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山海经 (神怪小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雪域山海经 (神怪小说)-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时,陀陀罗汉拉上比丘僧抬来一根枯树,在冰裂缝上架起一根独木桥。

  莲华大师带头从独木桥上走了过去, 要求传法队其余的人马也从独木桥上走过

  来。

  望着这形单影只、光不溜湫的枯树干,再看看那黑暗幽深、直冒寒气的冰裂缝,

  红袍尊者和小沙弥腿脚直打抖。

  独木桥的资格可老了,堪称桥梁的老祖宗。

  人类最初用一根木头或藤条连结小河两岸, 算是搭建桥梁以来,桥梁的发展非

  常迅速。 材料方面,什么木石混合的呀,铁制的呀,钢筋混凝土的呀;样式方面,

  什么拱门、 悬索、活动或固定的呀,各种复杂和新奇设计层出不穷。桥梁连接的不

  仅是此岸与彼岸, 它还是人们走向远方,通向世界的路;是连接各种文化的纽带。

  人们主张不一, 意见相左时,常说:“那好吧,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

  木桥。”可见,过独木桥也是一种执着自信的表现。

  后来的《西游记》 中也曾写道,唐僧师徒一行长途跋涉,历经磨难,终于来到

  灵山脚下的凌云渡口, 凌云渡上就横空架着一根长长的又细又滑的独木桥,他们师

  徒从这根独木桥上走过去, 才脱去凡胎,修成正果,独木桥竟成了勾通仙凡世界的

  桥梁,作用可谓大矣!

  独木桥在蕃域并不少见,多架于小溪和山涧之间。架设也很简便,砍一截树干,

  人踩的那面砍平一些, 两边用石头或泥土压住就成了。独木桥跨径不大,一般不过

  两三拖,几步就跨过去了,有惊无险。可眼前的这根独木桥有十数拖长,实属罕见。

  绿珠和白玉过独木桥时, 绿珠走在前面,白玉紧随其后。绿珠像体操运动员走

  平衡木那样,又像服装模特儿在T型台上走猫步那样,迈着一字步,扭动腰肢,轻轻

  松松就过来了。

  白玉胆小, 一踩上独木桥,眼看圆不溜球的长长独木,又见桥下涌动的哗哗溪

  水,心里就止不住发慌。

  绿珠告诫她,“眼睛朝前看,不要往下看!”

  说来也怪, 你越不叫她往下看,她禁不住偏偏要往下看。结果,白玉在独木桥

  上战战兢兢, 左摇右晃,没走几步,身子一歪,险些掉了下去,吓得她尖声惊叫,

  脸色煞白。 过后,白度母跟她开玩笑,说她过独木桥时,手势、眼神、腰肢等全身

  无一不充满动感,是个很迷人的单人舞。

  小沙弥小时候给地主家放牛, 有一次牛打架抵伤了犄角,地主追着打他,把他

  逼到悬崖边, 一脚踩虚,滚下崖去,幸亏给悬崖上的一蔸刺丛卡住,虽没摔死,但

  心脏已过度受惊吓, 碰上悬空飞架的铁索桥,不由自主地产生反应,就跟现代人撞

  车一样,一见汽车迎面开来就头晕。

  瞧!小沙弥怎么成了这个样子?只见他脖子上套了个项圈,额头齐眉处勒了一

  块黑布, 腰间还拴了根背包带,两眼盯着前方,像个木头人似的,梗着脖子直挺挺

  地走了过来。

  这是陀陀罗汉和比丘僧的杰作,他们帮小沙弥设计了过桥三件宝:项圈、眼罩和

  腰带。 项圈使他只能直着脖子走路,看不见自己的脚尖,也就看不见桥下汹涌的河

  水; 眼罩减弱阳光照射,减轻头晕目眩;至于拴在腰间的背包带嘛,既可让前面的

  人牵着引路, 又可当保险绳。这一摆弄,倒弄得小沙弥自己也忍俊不禁,还不住朝

  大伙挥手,逗得大伙都乐了。

  红袍尊者不但岁数大, 而且还有恐高症,让人搀扶吗,独木桥太窄,容不下俩

  人并排走, 怎么办?陀陀罗汉这回可聪明了。他找了一根葛藤拴住红袍尊者的腰,

  在前面牵引, 让比丘僧在后边推。靠着这一拉一推,终于把红袍尊者从独木桥上拉

  过了冰裂缝。

  海螺马和水晶马过独木桥出乎意料。 它俩来到独木桥头居然能四蹄一线,不慌

  不忙地就走了过来,看来跟它们的灵气有关。 。 想看书来

第十回、 山民待客火烧红芋 狮虎挡道一场虚惊
一条山溪带着哗哗的响声, 流过乱石河床,溪水不深,最多淹至膝盖。传法队

  互相搀扶,也就趟过来了。

  他们趟过山溪,来到南边的一块台地上。台地上匍伏着十多间用石头和树干搭成

  的窝棚,歪歪斜斜,十分简陋。

  一群身披兽皮, 面目黎黑,挥舞刀矛,拉开弓箭的山民挡在传法队面前,厉声

  呵斥,“站住!”

  在前面开路的陀陀罗汉心想, “干什么,要打架?保护传法队安全,是我的本

  职。”

  红袍尊者走上去,躬身施礼,“我们是你们赞普邀请前来蕃域传授佛法的客人,

  前去逻些,路过这里,多打扰了!”

  领头的一个黑脸壮汉说, “我们不管什么赞普,也不管什么传法,这是我

  们的地盘,不能随便过去。”

  白度母见陀陀罗汉浓眉上挑,怕他惹事,连忙也凑上前去问黑脸壮汉,“那要怎

  样才让我们过去呢?”

  “一个是给我们留下吃的东西。”

  白度母问,“没有吃的东西呐?”

  “那就要能打得过我的这个。”黑脸壮汉晃晃手中的大刀。

  白度母差点笑弯了腰,这些山民真是井底之蛙,不过倒也戆直可爱。她乐哈哈的

  说,“我们没带吃的东西,看来第一个条件满足不了,那只有按第二个条件办哟,你

  们说怎么个比法嘛?”

  黑脸壮汉根本没把瘦弱的白度母放在眼里。 他举起大刀说,“我们怎么做,你

  照样就行。”说罢,抡起大刀朝旁边的一棵大树栏腰劈去,只听得咔嚓嚓一阵响,大

  树被劈成两截,栽倒了下来。

  接着, 一个古铜色臂膀上筋腱凸起的山民,拉满弓,一箭就把一块桌面大的岩

  石射成两半; 一个矮墩墩、粗腰身的山民抱起一块四五百斤重的石头,向前走了二

  三十步;一个高挑个儿的山民蹦起来,在空中接连翻了十几个筋斗。

  黑脸壮汉得意洋洋的朝白度母打了个手势,“我们做完了,你请吧!”

  白度母连声称赞,不错不错!你们有力气,各有各的高招,佩服。“不过,”

  她说,“你们看,我不用什么刀箭, 只需轻轻吹口气,就会树倒石裂;我只用两个

  手指头,就能把大石头夹起来,放到百步之外;我只要一纵身就能跳到云朵上去,信

  不信?”

  说罢, 白度母轻轻一吹,大树立即断成两截,大石立即分成两半;她两个手指

  一夹, 把千斤大石就像夹一粒黄豆似的夹来夹去;她纵身一跳就跳到空中一朵云

  上,然后徐徐飘落下来。

  山民们大惊失色, 这个瘦弱女子尚且如此厉害,旁边站着的那个黑大汉(指陀

  陀罗汉)还有那个精壮后生(指比丘僧)更可想而知了!

  黑脸大汉连忙趴在地上,“山民有眼无珠,不识仙人驾到,恕罪!恕罪!”

  这时, 一位老者匆匆赶来。老者高颧骨,深眼窝,右边脸颊上横着一道醒目的

  伤疤,熊皮坎肩上沾满油渍和血污,犀利的目光中透着刚毅。

  居住在这里的山民, 有的以狩猎为生,肩背弓箭,腰挂长刀,常年出没在风雪

  山林之中; 有的则靠一根皮绳,在翻越喜马拉雅山的崎岖山道上背运木料过日子。

  尽管山区环境恶劣,生活艰苦,但他们心地淳朴,善良好客。

  老者是个老猎手, 不但走遍喜马拉雅山南北两麓的原始森林,而且还到过吐蕃

  和天竺, 见多识广,是当地山民们尊敬的长者。昨天,吐蕃使者巴赛囊下山路过这

  里时曾跟他说过, 赞普派去天竺迎请的传法高僧随后就到,要他好好接待。

  老猎手摊开双手,弯腰吐舌,走向红袍尊者,“欢迎远方来的客人!刚才多有冒

  犯,恕山民们愚昧无知。”

  红袍尊者连忙双手合十,躬身答谢。

  这时,夜幕徐垂,峡谷里更加幽暗,传法队已不能再赶路了。不远处有几个山民

  正围着一堆野火烧烤什么。

  老猎手邀请传法队加入这个篝火堆圈子。火堆上正烧烤着一头羝羊。羝羊肥大,

  长着一对弯角,被烤得吱吱直冒油。

  老猎手用烧烤的羝羊肉来招待客人,莲华大师、红袍尊者和白度母他们都婉言

  谢绝。

  一个妇女马上用手, (她的手乌黑粗糙得跟铁钳似的也不怕烫)从火炭灰里掏

  出一堆烧熟的红山芋, 绿珠和白玉跟传法队的人各吃了两个香喷喷的红山芋,只有

  陀陀罗汉饱餐了一顿火烤羝羊肉。

  小沙弥去遛马,白度母去方便,他们离开了篝火堆。

  小沙弥牵着水晶马和海螺马刚走到不远的树林边, 就听到树林里传来噼里啪啦

  的树枝断裂声。 借着微弱的火光,他定睛一瞧,吓得几乎透不过气来!一头雄狮,

  后边跟着几只老虎,正缓缓的朝传法队逼近,大大的绿眼睛,闪着凶狠的冷光。

  水晶马和海螺马顿时举起前蹄,人立起来。

  白度母在观音菩萨那里时,观音菩萨常与普贤、文殊两位菩萨来往,讲经论道,

  白度母与她们很熟悉。 观音菩萨坐的是莲台,普贤菩萨骑的是白象,文殊菩萨骑的

  是青狮。 因此,白度母与白象、青狮也很熟悉。她见文殊菩萨每次只要作个拜佛的

  手势, 青狮就俯伏在地,等主人坐骑。她也依样画葫芦,作个拜佛的手势,青狮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