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易怒,目赤口苦,齿龈出血鲜红,大便干结为主者,加入银花、黑山栀、夏枯草、蒲公英、连翘等辛凉泻热之类,热毒甚者则选用白花蛇舌草、龙葵、蜀羊泉、蛇石打穿、半枝莲、七叶一枝花(重楼)等清热解毒之类。
【功效】清营泻热,祛湿解毒,开郁通络。
颜老指出,有部分慢性乙肝患者经用犀泽汤治疗,病情好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但停药后旋即病情反复,这是因为病情初愈,湿热还没有清尽,骤然停药会导致病毒死灰复燃,故应在疾病初愈后继续用药1~2月,或以犀泽汤化裁,改制成丸剂服用,以巩固疗效。
国医验案
1975年,颜老曾接诊过一位24岁的男性乙肝患者,该患者谷丙转氨酶147单位/升,麝浊12单位/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先后服用茵陈蒿汤、甘露消毒丹,绛矾丸以及五味子、垂盆草、满天星等单方,皆无疗效。症见面色灰暗,神萎纳呆,胁痛心烦,口干不欲饮,小便黄赤,苔薄白,舌尖红绛。颜老认为,此为湿热蕴于营分之症,故治当清营化湿,处方如下:
【组成】广犀角45克,泽兰60克,苍术45克,平地木60克,败酱草60克,银花60克,北沙参60克,夏枯草60克,白术60克,白芍60克,蒲公英60克,薏苡仁60克,天花粉60克,丹参60克。
【用法】上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6克,每日3次。
患者服药两个月后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40单位/升,麝浊6单位/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自行停药。1个月后因劳累过度引致肝病复发,肝功能:谷丙转氨酶245单位/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再以上方服用1个月,肝功能又复正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体征和症状次第消失。颜老嘱其按上方丸剂继续服1月,以巩固疗效,之后未再复发。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看颜老医者自医:逐湿运脾饮去除脂肪肝
大师手记
自忖“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治肝无功,转以治脾,自疏方逐湿运脾饮,凡一月,浮肿先退,痰沫既消,胃纳大增,脸色红润……来自众多的报道,脂肪肝因肝炎后长期应用高糖、高能量饮食,体重过度增加是一大致病根源,与中医土壅木萎的病机是相符的,逐湿运脾饮、运脾片制方之旨均立足于兹,所以是治疗脂肪肝的有效方药。
——颜德馨 摘自《颜德馨临床经验辑要》
健康攻略
脂肪肝是指由于肝脏本身及肝外原因引起的过量脂肪(主要为三酰甘油)在肝内持久沉积所致疾病。常见原因为长期酗酒、营养不良、饥饿、肥胖、小肠改道手术、糖尿病、皮质激素、妊娠、肝炎及毒物的损伤等。本病在中医学中无相应的病名,散见于中医“痰证”、“脂满”、“积聚”、“症瘕”、“胁痛”等病症中。
颜德馨教授曾经是脂肪肝患者。1962年,颜教授患了急性黄疸型肝炎,谷丙转氨酶高达500单位/升,在住院期间,除了服用清热解毒方剂外,还连续使用葡萄糖加胰岛素冲击疗法,结果导致身面虚浮,胁痛绵绵,痰多白沫,精神委顿,体重由65千克迅速增加到千克。经过西医检查,确诊为脂肪肝,后用护肝保肝之法调养了几个月,竟然没有半点功效,症状有增无减。
《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颜教授见治肝无功,于是转以治脾,自拟“逐湿运脾饮”,治疗一个月,浮肿先退下去了,痰沫也渐渐消退,吃得也渐渐多了,脸色也红润了,肝功能检查基本恢复正常。颜老说,他所拟的逐湿运脾饮实际上就是五苓散加苍术,其原理为:脂肪肝的根源在于土(脾)壅木(肝)萎,而脾土恶湿,水留则湿著,用苍术可燥脾胜湿,土疏则木茂。颜老服用逐湿运脾饮1个月之后,改以苍术研末,每次吞服9克,以巩固疗效,他的脂肪肝后来再也没有犯过。下面是五苓散的处方:
【出处】《伤寒论》
【组成】猪苓(去皮)12克,泽泻2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桂枝(去皮)8克。
【用法】研为散剂,每服6~10克,每日2服;或水煎服,多饮热水,取微汗,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养生无极限
关幼波、陈伯咸、何炎燊三位教授对于脂肪肝的研究也颇为深入,临证治疗常药到病除,下面介绍他们的证治验方,供大家学习参考。
1。清肝化滞汤
【出处】陈伯咸方
【组成】柴胡10克,白芍15克,金钱草10克,浙贝10克,鸡内金10克,茯苓10克,枳实10克,郁金10克,莱菔子10克,香附10克,丹参15克,黄芪30克,山楂10克,陈皮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
【功效】疏利肝胆,悦脾化滞。适用于肝胆郁热,脾虚失运,痰浊滞留而致的脂肪肝。症见胁肋胀痛,口苦纳少,脘胀体倦,便秘或便溏,苔腻等。
2。楂曲平胃散
【出处】何炎燊方
【组成】苍术15克,厚朴10克,陈皮7克,甘草5克,山楂30克,神曲15克,鸡内金15克,麦芽30克,枳实15克,莱菔子15克,草决明30克,泽泻15克,郁金10克。
【用法】水煎服,早晚分服。
【功效】健脾燥湿,消积化滞,主治脂肪肝。
3。复方熊胆散
【出处】关幼波方
【组成】青黛15克,明矾15克,郁金15克,川黄连10克,熊胆3克。
【用法】共研细末,装于一胶囊,每次饭后服1粒,每日2~3次。
【功效】疏肝解郁,清热化痰,主治脂肪肝。
4。清利化痰方
【出处】关幼波方
【组成】茵陈90克,醋柴胡10克,薄荷5克,炒栀子1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丹参15克,泽兰15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金钱草30克,六一散(包)10克,白矾(研末冲服)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利肝胆,活血化痰,主治脂肪肝。
温化滋胰汤、益气滋阴饮,国医大师给糖尿病患者的独门秘方
大师手记
消渴病乃积年沉疴,缠绵难愈,至慢性期则整体阴阳虚竭失衡,每见虚劳之证;或见血糖、尿糖增高,而三消症状反不明显……至此之时,当以调理阴阳,填培脏腑,固护本元为要。
——任继学 摘自《当代名医临证精华?消渴专辑》
消渴病日久,经过中西药物治疗,常不具备“三多”症状,但血糖、尿糖不减,甚至血糖、尿糖 甚高……宜用益气滋阴、补肾润肺之剂治疗,多能取效。
——张琪 摘自《当代名医临证精华?消渴专辑》
健康攻略
在中医里,糖尿病被称为消渴病,临床主要有三消(亦称三多)症状——多饮、多食、多尿,且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少言懒气、倦怠劳累、虚胖无力或日渐消瘦、舌质胖大或有齿痕等正气虚弱现象。任继学教授认为,糖尿病的致病因素是综合性的,主要与情志不畅、嗜酒、喜食厚味有关,不论何种因素,皆由“火炎于上,阴亏于下,水火不相济”所致。
糖尿病较难治愈,多数患者一生都饱受其折磨,但只要对症下药,再加上患者自身的积极配合,依然可能重获健康。任继学和张琪两位教授都注意到,其实糖尿病的治疗关键在后期。这个时候,患者的“三多”症状已经消失了,但血糖、尿糖却没有减少,甚至比前一阶段更高,伴有疲倦乏力、口干、腰脊下肢酸软的现象。任继学教授认为,此时“当以调理阴阳,填培脏腑,固护本元为要”。张琪教授则主张:“宜用益气滋阴,补肾润肺之剂治
疗。”实际上,两位教授所说的是同一个意思:肾为先天之本,补肾即固本。
小贴士
糖尿病患者平时要注意控制饮食,忌暴饮暴食,忌高糖、油腻、辛辣之品,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的进食量,增加蛋白质进食量。另外,还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切忌情绪波动,反复无常。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任继学教授与张琪教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分别创制了各自治疗糖尿病的独门秘方,任教授的名为“温化滋胰汤”,张教授的名为“益气滋阴饮”,下面分别介绍给大家。
1。温化滋胰汤
【组成】蚕茧30~50克,生地50克,知母50克,黄精15克,天冬15克,白术15克,天花粉15克,葛根15克,鸡内金20克,肉桂3克,红花5克,黄连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固本培元,补益气血,适用于“三多”症状消失而血糖、尿糖反增的糖尿病患者。
【加减】病情严重者,蚕茧可加至60克;血糖不降,生地可用至100克之内,尿糖不下,知母可用至100克之内;兼酮症者,加干姜5克,其他如白蔻、生姜等辛润通阳之品均可选加。
2。益气滋阴饮
【组成】黄芪50克,人参15克(或党参30克),玉竹20克,生地25克,山药25克,枸杞子20克,天冬20克,菟丝子15克,女贞子15克,玄参20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益肝肾,滋阴润燥,益气生津。适用于糖尿病日久气阴不足者。
【加减】可适当增加熟地黄、覆盆子、麦冬、天花粉、牡丹皮等补肾滋阴之药。另外,多尿不则常于本方中加入附子、肉桂以温助肾中阳气。
养生无极限
糖尿病患者也可通过自我按摩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益肾补虚,以达到祛病保健之功效。具体手法包括以下三种:
1。抱腹颤动法:双手抱成球状,两个小拇指向下,两个大拇指向上,两掌根向里放在大横穴上(位于肚脐两侧一横掌处);小拇指放在关元穴上(位于肚脐下4个手指宽处);大拇指放在中脘穴上(位于肚脐上方一横掌处)。手掌微微往下压,然后上下快速地颤动,每分钟至少做150次。此手法应在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