趣,同时指导孩子正确的玩,比如玩大型滑梯,家长要告诉宝宝攀高时手要抓紧、脚要踩牢。到顶端时,要缓慢的走到滑梯顶端,坐在滑梯里慢慢滑下来。?多让孩子玩几次,在他们攀、爬、滑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展运动智能。?鼓励孩子尝试其他更多的大型体育器械,关键是要告诉他们怎么玩,激发他们“玩”的兴趣,并参与实践。
我会××(飞飞、跳跳和游游):引导孩子做“我会xx(飞飞、跳跳和游游等)游戏”让孩子知道小鸟会飞,小袋鼠会跳,小鱼会游等,发展孩子的上下肢动作的协调性。成人也可以和孩子分别戴上胸饰学小鸟飞、小袋鼠跳、小鱼游。与孩子一起表演飞、跳、游的动作。也可配上乐曲表演,成人带着孩子边走边舞,可以相对的表演,也可一前一后的表演。成人可启发孩子想想,除以上三种动物外,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启发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例如“小青蛙蹦蹦”,“小猴子能攀树”等。
当然,方法有很多,还是希望大人能根据自己的条件自由创设。
训练目标:通过游戏提高宝宝的运动能力,有助于宝宝的身体锻炼,还能保持愉快的情绪等。
?精细动作能力的培养
方法:培养此阶段宝宝精细动作能力的方法有:
学写字:家长要有意的给孩子纸笔,让他临摹图书上的字,或是根据孩子的生活环境,挑选他感兴趣的字来教他写,这样可以更好的激发孩子的语言智能和手部的精细动作能力。当然如果宝宝此期不会“写字”,不要强逼,因为宝宝在此阶段认知能力和手部的控制能力还比较弱,所以即使宝宝能握笔乱画,也就很不错了。
手指游戏:在做面食的时候,可以将宝宝的小手洗干净,让宝宝和爸爸妈妈一起做面团,给宝宝一小块面团,让宝宝将面搓成长长的面条,或揉成圆形,压成饼形、月牙习形等,还可以让宝宝自己创作图形,比如捏成动物的头等。
拆装积木:引导宝宝经常拆装积木,可以锻炼宝宝的小肌肉,比如当宝宝用积木制作飞机、轮船时,他都要不断地运动手指,做出无数次拆装的动作,这些都可以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度。
摆火柴:给宝宝一盒火柴,让宝宝随意地摆放,可以是三角形,也可以是正方形,或者其他的东西。给宝宝找来一些图案,然后让宝宝按照图案用火柴拼出来。你还可以找来一些其他的“配件”,让宝宝将它们自由组合。
训练目标:不仅锻炼宝宝的手指灵活性,还可以锻炼宝宝的思维创造能力。
?培养宝宝自立生活能力
方法:当宝宝开始说“我自己来”、“我自己拿”时,父母要给宝宝机会让他自己表现,不要什么都包办代替,如在吃饭时,宝宝能熟练用汤匙的时候,就要锻炼他用筷子。
生活中,要让宝宝拥有自己的一个小世界,在那里,他可以自由玩耍,自由改变自己的空间格局,自由地布置自己的“家”,父母不要过于干涉。
适当给宝宝独处的机会,比如你可以故意离开一会儿,让宝宝一个人在家,承担看家的责任,宝宝会很自豪。然后逐渐延长离开宝宝的时间,开始宝宝可能有点紧张,慢慢他就会应付自如了。很显然,独处可以让宝宝增强勇气。
鼓励宝宝自己穿衣服,让宝宝养成自理的习惯。冬天出门时,还可以让宝宝自己戴帽子、系围巾等。教宝宝如何使用坐盆解大便,然后鼓励宝宝自己练习解大小便,并要讲究卫生。鼓励宝宝自己洗脸、洗手,洗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30~36个月宝宝可能患的疾病及护理(5)
当然还有很多方法和方式使宝宝成为“独立的宝宝”,父母一定要利用各种机会,不要对宝宝过于溺爱,要让宝宝在父母的培养中勇敢起来,而不是越来越畏缩。
训练目标:培养宝宝的自立生活习惯、能力等,为宝宝以后的生活、学习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认知能力的培养
方法:培养此阶段宝宝认知能力的方法有:
认识自我:宝宝的只有知道自己确实是存在的,才能知道如何爱护自己。对于此阶段的宝宝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存在,知道自己的身体部位,也能表达自己的各种感觉,如疼痛感、饥饿感等。但因为年龄关系,他们仍需要深化对自己外在特点的认识,这样才能逐渐使宝宝在心理上形成对自己的深刻认识。因此,父母们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方式来训练宝宝认识自我。
“我从哪里来?”:宝宝对自己最初的印象,可能就是自己到底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了。所以,父母应通过游戏帮助宝宝认识自己,父母最好能找来一些有关的书籍阅读,当宝宝问自己从哪里来时,要给予宝宝科学的回答。比如告诉宝宝:“你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并用宝宝能理解的语言告诉宝宝原因。
和宝宝一起看一些故事书,比如《小蝌蚪找妈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告诉宝宝小蝌蚪是青蛙妈妈生下来的,而且动物生小宝宝还有不同的方法,引导宝宝帮助动物妈妈找到自己的宝宝。
我的身体:让宝宝逐渐认识自己的身体,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正确而客观的了解,可以这样玩,和宝宝对坐在一起,先指着自己的眼睛说“眼睛”,然后把住宝宝的小手指着他的眼睛说“眼睛”,帮助宝宝认识自己的眼睛。或者和宝宝一起照镜子的时候,问宝宝:“宝宝最喜欢自己身体的哪部分?是眼睛?还是鼻子?”“为什么喜欢眼睛呢?妈妈觉得宝宝的鼻子也很漂亮。”从而逐渐让宝宝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每个部位。
“我叫什么?”:宝宝的名字是宝宝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要帮助宝宝认识自己的名字,
在家中常常喊宝宝的全名,或者和宝宝玩“捉谜藏”的游戏,问“某某(宝宝全名)在哪?”以强化宝宝对自己叫什么的认识。
宝宝在长大:宝宝每天都在长高长大,可是他自己却还不能体会到这点,因此父母要有意识地促使宝宝认识自己的成长,可用多种方式让宝宝了解自己的变化,如:早上在帮宝宝穿衣服的时候,可以假装惊喜地说:“宝宝一晚上就又长高了哦!小是后都比原来大了,鞋子也快装不下小脚了,宝宝快成大人了!”这样的谈话会使宝宝认识到自己每天都在变化和长大。
另外,定期给宝宝测一下身高和体重,让宝宝将自己的身高和体重与前一次进行比较,并提示宝宝:“哟,宝宝又高了,都到这儿了!身体也又胖了,宝宝已经快赶上爸爸妈妈高了!”这时候说出这样的话,宝宝会真实地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总之,父母需要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向宝宝传输“我”这个概念,从而让宝宝意识到自己的变化和成长的真实性。
另外,此阶段还应掌握的认知能力有:“对应”、“相等化”、 “形式排列”等,可以这样来训练,如:
对应:吃饭的时候每人一把椅子、全家共3口人,让宝宝搬够需要的椅子。每个人一个苹果,4个人,应拿几个苹果,指导孩子从一堆苹果里拿出需要的四个苹果,分给每个人。给孩子们准备许多图片,让他们挑选出每种小动物需要什么食物,再做对应练习。如小兔子要吃胡萝卜,小狗要吃肉骨头,小猫要吃小鱼等等。家长可以将对应这种概念贯穿到生活中,从多种角度对宝宝进行对应训练。
相等化:给孩子一些积木,让孩子拿出一块大积木和一块小积木。然后提示孩子“再放上哪块积木就和那块积木一样高?”让孩子找找、拼拼。必要时家长可以提醒他。
30~36个月宝宝可能患的疾病及护理(6)
形式排列:给孩子一些不同颜色的珠子,让他按两个绿的,一个红的,两个绿的,一个红的……来穿。如果孩子开始不明白,家长可以和宝宝讨论这些珠子是怎样排列的,也可以一旁指导,帮助孩子穿成功。当孩子逐渐熟悉了这种游戏的玩法时,家长可以再给孩子一些图形,如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让他把这些图形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这种形式进行排列。
总之,此阶段是宝宝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生活中的很多游戏和小事都蕴藏着各种需要让宝宝认知的事物,只要大人善于做一个有心人,就不能从生活中创设类似的游戏来训练宝宝。
训练目标:培养宝宝的认知能力,增强宝宝的科学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宝宝的聪明才智等,为以后的生活、学习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社交能力的培养
方法:我们要培养此期宝宝的社交能力,因为这对于孩子的入园、入托,以及以后的社交、生活等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具体的培养方法可以这么做:
请朋友吃东西:邀请邻居或亲戚家的小朋友们来做客。家长告诉宝宝,今天有小朋友来家做客,我们为客人准备了许多食物。逐一出示食物,让宝宝说出食物的名称,不会说的,家长要告诉他们。并把食物放在盘子里。客人来后,让宝宝拿出食物,请小朋友吃,在此过程中,要教会他学说短句:“我请您吃x×x。”然后将食物送到小朋友的手里,鼓励小客人接过食物时说:“谢谢”,让宝宝学会说:“不客气”或“不用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