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然无存。一个保留区内的野人来到了盼望已久的新世界,为物质环境的改变而涕零,但最终因为无法适应白蚁式的生活,精神寄托破灭而在孤独、绝望中自尽身亡。
更让人震惊的是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代表作《1984》。乔治?奥威尔描写了30多年后的大洋国。1984年的大洋国由内党统治,内党的领袖老大哥从不露面,而他的大幅照片到处张贴,照片上的眼睛,紧盯着每一个臣民。属于外党的主人公温斯顿与所有同志一样身穿清一色的蓝布工人套头衫裤,他服务于真理部。政府由真理部、和平部、仁爱部、富裕部组成。在政府的办公楼外边大书党的三大原则:“战争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愚昧就是力量”。温斯顿的工作是根据指示修改各种原始资料。温斯顿的家与所有私人居室一样,有一个无孔不入的电子屏幕,室内的言语举动无时无刻不受电子屏幕的监视和支配。温斯顿知道自己迟早会被思想警察处死,可还是在找寻生活的本来面目和被湮没的难以找寻的可能的真相。温斯顿和朱丽叶谈恋爱,那是一种胆战心惊的爱情,因为党员是不需要感情的,只有那些粗俗的无产阶级才具有的东西。后来温斯顿被逮捕,遭受毒打酷刑,其中最恐怖的刑罚是给人带上头罩,将饥饿的老鼠放进其中,让老鼠慢慢咀嚼人头上的肉和骨头。温斯顿最后招供了一切可能的人的一切可能的和不可能的罪行,背叛了他深爱的朱丽叶和他们的爱情。
《1984》是一部政治预言,奥威尔用冷峻的文笔描述了现实中已经出现苗头而未来可能实现的极权统治,锋芒直指人性弱点的最深处:“只要不给他们比较的标准,他们从来不会意识到自己受压迫。”1984年早已成为历史,而《1984》中的很多东西一度变成了现实。如果人性之恶不除,“1984”未必不会在未来重演。从古今中外哲人的探索思考中,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未来社会只可能有两个发展方向,要么就是大洋国,要么就是桃花源,要么就是极权政治,要么就是个体生命的自由逍遥。所以西方哲人的理性探索,最后得到的结论与中国古人的社会人生感悟殊途同归,国家、民族、集体等等似乎与理想社会、幸福人生难以相容,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生的幸福都植根于个体生命的自由。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这个世界会好吗(3)
人类历史是一个逐渐进化的历史,还是逐渐堕落的历史,有很多思想家讨论过这个问题。斯宾格勒认为历史就是人类文明退化和衰败的历史。在斯宾格勒看来,没落的意义不是文明不够强大,恰恰相反,近现代文明的强大是其衰落的证据,科学理性发扬所带动的物质文明的膨胀,最终导致文明的没落。《老子》云:“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的这种思想被认为是消极倒退,实际上是对文明的深刻反思。过了一千多年后,法国的思想家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时,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卢梭认为是文明的发展妨碍了平等。他认为自然状态的人因为少文明的污染所以纯洁和高尚,与人之间也是平等的,文明使人类肮脏堕落了。老子、卢梭和斯宾格勒的历史观是否正确姑且不论,他们的似乎显得偏激的说法实际上从一个方面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中出现的弊端。科技的发达,文明的发展,并不一定意味着社会的进步,并不能决定人类的幸福。
庄子在《马蹄》中描述了他理想中的社会状态:“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一而不党,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没有人能够否认这样的社会是真正美好的社会,没有谁不盼望着这样的社会早一点来临。
对世界会好的信念,支撑着无数在痛苦中挣扎的人活下去。1918年11月7日,梁漱溟的父亲梁济正准备出门,遇到梁漱溟,二人谈起关于欧战的一则新闻,“世界会好吗?”梁济问道。漱溟回答:“我相信这个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梁济说罢就离开了家。三天之后,梁济投净业湖自尽。梁漱溟以他深厚的儒家修养和佛家智慧,预见到世界会好的,但梁漱溟的父亲无法等到世界变好。对世界失望而放弃生命的文人有很多,比如王国维,比如老舍。1927年6月2日上午,中国20世纪杰出的学术大师王国维,正值其学术生涯巅峰之际,却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自沉,年仅51岁;1966年8月24日,老舍无法忍受“红卫兵”的折磨,投太平湖自杀。像梁济、王国维、老舍等文化人,以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理解,以其对苦难的坚忍,最后仍然放弃了对好世界的等待,可见其肉体或心灵所承受的痛苦之沉重。
之所以想起这个问题,也是因为在书店中看到梁漱溟的一本口述自传《这个世界会好吗》,在这本书中,被称为“最后的儒家”的梁漱溟回顾历史,评价人物,思亲念友,思考人生,探讨社会,展望未来,以其大智慧者的超脱,关怀世界的进步,他早年的乡村建设将道家的小国寡民、儒家的大同社会和文学家的桃花源结合在一起,他对更好的世界的探索实践虽然以失败结束,但他的无私情怀和实践精神,是这个世界的永恒榜样,如果我们能像梁漱溟那样,将问题变为行动,这个世界就真的会变好。
txt小说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