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詹天佑-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情和关爱。

  进入山房高级中学后,詹天佑与欧阳赓继续同学,潘铭钟则与罗国瑞考入另一所中学,不在西海汶,在哈德福市郊区。因而,詹天佑常常与潘铭钟在回肄业局学习汉文时才能见面,每一次到肄业局,潘铭钟总是与詹天佑形影不离。他们一起探讨各种问题,包括学习上的、生活中的,甚至对家乡的思念。所以,在费城参观博览会时,詹天佑之所以会问潘铭钟关于当时电灯炮的知识,因为他知道潘铭钟对化学知识有浓厚的兴趣。

  潘铭钟的刻苦用功是出了名的,他基本上不怎么参加课外活动,象詹天佑他们参加的棒球或欧阳赓他们参加的游泳训练,对潘铭钟来说,没有多大吸引力,课本与知识的吸引对他而言是最有诱惑力的,特别是对数理化方面的知识,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对他来讲,生活似乎非常单纯,除了读书学习,并没有更多的内容,当他的同伴们正被美国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所影响时,他则完全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每一次回肄业局学习汉文时,潘铭钟大多数时间与詹天佑住一个房间,有一次,詹天佑半夜醒来,看到潘铭钟还在那儿点着油灯夜读,他也坐起身,走过去看看他在读什么书,是一本英文书,詹天佑站在他身后好久,他都没有发现,要打磕睡了,潘铭钟揉了揉眼睛,用手向后想伸个懒腰,碰到了詹天佑的胳膊,这才发现身后站了个人。潘铭钟尴尬地笑了笑,詹天佑则很欣赏地看着他说:“铭钟,好样的。”

  潘铭钟说:“天佑,我在想一个问题,这世界上的技术啊,在古代其实应该是我们中国比外国发达,可为什么现在美国有的这些技术,比如灯炮啦,机器啦,打字机啦,我们大清国却没有?比如说,我们国家的人发明了指南针,欧洲人用于航海,发现了美洲大陆,并建立了美国这样的国家,可是,西方人的机器技术为什么不能被我国所用呢?”

  詹天佑说:“铭钟,其实你提的这个问题,我也千百次地想过,相信其他人也思考过,可是,听容大人提到过,朝廷总有人认为我们国家是礼仪之帮,朝廷以忠孝治天下,那些朝官们根本不在乎西洋这些技术。”

  潘铭钟说:“这些人吃了两次鸦片战争的苦头,天津教案也深受其辱,曾文正公还为此受到很多人的指责。”

  詹天佑说:“朝廷那些事有时候真的琢磨不透。”

  潘铭钟说:“不管怎么说,国家花那么多银子把我们送到这数万里之外的地方来学习西洋技术,这多少还说明有人看到了学习西洋的重要。只是将来回到大清国,我们接受的都是美国教育,在那些读四书五经通过举人进士考试而获得官位的官僚统治下做事,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到时候肯定要出现问题的。”

  詹天佑说:“所以肄业局的官员和教习要求我们要用功学习汉文,读四书五经,行大清国礼仪,这对我们回国做事是有好处的。因而,我从不抗拒肄业局的规矩。”

  潘铭钟说:“我也是。不过,好象欧阳和国瑞他们有些不同的想法,甚至有一次,国瑞还对我说,我们这条辫子什么时候要能剪掉就好,他的想法真是太大胆了。”

  詹天佑说:“国瑞说这种话是太不合时宜了。清朝开国初期,在江浙和我们广东就有不少人因为不愿蓄辫子而丢掉脑袋的。”

  潘铭钟说:“其实,我看国家振兴与否,辫子倒不是大问题,最主要是人的思想,比如这次费城博览会,本来是一次国家国际形象展示会,可我们大清国却连日本都不如,不要说那些展品和展馆了,就说来的人吧,如果不是我们这些留美官学生,可能很难见到大清国人的身影,我们好不容易碰到一个李圭,他竟然是受赫德指派代表中国与会的,按理说,至少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或李鸿章大人指派才对呀。”

  詹天佑说:“铭钟,你刚才看的是什么书呢?是物理还是化学?”

  潘铭钟摇了摇头说:“都不是。”他把书合上,詹天佑一看,原来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8226;斯密所著的《国富论》。

  詹天佑说:“你对社会类的书也有兴趣?”

  潘铭钟说:“其实这本《国富论》虽然讲的是西方国家的事,我看了很多内容,也想过不少,感到有不少内容对我们大清国也是有借鉴意义的。很可惜,这样的书现在在国内还没有译本,一般士大夫又看不懂英文,这里面讲的东西,有些还是有道理的。”

  詹天佑说:“所以有些事光靠我们几个官学生急是急不来的。不过,我很佩服你,你内心有那么多想法,却能非常安心地学习书本。”

  潘铭钟说:“有想法是一回事,如果国家花那么多银子,我们没有学到真东西回去,那不是授人以话柄?对我们来说,唯有用功读书,才能回去对国对家都能有所交待。”

  詹天佑说:“好样的,铭钟,现在不早了,早点睡觉,不管怎么样,别累坏了身体,身体总归是最宝贵的,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睡觉吧。”

  潘铭钟吹熄油灯,睡了下去。

  幼童们到美国后第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出现在1877年的春天,第一批赴美幼童中年龄最小的潘铭钟由于学习成绩突出,在他所在中学老师和他的美国家长罗斯先生的鼓励下,报考了纽约州首府奥巴尼附近翠尔城(Troy)的瑞萨莱尔理工学院(Rensselarer Polytechnic Institute),以优异成绩被该学校录取。

  驻洋肄业局为了激励全体幼童,特地把全体幼童召集到肄业局举行庆祝会,祝贺潘铭钟第一个考取美国大学。容闳特地为大家准备了红酒,包括当时的监督区谔良等在内的肄业局官员、教习和全体细童都向潘铭钟举杯祝加。从1872年抵美,至此时刚好五年时间,潘铭钟不仅克服了语言关,英语的听、读、说、写能力甚至比当地同龄人还要好,他不仅完成了美国小学的全部课程,而且出色地完成了高中阶段的全部课程,所有课程考试都是非常优秀的,所以他的高中老师和美国家庭的家长罗斯先生才鼓励他提前报考瑞萨莱尔理工学院。潘铭钟一下子成了全体幼童们心中的榜样,尤其是他的年龄在首期赴美幼童中最小,个子也是最小的一个,但这一年他刚好十五岁,稚嫩的脸上,多少多了一些英俊之气。

  区谔良首先来到潘铭钟面前,区谔良的籍贯也是广东南海(现在西樵山),他对这个小老乡第一个考上美国的大学感到十分的荣幸,他说:“铭钟,我为你感到骄傲,你为我们家乡争了光,为大清国争了光,听容大人说,象你这么年轻进入大学的,在美国当地也不多见。希望你到大学后,能再接再厉,努力学好选报的专业,回国后为大清国效力。”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他乡诀别(二)
潘铭钟腼腆地笑了笑,好不容易挤出几个词来:“感谢区大人的教诲,学生一定谨记在心。”

  容闳举起酒杯,来到潘铭钟面前,一只手举起潘铭钟的手,向着全幼童们说:“各位学童,今天铭钟能考上瑞萨莱尔理工学院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消息,这是铭钟个人的光荣,也是我们驻洋肄业局的光荣,更是我们大清国的光荣。想当年,鄙人与护送你们第二期来美的黄胜先生等三人靠西人之助来美留学,处处谨小慎微,如果不是一些好心人的帮助,甚难完成学业。今日你们有大清国作你们坚强的后盾,肄业局为你们选择了最好的美国家庭和学校,与鄙人留学时真是完全两种境界。不管是谁,有祖国作后盾,不管身处何处,心里总会踏实许多。今天,铭钟能有如此好消息与我们分享,我真的好高兴啊。”说着说着,情不自禁地眼含泪水,也许是勾起了他当年留学时的辛酸记忆,或者真是为这么多孩子在一起庆祝潘铭钟考入大学的场面而感动,一个将近五十岁的男子,流出了激动而兴奋的泪水。这是幼童们自见容闳以来第一次见他流泪,特别是第一期赴美的幼童,对容闳的感情非常深,自从他们告别家长那一天起,容闳就成了他们心中的英雄心中的天,今天看到这“天”下“雨”了,多少不免有些沉重。第一期幼童们依序一个一个来到潘铭钟面前,向他碰杯祝贺,紧接着向站在潘铭钟身边的容闳行鞠躬礼,谁都没有讲话,没有人教他们,是大家自发这样做的,后来各期的幼童见状,也都跟着这样做,这场面真是既温馨又感人。

  区谔良示意大家放下酒杯,来到课室,这是一间大课室,实际上也是肄业的大礼堂,他先是让潘铭钟向“天地君师亲”牌位和孔子牌位行了跪拜礼,然后向着全场的幼童讲:“各位学童,刚才容大人讲了,国家为你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条件,不远万里来到这里读书,大家也不负众望,努力向学,你们正是青春年少,国家的希望寄予你们身上,这也是当年曾文正公之初衷。铭钟今日提前考入美国大学,这说明大家与美国同龄人相比,不仅不差,而且还有优秀之处,这是你们的家庭之幸,也是我们的国家之幸。本官身为肄业局之监督,深感责任重大,唯恐难孚众望,但只要我在一日,我就要提醒诸位,不管是否考入大学,将来学何本事,一定不要忘记,国家花这么多银子,给大家提供条件留学,千万不能忘本,始终要记住我们是大清国的子民。人不可一日无感恩之心,现在请大家转身,为潘铭钟拜谢皇太后、皇上。”于是他领着潘铭钟和容闳、各位教习走到课室的另一端,站在队伍面前,附身下拜,向西行三跪九叩首之礼,山呼:“皇太后、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集体活动结束后,因为潘铭钟与区谔良同属广东南海县籍,在各期赴美幼童中,南海县籍人数不少,区谔良提议,南海县籍幼童一起向潘铭钟表示祝贺。第一期的詹天佑、第二期的苏锐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