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海盗头子,许多是独眼龙。据说在16世纪以前,六分仪还没有被发明出来,用来确定海上坐标的是一种叫做“直角器”的东西。所谓直角器,是一种T形的木制量具。使用时先将其放在眼睛前,再将横向的长轴与水平线重合,而垂直的指针则需要指向太阳,操作者往往需要长时间直视太阳,因此有许多航海者活活看瞎了一只眼睛。当然,也有很多是在交战中失去眼睛的。
通常由于电影、游戏和动画片的关系,海盗船长留给人们的印象总是独眼、木腿、缺胳膊或断臂上套上一个鱼钩、脸上一道伤疤,总之不这样便没有霸气、匪气。而在真实的历史中,海盗船长长得和普通人一样,只不过船长的衣服的确比普通水手干净一些罢了。无论是海盗头还是一般海盗,都要遵守严格的纪律。
前言:海盗简史(3)
西方国家奉行重工商政策,政府大力兴办工业和发展海外通商贸易,同时也鼓励国人去海外从事商业活动,进行殖民与掠夺。许多西方国家和民族以当海盗为荣,视海盗为海洋勇士。德国的伊奥阿希姆·马耶尔教授说:“从前,海盗行为不仅得到允许,而且得到鼓励,因为人们认为这是光荣的事业。同平民中那些以强悍和勇猛而著称的勇士一样,国王和王子们也从事这一行业。”
这种对海盗的传统看法,至今仍在社会各个方面反映出来。英国有“海盗节”,其*牌香烟以海盗为商标。北欧各国(挪威、瑞典、丹麦、冰岛等)也都有“海盗节”。挪威足球队称“北欧海盗团”,男称海盗,女称挪威女海盗;瑞典足球队素称“北欧海盗”。英美有海盗式轰炸机、海盗Ⅰ型攻击机,美国航空航天局有火星探测器“海盗1”号和“海盗2”号等。
古代著名的海盗有地中海海盗(包括腓尼基人、迦太基人、克里特人、第勒塞尼亚人、色雷斯人、科西嘉人、撒丁人、希腊人、西利西亚人、伊利里亚人、*人、北非人、土耳其人等)、北欧维京人(主要是瑞典人、挪威人、丹麦人、冰岛人)、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亚人、中国东海的倭寇(包括日本人、朝鲜人、中国人)、美洲加勒比海盗(他们大多数实际上是英国人)等。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海盗已渐渐失去生存的基础。但是,近几年,亚洲的印尼与马来西亚(马六甲海峡一带)、西非的尼日利亚沿海与几内亚湾、东非的索马里与也门(红海、曼德海峡、亚丁湾一带)的海盗出没较多。
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索马里海盗极端猖獗,搅得国际社会惶恐不安。中国出兵船护航,为前所未有之举。
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对海盗的形象总是付诸浪漫主义的描述,这当然与海盗的开拓精神有关。这些四海为家的海上强人,总给人十分惊喜的感觉。也许是因为17世纪地中海的海盗盛行,英国大诗人拜伦1814年的诗集《海盗》在发售当天便卖出1万册。拜伦之后,海盗的形象便频频出现在戏剧与芭蕾之中。
海盗的生活是残酷和艰苦的,但也是充满激情的,他们的故事在后世的民间传说中成了传奇。拜伦在《海盗生涯》中写道:“在暗蓝色的海上,海水在欢快地泼溅。我们的心是如此自由,思绪辽远无边。广袤啊,凡长风吹拂之地、凡海波翻卷之处,量一量我们的版图,看一看我们的家乡!这全是我们的帝国,它的权力到处通行……”
与海盗有关的游戏,如《怒海争霸》、《大航海时代》、《海狗》、《海盗王》、《新海盗王》等,动漫有《海贼王》,还有迪斯尼乐园里的海盗船;蔡依林则有一首歌曲就叫《海盗》,以及汤姆·史密斯的《像海盗一样交谈日》(每年9月19日);小说与电影则有《喋血船长》、《小飞侠》、《虎克船长》、《金银岛》、《A计划》等,而以《加勒比海盗》系列最为著名。
1883年英国作家斯蒂文森的小说《金银岛》,使得骷髅船头海盗的形象赫然高大起来。海盗在此后的形象,总是与酗酒、女人、黑眼罩、假肢、鹦鹉相关——那便是“黑胡子”爱德华·蒂奇的“标准照”。西方海洋文明诞生了海盗文化,并将其美化。近年来的电影《加勒比海盗》便是一例,其第一集《“黑珍珠”号的诅咒》于2003年首映,引起全球轰动,海盗仿佛成了敢爱敢恨、敢作敢为、有勇有谋、叱咤风云的“海洋英雄”的化身。
“杀了上帝以后,我就是神!”他们叫嚣道。
txt小说上传分享
真实版“加勒比海盗”:美国姑娘从海盗枪口下逃生
2006年暑期,《加勒比海盗2》开始在英国上映。人们在银幕上看到了一个滑稽可爱、喜欢冒险的海盗形象。但在现实生活中,海盗可不是这个样子。犯罪和暴力困扰着公海,21世纪的海盗手里拿的是冲锋枪,不是弯刀短剑,他们不仅要钱还要命。
同年7月6日,英国《每日电讯报》向人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海盗故事:25岁的美国姑娘吉米和她的家人如何从一群现代海盗手中死里逃生……
吉米和她的家人2005年3月在距也门海岸不远的地方遭遇海盗袭击,与全副武装的海盗进行殊死搏斗后,奇迹般地击退了海盗。恐怖的情景和近乎神话的结局,通常只在好莱坞大片里才出现。吉米现在回忆说:“那简直是一部激烈的西部枪战片。”
当时,吉米的叔叔罗德和婶婶贝吉决定开着自己的游艇进行一次环球航行。他们从亚洲出发,以色列是终点站,并邀请吉米加入此次航行的最后一段路程。“听到这个消息时,我特别激动,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吉米说,“我12岁就会潜水了,从小就跟船和海打交道。有这么好的一个航海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于是,她放下手头的工作,从夏威夷的檀香山飞到泰国,加入罗德叔叔一行。
罗德是一名退休的美国海军军官,他和妻子贝吉有十几年的航海经验。贝吉告诉记者:“我们一起动手造了一条船,有15米长。从1995年起,我们就一直住在船上,开着它去过25个国家。”罗德很喜欢这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他亲自制订了这次环球航行计划,还列出了一个长长的单子,里面的停靠点包括澳大利亚、俄罗斯、苏丹等。
吉米参与的这段旅程从泰国开始,经过印度,最后抵达亚丁湾。亚丁湾位于红海和*海的中间,是夹在索马里和也门两国之间的一段狭长水域。这一带海盗活动十分猖獗,自古以来就是臭名昭著的不安全水域。为了保险,吉米一家和另一对来自波士顿的美国夫妇结伴而行,一方面两条船互相有个照应,另一方面也希望人多些,海盗攻击前也会有所忌惮。
开始一切还算平静。到3月8日,两条船离开泰国已整整1个月,他们当时在距也门海岸近50公里的海上航行。吉米刚从值班岗位上下来休息。由于当天早些时候她发现有两条小木船在离他们很近的地方行驶,临睡前她感觉有点不安。“航海时,每条船都有自己的空间。很少有船只离你这么近。而且,那两条船虽然看起来是渔船,却看不到捕鱼的装置。船上只有几个人冲我们挥手。”
后半夜,吉米被枪声惊醒了,一颗子弹划过她头顶,打进舱内。十三四个人拿着枪,已经冲上了他们船的甲板。但行伍出身的罗德丝毫不示弱,频频开枪还击。吉米吓坏了,躲在甲板下面,从舷窗里看到海盗正向罗德叔叔发动攻击。吉米说:“叔叔很勇敢,打死了两三个海盗,打伤了4个。外面子弹嗖嗖地飞来飞去,船上的火警警报器大声响着。”
罗德他们和海盗苦苦周旋。不久,遭遇顽强抵抗的海盗终于放弃攻击,从船上撤离了。枪声一停,罗德马上用无线电向海军和海岸警卫队求救,但两边都没有回应。幸运的是,两艘船只受了轻微的损伤,仍能按原计划继续航行,最后平安到达以色列。
如今,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吉米仍心有余悸:“海盗肯定以为我们跑不掉了,说不定想活捉我们当人质。我那时就下定决心,宁死也不让他们伤害或*我。多亏罗德叔叔!如果不是他勇敢地用枪还击,我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
今日“海盗王”:埃弗亚(1)
手下有个“海军陆战队”
眼下,威胁最大的索马里海盗,正是在2008年11月13日晚上劫持中国渔船“天裕8”号的那一伙人。他们以埃尔村为老巢,能对距海岸600公里水域内航行的各种船舶发动袭击。2008年以来,他们已经靠劫持过往船只勒索到了3000万美元的赎金。
带领这批海盗的阿巴迪·埃弗亚,对外号称“索马里海军陆战队司令”。他是娃娃兵出身,从小就心狠手辣。
1991年,索马里的西亚德政权被推翻,全国陷入军阀混战的乱局。当时,年仅12岁的埃弗亚被家乡邦特兰省的军阀抓去当兵,并很快以勇猛、毒辣而在军营里站稳了脚跟。一个熟悉埃弗亚的索马里记者说:“有一次,埃弗亚随军阀头目杀回他出生的村子,当发现父母早已因贫困病死后,他一把火烧了整个村子。那一年他才15岁!”
埃弗亚这次的“勇猛表现”,令军阀头目当即对他刮目相看,很快就让他当上了排长,并在两年内将其提升为分队司令。然而,这并不能让贪婪的埃弗亚感到满足。21岁那年,他率亲信将一手提携他的军阀头目乱枪打死,自立为王,抢得邦特兰省头号军阀的交椅。
占山头拉队伍的埃弗亚,很快就体会到了“当家不易”。由于索马里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埃弗亚再怎么烧杀抢掠,也难以养活近千人的武装。如何弄钱维持目前的状况,成了他最头疼的问题。
他很快把眼光投向海洋——向每年在索马里附近海域过往的大约48万艘国际船只“讨钱”。但他首先得有个基地。埃尔村随即进入埃弗亚的视线。这里曾是一个捕鱼基地,有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