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太史秉笔直书
齐国都城淄临。
黄昏将至,阴云低垂,大夫崔杼的内府早早地就点上了蜡烛。
突然,刀光斧影,堂内传出一声凄厉的惨叫,接着传来甲士的禀报声:“庄公已死!”
时间凝聚在公元前548年,齐国大夫崔杼在自己的府中设计诱杀了齐庄公。
崔杼召集百官,宣布立年幼的庄公之弟杵臼为齐君,称景公;接着又自立为左丞相。春秋时期以左为上,崔杼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
在刀剑面前,唯唯诺诺的齐国百官只有接受这个国君和丞相。
崔杼担忧百官不服,遂率百官到太庙歃血盟誓。
“诸君若有不与崔杼同心者,必遇凶而亡!”
听着崔杼寡廉鲜耻的誓词,百官心中愤恨不已,可望着太庙内外的甲士和甲士手中寒光闪闪的刀戈,只有喟叹着随崔杼盟誓了。
百官的归顺令崔杼心安不少,可他依然睡不着觉。弑君毕竟是十恶不赦的罪过,生前既使权倾一身,死后也免不了遭人唾骂。怎么办呢?
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历史却不因时间而改变。那么记载历史的史书呢?只要写上史书,一切不就成了历史。
于是,崔杼急召太史(记载史事的官)伯进相府议事。
“你要把我的话记入简册,”崔杼的双目透着杀气道,“就说:‘庄公以疟疾殁’。”
太史伯似乎没有听到崔杼的话,笔走龙蛇,飞快地在简上写下“崔杼弑其君”五个字。
崔杼大怒:“你不服从我的命令,就不怕死吗?”
太史伯坦然地:“如果不按照事实记史,还叫什么太史。”
崔杼挥手命令甲士将太史伯斩首,然后又召太史伯的弟弟太史仲进府。
太史仲已知兄长被杀,进府后,未等崔杼开口,已将“崔杼弑其君”五个字写到简上,交给崔杼审阅。
崔杼看到这五个字,握着简的手颤抖起来,脸因恼怒失去了血色。“斩!”他从喉咙里迸出沉闷的杀声。
“叫太史叔来!”崔杼怒气未消,又令侍者召太史伯的二弟进府。
“太史叔、太史季已在府门外等候召见。”侍者说。
太史伯家兄弟四人都是史官。仲被崔杼召走后,叔、季二人知道仲不会将伪史写上简册,必死在崔杼的刀下,于是一起来到左丞相府前等候崔杼的召见。
太史叔站到崔杼面前蔑视地问:“左丞相召我,是为庄公之事吗?”
“是,你想怎样写?”
“与兄同。”
“他们死了!”
“与兄同死!”
太史叔毅然在简上写下“崔杼弑其君”,然后含笑引颈请死。
崔杼气得七窍生烟,声嘶力竭地朝太史叔吼道:“杀!杀!”
太史叔的血还未流尽,太史季已持简面对着崔杼了。
“你的三个哥哥都死了,你若按照我的话去做,可免一死。”崔杼威胁说。
太史季冷笑道:“史官为史不惧死。秉笔直书是史官的职责,若因失职而活着,不如死去!”说罢,在简上写下“崔杼弑其君”,递给了崔杼。
崔杼胆怯了,太史伯四兄弟为据实直书前仆后继,震慑了他的心。他不敢再举起屠刀,无奈地将简册扔给太史季,让他走了。
太史季在回史馆的路上,遇到史官南史持简从外地匆匆地赶来。
“季,崔杼弑君之事怎样了?”南史擦着额上的汗问。
“已记到简上了,”太史季打开简册让南史阅过后说,“我的三个哥哥总算没有白死。”
南史慨叹道:“我听说你们兄弟四人都被崔杼杀死,担心崔杼弑君之事无人记载,便匆忙地赶来。看来我已不用死了。”
“伏清白以死直”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意思是说:保持清白节操宁可为真理而死。“齐有太史简”(文天祥《正气歌 》诗句),太史伯四兄弟为了尽史官之职,不将伪史入册,前赴后继,凛然赴义的故事流传至今仍震撼着人心。敢于为正义献身已成为最令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美德。
梁楚浇瓜
春秋无义战,攻城掠地,拓展疆土,成了君主们毕生追求的伟业。可百姓谁不渴望没有刀光剑影的日子呢?既使是士兵也盼着国界上偃旗息鼓,剑戈入库。
梁国和楚国的士兵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在两国交界处对峙着。
许久没有战事,两国的士兵也就减少了敌意。先是梁国的士兵想着在家乡种田的好时光,手痒痒了,于是在边界梁国一侧种起了瓜。楚国的士兵望着梁国士兵在田间忙碌的样子,很好奇,于是在边界楚国一侧也种上了瓜。
或许梁国是小国,更知自励的道理,做起农活儿来非常勤奋,瓜种上后,每天都挑水浇地,松土施肥,眼看着瓜苗茁壮地长起来。
楚国的士兵呢?或许楚国是大国,士兵们也养成了傲慢的性情,对农活儿不屑一顾,瓜种上了,却从来没有侍弄过。
初夏,一场痛快的大雨过后,梁国的瓜田像一片翠绿的湖水,风吹叶摆,瓜湖也随之泛起了涟漪。
彼邻的楚国瓜田却像被飞蝗啃过似的,稀稀疏疏地趴在地上,没有一点儿生机。可楚国的士兵依然不去补救。
勤劳的人最愉快的时光是收获的季节。梁国的瓜田长出了又大又甜的瓜。士兵们每天都到瓜田摘瓜,性急的就在地里打开瓜开怀痛吃。
楚国瓜田里的瓜又瘦又小,可傲慢的楚国士兵并没有从傲慢中清醒过来,每天望着梁国士兵在瓜田里尽情享受的样子,认为是向他们挑畔,心中的妒火渐渐使他们失去了理智。
夜深了,清脆的虫鸣声像催眠的歌,将欢乐一天的梁国士兵唱入了梦乡。可让妒火煎熬着的楚国士兵睡不着,他们借着虫鸣声的掩护悄悄地跑过边界线,蹿入梁国的瓜田,随意地践踏起来。
第二天,快乐的梁国士兵来到瓜田,立即被田中的惨状惊住了。大片的瓜秧成了残枝败叶,破碎的瓜像宴后的残羹铺满了一地。
勤劳的人一定也很谦和。梁国的士兵虽然气愤,但没有随意猜疑毁瓜人。天黑后,他们在瓜田附近隐蔽起来,等着毁瓜人现身。
还是在虫鸣清脆的深夜,还是那群楚国士兵跑过国界在瓜田中随意地践踏,还是他们发泄完心中的妒火又悄悄地溜回了楚国一侧。
毁瓜人真相大白。
梁国的士兵愤怒了,他们跑回军营向将军报告楚国士兵毁瓜事情,请求将军立即下令报复他们。
将军听罢,哂笑着摇摇头说:“为什么要相互报复呢?那样会使仇恨越积越紧,最终会酿成大祸。为什么不能以德报怨呢?那样会使仇恨释解,最终会结出硕果。”
将军的话使怒火中烧的士兵平静下来。“那我们怎么办呢?”
“每天晚上悄悄地到楚国的瓜田,替他们浇水。”
又是一个虫鸣清脆的深夜,又是一群士兵越过了边界,不过是从梁国越到楚国,并且每人的肩上还担着两桶满满的水。
这样的深夜一天天重复着。
楚国瓜田里的瓜也一天天地好起来。
傲慢的楚国士兵开始怀疑瓜田的变化了。这次该是他们隐蔽在瓜田旁,该是他们在虫鸣清脆的深夜看到梁国的士兵越过国界,该是他们目睹梁国的士兵为他们担水浇瓜。
他们感动了,因内疚而悔恨不已,连夜向将军禀报了毁瓜浇瓜之事,请求处罚。
士兵的报告震惊了楚国的将军,他知道如果梁国以怨报怨,两国定要燃起战火,现在却事得其反。他深感责任的重大,又将此事呈报给楚王。
楚王接到呈报,感慨万端。他对楚国的大臣们说:“梁国的将士有如此的美德,梁王一定是个诚信之人。楚梁两国应该永远修好才是啊!”
从此,梁国和楚国的士兵共同在边界的瓜田上劳作,两国的瓜田很快连城了一个翠绿的湖,风吹瓜叶,瓜湖泛起的涟漪分不出在哪国的土地上波动。两国的百姓终于盼来了不见刀光剑影的日子。
国与国之间的和睦相处,得到的是长久的和平;邻里、家庭、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得到的是甜美的生活。这不禁让我们想起那首“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其实,中华民族自古便提倡人类的这种美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