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大地上什么最不幸,那便是道路了。道路上寸草不生,而且永远不会长出任何东西来。哪里是道路,哪里便是不毛之地。
太阳躲开我的住宅,也躲开白桦树。树叶立刻开始发黄,而且越来越黄,仿佛在苦苦哀求太阳归来。但太阳总是不露面。瓦灰色的浮云好似令人焦虑的战争的硝烟,向天宇铺天盖地涌来,又如巨浪相逐,遮蔽了一切。云片飞得很低,险些儿触及电視天线。下起了绵绵秋雨。雨水淅沥淅沥地下着,从一根树枝滴落到另一根树枝上。淫雨不舍昼夜,一切都变得湿漉漉的了,土地不再吸收雨水,或者是所有的植物都不再需要水分了吧。
夜里,我醒来了。屋里多么黑暗,多么寂静啊!……只听见雨珠从树枝上滴下时发出的簌簌声。萧瑟而连绵不绝的秋雨的簌簌声好生凄凉啊。我起了床,抽起烟来,推开窗户,于是看见了她那在秋日的昏暗中依稀可辨的身影。她赤身露体,任凭风吹雨打。翌日清晨,寒霜突然降临。随之又是几度霜冻,于是白桦树四周铺上了一圈黄叶。这一些全都是发生在寒雾中。然而,当树叶落尽,太阳露出脸来时,处处充满忧郁气氛,尤其是在她周围,因为就在不久前,这里还是青翠葱茏,一切都光艳照人,欣欣向荣。过去,一切都是这样美不胜收,朝气勃勃,如今却突然消失了。将要下起蒙蒙细雨来,树叶将要腐烂发黑,僵硬的树枝将要在冷风中瑟缩,水洼将要结冰。鸟儿将要飞走。死寂的黑夜将要拖得很长。在冬季里它将会更加漫长。暴风雪将要怒吼。严寒将要肆虐……
我离开家了。我不能留在那里,为不久前还使我欣喜和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事物的消亡而苦恼。我搭机飞向南方。到了辛菲罗波尔之后,我便改乘出租汽车了,我又惊又喜地仔细观看温暖的南国的苍翠。一见黑海,我便悄声笑了。
浩淼、温暖的海。我潜进水里,向海底,向绿色的礁石游去。我喝酸葡萄酒,吃葡萄,精疲力竭地躺在暖烘烘的沙滩上,眺望大海,观看老是饥肠辘辘,为了一块面包而聒噪的海鸥。接着我又游进温暖的海水,攀上波峰,滑下浪谷,又攀上去。我又喝酸葡萄酒,吃烤羊肉,钻进暖烘烘的沙子里。在我身边的也是像我一样从自己的家园跑到这片乐土来的人们。大伙儿欢笑啊,嬉戏啊,在海滩上寻找斑斓的彩石,尽量不想家里发生的事情。这样会更轻松、更舒坦些。但要抛弃家园是办不到的,就像无法抛弃自己一样。
于是我回家了。四周一片冰天雪地。她也兀立在雪堆里。我不在时,刺骨的严寒逞凶肆虐,把她的躯干撕破了。撕裂得虽不严重,但落上一层雪的白韧皮映进我的眼帘。我抚摸了一下她的躯干。她的树皮干瘪、粗糙。这是辛勤劳作的树皮,同南方的什么“不知羞耻树”的树皮迥然不同。这里,一切都是为了同霪雨、暴雪、狂风搏斗。所以,像平时见到她时那样,我又萌生出各种奇思异想。我暗自忖度:你看哪,她不离开故土,不抛弃哺育自己和自己儿女的严峻的土地。她没有离去,而只是把自己的苞芽藏得更严实,裹得更紧,使它们免遭严寒的摧残,开春时进发出新叶,然后培育出种子,把它们奉献给大地,使生命万古长存,永葆青春。是啊,她有自己的职责,而且忠诚不渝地履行这些职責,就像永远必须做那些为了生存下去而必须做的事情一样。
北风劲吹。像骨头似的硬邦邦的树枝互相碰撞,噼啪作响。刮北风的时间一向很长,一刮就是一个星期,两个星期。这一来,一切生物都得倍加小心。更何况天气严寒呢。好在我的住宅多少保护着她。但她毕竟还要挨冷受冻啊。严寒要持续很长时间,以致许多羸弱的生命活不到来年开春。但她能活到这个季节。她挺得住,而且年复一年地屹立在我的窗前……
曹世文译
美洲之夜
弗.勒.德.夏多布里昂
弗朗梭瓦.勒内.德.夏多布里昂(1768—1848),法国作家。
代表作有《墓中回忆录》等。
一天傍晚,我在离尼亚加拉瀑布不远的森林中迷了路;转瞬间,太阳在我周围熄灭,我欣赏了新大陆荒原美丽的夜景。
日落后一小时,月亮在对面天空出现。夜空皇后从东方带来的馥郁的微风好像她清新的气息率先来到林中。孤独的星辰冉冉升起:她时而宁静地继续她蔚蓝的驰骋,时而在好像皑皑白雪笼罩山巔的云彩上憩息。云彩揭开或戴上它们的面纱,蔓延开去成为洁白的烟雾,散落成一团团轻盈的泡沫,或者在天空形成絮状的耀眼的长滩,看上去是那么轻盈、那么柔软和富于弹性,仿佛可以触摸似的。
地上的情景也同样令人陶醉:天鹅绒般的淡蓝的月光照进树林,把一束束光芒投射到最深的黑暗之中。我脚下流淌的小河有时消失在树木间,有时重新出现,河水辉映着夜空的群星。对岸是一片草原,草原上沉睡着如洗的月光;几棵稀疏的白桦在微风中摇曳,在这纹丝不动的光海里形成几处飘浮的影子的岛屿。如果没有树叶的坠落、乍起的阵风、灰林鹗的哀鸣,周围本来是一个万籁俱寂的世界;远处不时传来尼亚加拉瀑布低沉的咆哮,那咆哮声在寂静的夜空越过重重荒原,最后湮灭在遥远的森林之中。
这幅图画的宏伟和令人惊悸的凄清是人类语言所不能表达的;与此相比,欧洲最美的夜景毫无共同之点。试图在耕耘过的田野上扩展我们的想像是徒劳的,它不能超越四面的村庄,但在这蛮荒的原野,我们的灵魂乐于进入林海的深处,在瀑布深渊的上空翱翔,在湖畔和河边沉思,并且可以说独自站立在上帝面前。
程依荣译
阳光………黑夜
于.米什莱
于勒.米什莱(1798—1874),法国历史学家和散文家。主要散文作品有《鸟》、《海》、《山》等。
鱼的世界是静静的世界。俗话说:“像鱼一样沉静。”
昆虫的世界是夜的世界,它们怕光。昆虫中即使像蜜蜂那样,白天劳动,但它还是喜欢黑暗。
鸟的世界是阳光和歌唱的世界。
万物生长靠太阳,一切都在它的照射下欢腾鼓舞。南方的鸟儿翅膀浸染着阳光;我们这里的鸟儿把阳光放进歌唱;还有许多鸟儿追逐日头,到处翱翔。
圣一琼①说:“瞧吧,早晨它们礼赞朝阳,向晚,又虔诚地飞集在一起。看落日在苏格兰海岸缓缓下降。黄昏时分,大松鸡飞到最高的杉树枝头暸望,不停地摇晃着身子,这样它看到太阳的时间可以更长。”
对于它们,阳光、爱和歌唱都一样。倘若你要让捕获的夜莺在它们不发情①当时的一位英国的博物学家。
的季节里歌唱,你就用布蒙住笼子,然后蓦地还给它亮光,它准会引吭高歌。野蛮人常把倒霉的燕雀弄瞎了眼睛,催它饱含着激情,进发出绝望而痛苦的鸣叫,它用声音为自己创造出和谐的光辉,用内心的热忱为自己创造出它的新升的太阳。
阳光对于宇宙万物都意味着平安。
无论是对于人类还是动物,光都是生命的保证;就像令人安详、和平、静穆的微笑,大自然的坦诚一样。光使在黑暗中追逐着我们的恐怖却步,使梦幻的烦恼和痛苦消失,使困扰灵魂的愁绪逃遁得无影无踪。
长期以来人类群居宴处,已经不了解生活在旷野中的艰辛、惧怕、略无防卫之苦,自然界那可怕的大公无私的律令致人死亡,就跟给予生命一样。你祈求,也是徒然。大自然告诉飞禽:“猫头鹰也有生存的权利。”大自然回答人类:“我必须喂饱我的狮子。”
请你在旅行中仔细看一看荒僻的非洲那迷了路的不幸者的恐惧吧,请看一看可怜的奴隶在逃脱了人类的凶残之后又遇上了残酷的大自然时的恐惧吧。多么焦虑和痛苦啊,日落之后,成群的豺狼,充当狮子的可怖的前哨,开始转悠起来,它们远远地陪侍着它,或是在它前面用鼻子到处乱嗅,或是跟在它后头,像搬运尸体的夫役那样!它们对着你悲号,说道:“明天,让别人来收拾你的骨殖吧。”这是多么巨大的恐怖!而这一切就发生在你身边……狮子看着你,目光炯炯地凝視着你,从它那青铜铸就的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吼声,对面前这个活生生的猎物喑呜咤叱,要把它吃掉!马也支持不住了,浑身颤抖,冒着冷汗,直立起来……人蹲在那儿,腹背受敌,他几乎已经无力给这个惟一能保护他生命的充满了光和热的城堡添加燃料了。
夜对于飞禽也是非常可怕的,甚至在我们这里危险好像比较少的地方也如此。黑夜里隐藏着无数妖魔鬼怪,在一片漆黑之中有多少令人害怕的东西啊!夜间奇袭的敌人一般都是这样,悄悄地猛扑过来。枭用寂静无声的双翼飞翔着,像是足下垫了棉花。颀长的臭鼬巧妙地钻进鸟窝,连一片树叶都没碰到。性情暴躁的榉貂嗜血成性,它是那样迅疾,只一下子就叼住禽鸟和幼雏,扼杀了全家。
一旦有了幼雏,鸟儿似乎对于这些危险产生了一种新的看法。它必须保护这个难禁风雨的穷家;走兽要比它好得多,因为幼兽生下来就能走路。但又怎样保护呢?它几乎只能待在那里等死;它飞不起来:爱折断了它的双翼。整夜,父亲看守着狭小的鸟巢入口,不睡也不困,历尽辛苦,用它脆弱的喙和不住摇晃的脑袋去抵挡危险,如果它看到面前突然出现了蛇那张开的血盆大口,圆睁着无限巨大的吓人的眼睛,该咋办?
对于任何生物,甚至对于被保护的幼雏,夜晚都是最大的烦忧。荷兰画家①很能抓住这一点,并把它从放牧在草场上的牲畜身上表现出来。马自动走近了同伴,把头贴在它身上。母牛领着小牛犊返回栅栏,一心只想着进入棚屋。这些母牛有了一所棚屋,一个居所,有了足以逃避夜的陷阱的歇息之地啦。而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