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詹天佑- 第10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佑说:“喂!你好,莫里逊博士。”

  莫里逊说:“我听金达说,袁大人正考虑用你作这条铁路的总工程师?”

  詹天佑说:“是的,袁大人告诉我,此路将全部使用大清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包括总工程师。”

  莫里逊说:“这就对了,其实大清国早就应该这样做了,应该让自己的工程师主持大型铁路修筑。”他也看了看这一带的群山说:“是不是金达曾向你推荐日本人参与到这条铁路中来?”

  詹天佑说:“是的,刚才我们遇到金达先生,他向我们谈起了日本人。”

  莫里逊说:“其实我还从袁大人那里得到消息,在北京的日本公使向外务部推荐了两个工程师参与京张铁路的修筑。”

  詹天佑说:“是吗?袁大人怎么没有告诉我?”

  莫里逊说:“也许他觉得没有必要告诉你吧。不过,我告诉你,如果你真的被袁大人确定为本路的总工程师,千万不要用日本人。”

  詹天佑说:“为什么?”

  莫里逊说:“其实全世界都知道,不管是英国人也好,美国人也好,德国人也好,法国人也好,所有的国家到大清国来都是为了做生意赚钱的,不会有领土野心,只有俄国和日本离大清国最近,一直有领土野心。你想一想,日本在东海、黄海沿岸已把大清国牢牢盯死,现在又在与俄国争夺东北。这条京张铁路可是京城通往北方和西北的重要通道,让日本工程师插手的话,你们不是自己把情报拱手送给日本人吗?”

  詹天佑说:“可是金达却对日本人很推崇。”

  莫里逊说:“金达这样说是有原因的,一是金达年轻时曾随其父在日本生活过,二是1902年,日本与英国签订了结盟条约,日本现在是英国的盟国,英国工程师支持日本人,这是联盟条约的精神要求。”

  詹天佑说:“多谢你!莫里逊博士。”

  莫里逊说:“其实我在远东走访过很多地方,我对大清国人的忠诚品格有好感,对日本人的虑伪和奸诈很反感。不过,我觉得大清国的人,不管是你们的太后、皇上或都普通百姓,最主要的是要树立自己的信心,这一点,日本人比你们强。”

  詹天说:“多谢您的指教。”

  莫里逊说:“作为大英帝国的臣民,我应该遵守日本与英国的联盟条约精神,支持日本人参与京张铁路,但我实在看不惯日本人的贪得无厌,故我希望你们要对日本人多一个心眼,要从每一个细节上提防日本人对你们国家的侵害。据我的经验,日本人是非常重视国家交往中的每一个细节的,有时候,你们大清国就是输在细节上。”

  詹天佑:“我们大清国有一句古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你今天的话对我们真是启发很大啊。”

  莫里逊走后,张鸿诰说:“这个莫里逊还是很有正义感的嘛?”

  詹天佑说:“只要是有良知的人,不管是对国家的野心或个人的野心,都是能看出来的,只是有的人讲出来,有的人不说而已。我在美国留学时,那里的老师与家长也是很善良的,当时住在我们哈德福驻洋肄业局附近的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先生,也是一个很典型的有正义感的西方人,当朝廷要我们提前返国时,他还与耶鲁大学的校长朴德等人给我国的朝廷联名写信呢。西洋人中也不缺正义之士,所以当初义和团见了洋人就杀,这就有点过头了。”

  徐士远说:“外国人有正义是好的,其实还要我们自己人争气啊。”

  詹天佑说:“你这句话非常对,其实啊,国家积贫积弱只是一个方面,而我们的当权者和人民如何鼓起自己的勇气,那才是最主要的。对于我们来说,当然就是要拿出最有力的测量报告来,为京张铁路修筑交上第一份满意的答卷。”

  两位学员知道,对詹天佑来说,不管话题扯得多远,他都会落脚到对家国的责任和手头的工作上,詹天佑自己向来身体力行,对空谈是反感的,所以他们很认真地跟着詹天佑继续往张家口方向行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峰回路转(1)
一路上,詹天佑一行除了要在山岭间来回测量外,还要向当地百姓了解当地人工的价钱和土地征用的费用等项目,有时为了查证一个数据的真实性,除了问老百姓外,还要向当地的官员和绅商请教。

  1905年5月21日(光绪三十一年四月十八日),詹天佑和徐士远、张鸿诰经过青龙桥村,来到第121测量站——有“北门锁匙”之称的八达岭长城关城顶上。

  八达岭长城位于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是古代万里长城的一部分,八达岭原为隘口,后建关城。明隆庆三年(1569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在各口修建障塞,并在各口两侧的山上建起边城、梢墙、挡马墙等,后来逐渐增建为长城,并修筑敌楼、墩台。起自川草花顶,经石佛寺口、青龙桥东口、青龙桥西口、王瓜峪口、八达岭口、化木梁口、于家冲口、黑豆谷口至石峡峪,全长约12千米。八达岭长城、关城、城墙、要塞及关沟中部的居庸关构成明代北京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此处地势险峻,居高临下,是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京城的重要屏障。自古以来就是北京通往山西、内蒙、张家口的交通要道。关城有东西二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刻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刻于万历十年(1582年)。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台上四周砌垛口。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八达岭长城成为城关相联、墩堡相望、重城护卫、烽火报警的严密防御体系,是护卫居庸关的门户,从八达岭长城至南口,中间是一条40里长的峡谷,峡谷中建有关城“居庸关”,这条峡谷因此得名“关沟”,而真正扼住关口的是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高踞关沟北端最高处,这里两峰夹峙,一道中开,居高临下,形势极为险要。位于八达岭关城东门外,“居庸外镇”关门前大道南侧。为一块高1米、长15米的天然花岗石,上刻“望京石”三字。

  向下附瞰着关沟美丽的景物,抬头放眼周围连绵的群山,长城延着山岭曲折伸向远方,詹天佑抚摸着望京石,望着远方的京城,对两位学员说:“这是往张家口去的路上最后一处可以远望京城的地方了,当年康熙和乾隆爷亲率军队远征葛尔丹判乱时,就是从此离开京城的,那时正值康乾盛世,很快平定了葛尔丹的判乱,巩固了大清国的基业,然而数年前,八国联军入侵京城时,太后与皇上也是在此处告别京城西去的,听说太后曾在此处留恋多时,撒泪西行。这条长城,婉延万里,这处城关,屹立千载,见证了中华帝国数千年的兴衰故事,将来还要见证子孙后代的所作所为。为此,我考虑京张铁路经过处时,不破坏长城的整体结构,而是从山下开挖一条山洞穿过。”

  张鸿诰说:“是啊,你看这长城,跨越多少崇山峻岭,一直往前看不到尽头,在这么险要的地方连城墙都可以修得这么宏伟壮观,现在我们自己人修这条铁路,更应该不比古人差,詹大人提出不破坏长城,这个意见我认为真是考虑周到啊。”

  徐士远说:“这么长的长城,这么宏伟壮观,如果被铁路穿过截去一段,确实从整体上破坏了长城的观感,后人将会骂我们的,我也认为詹大人的意见好。”

  詹天佑说:“现在只是初步设想,但还不是最后决定,我们继续往前,等下次回测时,对这一带还要复勘。”

  他们继续往张家口方向测堪。经怀来、狼山村山谷、土木堡、沙城小屯村、鸡鸣驿、响水堡、泥河子村、一直到达宣化。过了八达岭之后,虽然也有不少山路,但地势总的来看,没有关沟一带那么艰险,所以,测勘也相对顺利一些。

  在土木堡,詹天佑对两位学员说:“你们不要看这个地方是个小地方,在历史上可发生过一件大事啊。”

  张鸿诰说:“是吗?这里这么荒凉,确实看不出来。”

  詹天佑说:“其实在京城四周,每一个地方都见证着一段历史,这土木堡啊,想起来让国人伤心呢。那是明正统年间,北方蒙古的鞑靼部,有一个叫也先的部落首领,以进贡之名向大明朝廷索要银钱,未能如愿,借机发动判乱。结果明英宗在太监王镇等人的挟持下御驾亲征,被也先军队打败,逃到土木堡,在土木堡被也先军队抓获。中国的皇帝被人抓获这可是一件大事啊,结果也先扣压英宗好长时间,作为向大明朝廷讨价还价的砝码,可是当时北京城里的朝官们为了不让也先计谋得逞,就立了英宗的弟弟为景帝,这也先也不是省油的灯,当他得知大明朝臣各怀私心时,就把英宗放回了北京,引起了景帝和英宗之间的矛盾,景帝把英宗软禁了多年,在景帝去世后,又有人拥立英宗复位,英宗一复位就对朝臣大开杀戒,甚至著名的抗击蒙古军的于谦也被杀掉,从此整个大明元气大伤,逐步走入了它的消亡时期。”

  徐士远说:“其实,这也说明了我国漫长历史上的一些问题,那些大臣也好,皇帝也好,多是从自己的个*力与利益出发,所谓江山社稷之说,都是桌面上的话,桌底下全是私利。”

  詹天佑说:“这说明,凡是不从长远和大局考虑问题的人,最后的失败都不是失败于敌人的强大,而是失败于自己的堕落啊。这种堕落,当然包括良知的失落,自信心的失落。所以,每想到这一点,我认为当年曾文正公力奏我们出洋肄业,真是大公无私,这也时刻提醒我,在用自己的技能为大清国效力的时候,一定要从专业和良心出发,做好每一件事,如果太多考虑个人得失的话,很多事真的是无法去做。”

  每到一处,詹天佑时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