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国家大事的人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关心国家大事的人们-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明天见!”

  “明天见,八点钟!”

  黄成一人走向美丽的汉白玉金水桥,走进天安门大门里,在院子里望着故宫的高墙和关闭的大门出神,遗憾她早已停止让人参观。他上次来北京就没参观成故宫,没想到这次来她还没开放,不知要关闭到哪年哪月。然后,他出了院子侧门,沿着故宫高墙下的绿篱大道闲逛。

  地球上有两个极点,北极和南极。黄成认为,若以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以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四旧'为宗旨的*来说,正如报纸和电台经常所宣称的,这儿是当今全世界革命运动的中心、红色的极点,而现在,自己就正踩在地球的第三个极点上,不由自主地,他心中充满了神圣和庄严的感觉。

  黄成万没想料到的是,在这个革命的极点内,他很快就嗅到了修正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气味:道边每隔一、二十步远就有两辆自行车,多为一辆男式和一辆女式,少数地方也有仅一辆的'必是能搭人的车'。车旁没人,主人已将车子和革命搁置一旁,双双钻进道旁浓密高厚的灌木篱后去了,他们在那黑暗的墙根里窃窃私语窸窣作响。

  大道转角处竖有巨大的反射镜,能将成九十度转弯的两段大道一目了然。明亮的路灯下,无论在路上还是在大镜里,偶尔出现的路人都行色匆匆或骑车而过,只有黄成一人在漫游晃悠,他欣赏着美丽的高墙绿篱和道旁的小河,也不经心地评价着车辆的新旧优劣。于是,沿途就有了情节,当他每走近自行车时,绿篱后的悄声笑语必定停止,静待他走到跟前,有人用佯咳表示车主的存在,有人则大声嘘啸示威。

  黄成觉得自己误入了一个很不是味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世界,在这个红色的极点里,为革命奔波的自己,反而成了一只十足的过街耗子,便疲塌地游回了神圣的广场。

  上次当红卫兵来首都,是学校选派来的,匆匆地来,接受毛主席检阅后,又匆匆地回,时间太紧张,没好好地领略风光,现在,他要仔细地观赏了。

  他走向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人民大会堂,隔着卫兵和护链远远地观望,度着胜利前夕的良宵,尽情地满足着对圣地的崇敬和向往。

  时间已经较晚了,广场上还到处是游人,男女老少都有,其中较醒目的,是那些带着较多行李的人。他们显然不是黄成这样寒酸的上访者,而是路过北京、趁等候转车之机来了却夙愿的过客,有的拉着或背着行李四处快走,从近处又从远处瞻仰各伟大建筑的丰采,有的铺张报纸在广场上席地而坐,陶醉在圣地的美丽夜景中。

  黄成大为感动地发现,有几个穿西装的、徒手的黑人男青年,也在广场上边大步快走、边高兴地昂首四顾,大约是专在此时来领略夜晚风光的。他不无怜悯地看着那几位黑人朋友,胸中陡然充满了豪情和骄傲,因为天安门广场无论如何也有自己的一分,而他们,却是毫不相干的,只能来敬仰。

  流连到十点过了,黄成才拖着非常疲乏的双腿回火车站去,他要在候车室里混过这一夜。此时,他隔着宽阔的街道,看见接待站门前又聚集了一些人,大概也是刚下车就连忙赶到目的地来的。

  六六年赴京,黄成是集体公费从成都翻秦岭而来,这次,为了见识天下闻名的三峡风光,则是自费下重庆穿大峡经武汉而北上的了。由于此生可能不会再有多少机会出来游历名山大川,因此每到一大城市或一名胜之地,他便要尽可能去拜访个周到,不惜将革命事业暂且耽误'反正一到北京就会万事大吉的,不必着急',在一个地方盘桓观光数日之久,以致这次上京竟走了快一个月。在这二十多天的旅途中,他不仅已炼得了一些混车混船的本领,还习惯了在候车室里过夜。

  旅途中,他无耻地花着知青朋友们无私地献出的钱和粮票,毫不痛惜朋友们为革命捐出的“最后一个铜板”,不仅常去操心所经之地的名小吃是否徒有虚名,还买了些毫无用处的小玩意儿纪念品,以及好几团艳丽的细胶绳。

  透明而美丽的细胶绳,是准备将来送女朋友编网兜用的,家乡卖的胶绳色彩较单调,那目前尚不知在何方是何人的女朋友,自然比势利眼的吴玉兰漂亮,如能象在纳溪被送到俘虏营去的广播员最好。

  由于有了这些对他来说是非常庞大的开销,所以,现在他走在北京反帝路大街上时,衣兜里就只剩下了五块多钱。不过没关系,明天到接待站把状一告,吃喝住的事自然就不用发愁了。当年上百万的红卫兵都接待得了,难道还接待不了几个上访者?否则叫什么“接待站”!顶多就这第一个晚上没着落,这也没关系,前面有极好的候车室等着。

  黄成暗暗担心的,是怕告完状后,过早地被接待站送回家,如是那样,就不能好好地玩一下北京城了。

  不料,在全国最大最豪华最舒适的候车室里,黄成睡得并不安稳。有火眼金睛的管理员和解放军,不停地把伪装成旅客的流浪汉或盲流往外撵,连车站外广场边几节约一米内径的大水泥管,里面的人也常被赶出来。一夜里,黄成反复换了几个候车室,还到车站外蹲了两次水泥管。在辗转迁徙中,在车站内外的人海里,他邂逅了好多个在接待站门前认识的上访者,当初分手时,他们扛着小包走向四面八方,黄成还羡慕他们在北京有落脚的地方呢。

  天已大亮了;吵嚷着排队进站台上车的旅客,才把长椅上的黄成吵醒,他是快天亮时,才将这长椅蚕食住二分之一的。他匆匆检查了一下当枕头的挎包里的东西'睡觉时,挎包带子是紧缠在他臂膀上的',找水胡乱抹了个脸,一阵风似的往接待站奔去。

  接待站的大门只开了半扇,门前围了一大群惊惶失措的人。不少人半夜下了车就找到这儿来了,被解放军疏散后,一直在广场上游动着等到现在。刚才那扇门打开时,大家都急着往里拥,不料一群解放军战士把他们全拦住了,原来进门必须要有证明或介绍信。有些人已顺当地进去了,剩在大门外的,全是没证明或介绍信而无权告状的人。这即是说,哪怕你来告的正是管你的人,也得由他给你开个准许你来告他的介绍信才行,否则,谁知道你的真实身份是干什么的。

  昨晚那位来告状的农民女高音,显然也是忘了叫被告给她开个介绍信的,她呆立在人群中,不再拍手抒情,只是怀抱着包袱瞪着地面出神,好象在专注地大彻大悟。

  人们在门外不远处转来转去唉声叹气,象热锅上的蚂蚁。一旦有人出示虽然皱巴巴但有红巴巴印章的纸片进去了,众多的脏脖子就一齐伸长几寸,双双瞪着的大眼羡慕得喷出了火。

  黄成赶紧走到观礼台后的无人处,掏出证明,把上面的内容最后审查了一遍:

  最 高 指 示

  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了。

  证       明

  兹有我“新林场公社”革命组织战士黄成同志,因革命需要到北京反映我县*重要情况,希沿途给予车辆住宿方便。特此证明。

  致

  革命敬礼!

  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敬祝林副统帅身体健康!永远健康!!

  四川省X X 县新林场公社

  一九六九年X 月X 日

  '据林场知青说,这‘新林场公社”是参照“巴黎公社”取的名。公章刻得很大!'

  黄成信心十足,大踏步走向大门。

  不料解放军战士把证明看得非常仔细,神情全被那奇怪的大红巴巴所吸引,他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公章,简直怀疑它是假的!黄成惊惶得头上冒汗了。

  最后,解放军再次狐疑地将黄成全身上下打量了一遍,终于把证明递还他,摇头将下巴往院子里一指,放行了!

  大庭院里,好多苍劲的古柏。已走出守门战士和门外羡慕者们的视野后,黄成停下来,坐在宽甬道边的石沿坎上,掏出了在武汉买的、只剩下半盒了的“地球”牌香烟,开始观赏起院中的景致。既然已经进来了,就已胜券在握,现在还不到上午九点,足有一整天的时间来办事,吃鱼没有打鱼欢,他要玩味玩味胜利即将到手时的快乐。

  吸完烟,他便在院内瞎走乱窜,凡允许上访者伸腿的地方,他都走马观花地视察到了。粗壮遒劲的参天古柏,堂皇的房宇殿堂,不愧是古代帝王的处所,其庄严恢弘的皇家气派,是远非地方上的园林可比的。

第二十五章
二 十 五  莫 非 王 土

  大柏树林里的一片房院,就是真正的中央*接待站,这个令无数人魂牵梦绕的地方,里面有好多接待室。黄成迅速地跑了好几个门,找到了一个正巧没有上访者的房间走了进去。

  坐在办公桌后接见黄成的,是位三十多岁穿灰军装'海军服'的军官。因普天下的解放军戎装上,都只有一颗红帽徽和两块红领章,因此看不出这军官权力的大小,但他的成熟年纪、他的庄重和气、他的屈尊恭听神情、他的魁梧身材、清秀面孔,以及在他手中被转玩着的粗大黑钢笔,最关键的—…他的接待员身份,使黄成对他油然产生了崇敬。

  可是不到十分钟,可敬的人就打断了黄成的滔滔不绝,他掩饰不住身心的疲惫,停下了作概要记录的大钢笔,瞥了一眼黄成怀中的挎包问:

  “有材料吧?”

  “有。”黄成掏出了厚厚的牛皮纸大信袋。

  军官抽出那摞四、五个知青忙碌了三、四天的集体作品,夸黄成:“写得不少。”

  他一目十行地放过材料中大量的、标语口号般的废话,费劲地寻找事实部分浏览。

  在废话海洋里打捞出来的那点事情,他早就司空见惯了:派性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