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寓言和预言:失衡的巨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经济的寓言和预言:失衡的巨龙-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国和日本有着相同的东方文化传统。但是意大利20世纪60年代的高储蓄率就驳斥了这种简便的解释。意大利的储蓄率甚至比日本还要高,可是意大利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国家,与儒家文化相差甚远。同样,我们可以在意大利的高经济增长率和有利的人口结构中找到真正的原因。
  实际上,世界上也不乏储蓄率高于中国的国家。就整个国民储蓄率(中国1982—1988年为33%)而言,新加坡才是最著名的高储蓄国家(同期为%)。当然我们可以把新加坡作为一个例外,因为新加坡政府实行的是强制公积金政策。该政策要求所有的在业人员必须将其收入的很大部分缴入其公积金账户,用于养老、医疗等政府指定的用途。但是,博茨瓦纳是一个更具比较意义的例子,在其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82—1988年间的国民储蓄率达到%,超过了中国。
  总之,我们不能一边抱着过时的理论,一边对中国的储蓄率惊诧不已。中国的情况并不另类,并且,我们不需要借助文化传统之类的说辞,来为中国的高储蓄率作出牵强的解释。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如何应对中国经济“成长的烦恼”?(1)
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的急速发展,中国正迎来一个关键时期。中国必须要面对一个新的课题: 如何处理增长带来的问题。显然,没有经济增长的策马扬鞭,长路急进,就不会有流动性过剩问题、人民币升值问题、资产价格膨胀问题,也不会有环境问题,这是值得欣慰的一面。因此,完全可以将之称为“成长的烦恼”。但令人担忧的另一面是,如果不能成功处理这些“成长的烦恼”,过去的努力和成就或将付之东流。熊彼特曾用“创造性的破坏过程”来定义经济发展的特征,但如果中国泛起严重的资产价格泡沫,随之而来的将是更多的破坏和更少的创造。
  中石油在内地首次上市的万丈光芒,极佳地诠释了中国今年所处的这种微妙境地。在万众瞩目之下,上市近8年的中石油于2007年11月5日回归A股市场,首日暴涨163%,以中石油这一天A+H收市后的总市值计算,中石油已成为全球首只市值达1万亿美元的公司,并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值公司,比全球第2及第3大市值企业——美国埃克森美孚及通用电气的总值还要高。
  显然,中石油所创造的纪录是空前的,我们只能用泡沫来形容。在2005年年初,沪深两市流通总市值仅区区万亿人民币,不足1500亿美元。即便在经过接近两年大牛市的烘托下,以及近期国际石油价格疯涨为中石油回归A股所营造的完美氛围下,这一盛况仍足以令人瞠目结舌。要知道,在超过50倍市盈率的哄抬下,中石油的总市值超过了俄罗斯的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事实上,中国的石油资源远不及俄罗斯丰富。
  中石油的亮丽表现无疑是在高速发展的经济体中才可能发生。这构成了正面的解释。实际上,在战后的日本、德国,甚至整个西欧,以及稍近的中国台湾、韩国等地,都出现过本币升值背景下的流动性过剩,以及资产价格高涨的现象。在经济高速增长一段时间之后,似乎所有国家都需要经过一段急躁的时期,才会进入更高水平的平稳增长路径。这意味着,中石化所代表的中国并不是没有先例。然而,这个过程会因中国庞大的规模而变得更加惊心动魄。
  风物常宜放眼量。如果把中国当前的问题放在一个更宽广的经济增长背景下加以审视,可以发现中国发展至今,在很大程度上正处于青少年向中年转变的关口: 问题多多,桀骜不驯,在活力四射的同时,也极有可能误入歧途,遗憾终生。要成功应对中国经济“成长的烦恼”,同样需要立足长远,着眼于大局,全面提升经济治理水平,而这要求我们建立一个科学而综合的社会经济治理体系。
  首先,在本币升值过程中,货币政策应保持在紧缩通道中运行。劳动生产率提高所导致的升值压力,是所有新兴国家跨入新的发展阶段所必须谨慎处理的大局。本币升值过程的流动性输入通常会对国内的物价尤其是资产价格造成压力。然而,由于货币政策的施行理念不同,不同国家的资产价格扩张的程度有很大区别。
  日本和德国是经常被引为经验教训的两个正反例子。根据国际清算银行计算综合的资产价格指数(扣除一般物价上涨),日本在1970—1985年期间取几何平均的年资产价格涨幅大约为,1985—1989年期间放大到17%左右;德国(前联邦德国)在1971—1985年期间,年资产价格涨幅大约为,1985—1991年期间大约为。正是在升值背景下的资产价格表现上,两国经济的转型绩效拉开了差距,并让两国未来20年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路径依赖。 txt小说上传分享

如何应对中国经济“成长的烦恼”?(2)
日、德两国的汇率史显示,货币升值本身并不一定会造成资产价格膨胀并致使经济长期踌躇不前。一个猜想是,与本币升值相伴随的货币政策区别可能是两国升值结果迥异的重要原因。为了继续维持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模式,日元在升值的同时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
  具体而言,日本银行希望利用低利率来维持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以抵消日元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同期石油价格下降,国内一般物价水平在升值期间基本保持稳定。基于这个判断,1985年“广场协议”到1989年的5年时间,日本银行将官方利率降低到%的低水平,并容忍持续超过10%的货币增长速度,结果导致大量流动性资本不断流入到金融机构和企业中。一般物价水平没有出现明显上升,这并不意味着货币就真的“消失”了,实际上流动性资本的大量增加最终转为资产价格的上涨。日元升值期间,金融缓和政策是资产价格膨胀的主要推手。
  与此相对应的是,德国把马克升值放在一个适度偏紧的货币环境中进行,资产价格膨胀从而得到抑制。事实表明,偏紧的货币政策更有利于经济向更高的均衡发展路径过渡。
  在这方面,中国应该有所警示。2005年“汇改”以来,中国的货币当局已经在回收流动性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直到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急剧升级以前,宏观经济一直受到流动性过剩的拖累。与日本当年的情况类似,尽管消费者物价指数增速一直控制在二位数以内,但股价、房价却出现了幅度惊人的上涨。这种状况的货币政策背景与日本不无相似,即实际利率很低,甚至仍为负,信贷规模增加迅速,货币供应保持着相当宽松的环境。鉴于上述经验,货币政策很有必要进一步向德国模式靠拢。
  其次,在货币政策从总量上控制流动性的同时,财政政策应在引导流动性合理分布上起到更大的作用。结构性物价上涨尤其是资产价格高涨是流动性过度向局部领域倾斜的结果。在2005年以来资产部门急剧扩张的过程中,公众追求财富的“潘多拉盒子”已经打开,但对我国传统“经济大国、金融小国”格局的矫枉过正也可能激发了极具破坏力的风险。
  对此,财政政策应该进行相对灵活的结构调整。一方面,为重新引导流动性的合理分布,财税政策应增加资产转手环节的税收。一些类似托宾税的税制可以增加投机的成本,减少流动性推高资产价格的可能。另一方面,财政可以将集中起来的流动性,加大对低收入阶层、落后地区的投资、改革医疗教育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流动性向这些不均衡的领域引导会减轻对股市和大城市房价的直接压力,并有助于夯实社会福利体系,这也是应对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挑战的题中应有之意。
  最后,应将扩大增量投资渠道,将丰富金融工具摆在一个更重要的位置。温家宝总理曾对内地股市增长过快表示过担忧,但同时指出政府应采取市场手段而非行政手段调控股市,防止股市大起大落。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展金融创新有利于分散流动性集中的风险。在这一方面,中国还有待发展。
  总之,中国正面临着空前的“成长烦恼”,相比别国经验,这些烦恼可能因中国发展之迅速、规模之庞大而被放大,但中国的这些烦恼并不特殊。透过繁芜丛杂的经济增长历史,我们依稀可以窥见最优转型路径的蛛丝马迹。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你好,刘易斯拐点(1)
2010年春节刚过,用工荒就在各地蔓延开来。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这次的用工荒有这样几个特点: 一是在工种上,不仅是技工和管理人员缺乏,普通劳工也开始短缺;二是在地域上,不仅是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沿海地区,内地企业招工也出现了困难;三是在严重性上,用工荒愈演愈烈,有成为常态之势。
  这些特征表明,用工荒不会是一个暂时现象,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上真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个转折点即为“刘易斯拐点”。刘易斯是获得过诺贝尔奖的发展经济学家,他认为在城乡二元经济中,开始时城市可以不变的工资找到无限多的劳工,因为农村劳动力过剩。但到了某个时刻,城市除非涨工资,否则就不会有新增劳动力进城工作,这个时刻就称为刘易斯拐点。珠三角等地外资企业出现的罢工潮和加薪潮,就是刘易斯拐点临近的最具说服力的证据。
  从定义看,首先应该强调的是,刘易斯拐点的临近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结果,不应该视为洪水猛兽,总体来说是一个积极现象。刘易斯拐点的临近将全方位改变中国的社会经济现状,而这些改变将会让更多普通劳动者更有尊严、更幸福地活着。
  只有到了这个阶段以后,中国普通工人的待遇才能真正逐步改善。10年来,沿海地区工资水平基本没有改变,而中国的出口和经济总量均有了很大的增加。可以说,普通劳工并未享受到他们自己创造的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