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海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年海盗-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拉赫马特担心他们驾驶不了这艘3900吨的大船,于是请求这伙人允许他到驾驶室里去。可他们要他闭嘴,还说:“别操心了,我们的头儿会驾驶你的船。”

马六甲海盗曾猖獗一时(2)
苏拉赫马特说,海盗们后来把他押进了驾驶室。“我到了那儿才意识到,他们对所有设备了如指掌。我过去以为海盗只不过是一伙小毛贼,可这些海盗完全出乎我的预料,他们都是专业人士。”
  2003年8月9日夜,中国台湾渔船“东亿”号航行到印尼苏门答腊岛北侧海岸时,遭到海盗袭击,船长腿部中弹。船员驾驶“东亿”号加大马力冲出包围,成功逃过了海盗的毒手。
  第二天,装有1000吨燃油的“潘莱德”号在同一水域遭遇海盗。海盗拥有火箭炮和M…16、AK…47步枪,驾驶着七八艘渔船对油轮穷追猛打,最后劫持了油轮。海盗大摇大摆地驾驶着油轮来到印尼海域,洗劫了所有船员,并劫持船长等3人,最后驾驶一艘渔船逃走。海盗开出的赎金是10万美元。
  2003年10月,4名水手在一艘拖船上遭到绑架,至今仍有2人下落不明。而在2004年1月份的一起事件中,由于绑架者与船主谈判破裂,有4名船员惨遭杀害。
  2004年6月,一名30岁的马来西亚渔民郑楚舟像往常一样,在夜间来到马来西亚半岛西侧的海上捕捞鱼虾。这时,一伙手持步枪的人驾船靠近了他的小木船。“他们对天鸣枪,要我上他们的船。他们很年轻,大约25岁左右,板着脸,看起来像电影里的匪帮,其中一些人的头上缠着印花头巾,所有人都端着步枪,有几个人还扛着火箭筒。我吓傻了。他们要我哥哥把船开回去等电话。” 郑楚舟后来回忆说。
  对郑来说,这是8天噩梦的开始。他觉得,海盗把他带到了苏门答腊岛的某个地方,然后每天晚上从一片丛林中的空地转移到另外一片丛林中的空地,白天就隐藏在深密的树林里。一天早上,郑被捆绑着押上一条小船,在枪口下登上一艘渔船,返回了马来西亚(郑和他的家人坚持说他们并没有付赎金)。
  郑生活的渔村距离首都吉隆坡200公里。他的遭遇在村里引起了恐慌。当地政治家蔡同山说:“这是我们的渔民首次遭到绑架,就好像孩子在自家起居室里被抢走一样。”“如今,全村人都不敢出海了。看看这些拴着的船,这会儿本来应该在海上打鱼的。我们要靠海盗的恩赐吃饭了。”
  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大海啸是震惊世界的大悲剧,多达16万人丧生。但它也使凶悍无比的马六甲海盗暂时没了踪影。当地有消息称,这是因为印尼分离组织“自由亚齐运动”在这次灾难中元气大伤,而分离组织与海盗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析家指出:“这些海盗要么在灾难中死了,要么就是抢劫工具被毁。”
  “不光是平民,海盗组织在海啸中可能也损失惨重,需要时间重新积蓄力量。”新加坡的专家许可博士这么认为。而据新加坡《海峡时报》分析,这主要是因为前往灾区援助的各国军舰“对海盗活动强大的威慑作用”。
  但海盗的“复原”能力非常惊人。在沉寂了短短的两个月后,他们又马上蠢蠢欲动,制造了几起劫船事件,海盗险情再度反弹。就其发案频率之高来说,尚无先例。海盗报告中心不无忧虑地指出:“马六甲海峡的海盗重新活跃起来了。”
  2005年2月28日,马六甲海峡北部水域发生海盗袭击拖船事件,被掳走的拖船船长和1名船员一直下落不明。据马来西亚中部的马海军“红土坎”基地发言人卡丽玛说,红土坎海军基地巡逻艇“KD佩达纳”号当晚9时左右在槟城(即槟榔屿)以西约70公里的水域,协助救起1名受伤的工程师(该工程师的腿部被海盗开枪击中)和5名船员。海盗还绑架了船上的船长和轮机长,两人后来被释放。

马六甲海盗曾猖獗一时(3)
2005年3月12日,一伙武装人员在马六甲海峡使用火箭弹发射器,袭击并一度劫持一艘满载不明可燃化学品的日本运输船。海盗报告中心说,35名海盗登上了“MT特里…苏木都剌”号运输船,船长和轮机长被挟为人质。
  2005年3月14日傍晚6点半,30多名海盗手执火箭筒,在马来西亚槟城海面袭击了一艘名为“伊达藤”号的日本拖船,扛走了装有2万多美元现金的保险箱,导致3人失踪(1名日籍船长、1名日籍工程师和1名菲律宾籍船员)。据报,“伊达藤”号船员曾向中心求救。报告说,拖船遭到人数不详的武装海盗袭击。
  在这几起案件中,海盗都无一例外地动用了火箭筒这样的重型武器,“这在国际海盗史上也是第一次”,国际海事局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这样写道。
  2005年7月2日,两艘联合国包租的船只,在相隔很短时间内也在马六甲海峡遭到海盗袭击。事发时,这两艘船均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前往亚齐途中。海盗偷走了船上一些属于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为印度尼西亚亚齐特区的海啸灾后重建准备的现金和建筑材料,但没有人员受伤的报告。
  2005年7月13日夜12时30分,6名海盗手持长刀,面蒙黑纱,在新加坡海域劫持了一艘油轮。他们绑架了包括船长在内的5名人质之后,抢走了船上所有的现金和值钱的东西,然后在12时45分左右逃离现场。
  2005年12月下旬,一艘新加坡油船在南中国海失踪,很可能也是被海盗劫持,25名船员生死不明。事件再次引起世界各国对马六甲海盗问题的关注。国际海事局11月初公布的报告说,该年头9个月全球的海盗袭击案共有205宗,其中1/3在东南亚发生,而马六甲海峡更是重灾区。
  此外,离马六甲海峡不远的孟加拉国,大约750万人靠捕鱼为生。每年5月至10月,是孟加拉湾经济价值高、孟加拉人喜食的鲥鱼的捕捞季节。其中10月份鱼群最多,是捕捞鲥鱼的黄金季节,同时也是海盗活动最频繁的季节。在海盗最猖獗的时候,仅仅20天里,就有上百艘渔船遭到海盗抢劫,2名渔民被杀害,82人被海盗抛入大海,被掠夺财物价值36万美元。而且,由于海上巡逻队规模小,人员不足,巡逻艇设备落后,并缺乏有力的后勤保障,孟加拉湾海盗活动目前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2007年10月12日,在孟加拉吉大港散货码头,5名海盗从船尾登上一艘普通货船。他们刺伤了船上的值班船员,把船上的货物抢劫一空。两船东拉响了警报,但海盗已趁机逃跑。情况被通报给了港口监控部门和海岸卫队。
  就在两天前,即10月10日,印度卡基纳达锚地,3名强盗用锚钩住船尾,登上一艘散装货船。值班水手发现他们后,拉响警报,船员集合,强盗偷走船上货物并迅速逃跑。
  

新马印三国警方合力打击海盗(1)
马六甲海峡水域的海盗活动,给海运安全、沿岸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威胁。
  近数年,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警方合力打击马六甲海盗,取得了明显成果。
  据一些长年在海上航行的人说,海盗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各国海军曾经“懒得管”。但是马六甲海峡周边的这三个国家,他们的海军还真没把海盗当成是“鸡毛蒜皮”。
  其实,为对付海盗,马六甲海峡两岸的国家早有合作。1992年初,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三国商定开展反海盗联合行动,以遏制马六甲海峡的海盗活动。三国的海军和警察部队开始汇编和分享有关情报,组织联合巡逻,扫荡海盗据点,并在吉隆坡建立反海盗中心,向航行在该地区的船只及军警通报海盗活动情况。三国还建立了一个联合监视系统,以确保该地区海上航行的安全。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海盗活动依然频繁,事故屡屡发生。
  针对猖獗的犯罪活动,马、新、印方面又在2004年7月敲定了“马新印马六甲海峡联巡协作”架构。三国派出总共15到20艘军舰(其中印尼7艘,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各5艘),携手全年全天候巡逻马六甲海峡。取三国各自英文国名中的一部分,联合巡逻的代号定为“MASINDO”。三国在两个方面达成了共识:一是要确保这条占世界贸易水上运输的1/3、世界石油水上运输的1/2的水路,不会受到恐怖分子和海盗的攻击;二是沿海国家应承担起保卫海峡的任务,其他国家的军事援助是不需要的。
  马来西亚官方新闻社援引该国警察副总长穆萨的话说,由于警方采取了为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护航等一系列行动,马六甲近来海盗的袭击活动有所减少。国家间的合作能形成一张打击海盗的网,让海盗无法四处逃窜,这是打击海盗最有效的方式。根据三国国防部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在三国联合巡逻的海域,2004年只有 1起海盗案件的记录。
  马来西亚政府在2005年4月1日宣布,他们将派武装警察登上选定的穿越海峡的拖轮和驳船。不久之后,新加坡官员说,他们建立了一个能够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情报中心,已经在2006年投入使用。马来西亚警方2006年3月11日说,该国警方正在马六甲海峡采取一系列行动,打击海盗团伙,维护马六甲海峡航道的安全。
  印尼已在马六甲海峡部署了26艘军舰和10架侦察机,并有3艘军舰在马六甲一带执行巡逻任务。2005年5月,印尼还与拥有共同边界的马来西亚、菲律宾签署了一个反恐协议,其中的一项内容就是合作对付利用共同边界避开军队追击的海盗。泰国、老挝与新加坡也有意加入该协议。
  分析人士认为,海峡沿岸三国邀请泰国入局,是制衡美国野心的一个新举动。此前,三国曾考虑邀请印度入局,因为印度的海军力量在亚太地区相对强大。但是,印度的整体国力较强,找这样一个“拍档”恐怕会触动美国、中国、韩国、日本等相关国家的敏感神经。
  泰国入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