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的企业了,已偏离了你的轨道,背离了你的追求你的宗旨,已走向了你所不愿看到的对立面了,企业给消费者的印象已经彻底质变了。这种无奈的现实我们经见的还少吗?企业越大,这种感受就会越强,自己的品德不可谓不好,自己的主张不可谓不对,自己的政策不可谓不正确,但到头来,却事与愿违,自己最不想看到的却发生了。
事实上,使用的每一个人才都能达到80%的标准吗?达不到。偶尔出现两个有私心的,阴奉阳为,就会加速企业衰亡的步伐,可能未到全省的规模,企业就已发生质变了。政策、精神、文化等等,这都是一些抽象的东西,每个具体执行人的理解、重视能同你完全一样吗?在贯彻过程中能同你一样站在企业发展的高度看问题而不带任何私心吗?不可能,这就必然导致你的指示、思想走调,离你越远,越变味,越不是你的东西,越不可能重视消费者,越要偏离企业的要求关注个人利益,也就越要与民争利,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必然要越来越差。离你越远,离老百姓就越近,老百姓就越难体会到你的美意,体会到的只是你越来越不以消费者为重,越来越与民争利,越来越轻视民言民意了。
属下的情况不乐观,领导者自己又怎么样呢?情形也一样不容乐观。
人一天只有24小时,只有一个大脑,一张嘴,干这个事就不能干另一件事。生意越大,事情越多,自己能亲自处理的就越少,什么都要依靠别人,即使你发现你的政策走调了,质量事故越来越多了,售后纠纷越来越多了,消费者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大了,前途越来越堪忧了,这一切你怎么去解决呢?不还是要依靠别人吗?你离基层离消费者已越来越远了,你已被困死了。与此同时,你的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你已不是原来的你了。生意的发展壮大使你的财势、地位、名声与日俱增,恭喜发财的多了,赞扬声溜须拍马声多了,歌功颂德的多了,各种好事喜事蜂拥而来,名誉、地位不请自来推也推不掉,批评声没有了,消费者的不满声也极难传到耳中了。人都是肉体凡胎,整日浸淫其中,还有几人能把持住自己,不志得意满,目空一切,脾气见涨?还能恪守“以仁为本,诚信为先”的经商准则?还仍然能认为老百姓是天消费者是帝?这太难了。再靠理智来约束自己是办不到了。刚起步时,重视消费者,消费者的不满之声,声声如雷,声声入耳,出现质量问题,能有魄力将全部次品砸烂;随着生意的扩大,质量问题也经常出现,消费者的抱怨之声也经常不断,但这种抱怨声已不是惊雷了,他也不会再去砸东西了,因为,他再也不会心灵不安了,已看顺眼了,质量问题无法避免,一直有质量问题,我不也发展到这么大的规模吗?只要事故不超过一定比例就可以了;再发展一段后,态度又发生了变化,“少数消费者就是难侍侯”,或“这是竞争对手使的手段”,如此等等,于是对消费者的不满根本不予理睬了,完全冷漠了。
你的企业究竟能发展到何种程度,你的指示何时传达下去会变质变味完全脱离你的控制走向反面,这因人而异,但可以肯定地说,绝大多数的企业主都要有这样的临界点,不过迟早而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想培养出一个品德纯正、宅心仁厚之人实非易事。家族在经商方面做人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扎实的基础,认为老百姓是天,消费者是帝,且已成为传统,你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这种价值观和养成以别人为重的性格,才能对商人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认识深刻,且深入骨髓,并在举手投足之间显露无遗。只有这样,你招聘的人、你满意的人才会在品德上更高一层,在这一根本问题上与你保持一致才会更彻底,才能尽量减少贯彻落实中发生的偏差。尽管如此,你仍没有一点掉以轻心的资格,你对质量要求的不合格率为1%,实际上就能做到1%吗?你要求零失误,实际就能做到零失误吗?质量问题在你这里有千分之一的放松要求,实际反映在消费者层面就有可能超过1%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你的心就是蚁穴,只要你的心发生一点点变化,对消费者的态度发生一丝转变,对质量要求流露出一点点放松,对消费者的抱怨有一点点习惯的苗头,那么,你下面的人自然会跟着你转向,立刻松懈下来,一层比一层要求放松,到了消费者层面,就是一个大窟窿了。你必须时刻保持小心谨慎,防微杜渐,如履薄冰,下面的人才不会错到哪里去,到了消费者层面,才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这种慎独的工夫做一天两天还容易,长期坚持就难了,几十年如一日就更是非常人所能为了,尤其是在环境逐渐改变,歌功颂德溜须拍马日渐增多,困难、危机批评日渐减少的情况下。物质的力量必须用物质的力量去对抗,靠理智是办不到的,在你日渐被围困、日渐被腐蚀的情况下,必须要靠一种源源不断的力量,才能坚持住自己的理念、信仰、价值观,这一力量源泉就是你的仁慈之心,你的不安之心,你的时时处处总是先为别人考虑的毛病。什么是爱?这可不是一句空话,忧为别人而忧,喜为别人而喜,别人的快乐才是自己的快乐,别人幸福自己才会幸福,别人满意自己才会心灵平静,别人的要求总是比天大比地宽,在此面前,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的利益彻底与别人的利益联结在了一起,他们轻轻的嘟囔声,抱怨声,都是炸雷,会让自己心神不安,怎么也放不下。这种人是犯贱,这种人是越来越少了,但这种人确实存在。只有这种性格的人,才腐蚀不了,或者说,很难被腐蚀,无论有多少个中间层在阻隔,也困不死他,不会让他的企业在消费者面前有太大的走样。人都是肉体凡胎,不受环境影响也不可能,但一有堕落的苗头,他自己就会立刻惊醒,并能保证以后绝不再犯;也可能会出现疏忽面临危机、遇到挫折,在消费者面前犯错误,但他能诚心认错,不遮不掩,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交代。为此,他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企业的荣誉。人生在世,谁人无错,知错就改,善莫大焉,面对这样的企业,消费者再刻薄还能说什么呢?外因总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如果他的价值观与越来越多的歌功颂德溜须拍马格格不入的话,对名誉、地位等欲望不强的话,就会出淤泥而不染,无论企业发展到哪个地步,他都能坚持住朴素、平易近人的作风,始终如一。那些已经做大做强做长久的企业,成功的原因肯定很多,但他们必须有一个如此这般的掌舵人,品德优秀,修养深厚。
如果是一介平民在社会上混,这种性格可能就会成为缺点,没有那些奸险、圆滑、自私的人有出息,但是,让他们管理一个大企业,做掌舵人,这种人的造化就要比一般人大的多。林子大了什么鸟没有?林子大了什么腐蚀没有?林子大了什么错事没机会做?企业的发展就是爬山过坎,克服一个个的艰难险阻,每一个困难每一个机遇每一种决策都是一个分水岭,一个试金石,看你究竟是心为谁想、情为谁系、利为谁谋,那些假的或不怎么真的,或是真的但真的不彻底的,都迟早会被社会的滚滚洪流所冲走,在一个个接连不断的义利考验面前,把持不住自己而放弃当初的誓言、做人的原则,走上不归路。这就像一片森林,一阵阵的洪水冲过,首先被卷走的都是那些根基不稳的树木,不管洪水有多大,有多猛,有多频,总有一些树木会留下来,冲不走,即使歪倒了,折断了,仍能顽强地留在原地,待春暖花开,又迎来一个新生。此无它,根须扎到土里太深太牢而已。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结尾篇 我该怎么办?
至此,我们关于至今为止人类所面对的纷繁复杂的道德现实的分析已近尾声。但也在不知不觉间,将读者领进了八卦阵,令人无所适从。一会儿说道德堕落了,恶人无恶报了,一会儿又说道德没有堕落,在不同的环境中对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究竟让人向谁看齐?真是莫衷一是。按照这种形势的要求,一个人最好没有性格,可以按理智的要求随机应变,该行恶的时候就行恶,该行善的时候就行善。现在的大多数人就是这么做的。当他发现,对客户不讲信用不行时,便立马重义守信起来;当他发现背信弃义能有大大的好处而别人又拿自己没办法时,他立刻就变的无情无义起来;当一个朋友有用时,他既诚实又讲义气,让你没的挑,当他变的没有用时,你想从他那借一分钱都没门;当企业还小时,什么假冒伪劣、偷税漏税、坑蒙拐骗的事都能干出来,当企业搞大了,又想干长久时,立马信誉第一、顾客成为上帝了。。。。。。人真的能这样吗?人如果真能这样那有多好啊!可惜的是,世界不是一天能过完的,也不是一年能过完的,在时间面前,在无数的实践面前,人的五脏六腹被人看的清清楚楚,想怎么样有什么用呢?能做出上述行为的人往往都是自私的人,做坏事都是无师自通,真心流露;做好事都是想起来的,是不得不为。人虽然是复杂的,好坏不是那么容易能分得清,但这世界上不可能有既是好人又是坏人的人,或一会儿是好人一会儿又是坏人的人,或这种场合是好人另一种场合又是坏人的人。其中必有一真,或者说必有一假,不可能同时为真。在能否坑蒙拐骗的问题上,在能否背信弃义的问题上,在能否狂妄自大的问题上,在能否欺诈的问题上,在是否有良心的问题上,是不可能有选择性的;在家人面前,在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同事同学战友面前,是不可能有又好又坏之人的。人是有性格的,人是有品德的,且一旦成型,是很难改变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这也有什么不确定的话,一切道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