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啊,请你到非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雨啊,请你到非洲-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马里。我说,帮助少男少女家长的心愿就由我来替你完成吧。在九老工业区工作,能够赚多少钱呢?我不能再犹豫了。
  前往索马里的路途非常遥远。从首尔到巴黎需要13个小时,从巴黎到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要8个小时,从内罗毕到索马里的第二大城市拜多阿还要3个小时。这里有个世界慈善团体设置的免费救助站,这样的救助站全世界共有6个。
  从埃塞俄比亚回来以后,我们募集到的捐款数额超乎想像,救助物资超过了500吨。现在,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及时将这些钱物送到难民手中。根据日程安排,我们还要在内罗毕稍做停留,以了解当地的状况。由于在巴黎错过了登机时间,不得不多待了一天。我来到市中心,到因电影《新桥恋人》而闻名于世的新桥站了会儿,看了看街头画家的作品。如果我是来巴黎旅行,也许会画张肖像画,或者去享受购物的乐趣,然而这次我却没有丝毫兴致。这也让我体会到,由于一个人的目的不同,他的心情也会不同。
  肯尼亚的首都内罗毕是个旅游城市,市区内的酒店豪华整洁,周围有很多霓虹闪烁的酒吧,看上去一点不像非洲。不远的地方有一家咖啡农场,我们的目的地就是那里。
  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年轻的姑娘们正在采摘咖啡的果实。看起来她们都是十五六岁的姑娘,然而大部分都已经成了孩子的妈妈。有位姑娘背着孩子,肚子挺得很高,看来是又怀孕了。听说在这里工作的大多是年轻姑娘和小伙子,两性关系非常混乱。白天工作,晚上还能做什么呢?青春毕竟遏制不住。而且,这里也像韩国,人们普遍认为孩子出生时自己带来了口粮,因此认为每个地方都有很多孩子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我走进他们居住的窝棚看了一下。在这个大约五六坪(16至20平方米左右—译注)的地方,住了12个人。两个是母亲,其他的都是她们的子女。母亲生了孩子,她的孩子又生了孩子。正在给孩子喂奶的15岁妈妈是这个家庭的长女。她很可怜,但是又令人寒心。在这个连隔板都没有的窝棚里,他们怎样表达爱意呢?这个农场的情况似乎比埃塞俄比亚稍好一些,然而他们也只能达到饿不死的水平。
  如果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种植菠萝或香蕉,会不会比现在生活得好些呢?可是这里的农场几乎都是外国人投资,当地人只是被廉价雇佣的劳动者。然而值得欣慰的是,他们毕竟不用饿肚子,而且孩子们也可以尽情地玩耍。孩子们把易拉罐当成小鼓敲个不停,兴高采烈地跳舞。这些孩子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呢?不管怎么样,他们现在玩得很开心,谢天谢地。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真希望这只是电视剧(2)
第二天凌晨5点,我们动身赶往肯尼亚的威尔逊机场,准备去索马里。威尔逊机场就像个简易的乡村火车站,小型飞机整齐地排列在茫茫的晨雾之中,救助物资堆得像小山那么高。那些飞机好像是用来运送救助物资的,我们也上了其中的一架。到达索马里需要3个小时,我们都吃了预防眩晕的药。也不知道我的身体是什么体质,上次在埃塞俄比亚乘坐小型飞机的时候,机体摇摇晃晃的,我不但没有什么问题,反而感觉很刺激。这次也只有我一个人没有吃药,只是感觉头稍微有点儿晕。
  飞行员是个身穿白色T恤、长得端庄帅气的年轻人。他冲我们笑了笑,转头看了看仪表盘,似乎在对我们说:“我们会平安到达的。”接下来的3个小时里,我们几乎没说什么话,只是静静地注视着天空。这位飞行员每天要飞几个航班呢!长达3个小时的时间,他能够看见的只有一片天空。隔着驾驶席的椅子,我看到他的肩膀,显得格外孤独。
  我们强忍着因气流不稳而导致的机体晃动,好不容易到达了拜多阿机场。这里简直就是个尘土飞扬的工地:手持枪支的军人,扬起灰尘飞驰而去的卡车和吉普车……真像是战场,只是没有枪声罢了。我们走出机场,坐了大约10分钟的汽车来到了检查所,里面的警卫递给我们的卡车司机两把枪。听说为防止有人抢夺救助物资,这里的每个人都做好了防范措施。
  在灰尘漫天的道路两侧,到处都是快要坍塌的房屋和被火烧过的汽车。路上迎面开来的物资分配车、载有持枪军人的车辆和检查所,都和战场没什么两样。
  人、坍塌的房屋和军人的钢盔,无不蒙上了厚厚的灰尘。天地万物都显得雾蒙蒙的。我坐在没有车棚的卡车里,脸上肯定也是脏兮兮的吧。
  太阳像火球似的炙烤着大地,用木板和塑料简单搭成的窝棚周围盛开着像是紫茉莉的红花,放眼望去,繁花似锦,争奇斗艳。
  “我是在拍电视剧吗?这里是摄影棚吗?”
  这个念头突然掠过我的脑海。我真希望这里是拍摄结束即将拆除的摄影棚。第二天,也许就可以拍摄某个幸福的家庭,孩子们和小狗在鲜花盛开的庭院里玩耍,爸爸和妈妈正在喝茶。
  然而这里并不是外景拍摄地。这里只有血腥的死亡,只有被子弹击中四肢截瘫的孩子们痛苦的呻吟,只有充满痛苦的灵魂。所有这些都不是为了拍摄电视剧而做出的道具,头上的绷带渗透出的鲜血也并不是番茄酱,震耳欲聋的枪声绝对不是效果音。这是活生生的现实啊!
   。 想看书来

惟有死者方可看到战争结束(1)
这是世界上惟一一个出入自由的国家。如果你去别的国家,都在机场和边境设有出入境审查机构,必须加盖确认图章才能出入。然而有一个国家却不需要这样。这个国家没有机场,甚至也没有申请出入境的地方,更惊人的是这个国家没有政府。
  听起来像是理想之国,然而该国却被称为“地球上的人间地狱”。如果把非洲版图比作体态庞大的野牛,那么东部有个突出的部分可以看做牛角。这里就是索马里。
  索马里的版图地形细长而狭窄,邻近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北接也门,东邻印度洋。索马里真正的价值在于它位于苏伊士运河入口处。由于与中东地区相连接,该国大部分人民都是回教徒,在种族战争爆发和联合国干涉之前,他们大多数都是游牧民。索马里的国土面积是朝鲜半岛的3倍,然而只有中南部地区有条朱巴河为农业灌溉提供丰富的水源,其余全部都是无用的沙漠。古代埃及人认为索马里是以硫磺和香料闻名于世的神秘之地。
  众所周知,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美国大使馆爆炸事件以及纽约的“9·11”恐怖事件之后,美国认定幕后操纵人物为本·拉登,并且怀疑他的基地组织在索马里设有训练基地。于是,阿富汗战争无功而返之后,美国又将矛头指向了索马里。因此,全世界再次关注到这个不幸的国家。
  联合国官员甚至称索马里为非洲的黑洞。
  因为索马里是游牧民的国家,所以国名有“挤奶者”的意思。从19世纪开始,索马里的北部和南部分别沦为英国和意大利的殖民地。1960年独立的时候,索马里被全世界看好,甚至被标榜为非洲最成功实现安定的模范。那时,各个部族统一使用一种语言,并且团结在惟一的宗教###教之下,没有纷争,生活幸福而安稳。
  但是,索马里独立之后,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掌握了政权,实行了长达22年的独裁统治。于是,反政府势力拿起武器开始了反抗。由于绵延数年的部族战争带来了大饥荒,再加上几次干旱,最后造成了30万人饿死的罕见惨剧。1991年,在极度混乱和无政府状态之下,总统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受到叛军势力的攻击,被迫流亡国外。
  然而,从此以后,问题反而变得更为严重了。索马里叛军为了争夺权力而分成几个派别展开了持久的内战。特别是穆罕默德·法拉·埃迪德,作为势力最强的军阀,不仅占领了首都摩加迪沙,而且还把侵吞的国际社会援助索马里饥民的物资全部用来购买武器。
  为了维护救援物资,国际社会派遣了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由于索马里的地理战略价值在于足以监控印度洋和红海,因此美国希望在这里培植亲美政权,并火速派遣了两万名海军。此后,救济粮食可以安全地配发给索马里难民,社会也重新恢复了安定。
  1993年4月,美国海军撤兵,叛军司令埃迪德随即向联合国维和部队宣战,导致了24名巴基斯坦军人死亡,还没来得及撤离的美军也成为攻击的目标。为了逮捕埃迪德的内阁政府官员,美军于同年10月3日向埃迪德控制的首都摩加迪沙腹地派遣120名特种部队战士,出动最尖端的黑鹰战机和运输车辆,展开了军事行动。
  从海岸的美军基地到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只有3分钟的路程,所以美军认为只要1个小时便可以完成任务。但是,索马里的民兵组织却有着非凡的战斗力。战斗从下午4点钟开始,直到第二天清晨6点仍未结束。更为严峻的是,在行动的前20分钟内,便有两架最尖端的黑鹰直升机被民兵组织用肩扛式导弹击落。第二天,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播放了美军突击摩加迪沙的录像资料,画面中,愤怒的索马里人拖着被剥光衣服的美军尸体游街,并大肆凌辱。这些血腥和残忍的画面激起了全世界的震惊。据统计,在这次行动中,美军方面阵亡士兵有19名,负伤者80人,而索马里的伤亡人数则超过了1000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惟有死者方可看到战争结束(2)
这是美军在越南战争之后遭受的最严重创伤,美国政府对这次耻辱事件缄口不语。这次军事行动过去3年之后,美国新闻记者马克·博登走访了当年参加这场激战的12名特种部队士兵,并且冒着生命危险游走于索马里收集素材,后来写出了名为《黑鹰坠落》(Black Hawk Down)的作品。2002年,著名导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将这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