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我们与人相爱时,就会产生一种期待与激动,以为对方可以满足我们所有的期望。但随着相爱的时间越来越长,我们会发现对方并不是完美的人,给予我们的爱也全然不像我们曾经梦想的那般甜蜜。这种情况正如司汤达的名言:陷入爱河首先是惊叹与幻想,随之而来的就是疑心。
爱情是作为矛盾结合体的两个人经历无数次考验和重重难关相爱的过程。所以,爱一个人,爱除自己之外的另一个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克罗伊不喜欢自己的家人。当她的父母邀请她的男朋友到家里做客时,她的男友爽快地答应了。但这时克罗伊却对自己的男朋友说:“等着瞧吧,你去过以后肯定也会讨厌我的家人的。但那样也好,至少你有机会明白我为什么总想逃离那里。”
克罗伊还有一个奇怪的癖好,她十分喜欢带包,无论去哪里都要背着包。去心爱的男人家里睡觉,她也会把牙刷和第二天准备换洗的衣服放在包里。男友以为克罗伊住得习惯了,就会把东西放在他家里,但是每天早晨她都会重新打包,落下一个小东西也弄得好像生离死别。对克罗伊来说,包就是她自由和独立的象征。正如她自己所说,“我不是不需要你,我只是怕自己太依赖你,怕失去我已经拥有的一切。” 电子书 分享网站
5。爱,不可求的理由(2)
“想要与他人亲近,就是想与他人分享自己最深的自我。”这是麦克?亚当斯博士的话。爱是向对方打开自我的过程,是接受对方并相互靠近的过程。靠近就意味着走向对方的内心更深处。但太靠近的话,双方都会萌生一种害怕失去自我的警惕,产生唯恐被对方占有、被对方操纵的恐惧,以及一种自我保护的欲望。当然,人人都需要“心理距离”,好以此来保护自己。所谓“心理距离”就是指,为了保护自己的内心世界免受他人的侵入和干涉、维护自己的整体性、防止自己内心的攻击性和破坏性等危险因素暴露,而必须与他人保持的一种安全距离。
了解自己缺陷的人们,生怕对方看清自己的内心世界后感到失望,从而离开自己;还怕自己潜藏的攻击性突然爆发出来,伤害自己最爱的人,为此,人们试图避免过于亲密的行为。于是,亲密有时候会变成比被抛弃更令人畏惧的事情。有这种忧虑的人,其实是没有正确确立自身整体性的人,所以只能逃避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原本,亲密关系是在维持自己整体性的条件下与别人持续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但对于不能正确确立自身整体性的人们,这却变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威胁。
没有无伤痛的世界,也没有无伤痛的爱情。只要是有人呼吸、有人受罪的地方,就不存在像无菌室那样的空间。为了能和自己的爱人更加亲密,人们得穿过覆盖着像伏兵一样的伤痛的峡谷。因为,激情过后,有些人就会发现自己的爱人身上处处是缺点。于是期待已久的、理想主义的浪漫爱情随即破灭。
在这个过程中,受挫的爱情会突然变成愤怒。越是相爱至深,那些很不起眼的事情越会导致争吵或心灵的受伤,这都是由上述原因造成的。因此,再相爱的人在艰难的日子里也可能于无意中给对方造成伤害。
想克服困难、维持爱情的话就必须信赖对方和自己,并且具备照顾对方的能力。
所谓的信赖,就是能够控制内心潜在的危险的能力,即使偶尔发现自己内心中那些危险的元素,也要坚信自己是个不错的人,而不是自我怀疑;同时,即使发现爱人有令人失望的举动,也要基本相信对方的人格,相信爱可以永恒。
所谓的照顾,就是承认对方跟自己是不同的人,要有尽量不让对方受伤的谨慎的心态。照顾对方可以使我们自身的攻击性得以化解,从而不会直接伤害到对方,也不会给爱情带来无法修复的创伤。圣?埃克苏佩里曾经说过:“爱情不是相互对视,而是看向同一个地方。”想要一起看向同一个地方,就要承认对方是独立于我们的存在,是和我们不同的人。
在相爱的双方互相尊重和互相照顾的过程中,爱情会经历无数次的考验,并随之慢慢加深。这时的爱情就是喜欢并渴望,在互相照顾、信赖的基础上建立亲密关系。爱情可以让我们成长为真正的大人。弗洛伊德早就把爱情视为成人的必要条件。
害怕受伤而不想恋爱的人们,或许可以避开痛苦和悲伤,但他们无法进取并亲身体验,无法改变自己,更不能成长。这世上没有无伤痛的爱情,重要的是怎样避免致命的伤痛,并在受伤时治愈伤口。
6。结婚,结了会后悔,不结也会后悔(1)
婚姻啊,结了会后悔,不结也会后悔,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去结婚呢?
结婚,大约会涉及三个问题:首先是现实领域的问题,比如经济独立的能力、稳定的心理素质、对孤独的正确理解和处理方式等;第二个问题是文化领域的问题,是指两个人在文化上能够达到什么程度的默契;最后一个问题是,在心理上,两人之间如何寻找平衡点,相互间无意识的冲突会造成什么后果。正因为有这三个问题的存在,婚姻生活才变得极为复杂,经历过相互期待、彼此失望、深爱以及憎恨等所有情感地不断混合,夫妻双方就会逐渐暴露出自己最深层的本质。
只有经历过爱情与婚姻,人才能够真正成熟起来,三十岁时期的人们正面临着这样一个必须直面爱情与婚姻,从而向真正的成人过渡的时期。
勇石有一个交往了好几年的女友。但他自己也不敢确信自己是不是真的爱她,尽管他不是因为没人陪他玩才跟女友见面,但也不是因为想念她才和她见面的。
最近女友常常提起结婚的事情。勇石一直都把结婚看成是人生的坟墓,听到女友说起结婚时,他感到了无比沉重的压力。一想到生孩子后怎样对孩子负责,他就开始头晕。因此,每当谈起结婚时他就转移话题。但女友好像决心等他的答案,不但照说不误,还毫无顾虑地威胁他,说要是他不明确表态就要离开他。一听到她要离开,勇石也有些不安,但他还是不愿意去想结婚的事。
已婚的人常常会劝未婚的人不要结婚,还说:“结婚就是现实。”“婚姻就是爱情的坟墓。”
这句话往往会触及像勇石这样逃避现实的人的痛处。像勇石这样,就是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或者说他有一种“警戒性人格障碍”,这样的人爱情总是很不幸。他们被慢性空虚所折磨,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感情和责任,自我形象和自我意识很不稳定,是“不能爱”的人。但这不是勇石一个人的问题,很可能是我们大家共同的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无法理解火热的爱情无法持续很长时间这个道理,婚姻面临破裂的可能性就很大,结婚后还一直鼓吹浪漫的话,离婚的几率也会非常高。福楼拜的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就是如此,她无法放弃对婚姻生活的浪漫幻想,因此在现实和想象中总是感觉受到抛弃,最终以自杀告终。
人们的心理并无二致,结婚后我们都想通过与配偶的关系来实现以前曾梦想过的爱情。但配偶绝对无法填满我们的空虚。他不会搭救你,或者让你变得更加完美,他只是望着你、照顾你,但无法满足你的这些迫切愿望。对方不能帮我们完成理想的生活,尽管这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但我们还是会为此愤怒,为此讨厌我们的配偶。如此,对不可能的事情始终抱有期待,正是婚姻生活中关系紧张和争吵不断的原因所在。
我们应该铭记,婚姻本身并不是爱情的坟墓,我们错误的行为或许有可能在瞬间把婚姻变成爱情的坟墓。
男人与女人的差异也是在婚姻生活中造成矛盾的“主犯”。在害怕孤单、易受伤害、渴望爱情等方面,男人和女人是相同的。但是,女人重视的是亲密;与之相反,男人则更加重视自律性。而且女人喜欢共享感情,喜欢互相沟通;但是男人并不喜欢。所以,两个人有时会针锋相对,再亲近也会感到陌生,会成为对方的“亲密的陌生人”。在这里要说的一个坏消息是,天底下没有比夫妻双方相互留下的伤痛更深的伤痛了;好消息则是,夫妻双方可以战胜所有这些憎恨,并保全婚姻。这就是生活和婚姻的真相。而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理解婚姻的本质,被自己的心理障碍所左右,就不可能享受到爱与婚姻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6。结婚,结了会后悔,不结也会后悔(2)
在现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婚姻生活心怀不满的大部分都是女性。女人认为婚姻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会比男人所认为的更多;在幸福感方面,女人也没有男人容易满足,她们还认为结婚并不幸福。所以,女人会在离婚和其他方面想得比男人更多。
关于这种现象,社会学家维西?伯纳德认为,女人和男人的婚姻生活观是截然不同的,这使女人会比男人付出更高昂的结婚代价。另一种研究结果也显示,婚姻中,在精神健康和心理稳定性方面,男人比女人更低。
对于婚姻的未来走向,伯纳德预言——不管以何种形态存在,婚姻还是会持续。虽然说男人和女人对婚姻的要求不一致,也无法一致,但只要有人类存在,男女之间的婚姻就会持续。所以,不管婚姻的形式如何变化,女人和男人从对方那里得到快乐的同时,也会感到失望,这一点是不会变的。
婚姻在本质上是悲剧性关系,因此从对方那里无法得到满足的欲望会促使恨恶变得越来越深。但在说明婚姻的本质时,如果用到“憎恨”或“憎恶”等残酷的字眼,我们依然会被吓到,以至于身体都会不由自主地蜷缩起来。如果是多愁善感的人,那就更无法接受自己心里已经对配偶产生憎恨或憎恶的感情。
但这就是现实。妻子和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