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的原则就是维护公平、公正,以理服人。它适用于各种矛盾,具有普遍性,它解决的矛盾没有后遗症,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它能让受惩罚的人说不出什么怨言,让受委屈的人心情舒畅,让所有的人心服口服。它占的是一个理字。这种正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家规族法,另外就是家族首领。作为一种制度性的东西,家规族法是死的,是一种理性的东西,具有一般性,只能是一些基本原则。实践是千变万化的,在现实中,如何理解、如何应用都大有学问。一个公正的制度只有掌握在一个公正无私融于血液中的德高望重的首领手中,才能发挥正面作用,维护家族的团结。所以,公正能否在家族内始终得到贯彻执行,关键就是这个领头人,族长的人品如何直接决定了公正的能否实现。一个有私心拉帮结伙的首领,就不可能令人信服地自始致终做事公正,制度也就任其取舍任其解释,成为摆设。每个受到不公待遇的人只能自己追求公正,矛盾势必越闹越大。
一个人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利益,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家人、亲人、朋友,不可能没有自己尊敬、热爱的人,不可能没有偏私之情,不可能没有七情六欲,不渴望爱情、幸福、家人的温暖,任何人不能例外。首领也是人,活生生的人,当然不能超凡脱俗。任何一个首领,都生活在这个大家族中,与自己的小家庭相比,族内其他人的地位就没有那么重要,与自己的关系就没有那么近,感情上就没有那么亲密;与自己尊敬热爱的人相比,其他的人的苦乐变化对自己的影响就没有那么大。。。。。。在这种环境中主持正义,确实不易。为那些与自己没什么关系的当事者主持正义不是什么难事,一时一刻在某一件事上主持正义也不是太难的事,难的是在敌我之间、亲疏之间、好坏之间等等类似的情形下主持正义,难的是一以贯之、几十年如一日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主持正义为自己及家人朋友赢得荣誉利益这并不难,难的是为了正义要牺牲自己的利益。就事论事时可以滔滔不绝、什么事都明白,但一牵涉到自己头上,就极少有人能从容不迫坚持真理了。牺牲自我利益若说难做到的话,牺牲家人、朋友、自己尊敬热爱的人的利益时,那就更难了。轻了说,会受到埋怨、责怪,怨你不近人情,白眼狼,什么难听又解气的话都会递给你,重了说,会产生仇恨、离你而去。为了什么劳什子正义,与朋友情断义绝、被家人抛弃、令自己尊重热爱的人失望、痛苦,这是何苦呢?这是什么样的失败呀,谁能承受这种打击呢?稍有私心的人,都过不了这一关,靠理智也过不了这一关。想做到这一点,只能依靠品德了。
如何做到正义不是这里要关注的焦点,我们要强调的是,一个集体,一个大家族,必须要有一个坚持正义的首领。这是家族团结协作、发展壮大的前提,没有这个保证,家族的衰落也就指日可待。试想想,有这样一个首领,在其地位稳固后,就大肆拉帮结伙,公然偏袒一方,或树立正义形象时专找软柿子捏,遇到势力大惹不起的就打哈哈,遇到与自己关系好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遇到不服自己的人就找机会打击报复。。。。。。这样的首领能把家族带向繁荣吗?人多诸种事情就复杂,矛盾就少不了,矛盾出现后,首领要一视同仁,坚持正义,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矛盾,将其消灭于萌芽状态。而如此行事的首领,不但解决不了矛盾,反而只能激化矛盾,让越来越多的人被卷进去,让小矛盾转化为大矛盾,大矛盾就发展成为不可收拾的矛盾。团结的家族就会分裂,就会陷于内斗,一报还一报,报复的力量一轮更比一轮猛,于是陷入恶性循环。所有的力量、精神、财力、智慧都消耗在这上面了,正事没人干了,这家族还能好吗?时间一长,内耗空了,只剩一个空壳了,一遇到危机,就毫无反抗之力,就会分崩离析,家族也就轰然倒塌了。
一个家族的首领能坚持正义并持之以恒,在本族内,不正义的行为就失去了存在的土壤,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种崇尚正义之风。坚持正义不畏强权的人最终都能成为胜利者,并受到人们一致赞扬。有句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当坚持正义会受到排挤,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会得到好处时,想扬正义之风就难了。
正义可以解决重大矛盾,但不能解决全部矛盾。有些矛盾争执是不能从正义角度去衡量的,如夫妻吵架、背后使坏、飞短流长、鸡毛蒜皮之类的事。只有面临明显的不公正,如大欺小、强凌弱、胜利时的利益分配不均、执行标准不一等等关系着每个家庭根本利益的事情,才需要正义去维护。对这些不公正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必然要导致内讧纷争联合体的消亡。所以,有了正义,可以保证有机体的气血通畅,不出现大问题。有些矛盾,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上面例举的,与正义与否挨不上边,或者行为本身不公正但事情太小数量太多,当官的管不过来,法规制度也就干涉不到。旁人只能进行一些劝解,矛盾最后还要靠当事双方自己去解决。这种矛盾多而杂,普遍存在于各个家庭内部、亲戚乡邻、朋友之间。这些小矛盾或误解不能及时解决,就会伤害彼此感情,小怨就会积成大仇,到一定程度就会总爆发,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与损失。这同样会严重影响家族的安定团结,不利于集体的发展壮大。
怎样才能妥善处理这些小矛盾呢?
这要分两种情况。第一种,矛盾未出现时,如何能避免或减少它的出现。第二种,矛盾出现之后如何有效解决。
对第一种情况,最好的杀着就是互相信任。常言到,无风不起浪,疑心生暗鬼,只要互相不信任,相互猜忌,没矛盾是偶然的,有矛盾就是常态,没矛盾也得整出矛盾来。同样一个言行,没有信任,就会想得多,且专会向坏处想,理所当然,就能推理出好多不利自己的结论,就能猜出许多对方的险恶用心。最后必然就是满腔气愤、忍无可忍、奋起反击了。而对方莫名其妙受到猜疑、误解,就等于受到了侮辱与伤害,就会还击。一环扣一环,矛盾就平地产生向前发展了。没有信任,利益上的差异,性格上的不同,意见上的相左,等等任何一点小的争端都可能成为矛盾的源头。
怎样才能让别人对你产生信任呢?勿庸置疑,只有那些诚实善良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一般地说,靠能说会道和欺骗在短期内能赢得这种信任,但时间一长,经历的一多,这一套就要露馅。在这种24小时全接触式的环境中长期相处,任何人都无法掩饰自己的真正意图。你的一言一行是什么意思,出于好心还是歹意,熟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有句话叫“革命是分水岭,是试金石”。把“革命”换成“时间”,这句话照样有效。时间是分水岭是试金石,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就等于经受住了所有诱惑、所有恐惧、所有欲望的考验,有任何企图有任何不纯杂念的都走不完这座断魂桥,都将被无情淘汰出局。不论你开始长征时打的是什么旗号最后能跨过时间隧道活着出来的,都只能是那个唯一的真我,其它的伪装都变成灰烬了。想在这种环境中经受住考验,赢得众人信任的,惟有真心善良。谁都不傻,谁都不想吃亏,所以谁都喜欢那些心地善良的人。彼此刚认识,互不了解,容易闹矛盾,这不可避免。但只要是心地善良,即使被误解了,时间一长,别人总会品出你的真性情,体会到你的良苦用心。了解你的那一刻,就是人们对你产生信任之时。
第二种情况,矛盾出现之后,如何才能有效解决呢?还是要靠善良的心地、优秀的品质。
在矛盾来临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站在自我的立场上,大部分人都会针锋相对,你一拳我一脚互不相让地斗起来,力量越来越强,伤害越来越深,鸿沟便越来越宽,最后势不两立,非分出个你死我活不可。若想避免形势恶化,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必须有一方作出牺牲,成为绝缘体。矛盾到此为止,不再一报还一报了。想做到这一点,太不容易了。儒家强调中庸,喜怒哀乐不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和。西方把这种表现称为自制。感情情绪已经产生了变化,就是一种物质力量,能靠理智憋回去吗?不可能。想做到自制、中庸,这怒就不能产生。该怒而不怒,要有什么样的心理呢?理解。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讲求忠恕之道。别人背后挑拨离间了我跟朋友之间的关系,别人在上级领导面前无故告了我的状,给我穿了小鞋,受到了某人的蔑视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如此等等,莫名其妙之间受到如此不公待遇,谁都无法不愤怒,但这种人不会忍无可忍,立刻以同样方式回敬对方,而是会先检讨一下自己,俗语云:无风不起浪。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如果是自己无意中得罪了对方,才遭到对方的报复,这是可以理解的。人无完人,孰能无错,即使换了自己,也同样会挑礼。这就是厚到。如果对方是由于不如自己而产生的嫉妒,也可一笑置之,不与其一般见识。否则不就与其一般高低了吗?如果对方是成心想侮辱自己,这种行为就不能原谅,必须给以反击。但这反击的方式,不能是背后搞鬼,这是小人才会采取的手段,只能使问题没完没了的继续下去。必须当面锣对面鼓地向对方讨个公道,讲个明白。即使付出血的代价亦在所不惜。如果对方理屈,以后就不会再做这种小人之事了。如果另有原因,通过这种方式也能搞清楚,消除隔阂,冰释前嫌,和好如初。这就是坦率。不管怎样,这么做的人都会成为一个防火墙,矛盾终结者。理解别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是理智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