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四先生毕生致力于金石学的研究,上承清代乾嘉学派的训诂考据传统,又注重对文物发掘考古的现场考察,主持过燕下都遗址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由金石考证向田野发掘过渡有促进之功,遂使其学术水平领先于时代,被誉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驱”。其主要著作有《中国金石学概要》、《凡将斋金石丛稿》等。
老五马鉴,字季明;老七马凖,法号太玄,曾出过家。两位均在大学教过书,只是与北大无缘。老九马廉,字隅卿,著名小说学家,专门研究明清小说与戏曲。他能在鲁迅之后教授北大中国小说史,学力可见不一般。九先生好收藏小说戏曲,所得极多,因为这些小说戏曲以前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所以把所得称为不登大雅文库。他曾得到一部20回本的《平妖传》,极珍视,于是自号平妖堂主人,又曾得《雨窗集》、《欹枕集》话本二册,为清平山堂刻本,也极喜爱,乃请沈兼士书额云“雨窗欹枕室”,友人也称之为雨窗先生。九先生用功甚勤,著作甚多,但少发表。1935年2月19日,马九先生在北大第一院上课时,突发脑溢血,伏于讲台而死。 txt小说上传分享
5。书香世家之三沈二马(4)
因马叙伦先生常被人误归入马家兄弟之列,不妨也放在此处一叙。马家兄弟是浙江鄞县人,而马叙伦是杭县人。马叙伦是北大哲学系的教授,讲宋明理学,也讲庄子,其实他通旧学的各个方面,讲课总是贯穿百家,兼及儒、道、释,亦精于书法。
马叙伦先生平常为人虽偏于传统一面,但一关信仰所及,做出来的事却不是一般人所能做的。少年时他曾师事陈介石,曾应陈之邀,任教广州两广方言学堂。当时的他年轻气盛,目空一切,竟说“广东没有一个通人”。广东籍的同事听说后,都不与他来往,甚至粤籍学生也不听他的课,他竟成了孤家寡人,最后只得离开。他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是老同盟会员,还曾参加南社、编辑《国粹学报》、《大共和日报》等,民国以后任过浙江省民政厅厅长等职。后来,他应聘北大,讲授老庄哲学,对儒、道、释诸家兼而通之,著有《庄子义证》等。
马叙伦曾自述其信仰说:“人生坠地,即入社会,唯有两利,以了此生,至于得祸得福,各随姻缘,权在于已者,即看明环境,权量轻重,趋于合理,自然得福。若环境所迫,祸不过避,则安而受之,生死不计。”从事民主运动,马先生向来是不惜身家性命的。20岁结婚时,他写了一副对联,挂在新房门口,上联为“卿桴独立鼓”,下联是“我揭自由旗”,豪情壮志,放言无忌。在清末言论限制最严厉的岁月里,他也曾在西湖游艇里高唱:“一击满湖(谐“满胡”音)烟雨破,谁家天下举杯看。”1916年袁世凯称帝,时任北大文科教授的马叙伦愤然道:“是不可以久居矣。”即日,他便离职而去,一时有“挂冠教授”之誉。20世纪40年代他为反对专制组织民主促进会而奔走呼号,在南京下关车站被特务殴伤。周恩来当时曾亲赴医院慰问。毛泽东对马先生的道德文章也颇为推崇,进北京后曾亲自登门拜访,新中国成立伊始即亲自指定马先生与郭沫若、茅盾、范文澜等7人组成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49年至1954年,马叙伦先后出任新中国第一任教育部长和高等教育部长,他建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新中国的国歌。1953年元旦宴会上,马先生曾与毛泽东主席比肩而坐,上下台阶均由毛泽东亲自搀扶。
为了表达对爱国民主人士的敬仰和纪念,中国邮电部于1994年2月25日发行了一套爱国民主人士纪念邮票,其中就有纪念马叙伦的一枚。
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文人学者常与美食佳肴结缘。苏东坡、李渔、袁牧、曹雪芹等大名家,便同时也是美食家。在旧北京餐馆食谱中有三种以当时名人命名的肴馔:赵先生肉、张先生豆腐、马先生汤。其中的“马先生汤”即为马叙伦先生所创制。当时北平中山公园辟有茶座,乃社会名流品茗雅谈之处。马先生也常光顾其中的川黔餐馆长美轩。长美轩中菜烧得好,唯独汤不甚佳。马先生遂将自己所创“三白汤”的制作方法告诉厨师。三白,即白菜、笋和豆腐,因三物皆白,故名。该汤原料虽简单平常,做法却十分复杂,不但主料要选最好的,还要配以雪里蕻等20余种作料。马先生在《石屋余渖》中说:“此汤制汁之物无虑二十,且可因时物增减,惟雪里蕻为要品……”长美轩仿制后命名为“马先生汤”。此汤推上餐桌后,品尝者无不啧啧称赞,后来便成为长美轩的一大特色。
6。“卯字号”的“3只兔子”(1)
说北大名人,就不能不提“卯字号”。所谓“卯字号”,有广义与狭义两说。广义说的是房子,即马神庙四公主府北大老宅西围墙边的一溜平房,当时称为卯字号(这里原来有许多平房,按子、丑、寅、卯排下来的),五四前后是文科教员的预备室,一人一间。蔡元培掌校及陈独秀任文科学长后,北大文科聘请了许多新旧名人任文科教授,卯字号也就成了群贤聚集的场所,留下许多脍灸人口的名人逸事。狭义的“卯字号”与属相有关。当时北大文科教员中有两位是光绪己卯年(1879年)出生,有三位是光绪辛卯年(1891年)出生。卯,在十二生肖中属兔,于是己卯年出生的人又被称为“老兔子”,如文科学长陈独秀和主讲中国文学史的朱希祖便是,辛卯年出生的则是“小兔子”,即胡适、刘半农及刘文典。“两位老兔子和三位小兔子”的故事是卯字号名人故事中最精彩的了。另外还有老兔、中兔、小兔一说。老兔,即生于光绪丁卯年(1867年)的蔡元培;中兔,即生于光绪己卯年(1879年)的朱希祖;小兔,即生于光绪辛卯年(1891年)的胡适。他们各相差12岁,又都是北大大名人。胡适曾不无自豪地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卯字号”,土话就应该叫“兔子窝”,一群“兔子”蹦蹦跳跳,搅得北大天翻地覆。“卯字号的名人”,在旧派嘴里是贬抑,在青年口中,则透露出喜欢和敬佩。
“卯字号”里发生的故事,不是一本书能讲完的,这里我们只能取其一二,并且“老兔子”陈独秀和“小兔子”胡适、刘半农前文已有所见,此处也不再多说。
先说说另一只“老兔子”朱希祖。朱希祖,字逖先,浙江省海盐人,世居海盐富亭乡长木桥,清道光年间状元朱昌颐的族孙。他是章太炎同门中的“大拇哥”。章太炎是祖师爷式的人物,其门下有“十大弟子”,1936年太炎辞世时,“十大弟子”联名上书请求政府给予国葬待遇,领衔的正是朱希祖,其他如马裕藻、钱玄同、许寿裳、周作人、沈兼士、汪东、曾通、马宗霍等,都可谓当时学术界、教育界的大牌明星。在群星簇拥中,章太炎视朱希祖为最为得意的弟子之一,曾依照太平天国封“五王”的旧例,称黄侃为天王,汪东为东王,朱希祖为西王,钱玄同为南王,吴承仕为北王。“五王”在他们各自所从事的领域中,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章太炎对朱希祖的评价是“逖先博览,能知条理”。此话看似轻淡,却是许多学者苦苦奋斗一辈子也得不到的荣誉。朱希祖1944年7月去世时,中央图书馆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戴季陶主祭,蒋介石特颁“渊衷硕学”的挽词,还特意发布一道《国民政府褒扬朱逖先先生令》。各界名流赠送挽联300余副,民国元老于右任所作挽联说:“稽古证今,东汉儒林兼许郑;传薪革命,西王封号比汪吴。”下联指的就是章太炎封王一事,而上联则把他比作《说文解字》作者许慎和遍注群经的郑玄,也是推崇之至的意思。
作为“文学研究会”12位发起人之一,朱希祖的名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度很有影响力。朱希祖在民国初年进北大,是各“兔子”中在北大资格最老的。他担任的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一职,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历史系的系主任。 。。
6。“卯字号”的“3只兔子”(2)
朱希祖曾作诗自嘲:“不与人物接,不与山海游。终生伏几案,天地一书囚。”“书囚”的个人藏书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在当时可谓首屈一指。他从早年留学日本时受章太炎影响开始收集晚明史籍,一直到死前还在筹划建立“郦亭图书馆”,一生嗜书,酷爱藏书。周作人在《知堂回想录》中曾说:“尤其是在旧书业的人们中间,提起‘朱胡子’来,几乎无人不知,而且有点敬远的神气。因为朱君多收藏古书,对于此道很是精明,听见人说珍本旧钞,便揎袖攘臂,连说‘吾要’,连书业专门的人也有时弄不过他,所以朋友们有时也叫他作‘吾要’。这是浙西方言,里边也含有幽默的意思。”因如此“吾要”,至1937年,朱希祖的个人藏书已达到惊人的25万余册,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了,其中抄本、稿本和古本方志、笔记、杂著等珍本、善本多达700余种。朱希祖的藏书中有很多是海内孤本、秘本,胡适经常到朱家来看藏书,谈版本,请教学问。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册一出版,引来一片叫好声。作者在序言中特别向朱希祖“献媚儿眼”,说:“对于近人,我最感谢章太炎先生。北京大学的同事里面,钱玄同和朱逖先两位先生对于这书都曾给我许多帮助。”但胡适的单相思朱希祖却并不领情,朱毫不客气说此书写得肤浅,还肯定地说胡适既不懂佛学,也不懂宋明理学,他这本《中国哲学史大纲》是写不下去的。后来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只出到中册,下册果然无疾而终。
在“书囚”、“吾要”之外,朱希祖还有其他一些绰号。北京大学的日刊一度曾将他的姓名误刊为米遇光,所以有一时期友人叫他“米遇光”。但其流